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閥辦國術館與擂臺賽 蔣介石支持杜月笙出錢

2020-12-18 搜狐網

  早報記者 宋承良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西北軍將領張之江和北洋軍閥將領李景林曾兩度在戰場上對壘,堪稱昔日的仇敵。而時過境遷,1928年在當時國民政府的推動下,一心振興中華武術的張之江與精通武當劍和內家拳術的李景林,在建立中央國術館的過程中,拋棄了昔日的恩怨,為中央國術館的建立與中華武術的大眾體育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將「武術」改稱「國術」

  出生於1882年的張之江是西北軍著名將領,他曾任察哈爾都統西北邊防督辦、代理國民軍總司令、國民政府禁菸委員會主席等職務,但殊不知他本人也是武術高手。張之江主張博採眾長,反對門戶之見,並胸懷使中華武學大眾化的決心。新中國成立後,他也曾任全國政協委員。

  1927年,張之江被委任為國民政府軍政部長,但當時他卻毅然離開軍隊,只任國民政府委員,以全身心投入倡導國術運動,他表示:「國術是中華民族所固有的國粹,應將其由民間推向上層。」

  隨後張之江開始著手籌辦國術研究館。當時國術研究館建館的宗旨是除行政管理和編審教材書刊外,另設學生武術訓練隊(班),培養武術師資,以便推廣武術教育。在當時學術教育機構要向教育部申請備案,可是教育部卻百般刁難,不予支持, 稱「武術早已經被淘汰,並聲稱如果一定要提倡這種『舊玩意兒』,只能屬於民間團體,不納入教育系統」。

  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張之江找到當年辛亥革命時雲南起義的老朋友、時任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李烈鈞。李烈鈞當即拍板:「教育部既然不承認,那麼就由國民政府直接領導,經費由國庫開支。」最終,蔣介石同意建立中央國術館,由國民政府「第174號令」批准備案,並答應將武術改稱「國術」的申請,以提高武術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因直奉戰爭引咎辭職,定居滬上的李景林在南京政府成立後一直提倡「全民國術化」的概念,堅持「國術能強身強國強種強族。」李景林的口號堪稱史無前例。此後張之江三次懇請李景林在中央國術館中擔任要職,蔣介石更是特派專員到上海,邀請李景林擔任館長。但李景林謝絕了蔣介石的美意,最後建議張之江擔任館長。坊間有種說法,提倡國術的李景林最終拒絕擔任中央國術館館長,很大部分原因在於他不想擔任官方職務,受到政府掣肘。離開軍界的李景林希望以一種自由自在的方式提倡國術全民化。

  1928年3月24日,中央國術館正式成立,李景林出任副館長,張之江任館長。

  在中央國術館建立一年後,李景林又計劃舉辦了一個「全國打擂比賽」,但他面臨的第一個困難就是資金短缺。當時中央國術館經費是由財政部每月補助5000元經費,另外由海外華僑捐款。經過一番思索後,李景林不得已找到了黃金榮、杜月笙,請兩人每人資助5萬大洋舉辦比賽。當時他拔出手槍輕輕地放在臺上,開玩笑地說:「你們是有名的『大流氓』,這次我暫當一回『大土匪』。」後來黃、杜兩人各出了2萬大洋,剩餘經費經過協商由浙江省政府解決。而藉助著本項比賽,「浙江國術遊藝大會」正式成立。

  1936年武術首次亮相奧運

  因為對入館學員要求十分嚴格,中央國術館第一期只招收了一個班56名學員,並要求學員必須有一定的武術基礎。1928年10月,中央國術館舉行了第一次國術考試,考試內容相當全面,參賽者先要參加預考,內容是刀、槍、劍、棍、拳。通過預考後才能參加其後的對抗賽,對抗賽分摔跤、散打、長兵器和短兵器。此外還要求學員能夠通過口試說出各種器術的精要。創辦中央國術館後,張之江又在1933年創辦了國立國術體育專科學校,並任校長。

  1936年,第10屆奧運會在德國柏林舉行,張之江發起並在上海主持選拔國術界國手,組織國術代表隊前去參加表演。中央國術館的學生張文廣、劉玉華等人在德國的武術表演轟動了世界體壇。西方世界開始向神秘而博大的中國武術投來注意的目光,當地報紙稱讚武術有三大價值:體育價值、攻防價值、藝術價值,「中國國術具有藝術、舞蹈、奮鬥三大特色,反映了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及尚武精神。」為此,張之江獲得了該屆奧運會以「五環」為標誌的紀念章,並被譽為讓「中國國術開始走向國際體壇的第一人」。

  但中央國術館的輝煌只持續了20年,1948年在資金困窘下,中央國術館無法繼續維持只能正式解散,就此告別歷史舞臺。但就是這短短的20年,中央國術館的畢業生已遍布軍隊和社會機構,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起到了重要貢獻。

  本文參考文獻:《檔案天地》2004年第6期、《國術與體育》、《武當》雜誌、《東遊感想錄》、《精武》雜誌2006年第一期

  ◎ 中央國術館學科設置與考試內容

  館訓:術德並重 文武兼修 強種救國 禦侮圖存

  課程:學科方面,三民主義、國文、地理、歷史、算術、國術源流、國術學、生理學、軍事學、音樂。術科,主要課程分為七門:⑴腿法;⑵拳術;⑶器械科; ⑷競技科; ⑸選修科; ⑹特別科; ⑺軍事科。

  在技術課程中,包含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查拳、拳腳科、連步拳、雜拳、行拳、戳腳、劈掛拳等拳術;劍、刀、棍、槍、鞭等器械;氣功、鐵砂手、紅砂手等功法;以及散打、摔跤、長兵、短兵等格鬥項目。還開設了拳擊、日本劈刺術。

  全國國術考試:簡稱為「國術國考」或「國考」,是正式的官方學術機構所舉辦的武術考試,前後只舉辦過兩次,地點均為南京公共體育場。第一次考試時間為1928年10月11日至19日。而1933年10月20日至30日,舉行了第二次全國國術考試。

  考科分為預試、正試和口試。正試為雙人武術對打,不分級別與體重,採取三戰兩勝制,分為拳腳門、摔跤門、刀劍門、棍槍門與搏擊。口試內容為三民主義。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的國術館與擂臺賽
  • 蔣介石與杜月笙合辦上海選美比賽,原來是為了幫助他們
    早在1946年8月20日晚,上海新仙林舞廳門前人山人海鑼鼓喧天,舞廳裡頭擠滿了上海灘黑白兩道的大人物以及各路媒體記者,大家都在期待著上海小姐的選美比賽的結果。陣仗如此之大那是因為這場比賽是當時的黑白兩道的兩位頭面人物合夥組織的,這兩位就是杜月笙和蔣介石,一個是響噹噹的青幫老大,一個是堂堂民國領袖。
  • 張之江、李景林和他們的中央國術館
    早報記者 宋承良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西北軍將領張之江和北洋軍閥將領李景林曾兩度在戰場上對壘,堪稱昔日的仇敵。最終,蔣介石同意建立中央國術館,由國民政府「第174號令」批准備案,並答應將武術改稱「國術」的申請,以提高武術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因直奉戰爭引咎辭職,定居滬上的李景林在南京政府成立後一直提倡「全民國術化」的概念,堅持「國術能強身強國強種強族。」李景林的口號堪稱史無前例。此後張之江三次懇請李景林在中央國術館中擔任要職,蔣介石更是特派專員到上海,邀請李景林擔任館長。
  • 杜月笙說:蔣介石拿我當夜壺,不用了就塞到床底下
    杜月笙晚年曾氣憤說:蔣介石拿我當夜壺,用過了就塞到床底下這是句話就是杜月笙對於與蔣介石一生交往的總結。蔣介石雖是入了青幫,可一天也沒有沒把杜月笙當成大哥。蔣入青幫那是不得已的折中方法,在現代人看來他更像是在遊戲中「升級」自己的角色,以便以後更好更快的「殺怪」打裝備來武裝自己。
  • 令蔣介石無奈,讓杜月笙退讓的王亞樵,是怎麼死在戴笠手裡的
    說這句話的人,是杜月笙。杜月笙這句話對誰說的呢,是張學良。人氣很高的青幫大佬:杜月笙杜月笙,上海灘近代青幫大佬,是十裡洋場裡手眼通天的人物,門人弟子眾多,他一跺腳,黑白兩道都要買帳。杜月笙單槍赴會,救回黃金榮所以說啊,民國時期的上海灘,處處是戲。那時候割據一方的軍閥,沒一個是省油的燈。
  • 張嘯林、杜月笙60大壽,蔣介石各送四個大字,為何張喜杜憂?
    按照杜月笙的說法,蔣介石就當他們是夜壺,用完之後就趕緊藏了起來。在老蔣的理想狀態之下,這三個白相人出身的莽夫,可以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但他沒有想到杜月笙會在短時間內經營得如此成功,不僅已經跨過黃金榮成為了青幫第一頭目,還在商界、政界、文壇有了強勢的人脈基礎。同樣覺得杜月笙是個威脅的,還有張嘯林。
  • 杜月笙晚年不跟隨蔣介石,因為關係差被當「夜壺」?其實另有原因
    1951年,杜月笙病逝於香港。當年風光霽月,如今慘澹收場,甚至於臨走前連個「收容」之地都沒有。 有人說杜月笙不去臺灣,是因為他和蔣介石關係差。其實, 二人並沒有什麼私人恩怨,不去臺灣另有原因,而他最想去的上海,也因為多年前的一件錯事而「有家不能回」。
  • 蔣介石為什麼一輩子都沒打倒軍閥,就跟早年一個不為人知的習慣有關
    那麼蔣介石有錢嗎,沒錢,那他怎麼炫富呢?起家的時候得到過黃金榮、杜月笙等人的幫助,後來又認識了虞洽卿等,這個資本就有點雄厚,從今而後,就可以大手大腳的過日子了。怎麼個大手大腳法?孫中山為什麼要提倡北伐,說簡單一點,就是歌裡唱的,打倒軍閥除列強而已。
  • 青幫大佬杜月笙的祖籍是哪裡的?你們知道嗎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杜月笙祖籍在上海浦東高橋鎮,是舊上海黑白兩道通吃的大人物。要說起這個大人物的降生可是實在過於普通了,既沒有天降祥瑞,也沒有滿屋子紅光。杜月笙出生在中元節這一天,也是中國所說的鬼節。不過杜月笙從小便沒有一身鬼氣,而是調皮活潑的很。
  • 號稱「遠東第一殺手」的王亞樵,為何不怕流氓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和...
    蔣介石一提他,假牙就發酸;戴笠若是聽說這個人又露面了,第一反應就是檢查門窗是否關好;而汪精衛的肋巴骨硬是被王亞樵活活敲斷的;連上海灘超級惡霸黃金榮、杜月笙一類流氓泰鬥遇上王亞樵也得趕緊繞道走。」王亞樵的暗殺對象,上不封頂,如果給他機會,就是日本天皇,他也會去殺。
  • 蔣經國抓了杜月笙兒子,杜月笙一語驚人,蔣經國乖乖放人
    蔣經國是蔣介石的獨子,1910年出生,前面和大家說過。蔣經國之所以來到這個世上,是因為奶奶王採玉的大力支持,並聲稱:「蔣氏貴子必得原配所出」。這樣,1909年,王採玉便帶兒媳婦去上海看留洋歸來的兒子蔣介石,並於次年圓房,生了蔣經國。蔣經國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被蔣介石重點培養,16歲那年,蔣介石將他送去蘇聯學習深造。
  • 上海灘真正的老大,讓國民黨為之一顫,杜月笙都不敢囂張
    說起上海灘的老大,都會想起杜月笙。杜月笙的名頭的確大得很,甚至有人稱他為上海皇帝,但實際上當時上海青幫還有一位比他更厲害的老大,他就是張仁奎。早年曾在馮國璋的蘇軍第七十六混成旅任旅長兼通海鎮守使,駐防南通。曾拜張春為老師。1927年北伐軍開駐浙江、上海,告老辭職,遷居上海。在上海時,開香堂,收徒弟,弟子眾多。軍閥、政客韓復榘、蔣鼎文、朱紹良、陳光甫等都拜他為師,一時門庭顯赫。
  • 民國軍閥靠一張嘴數次挽救蔣介石,跟隨蔣介石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民國時期有一個軍閥堪稱天才說客,他參與了中國近代歷史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在很多決定中國政局的關鍵事件中扮演了天才說客的角色,這個人就是民國軍閥何成浚。何成浚出生於1882年,他是湖北隨州人。蔣介石留學日本時就讀的也是東京振武學校,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在以後中國曆次重大歷史事件中,何成浚幾乎都選擇支持蔣介石。何成浚當蔣介石的說客要從蔣介石組織的第一次北伐開始。第一次北伐時,受蔣介石的指派,何成浚遊說了當時的江西督軍方本仁。在何成浚的勸說下,方本仁投靠國民革命軍,這招既削減了敵方勢力,又增加了蔣介石北伐的戰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 杜月笙遺言死後回故鄉入土 為何死後骨灰被人帶到臺灣安葬?
    此人叫杜月笙。在上海灘三個流氓大亨中,杜月笙最年輕,但他卻最會處事。杜月笙在上海灘結交的圈子極廣。不管是前清遺老還是革命志士,不管是軍閥政客還是社會名流,不管是高官子弟還是文人墨客,他都執禮甚恭,傾力結交。所以,杜月笙在上海灘黑白通殺。不管是誰,都會給他三分面子。
  • 杜月笙60大壽時,蔣介石送了一塊牌匾,上面的字讓人尷尬
    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涉足上海金融業。 1947年8月的一天,在上海市的某地正在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壽宴。這場壽宴中,不僅有商界的各種名流,也有政界的軍界的重要領導,其中就包括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那麼,誰會有這麼大的面子呢?想來,在當時也只有上海青幫的杜月笙了。
  • 曾勒索杜月笙,傳聞能在15米內秒殺對手的李景林,有多厲害
    (許蘭洲舊照 )嚴格來說,李景林在推廣武學一事上確實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除了公開武當劍法之外,李景林還在後來參與建立了「中央國術館」,並且舉辦了多次活動。這些都對推廣武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29年,李景林曾經計劃舉辦一個「全國打擂比賽」,但卻遇到了資金問題。按說李景林身為奉系大佬,又曾擔任過省長,本應該是不缺錢的。但實際上李景林卻一直秉承著武人的精神,始終兩袖清風。
  • 杜月笙為何不去臺灣?其實是因為一張「紅帖子」,它跟蔣介石有關
    據說,杜月笙和國民黨的主席蔣介石也是頗有一番交情,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前還特地邀請他一起去,最後卻是被婉拒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1949年初,當時我們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在毛主席的指揮下進入了戰略反攻的階段,各個部隊在全國範圍內都興起了一股向國民黨反動勢力進軍的熱潮。國民黨軍隊且戰且退,被打的潰不成軍,這個時候可以說是大局已定了。
  • 舊上海灘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三大黑老大都怕一小混混,這人是誰
    當時這些苦力是被流氓、軍閥欺負的對象,連血汗錢也常常被資本家剋扣,活得實在是心酸無比。 王亞樵為了幫大家討回公道,便暗中和幾個會功夫的安徽工友組建了一支勞工敢死隊,專門幫工友排憂解困。同時,王亞樵接觸了北大教授景梅九,對景教授的無政府主義非常感興趣,認為只有打倒一切強權,才能讓勞苦大眾過上好日子。
  • 杜月笙去世後,蔣介石贈了他這四個字!字數雖不多,卻道盡了一生
    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杜月笙這個青幫頭子的形象就是一天到晚打打殺殺,沒有一天在幹正常人做的事。如果你帶有這種想法,只能說你對他還不夠了解,想法過於刻板。曾經同杜月笙有過交往的人就說過:杜月笙不是那種偉男人,完全就是一個文弱書生的品質,和平常大家所想的英雄不同。
  • 民國時期國術擂臺賽 無護具真打門票被搶購一空
    1929年5月3日,當時的浙江省政府決定:該年11月在杭州舉辦全國性的「浙江國術遊藝大會」(民間俗稱為「全國武術擂臺賽」)。7月,浙江省國術館成立,承辦全部籌備事宜,10月11日籌委會成立。  賽場設在通江橋畔的原清代撫臺衙署舊址,在這塊面積約30畝的空地上,搭建起一座高4尺、長56尺、寬60尺的水泥大擂臺。會場門口扎了兩座牌樓,上懸「提倡國術,發揚民氣」八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