感悟國術魅力,傳承中華文化——宸極國術館了解一下!

2020-12-10 騰訊網

·漢人老家·

宸極國術館

CHEN JI

快來康康

國術,修身之藝也!

何為國術

武術是一種健身、強身、防身的體育運動,著重於「術德並重,內外兼修」。民國時期,武術被尊稱為「國術」,凸顯其強身衛國的重要性。

提及國術,你會想到什麼?

刀如猛虎,劍如飛凰。在古代,武術被分成各種門派,少林達摩劍、武當太極拳,武俠影視劇中刀光劍影的江湖,瀟灑飄逸的身法和出神入化的功夫,在人們的心裡留存了一個「武俠夢」。

古有白鶴展翅,今有浩然正氣。

縱觀中國近現代武術史,有傳奇英雄霍元甲,詠春拳宗師葉問,中國功夫之王李小龍……一招一式靜若伏虎,動若飛龍,緩若遊雲,疾若閃電,他們在傳承融合中將國術的精髓與魅力發揚到極致。

而今,國術乃修身之藝。習者崇尚武德,以武會友,練就一身浩然正氣,達到至臻境界。

宸極國術館

一、室內外場景

自漢人老家街化州糖水側門拾級而上,轉過身就望見了宸極國術館。

青磚黛瓦,顯得寧靜而肅穆,仿佛隔開了老街的喧囂,鬧中取靜獨風雅。

習武之人也是如此,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在漫長的過程中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本心,不為外物所擾。

繞過照壁,視線變得開闊,沙袋、拳套、腿靶等各項訓練器材一應俱全。

一道玻璃牆分隔出了射藝閣,箭靶上還插著十幾支接近中心的箭矢。

二、教練名師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宸極國術館可是臥虎藏龍,來看一看都有哪些「武林高手」!

張一鳴——宸極國術館主教練

中國文化信息協會武術文化專業委員會太極文化部理事,國際武術散打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武術散打協會認證高級教練,中國武術散打協會認證七段。

郭捷——宸極國術館聯合創始人兼主教練

拳師、作家、影視武指。自幼練武習文,主修戴氏心意六合、大成拳、站立式自由搏擊、中國跤,曾於中國各武術勝地遊學十年,交流學習。

玄木先生——宸極國術館國學顧問

臺灣天師道第六十五代大字輩傳人,林散之再傳弟子,廣陵派古琴傳人,小拾雅集創始人。

趙琳——號玄淵,宸極國術館聯合創始人、國學文化導師

冷兵器設計師,對古代兵器的鑑定、保護、修復有深入研究。並於道家傳統文化及國學文化有深入研究。

何樺笙——宸極國術館醫學顧問

醫學博士,特聘教練,對戰場急救、特殊武器損傷及救治經驗豐富。曾先後師從於民間傳統武師、及國家隊退役運動員,學習翻子拳、中國式摔跤等多門傳統武藝。

陳曉珩——宸極國術館醫學顧問,特聘中醫師

師從全國第六批老中醫藥專家李乃卿教授,衷中參西,中醫理論知識紮實,臨床經驗豐富。

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英雄豪傑、文人墨客數不勝數,他們創造了燦爛而輝煌的文化瑰寶,這些文化承載著民族的記憶與文明。隨著以國學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逐漸回歸大眾,國術作為國學的內在組成部分,也成為代表中國傳統武文化的核心詞彙。

博大精深的武術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不僅僅在於它的武藝,更重要的是武術先輩們傳承下來的,自強不息的武術精神。

兵法無形與時新,國術有道今朝存!不論是對「武俠夢」的執著,還是對一代代武學宗師的仰慕,來到宸極國術館,揮灑汗水、激昂熱血,找尋這份少年意氣和英雄鬥志!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2019海峽兩岸中華武術(國術)交流大會在南京體育學院舉行
    江蘇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一級巡視員王魯寧在致辭中表示,兩岸文化根脈相通,國術技法一脈相承。中華武術是一種獨具東方生態特色的身體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及其文化的智慧結晶,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2019海峽兩岸中華武術(國術)交流大會的舉辦,再一次證明了中華武術的當代價值與魅力。
  • 民國時期的國術館與擂臺賽
    而時過境遷,1928年在當時國民政府的推動下,一心振興中華武術的張之江與精通武當劍和內家拳術的李景林,在建立中央國術館的過程中,拋棄了昔日的恩怨,為中央國術館的建立與中華武術的大眾體育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 張之江、李景林和他們的中央國術館
    而時過境遷,1928年在當時國民政府的推動下,一心振興中華武術的張之江與精通武當劍和內家拳術的李景林,在建立中央國術館的過程中,拋棄了昔日的恩怨,為中央國術館的建立與中華武術的大眾體育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將「武術」改稱「國術」出生於1882年的張之江是西北軍著名將領,他曾任察哈爾都統西北邊防督辦、代理國民軍總司令、國民政府禁菸委員會主席等職務,但殊不知他本人也是武術高手。
  • 2018海峽兩岸中華武術(國術)交流大會在南京體育學院舉行
    2018海峽兩岸中華武術(國術)交流大會現場    12月1日上午,2018海峽兩岸中華武術(國術)交流大會在南京體育學院體育館舉行。她說,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海峽兩岸武術同源、文化同根。海峽兩岸中華武術(國術)名家及愛好者相聚於修繕後的「中央國術場」,共襄盛會,必將有力推動中華武術的發展和兩岸文化的交流。她介紹了江蘇省在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尤其是體育交流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希望兩岸武術界藉助交流大會這個新平臺,共同為推動和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發揮更大作用、貢獻更大力量。
  • 兩軍閥辦國術館與擂臺賽 蔣介石支持杜月笙出錢
    而時過境遷,1928年在當時國民政府的推動下,一心振興中華武術的張之江與精通武當劍和內家拳術的李景林,在建立中央國術館的過程中,拋棄了昔日的恩怨,為中央國術館的建立與中華武術的大眾體育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中國武術走向國際體壇第一人 在南京改武術為國術
    作為南京青奧會的文化教育項目,武術將在南京青奧會上展現中華文化魅力和「國際範」。其實,在洋槍洋炮面前,中國傳統武術一度被認為「已經被淘汰」。然而,1927年武術在南京被尊為「國術」,並且通過系統組織和制定規章,出現了按照西方現代體育模式召開的運動會。
  • 青島國術館的興衰
    當時青島是中國的特別市(相當於現在直轄市),加之又有較好的武術淵源,匯集了一大批武林高手,因而成為各省市國術館中的佼佼者。「國術」一詞來源於1928年3月成立的南京中央國術研究會,6月份易名中央國術館。中央國術館開始設少林、武當兩個門派:少林門主要包括少林拳、查拳、彈腿、八極拳、劈掛拳等,門長是王子平;武當門主要包括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等,門長是高振東。
  • 「國術館之父」張之江
    張之江大力倡導把傳統武術轉為「國術」,創辦了「國術研究館」,被稱為「國術館之父」。張之江是中國的驕傲,也是滄州的驕傲。張之江(1881-1966年),鹽山縣(今黃驊市)劉老人莊人。受「體育救國」思潮的影響,張之江主張「強種禦侮,明恥教戰」,倡導以武強身,救國為民,為改武術為「國術」奔走呼號。
  • 曾任南京中央國術館編審處處長的太極拳傳人吳志青
    1919年,與唐新雨、戈公振等在上海籌組中華武俠會(後改名中華武術會)。倡導德、智、體、美四育並重。1923年創辦中華武術會體育師範學校,任校長。1924年他追隨孫中山北上,參加國民革命軍,任第五軍參議兼全軍武術總教練及學兵團代團長。後任第十一路軍少將參議兼軍械處長。同年加入西北軍,任第五軍總教練。
  • 山東國術館的那些人和事
    他對傳統武術套路做了改進,使之有了突出的節奏感,可以用口令指揮操練,人稱「中華新武術」。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紛紛成立武術傳習所、武術會等組織,廣泛開展新武術運動。1927年,又演變為國術運動。他號召大家「都來提倡國術,將來由強種以強國……以洗去『遠東病夫』的恥辱。」(清末民初,孫中山先生多次提出「強國強種」口號,疾呼「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大力提倡全民健身,崇尚「尚武精神」。——編者注)  韓復榘每天清晨堅持練習太極拳和太極劍,並要求其部下都要練習國術拳腳,尤其要練習太極拳。原來,韓復榘在1930年得了慢性病,中西醫都看過,效果均不佳。
  • 青萍劍,南京中央國術館教官範之孝演練
    點擊↟【武文化】➠ 點擊右上角【‧‧‧】➠
  • 孫祿堂離開中央國術館的真實原因
    但為了那些想了解真相的人們的訴求,我認為有必要對這個問題再談一談。在目前可查證的史料中對於孫祿堂離開中央國術館的記載僅見於陳微明寫的「孫祿堂先生傳」,發表在1934年《國術統一月刊》上,而且只有一句話:南京國術館成立,聘為武當門主任。以忌之者眾,不合辭去。在其他史料上未見有關孫祿堂辭去中央國術館武當門門長的記載,更未見對此說有不同的說法。
  • 回憶原山東國術館成員劉維中先生
    2008年8月,在臺灣傳承太乙門技藝的劉維中先生,從高雄乘飛機回到濟南家中療病。
  • 歌曲雙截棍中的「國術館」是什麼
    周杰倫的歌曲「雙截棍」中有句歌詞「巖燒店的煙味瀰漫,隔壁是國術館」,筆者當初聽到這句歌詞時很疑惑,啥是國術館?國術又是啥?名字倒是感覺挺厲害的。國術為「中華民國」所創建的詞,意即「中國武術」,為一種健身、強身、防身的體育運動,特別注重「術德並重內外兼修」,以「武德」、「武藝」、「技藝」、「遊藝」的傳統民俗體育運動。國術一般指武術,國術是「民國」對武術的尊稱,凸顯其強身衛國的重要性。關於國術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只殺敵,不表演的武術,就叫國術。
  • 臺灣傅氏:國術十段大師傅淑雲
    自幼喜武,十二歲隨父母遷居天津,初入天津國術館習拳,打下堅實的武術基礎。1933年傅淑雲報考中央國術館,合格順利入學。在中央國術館中他主攻太極拳,學習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及八卦太極拳等多種太極拳,還擅長綿拳和八卦連環腿。
  • 合肥廬州忠義國術館暑期少年武術培訓班結業
    新學期已開學了,暑期合肥廬州忠義國術館少年武術培訓班已在開學前進行了考核結業典禮。今年五月廬州忠義國術館隆重開業,在暑假就開班招收新學員,武館配備了頂級武術教練執教,由安徽武術界名家、合肥八極拳研究會會長、全國傳統武術運動錦標賽八極拳金牌獲得者薛文貴老師親自教學,在經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的培訓,完成了武術基本功的習練,進行了五步拳和八極拳的初級套路的培訓,這些只有5--9歲的孩童,在教練的指導和教誨下首先學習了弟子規和武術的禮儀,習武先要有武德,要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再習練武術基本功
  • 《淑女飄飄拳》畢雯珺演繹古風少年,告訴你什麼是國術太極風採!
    《淑女飄飄拳》是一部勵志短篇電視劇,集數不多,但是非常有意義,我們中華是個博大精深的國家,孕育了各種文化,其中國術就是一種,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人更加追求流行,而這部電視劇告訴我們國術的魅力,它的美它的醋不輸其他。
  • 河北河間發現民國年間國術國考銀盾獎牌
    新華社石家莊12月19日電(記者王民)河北河間市文保部門日前進行文物搜集普查時,在興村鄉張莊村李富榮家中發現一塊保存完好的民國年間國術國考銀盾獎牌。銀盾高15釐米,寬8釐米,形狀呈盾牌樣子,左邊寫有「南京國華銀行敬贈」,右邊寫有「第二屆國術國考優勝紀念」,正中間寫著「我武維揚」4個隸書大字。據介紹,1933年10月20日至30日,中央國術館在南京舉行了第二屆全國國術考試。
  • 展現非遺魅力,傳承中華文化,汝陽劉非遺研學館在行動
    來自項城附近學校的初一學生零距離體驗了兩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即汝陽劉毛筆技藝傳承和世界非遺中國書法。,了解了毛筆的歷史傳承、製作工藝流程,學習了毛筆技藝的四大原材料、書寫技法等,還切身感受到毛筆的128道製作技藝的工匠精神,可謂是頓豐富的傳統文化「大餐」。
  • 第一回,一頭扎進「江湖」中,隨師創辦國術館
    在青島期間,他曾到青島國術館參觀,並為全國著名女劍客欒秀雲題詩:「堂堂國士盈朝野,不及欒家一女郎。舞到劍飛人隱處,月明滿地滾青霜。」青島國術館是什麼地方,為何會吸引鬱達夫前往?1929年,高作霖有了新工作——青島國術館教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