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族譜「流出」 千年古村「出大事」了

2021-01-12 央視網

宗親 「袖手旁觀」?

香榧樹上還能結「老漢」?

請跟隨小編,「穿越」到千年古村右龍,見識一下那裡的奇聞軼事……

正月初一的右龍村大雪紛紛,古村瞬間變「雪村」。銀裝素裹的山村中,一閃一閃的只有鞭炮和禮花。

大雪覆蓋了山村,也斷絕了交通。出門打工的年輕人們大多回來了,這是一年中村裡最熱鬧的時候。

村裡的喇叭傳來村支書張光武的聲音,他已經當了二十年村幹部,心願是在卸任前完成振興右龍村的任務。眼下,他正在「密謀」一件關係到右龍村發展的大事。

文化興村有「神器」 「厲害了」右龍老族譜

右龍村自唐朝末年建村,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右龍村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除了傳統種植業,沒有別的產業,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村裡越來越冷清。為了振興村莊,上級提出了依託古村資源,文化興村的新目標。最近,張光武很興奮,因為他覓到了實現目標的「神器」——村裡保存的一部老族譜。

族譜一直保存在退休老支書家,18年前老支書去世後,族譜就由兒子張進開保管。張光武希望把老族譜接回村裡重新修復整理,想用族譜「吸粉」,把張氏家人和外地遊客都吸引過來,其實也是「吸金」。

正月初五舉行家譜移交儀式,村民們還是第一次見到記載著自己根脈的族譜。張氏始祖張揮,傳說是軒轅黃帝後裔,十分威武。漢代政治家張良,是張氏第八十一世先祖。唐末,右龍張氏第一代祖先張舟從浙江舉家遷到右龍,到公元1948年最後一次修訂族譜。族譜已經記述了右龍村近50代繁衍的源流。

但這套家譜是1948年修訂的,有70年的時間空白。張光武覺得,要想辦法補足空白,並在村裡「一本永流傳」。

情系水土心念家 常常回家建設家

村裡張玉英家開的民宿「茶山人家」,房子大裝修好,就是遊客不多。她盼著村裡的旅遊業早日旺起來,自己的民宿也就能火起來了。張大姐認為只有她這個媽媽在家,家才「熱乎」。

平日裡張大姐忙裡忙外很辛苦,兒子張軍勇回家的時候,會幫助媽媽分擔不少事情。張軍勇說自己在外做生意最多一兩個月就回一次家,因為特別想家,情系養育自己的這方水土。

張軍勇來到張光武家裡做客,圍著火盆兒聊了起來。張軍勇是黨員,又對村裡的事很熱心。張光武說全國九千萬張氏族人,哪怕來個三分之一也有三千萬,過來尋根總也吃住在此,村子的知名度就也提升了。張軍勇十分贊同,也認為重修族譜是大好事。

鄉裡的書記和鄉長都很給力,專門過來協調族譜移交的事情。為了保存族譜,張光武也是拼了,專門到江西瑤裡定製了一個樟木箱子。據說用它存放古籍,可以防蟲防蛀、驅黴隔潮。好馬配好鞍,老張覺得值。

清明,右龍村迎來了第一個收穫季,喧鬧的採茶工們讓村子「熱乎」起來。種茶是右龍的傳統,也是村裡的主要收入來源。近年村裡搞了有機種植,不打藥、不施肥,有機茶葉的收益「直上雲霄」。

張大姐家也有四畝茶園,每年的收益和民宿差不多,但是茶園面積有限,她還是把致富的希望更多寄托在旅遊業的發展上。每年,村民們採的新葉都由張光武義務聯繫茶商收購。

「召喚」宗親來「助攻」 「受挫」之後再奮起

聾啞人張噸雲,研究張氏族譜已經15年。五年前他第一次來到這裡尋根,就此成為右龍的常客。這次為了剛剛搜集到的右龍張氏族譜,噸雲小哥哥專程從平時工作的上海趕來,幫張光武整理講解。

「天下張氏出清河」,河北清河張氏宗親總會聽說右龍村張氏族譜重現人世,特地「組團」來右龍考察。張光武和村幹部們鑼鼓喧天地「安排」,古村裡的古樹、古道和保存完好的老族譜,確實把客人們「震」了。

張光武帶領宗親們參觀右龍村,他們走過的青石小徑是著名的徽饒古道,始建於唐代。而路旁銀杏已有兩千多歲,不知何年月,一枝香榧從銀杏體內長出。兩棵樹相互纏繞,共生共榮。

右龍村口還有一塊古碑,刻著「誤砍蔭木勒石示眾」,意思是誰砍了古樹,名字就要刻在石碑上示眾。在石碑的「封印」下,全村留存至今的古樹有2000多棵,樹齡都在500年以上。

河北清河的宗親們對這次考察很滿意,還紛紛對著族譜拍照。可是高興之餘的張光武卻有些遺憾,他本指望宗親能夠給些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支持,看來困難還是要自己來克服。

茶油果子輕輕顫 香榧樹上現老漢

霜降,漫山茶花海。雞鳴聞香上山採摘,夕下挑擔滿載而歸。經過篩選、晾曬、初榨,香醇的右龍茶油就誕生了。香榧也到了收穫的季節,不過上樹採摘的都是老人。村裡的七旬老漢,也能輕鬆地爬上香榧樹冠,村人早就「見怪不怪」。

不過,右龍的茶油雖然品質上佳但知名度不高,村民的收入也有限。香榧樹是祖上留下來的,果實小,口感也比不上進口的,摘下來的香榧同樣賣不出好價錢。要提高效益必須改良品種,村裡開始嘗試新品種的嫁接。

張光武認為如果旅遊業「起來」了,村裡產品的知名度和產業升級自然也就「起來」了。而發展旅遊要打文化牌,整理張氏族譜的事必須「快馬加鞭」。

尋根問祖路漫漫 重修族譜「燒眉毛」

修譜的事村裡大多數人都很積極,按照要求對照族譜查找源流,詳細填寫自家的信息。張光武帶著幹部挨家挨戶上門,一邊說明一邊組織填寫。跟老族譜不同,右龍修譜要男女平等,女人、女兒也可以入譜。

修譜需要人力和資金,對此縣裡的文物部門和文化部門都很支持,也強調右龍村不能就家譜來修家譜,還要增強村民的自信心凝聚力,傳承好家風和好族風。這讓張光武看到了希望。

全村的調查表陸續收上來,新家譜的續寫工作也開始了。新版家譜沿襲古族譜的體例,同時補充記錄右龍村的時代變遷,為給村人留下一部完整的歷史。

70年沒有修譜,張光武有「十萬個為什麼」。村委會的專家們紛紛給了建議,並承諾盡力相助。

張光武發現,全村的600多人即140多戶裡,還有將近20戶族譜中沒有找到。這讓他感到整理和續修族譜已是火燒眉毛、刻不容緩。老族譜中缺失的和1948年之後中斷的信息,都要儘快補充完整。

養殖路上多坎坷 「明星」雞沒「飛走」 魚苗卻「白瞎」了

張大姐的民宿今天來了客人,她也麻利地抓雞、開火,燒起了鄉土美食。後山養的走地雞是她家的「明星」菜。雞是自家養的,蔬菜是自家種的,只有當地特產的石斑魚是買的。今天的客人都是熟人介紹來的,張大姐希望靠他們的口碑吸引來更多的遊人。

張光武也在想辦法開拓增收渠道。鮮美的石斑魚頗受遊客們歡迎,張光武買了一批石斑魚苗,在自家魚池裡試養。如果成功了,就可以在全村推廣。

不料第二天,魚苗就出事了。張光武趕到出售魚苗的魚塘,找專家諮詢原因。第一次養魚試驗失敗了,張光武決定總結經驗教訓、從頭再來。

元宵節紅紅火火 板凳龍「霸氣外漏」

又是一年元宵節,右龍村照例要進行一項重要活動,那就是幾乎和村莊一樣古老的板凳龍燈。

人丁興旺、綿延不絕、齊心協力、興旺發達,板凳龍的寓意契合了貫穿古族譜的文化傳承。右龍人祈願根脈所系的村莊像龍燈一樣,紅紅火火。

元宵日當天,鑼鼓鏗鏘、鞭炮齊鳴,各家小哥哥們穿著統一,扛著板凳龍前往村外新廟集合。月亮婆婆出來後,燈籠內的燭光「醒」了,在田野、在山間、小巷裡行走。舞龍隊伍敲鑼打鼓地祈福,希望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重修的族譜能否徹底改變「空心村」的面貌?

在張氏族人的努力下,古老的族譜能否煥發出新的光彩?

敬請您持續關注右龍村,和古樹一起,見證古村的變遷……

相關焦點

  • 藏在福州的「千年古村」,保留著原始風貌,曾是宋帝行宮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巨大發展,國內也出現了很多人氣觀光景點,時代的潮流也在不斷發展,很多人想去古鎮或古村旅行,您可以一邊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一邊體驗濃厚的歷史文化,品嘗當地特色的美食。我們國內也有很多類似的景點,例如,古老的村落就在相對偏僻的深山裡,或者在秘密的地方,所以,遊客很難找到,近年來,蘇州旅遊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其中被遊客發現,作為觀光景點也設置了,今天介紹一下藏在福州境內的千年古物,是村子。
  • 江西被遺忘的古鎮:綿延著最古老的文化,被譽為「蓮花古村」
    說到古鎮,大家都知道中國現在還保留著很多有特色的古鎮, 但是,今天介紹江西省廣昌蓮花古鎮這一獨特的古鎮, 江西省這個古村,從唐朝開始栽培蓮花,至今仍延續著最古老的文化,被稱為「蓮花古村」。蓮花古村,也就是江西省廣昌縣站前古村,有著美麗的蓮花、古風建築和悠久的歷史,因為地處偏遠,知名度一直不高,很多外國遊客還沒聽說過這個美麗的村莊, 這個「蓮花古村」似乎被人們遺忘了。
  • 東錢湖韓嶺村:黨建引領千年古村的振興之路
    今天的「夜學」不同於以往,因為他們要討論的是關乎韓嶺村接下來發展的大事。再有5個月左右的時間,令人期盼已久的韓嶺村商業街將正式開業,這個千年古村也將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呈現在廣大村民和遊客面前。雖然村子的開發建設已近尾聲,大部分店面也陸續進入收尾和裝修開業階段,但村幹部們反而覺得責任更重了,步子還要邁得再大些、再快些。會議室裡,圍繞著「鄉村振興路上,韓嶺村如何再出發?」
  • 雲南深藏的千年古村,比壩美更與世無爭,至今知道的人不多!
    在雲南文山的廣南縣,有一塊淨土,那裡居住著淳樸的壯族居民,保留著最古老的民風。原汁原味的壯族傳統工藝、生活習俗與生活方式,美不勝收的自然風光,它便是千年壯寨——馬碧村。古人建村時,非常講究選址,依山傍水是標配,這個古村亦是如此,村前一座吊橋橫跨馬碧河河面,是村子外出的必經之路。由於通往村子的仍然是土路,導致交通不便,一下雨便無法進入村子,這也使馬碧壯族村寨的原始風貌和人文景觀鮮為人知。
  • 千年霞山古村還是舊時模樣,老街深宅依在,何以沒有遊客
    千年霞山古村還是舊時模樣,老街深宅依在,何以沒有遊客,霞山光是聽到名字就覺得很美,從浙江開化縣城走到錢江源風景區的路,走進彎彎曲曲的小路,慢慢向裡延伸,前面有一個古老的村莊,有白牆,有青瓦。棄車入村,近千年的歷史氣息撲鼻而來,如果沒有和我一樣看現代人的話,會有種穿越時空的錯覺。
  • 山西又一千年古村走紅,百年石獅子被鐵籠鎖住,有什麼說法?
    要說山西的經濟有些許遜色,我想這還說得過去,但要說山西的歷史不夠悠久,我想山西人是不會答應的;俗話講「地下歷史看陝西,地上歷史看山西」,山西歷史悠久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古老與悠久卻不是口口相傳,也並非只有書本記載,而是有諸多真憑實據的,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就是最好的證明,這裡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光是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有3000多年,素有「華夏文明搖籃
  • 福建最神秘的古村,千年以來從未見過蚊子,連專家都不知如何解釋
    蚊子可以說是所有人都討厭的生物,一到夏天,我們就討厭那個,沒有防備的話,全身都會被刺傷,另外,有些蚊子有病毒,很多人認為世界上都有蚊子,其實不然,在福建最神秘的古村,千年以來一次也沒見過蚊子。這個古村叫丁屋嶺,位於客家的首府汀州,這裡的風景像世外桃源,除了美麗的景色以外,當地還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居民的生活很淳樸,各種建築也很古老,充滿了客家文化的氣氛,全部是人工建造的,灰色和灰色的房子,這也是真的,的「原住民」,一部分人不喜歡回鄉下,主要是因為鄉下的蚊子多,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鄉下都有蚊子,丁屋嶺是這個特殊的例子。
  • 千年古村 荷田樂夜
    千年古村首屆「荷塘月色——大慈巖『荷』你一起音樂節」的舉辦,更為這座荷香古村平添幾分走向新時代的獨特韻味。
  • 慢讀丨海南古村門:歲月帶不走的儒家蹤影
    門額上刻著「文富坊」三字,門頂上有石刻的「太極」圖案,背面刻著「福」字,明顯的牌坊村門合一,集民俗文化、道教文化及儒家文化為一體的古村門,全村有吳、陳、王等多姓,村門上無落款時間,村史族譜無記載,不知何時所建?為誰而建?「文富」何意?是否有「文章華國,富厚傳家」的寄意不得而知。太極圖的最早傳出為宋朝道士陳摶。
  • 江蘇徐州最美9大古鎮古村,兩漢文化發源地裡尋覓久遠記憶
    一起來尋找這片古老土地上的最美古村古鎮。1 窯灣古鎮新沂市窯灣鎮。這是一個不是江南勝江南的夢裡水鄉,這是一座在槳聲燈影裡低吟高歌的小鎮,這是一顆鑲嵌在千裡大運河畔的璀璨明珠,歷經1300多年的時光打磨,依然散發著迷人的光暈。這,就是古鎮窯灣。
  • 寧波象山港畔有一座千年古村,曾走出一大批專家名士
    據《「鵁鶄」陳氏宗譜》記載,南宋後期社會動亂,陳氏祖先舉家由縣內剡源鄉遷徙避亂而來,在馬頭村歷經千年繁衍生息,遂成大村落。 整個建築縱深闊達,前後兩進樓房共計60餘間,窗欞、木柱、棟梁、格子門上雕刻有桃花、流雲、藤蔓等花紋,顯示出住宅構建的豪華和細節的精緻,體現了主人對生活的講究。
  • 千年古村水墨圖 詩畫徽州別樣春
    千年古村水墨圖 詩畫徽州別樣春 2019-04-16 10:08:05   來源:安徽網
  • 探訪千年古村唐模 徽派民宿中的法式理念
    探訪千年古村唐模 徽派民宿中的法式理念 2020-10-17 12:56:57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中新社黃山10月17日電 題:探訪千年古村唐模
  • 不僅《經氏族譜》把此河叫廣西河,《全州大崗蔣氏族譜》也這樣叫
    刊發後,我說全州歷史上也曾經把這條河叫做廣西河,不僅我過去這樣叫,湘江邊我許多認識的朋友也這樣叫,還有《經氏族譜》為證,說明歷史上全州本地人叫這條河為廣西河是事實,並不是我編造出來的,文章刊發後,仍然有不同的聲音。
  • 雲丘山塔爾坡:千年古村,詩意之秋
    在臨汾雲丘山腳下,有一座距今2000多年歷史的古村:塔爾坡古村。古村的所有院落均是依山而建,建築材料以石材為主。村裡的古建築幾乎沒有一塊磚,全部是石材結構,它們歷經千年,不斷更新交替,任記憶撫摸時光深處的沉痾,歲月在此留下了深淺不一的印跡。
  • 廬陵文化第一村 渼陂古村
    今年八月生平第一次踏上這塊土地,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在離吉安市區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古老而又神秘的千年古村——渼陂古村。江南村落的閒暇美景規模宏大的明清建築,鱗次櫛比;數不清的石刻、木刻、彩繪、楹聯、牌匾、雕屏,無不隱含了廬陵人非凡的智慧和生活趣味,折射出精深博大的廬陵文化的熠熠風採,更記錄著這塊紅土地的滄桑歲月。
  • 《民宿裡的中國》在800多年的古村,偶遇一場古樸中的盛世傳奇!
    本期《民宿裡的中國》,來到了整季節目中最古樸的村落,有八百多年歷史的古村有個好聽的名字——桃源村。 古村中藏著類似《桃花源記》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南山客棧」。這麼古老的地方,即將迎來時尚好動的凌西,與這裡並不搭配的她,將展開哪些有趣的事呢?
  • 星鄉·蘭墅丨當慈谿楊梅邂逅文藝民宿,千年古村25℃的園林式避暑
    空山鳥語,霧裡人煙寧波這個千年隱世古村被譽為「三山四湖環抱的生態明珠」有著星月輪轉下的粉牆瓦黛,清美如仙境的田園山水。作為慈谿唯一保存完整的千年歷史文化古村落,方家河頭村靜靜地躺在慈谿市龍山鎮東南邊陲。
  • 千年古村:孫營
    1975年,為建設惠濟河攔河閘,原孫營大隊無償貢獻出600餘畝良田用於新河道建設。2006年,為建設鹽洛高速,孫營村又貢獻出300畝基本農田支撐工程。2017年,為建設問禮大道建設,孫營村再次貢獻600餘畝農田,並拆遷房屋100餘間,為支援國家建設做出了重大犧牲。(五)掌故軼事1.老子育樹。縣誌記載,東周末年,天下大亂,這棵黃帝遺留下的白果樹無由枯死。
  • 楠溪江芙蓉古村,「七星八鬥」千年古村,小眾又靜謐
    在楠溪江,除了欣賞好山好水的風景之外,還可以選擇一個古村漫步其中,感受一下當地安逸的生活。古村的入口,是芙蓉車門,其為三開間、歇山式的兩層樓閣建築。建於元朝至正元年間。在古時候,凡經過此車門,文官要下轎,武官必須下馬,步行進入村內,以表示尊重。如今,門口掛滿了紅燈籠,一直延伸到入口。沿著鋪就的石路向前走去,一條小溪貫穿古村,流水聲不絕於耳,仿佛對著人們訴說著古村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