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傳福音不應該成為一種口號

2020-12-19 基督教資訊平臺

近些年教會對傳福音尤為看重,因為傳福音是教會的出路,是每個基督徒當具備的責任。展望當下的教會,不得不發出「傳福音不應該成為口號」的感慨。或許我們常會聽到講道人傳達的傳福音信息,並且呼籲每個人去做,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都要把傳福音的事放到第一位。無論在行路、購物、坐車、散步、旅遊,我們總有機會去傳福音,總有機會把基督的愛活在更多人的面前。

危機的是我們逐漸在社會中被同化,對福音的工作失去了敏銳和負擔,我們開始注重自己的得失,對別人是否接受福音不理不睬、不管不問。這是當下基督徒比較消極的一面,不看重福音的工作。也會想著,如果傳給別人聽對方不接受怎麼辦?似乎傳福音的首要是先攻克自己內心的障礙。

我們也看到在一些教會裡,服事神的人總是那麼幾個,而更多的信徒並沒有這種服事的代價和心願,所以在面對福音總會有掉以輕心的時候,認為傳福音的道是講給那些有能力之人的、有口才之人的,實則不然,傳福音是每個基督徒成為門徒必修的功課。

筆者前陣子和一位教會的老阿姨交流,她談到:「我雖然不能上臺講道,又沒有口才,但我們願意服事神。當我發現別人需要我的時候,發現別人遭遇不幸的時候,向別人伸出援助之手是我作為基督徒的本分。」筆者聽到這句話深感慚愧,因為作為傳道人太多時候對於福音的行動也沒有那麼深刻。這位老阿姨談到,她去到養老院去服事那些孤寡老人,常常為他們洗衣服、洗床單,逢年過節的時候還帶著禮物去看望,日子長久,有一些老人就被老阿姨的行為打動,老阿姨就帶領他們做決志禱告,加入信仰。

這讓我明白傳福音是帶著愛去傳,這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個工作,而是一份憐憫,一份執著,一份同理心。

之所以我們把傳福音口號喊的響亮,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真實進入福音的工作當中。我們只是滿懷熱情,卻缺乏實踐,缺乏具體的生活行動來影響別人。可能我們加入教會有十年、二十年,但在福音上所結出的果子卻寥寥無幾,這是我們的失職和懶惰。或許生活中有多次的機會,但我們卻沒有張口;或許有很多場景留給我們,但常常會覺得福音不好傳,覺得別人不一定給我時間去分享。

其實傳福音不僅僅是發現群體,看見需要,更重要的是有真理、有信心、有勇氣、有智慧、有方法。比如說向孩童傳福音可以借用無字書,向老人傳福音可以借鑑名人見證、宣教士來華的歷史,向中年人傳福音可以找契合當下的話題,尋找合適的時機去講明福音。

當然一個傳福音基督徒是需要多方的學習裝備,不僅要閱讀大量的屬靈書籍,最好也包括科學、歷史、生物、哲學等方面,當然這也根據個人的追求程度來進行學習。

我們從施洗約翰身上學習傳福音功課。施洗約翰是一位吶喊的福音使者,他能夠承受曠野的訓練,而且不懼艱難,無論面對任何身份地位的人都一視同仁,把福音講清楚,使聽的人願意悔改。在我們看來施洗約翰不是一個光喊口號的人,他是有行動的,他身穿駱駝毛的衣服,吃蝗蟲野蜜,在曠野吶喊訓練,在約旦河傳講且為人施洗。

如今我們是時候反省自己在福音上的責任了,原來在前些年我們有相對好的環境,可能做的太少,口號喊的多一些,如今眼下我們面對福音的阻力在外界環境上體現出來,我們想要努力為神做,但所面對的壓力和攔阻是越發艱難。有時候不被許可,被壓制,很多傳福音的形式都被攔阻,所以我們只能盡最大的努力在社會上發揮影響力,影響家人、社區、城市以及周遭的人。儘管我們可能會面對嘲笑、諷刺、冷漠、不理不睬、不被理解接納,但我們當盡上責任去做。不要擔心別人會不會接受,因為神可以扭轉人的心思意念,當福音的種子在一個人心裡撒下時,生長發芽、開花結果是聖靈的保守。

我們渴望自己在教會中少說多做,不去做一些表面形式,乃是為這神的教會復興盡力,雖然傳福音不是我們一個人的工作,但每個人出一份力教會就會走得快一些。期待我們對福音有自己的理解,也在以後的生活中見證主名,無論我們去哪裡,經歷哪些場合,求神賜智慧和力量,讓我們有智慧和勇氣講明得救的福音。 

基督時報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基督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牧者談:傳福音不應該成為一種口號
    近些年教會對傳福音尤為看重,因為傳福音是教會的出路,是每個基督徒當具備的責任。展望當下的教會,不得不發出「傳福音不應該成為口號」的感慨。這是當下基督徒比較消極的一面,不看重福音的工作。也會想著,如果傳給別人聽對方不接受怎麼辦?似乎傳福音的首要是先攻克自己內心的障礙。我們也看到在一些教會裡,服事神的人總是那麼幾個,而更多的信徒並沒有這種服事的代價和心願,所以在面對福音總會有掉以輕心的時候,認為傳福音的道是講給那些有能力之人的、有口才之人的,實則不然,傳福音是每個基督徒成為門徒必修的功課。
  • 央視開始傳福音了?
    這反映了當前很多信徒的一種心理,為了傳福音罔顧事實。但這個只是從足球的角度,而非為了傳福音。」的信息是出於傳福音的美好願望或盲目輕率,對此尚可理解。這反映了當前很多信徒的一種心理,為了傳福音罔顧事實。但這個只是從足球的角度,而非為了傳福音。
  • 傳福音必要懂得的福音特性
    究竟傳什麼樣的福音呢?一會兒「真耶穌福音」、「恩典福音」像風,拂一遍,倒一遍。一會兒「唯獨福音」、「高舉福音」像雨,灑一陣,淋一陣,好些人還不明白究裡,又是另一股「風和雨」。不明白福音的奧秘性就很容易把福音降低為宗教、道德、文化、思想等世人理解的一種文化、思想或宗教的意識形態。不,福音絕不是人腦可想清楚的精神意識。祂是上帝的靈親自來潔淨、來復興、來成全的愛的救贖,是宇宙自有永有的創造者、掌權者,是完全超越者的大能和力量。由此,在傳講福音的時候當強調並平衡以下要點: 1、絕對的恩典若不是從天上賜的,人就不能得什麼。
  • 華理克牧師:美劇《聖經》是傳福音的好機會
    自從美劇《聖經》開播以來,在國內外都掀起一股追「美劇」的熱潮,「為耶哥拾美劇」等口號在網上流傳開去。同時《聖經》這部美劇也贏得一些牧者和基督徒的喜愛。美國華理克牧師認為,這是50年來根據聖經製作的電影中最好的一部,並稱是帶領人認識信仰,了解《聖經》的好機會。
  • 全能神「傳福音攻略」
    它在《摸底鋪路細則》要求所謂的「傳福音」者,「到人家裡勤快一些,不懶惰,給掃掃地、幫做做飯等等」,目的在於「獲得他們的信任和好感」。該《細則》還明確提出:「對於一些比較吝嗇的頭羊或接待家庭,可以根據對方的實際情況,適當買一些東西。」這就是以小「惠」為誘餌騙人入教。  三是「轉觀念」。就是要設法改變對方信仰。
  • 從聖經看:福音到底該怎麼傳?
    不,都不是。我們不是要看到那個人跟我們作決志禱告,不是要看到那個人每周都來做禮拜,不是要看到那個人受洗,不是要看到那個人的名字被登記進入地方教會的名冊。如果我們把這些當成傳福音的目標,那麼很可能我們在教會裡製造假冒的基督徒。所以你會發現,許多人一受完洗,就再也不見蹤影,或是成為教會最頭痛的那些會友。我們都承認,耶穌是最好的福音布道家。
  • 怎樣向不信主的親人傳福音?
    「信耶穌很好,但不適合我,我也不需要信基督教。」 還有人會說:「基督教挺好的,其他宗教也很好,人應該有個信仰,以後我可能也會找個信仰。」在為傳揚福音而奔波的人,對這樣的言談恐怕並不陌生。稍加留意就會發現,這是整個時代的特徵。
  • 牧者文章:把福音傳得全備!
    (羅馬書6:2-23)若不把福音傳得全備,如何向神交帳呢?信主的那時,福音正如潮水從農村流轉,衝入城市。邪教(特指掛名基督教出來的)所傳的不是耶穌基督的福音。異端呢,一般來說,無非兩種情況,一是把耶穌基督的福音講錯了,既主要教義都有謬誤,這種情況滑向邪教的可能性很大。另外一種是多講了或者是少講了。多講的部分往往是將次要教義講多,甚至過多做個人的亮光和發揮。少講了則是但只講了部分福音。後者講多講少似乎都講得也還沒錯,但誤導性和迷惑性不可低估。
  • 基督信仰傳的是天堂的福音還是天國的福音?
    因為國是一個系統,家裡得有人去當兵、交稅,種種要素結合成為一個集成性的精緻系統,這才是國。家和國是有差別的。今天這個世界是以國的形式組成的,彼此在競爭。國必須考慮公共設施、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家就不用,家就考慮自家的事就行了。在自己家裡,只需要考慮裝多少盞燈,不用考慮路燈,因為路燈是公共設施。
  • 傳福音當合乎中道,避免「高級黑」反而阻礙福音發展
    當然在教會中,也存在著類似高級黑的現象,但除了某些非信徒蓄意製造,抹黑基督信仰外,有些極端信徒的一些言論(尤其是傳福音上),確實也達到了高級黑的效果,導致好心辦壞事,令人對福音敬而遠之,甚至引來強烈的批判。七年前,南方某城市發生公交車燃燒事故,有十幾人死於這場慘劇,第二天很多人都在群裡討論此事。
  • 「恩典福音」是一種巴力信仰!
    本文內容簡介:一、引言二、巴力信仰的傳承三、何謂「巴力信仰」四、末世教會的危機五、遵行神道的重要六、不可忽略的勸誡七、結語一、引言:目前國內的許多假先知正在各地大力宣傳「恩典福音」,他們所傳的,其實是恩典禍音,是一種古巴力信仰的蔓延!
  • 基督徒商人分享如何更好地傳福音:用生命影響生命
    新約聖經《使徒行傳》裡記載,耶穌復活升天后,門徒們去往各個地方傳福音,方法多以「傳講」為主。但現今時代,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福音的方式也開始變得多元化。傳福音不再單單只是定型於「用口傳講」這一方面。一位工商團契的Z弟兄表示,他所認為的傳福音方式就有兩種:一.用生命影響生命。例如有一個人別人見證他為人友善,喜歡幫助別人,為什麼?因為他是一名基督徒。基督徒的特點是什麼?
  • 你所傳的福音合乎聖經嗎?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
    有些弟兄姊妹因著對教會認識不足,對真理認知不夠,隨意更改上帝的福音,用真理之外的信息來吸引人加入教會,使人信仰根基不牢,造成的結果是:他們遲早會走。傳純正的福音,我們必須要認知福音的本質(福音的真諦)。
  • 從聖經看:福音到底該怎麼傳?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不,都不是。我們不是要看到那個人跟我們作決志禱告,不是要看到那個人每周都來做禮拜,不是要看到那個人受洗,不是要看到那個人的名字被登記進入地方教會的名冊。如果我們把這些當成傳福音的目標,那麼很可能我們在教會裡製造假冒的基督徒。所以你會發現,許多人一受完洗,就再也不見蹤影,或是成為教會最頭痛的那些會友。我們都承認,耶穌是最好的福音布道家。
  • 禱告山回傳團契:願承接福音最後一棒傳回耶路撒冷
    福音最後一棒的使命已然落在了中國的大地上。聖經說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這福音不但能把現實中一切向錢看的靈魂拯救出來,還必將使中國人承擔起福音最後一棒傳回耶路撒冷的大使命。「禱告山回傳團契」是號稱「祖國林都」的伊春市中兩個教會同工與新疆宣教士一起在禱告中,明確神的引領而建立起來的。
  • 泥土音樂事工盛曉玫:用現代詩歌傳福音的優點
    近年來,現代詩歌越來越受到年輕信徒和慕道朋友的青睞和流行,甚至逐漸在福音歌曲市場佔據重要地位。該如何看待現在詩歌和傳統聖樂的張力,並更好地得著年輕人呢?著名的流行音樂歌手、華人音樂事工泥土音樂的負責人盛曉玫華福在最新出版的《今日華人教會》雜誌中,詳細介紹了現代流行音樂在傳福音的經驗和意義,以及和傳統聖樂的差別。
  • 縫補福音的漏洞
    本書內容對我們正確傳福音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應該多看幾遍,雖然只有六章,但作者分析到位。很多基督徒為了高效的傳講福音,常常省略了福音的核心內容,因此我們需要傳講福音本來的面貌,去全面的傳講福音,好讓主耶穌的福音沒有漏洞。本書共有六章分別為:罪、十字架、復活、悔改、迎接、福音和教會。1、 第一章講到什麼是罪?
  • 聖誕節再思:年年雷同,教會該如何承擔聖誕傳福音的重任?
    本來聖誕節的宗教氣氛之下還有對上帝的敬拜,對耶穌的感情,時間久了形式不變,也就變成一種形式了,僅僅形式而已。這和那些傳福音不問效果,只為應付傳福音任務的行為一樣,目的已經由內涵變成形式,從而失去了改變的意願。但是,與教堂走形式而輕內函相比,商家倒是最上心的聖誕宣傳載體。不論形式還是內涵,年年翻新。為什麼教堂與商家有如此大的差距?
  • 使徒行傳丨彼得受聖靈啟示,率先向外邦人傳耶穌基督恩惠的福音
    從五旬節聖靈降臨,至使徒彼得見異象,期間有十一年的時間,猶太門徒只向以色列民傳耶穌基督的福音或神恩惠的福音,福音並沒有傳給外邦人。主復活後給使徒的命令是從耶路撒冷,然後是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教會在耶路撒冷被聖靈建立後,門徒司提反被猶太的宗教領袖們用石頭打死,主借撒但對門徒的逼迫,使門徒離開耶路撒冷,分散向外邦人普傳福音。
  • 寇紹恩恩典365分享:聖誕節期間如何向親朋傳福音?
    聖誕期間,給家人朋友同事陌生人最好的禮物是給他們傳福音。但是傳福音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12月23日,寇紹恩牧師藉著恩典365提醒弟兄姐妹,用愛傳福音,「我們周圍的人最深刻能夠感受到的就是一個愛的行動。只有愛能夠讓人的心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