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詐騙罪成立判例:雖透支用於為妻醫療,仍因逃匿而獲刑一年

2020-11-16 戴澤君律師

戴律師釋法解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修改〈關於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中規定,只要並非惡意透支、非法佔有,即是透支逾期,也不會涉刑

2018年關於頒布《法釋〔2018〕19號》的公告

眾所周知,兩高院對對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的認定標準做了大幅度的修改,重新界定了「非法佔有」的認定標準。在新司法解釋的實施過程中,對信用卡涉刑問題的判罰,尤其是主觀因素中「是否涉嫌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這一點的認定做了完整的界定。根據新司法解釋的規定,不得單純依據持卡人未按照規定還款的事實認定非法佔有的目的。

信用卡透支用於醫療是個普遍的現象

很多朋友留言諮詢戴律師,信用卡透支後主要是用在了醫院醫療、藥品等方面,並沒有揮霍或者買一些大金額的不需要的支出,之後出現客觀情況無法償還,在這種情況下,是否會被判信用卡詐騙?

透支信用卡看病主觀無非法佔有目的,不屬於信用卡詐騙

對於這個問題,《法釋〔2018〕19號》有較為詳細的法條進行解釋:

《法釋〔2018〕19號》規定,對於是否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應當綜合以下六種情況,不得單純依據持卡人未按規定還款的事實認定非法佔有目的:

1. 持卡人信用記錄;

2. 還款能力和意願;

3. 申領和透支信用卡的狀況;

4. 透支資金的用途;

5. 透支後的表現;

6. 未按規定還款的原因等情節作出判斷;

如果查證發現,信用卡透支確實是用於看病等醫療方面的支出,且還款出現困難後與銀行積極溝通,那麼根據司法解釋第四點和第五點的規定,大概率不會被判定為信用卡詐騙。根據此類案件的裁判側重,如在醫療支出之前信用卡使用情況正常,之後出現償還困難,而且可證實其償還困難的原因與其在醫療上的支出有關聯,那麼一定不屬於信用卡詐騙,銀行一方更大的概率以信用卡糾紛為由起訴。

透支信用卡用在醫美不屬於用於醫療的判定範圍

非法佔有目的的認定應當遵循主客觀一相一致的原則,而不能只依據經催收不還這一客觀要件就認定被告人有罪。但是,如主客觀上均反映出具有非法佔有目的,比如支出沒有必要的支出,即可涉嫌非法佔有,惡意透支。

對於透支信用卡用在整容、美容之類的支出並不能歸類為醫療支出,因此不會因此被支持為合理消費。美容整形所涉及到的內容更大程度上屬於行為人希望自己能在現有的外貌基礎上作出改變,變得更好,主觀上並非「不得已」而為。另外,改善行為人其處境的方法並非只有通過醫美整形這一種,還可以通過學習或其他方法促使其生活境地發生改變。因此,透支信用卡用於醫美可能涉嫌信用卡詐騙。

雖然透支用於醫療,但是如透支後的表現並不能證明行為人不具備非法佔有目的,那麼根據其透支後的行為表現,可被認為涉嫌非法佔有和惡意透支

《法釋〔2018〕19號》規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但有證據證明持卡人確實不具有非法佔有目的的除外:

  1. 明知沒有還款能力而大量透支,無法歸還的;
  2. 使用虛假資信證明申領信用卡後透支,無法歸還的;
  3. 透支後通過逃匿、改變聯繫方式等手段,逃避銀行催收的;
  4. 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還款的;
  5. 使用透支的資金進行犯罪活動的;
  6. 其他非法佔有資金,拒不歸還的情形;

本篇判例中,史某雖然透支信用卡用於看病,理應獲得輕判或緩刑。但其在逾期期間確實更換電話號碼、涉嫌逃匿,因此而獲刑一年,罰款二萬元。但因為其被逮捕後能主動坦白交代自己的罪行,具備輕判條件,因此依據緩刑適用原則對其判決緩刑二年。本片判例值得一看,敬請收藏。

化工廠電工史某信用卡詐騙案(2019)

史某,男,自動化控制專業本科學歷,1978年3月11日出生,住南京市高淳區。史某從畢業起就在高淳區一家國有化工企業做電工,期間從沒更換過工作單位。後因工作態度較好,從電工升職到電工主管,在當地買了房、車,成家立業。

結婚後,夫妻相濡以沫,很快便育有一子,直至2014年前家庭均和和美美。2014年春節剛過,史某的妻子經常性地出現不間斷的咳嗽,期間一直也沒有重視,認為著涼了。但有一天猛然間發現咳嗽出血,去醫院檢查後被診斷為肺癌。但萬幸的是,屬於發病中期,可通過靶向藥治療。

妻子生病後,養家的責任就落到史某一個人的頭上。對於一個化工企業的電工來說,除了妻子的醫藥、家庭支出及孩子的日常花銷外,基本上每個月都入不敷出。生病前家裡還有一些積蓄,但妻子生病後很快便消耗殆盡。醫保可以覆蓋大部分的日常醫療費用,但是進口靶向藥卻不在報銷範圍之內。為了治好妻子的病,史某能借的錢都借了,房子也抵押給擔保公司借了錢。一直以來,家裡都是靠著史某在維持。

因治病花銷過大而導致信用卡逾期

這樣的情況維持了3年多。到2017年中的時候,史某基本上花光了所有的錢,並且透支所有的信用卡,無力償還。其中,史某向招商銀行南京分行申領的信用卡欠款24889.02元;向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南京分行申領信用卡欠款24547.71元;向位於南京市秦淮區中山東路148號的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申領信用卡欠款74914.53元。三張信用卡共欠本金124351.26元,共欠利息36507.19元,本息總計160858.45元。

因史某長期無法償還信用卡欠款,三個銀行委託的催收公司對史某進行瘋狂催收。起初史某接到催收電話後都耐心解釋,向其說明情況,求得同意。但是催收機構並不相信史某的說法,仍然對史某採取謾罵、威脅報警等手段催收。同時,催收公司不停的給史某的妻子打電話,恐嚇其丈夫已經涉嫌信用卡詐騙,可能會被依法判刑。史某擔心這些催收電話影響妻子康復,特將自己的電話號碼與其妻子的電話號碼均作了更換,避免被催收公司騷擾。

因為長期無法與史某取得聯繫,中國銀行及招商銀行均派貸後管理人員到史某信用卡申請表上所寫的工作單位尋找史某。並要求史某籤署還款協議。史某向貸後管理人員表達了自己遇到的困難,並承諾每月至少還款500元。銀行貸後管理人員並無權限認可史某的還款計劃,雖然多次上門,卻未能完成催繳任務。

因史某欠款本金達74914.53元,且通過電話催收、掛號信、EMS快遞等多種手段催收均未能收回信用卡欠款,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向當地公安機關出具了史某的信用卡申請表、籤名的信用卡章程、信用卡使用記錄、催收記錄等,因證據充分且確鑿,公安機關同意接受報案,並且隨後予以立案。

涉嫌信用卡詐騙,史某被立案後逮捕

立案後,根據銀行提供的史某的工作信息,將正在反應釜維修的史某逮捕,當日對其採取刑事拘留,羈押在南京市秦淮區看守所。在拘留期間,史某向公安機關描述了自己的情況,表明有久病的妻子需要照看,希望能允許其取保候審。

公安機關根據史某所描述的內容上門核查,證實其供述的內容並無虛假,因此在拘留1個月零3天後,允許其取保候審。

因證據確鑿,被提起公訴

南京市秦淮區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史某犯信用卡詐騙罪一案在當地人民法院公開審理。史某、中國銀行工作人員江某、陳某甲、陳某乙某出庭。

中國銀行江蘇分行資產管理人員陳某甲、陳某乙指證:

史某在我行辦理信用卡,欠款高達74914.53元。我負責對史某進行催收,前期史某一直都接電話,但是卻無任何行動。後期再打電話發現其已更換手機號碼,並且其緊急聯繫人也更換了電話號碼。為了保證我行利益不受到進一步損害,挽回即將面臨的損失,懇請法院依法判決。

中國銀行江蘇分行貸後管理人員江某指證:

我接到風控部門的資料,上面顯示史某拖欠信用卡款項不還,且更換自己的及緊急聯繫人的電話號碼。後我根據其登記的地址在史某的工作場所與其溝通還款計劃。雖然史某籤署了還款計劃,但是在還款過程中每個月只還500元,沒有達到最低還款額,因此,請求法院依據事實對史某進行判罰。

檢察機關公訴人員指控:

在偵查中發現,史某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及浦發銀行均有欠款,請法院依法判決。

史某辯稱:

我本人每月收入4300元左右,妻子的藥費大約需要2500元,孩子每月需要約500元,家用800元,每個月只能剩餘500元。每個月發工資後,我都將剩餘的500元存入信用卡中。並不是我本人故意拖欠,只是確實不具備償還能力。妻子生病以前,我的信用卡使用均正常,只是在生病之後,信用卡的錢用在了看病和在超市買營養品的支出,因為收入有限,確實還不動了。

史某又辯稱:

我更換手機號並不是為了逃避催收,因為雖然我手機號更換了,但是催收人員仍能在我工作地點找到我。我不告訴他們電話號碼的原因是我不希望他們不停的打電話嚇唬我妻子。有一次催收公司打電話給她,告訴她如果下午不還錢,就直接讓經偵把我抓起來。我妻子本來病了這麼多年沒有收入,當她聽說我要被抓的時候,差點被嚇得暈倒。因此我才不給他們電話號碼,只是希望他們找我,而不要繼續騷擾我妻子。

法院一審判決觀點:史某犯信用卡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罰款二萬元

南京市秦淮區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史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惡意透支信用卡,數額較大,且更換手機號碼逃避催收,屬逃匿行為,其行為已構成信用卡詐騙罪,依法應予懲處。

被告人史某歸案後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系坦白,可以從輕處罰。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一款第(四)項、第二款、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之規定,以信用卡詐騙罪判處被告人史某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責令被告人史某退賠被害單位招商銀行南京分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南京分行、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受害款項。

史某不服判決,提出上訴

史某不服判決,提出上訴,稱:

  1. 信用卡使用一直都正常,只是在妻子患癌後第三年才開始出現償還困難,不屬於惡意透支及非法佔有。
  2. 期間基本上有好幾個月都還了500元進去,並不屬於非法佔有。
  3. 在信用卡欠款期間銀行均能聯繫到我,只是其幾次向我索要手機號碼,我並沒有給他們的原因是不希望他們再次用恐嚇的手段做電話催收,擔心影響妻子的恢復。
  4. 原審判決量刑過重、罰金過高,請予以改判。

針對史某提出的幾點上訴意見,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偵查查明:

有關信用卡使用情況

二審法院查明,史某信用卡的主要支出為藥店、超市及醫院方面的花銷,並無其他方面的支出。購置服裝等生活用品的支出在其整體支出中佔比較小。最大的支出為醫藥費。

同時查明,史某之前均未出現過逾期。後出現逾期的時間與其妻子患病的時間對比後可證實史某的供述屬實,確實是因為醫療支出過大而影響其還款。

有關史某還款問題

史某期間共還款6次,每次500元。經查,史某所在企業每月為史某發放工資4700元,扣減社保公積金等費用後到手確實為4300元。

有關更換電話號碼的問題

史某後期與其妻子兩人均更換了電話號碼,但並未通知銀行。經過對史某辦公室人員的查訪中發現,確實有銀行人員上門與史某商量還款的事項。且銀行的催收記錄也能證明這一點。史某在更換電話號碼後,原有號碼辦理了銷號業務,因此銀行無法通過電話號碼聯繫到史某。

法院二審判決觀點:駁回史某上訴,維持原判

上述事實,上訴人史某在開庭審理過程中亦無異議,並有銀行報案材料、信用卡申辦材料、銀行催收記錄、信用卡交易明細等書證,證人江某、陳某甲、陳某乙等人的證言、情況說明、抓獲經過、戶籍資料等證據予以證實。

二審審理查明的上訴人史某犯信用卡詐騙罪的犯罪事實與原審判決認定的一致。上訴人史某在法院二審期間未提供新的證據。法院對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及證據予以確認。

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上訴人(原審被告人)史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惡意透支信用卡,數額巨大且更換電話號碼,屬逃匿行為,其行為已構成信用卡詐騙罪。

關於上訴人史某提出原審判決量刑過重、罰金過高的上訴意見,經查,原審判決根據史某的罪行法定刑幅度內量刑,且罰金數額並無不當,故該上訴意見不能成立,法院不予採納。

關於上訴人史某提出其信用卡使用情況、更換電話號碼情況及還款情況的審查結果,法院予以認定。雖其本意無害,但行為確有不妥,對其辯護意見不予採納。

被告人史某歸案後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系坦白,可以從輕處罰。

原審判決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性準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應予維持。

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裁定駁回史某上訴,維持原判。

相關焦點

  • 信用卡詐騙罪成立判例:雖透支用於為父醫療,仍因逃匿而獲刑一年
    ;透支後的表現;未按規定還款的原因等情節作出判斷;信用卡透支後用於醫療,屬於上述第4點解釋的範疇。而且之前的收入可以覆蓋信用卡的最低還款額,年收入可覆蓋信用卡的透支額度。因突發疾病導致逾期償還,甚至到期未償且繼續透支,但並未用於揮霍或奢侈消費,故不認定「非法佔有目的」。
  • 女富豪透支員工信用卡逃匿雙方同刑:劉某信用卡詐騙(2018)
    >本案中,女富豪劉某向其員工劉學以及其親屬周霞借用兩人名下信用卡,透支後逃匿,導致劉某及其員工劉學雙雙獲刑。因生意遭受挫折後,向其員工及其親屬借用信用卡3張,透支額度達32萬餘元。該員工因信用卡被劉某透支而連帶獲刑。2018年6月25日,安徽省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劉某犯信用卡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7年。其員工劉學犯信用卡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
  • 信用卡詐騙罪成立判例:為親友抵債透支11萬被判有期徒刑六個月
    透支信用卡用於生意或用於替親友償債而導致逾期是否涉嫌信用卡詐騙?一般來說,如果是以正當理由透支,後期有過償還意向或償還行為,在裁判側重及司法實踐中不會認定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如因病或因經商透支後無力償還,並不是因為無償還能力,而是由於突發疾病、失業或者家庭變故導致的後期無力償還。但是,如果一次性透支後沒有任何償還意向或償還行為的,一定會被認定為信用卡詐騙。
  • 信用卡詐騙罪成立判例:蔬菜批發商劉某透支8萬拒接催收電話獲刑
    戴律師觀點:信用卡欠款逾期後切記不要拒接催收電話,更換住址藏匿,避免涉刑鄭州有朋友諮詢戴律師,其因透支信用卡約7萬元被郵儲銀行以信用卡詐騙罪起訴,戴律師安排徒弟幫助其解答在開庭的時候如何應對法官的提問。在聊天過程中發現一個很關鍵的細節,此朋友在信用卡逾期前更換了住址,但是並未如實告知銀行。
  • 信用卡詐騙罪成立判例:逾期超5萬拒接催收電話隱瞞行蹤獲刑二年
    使用虛假資信證明申領信用卡後透支,無法歸還的;透支後通過逃匿、改變聯繫方式等手段,逃避銀行催收的;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還款的;使用透支的資金進行犯罪活動的;其他非法佔有資金,拒不歸還的情形;通過上述司法解釋條款可知,如果信用卡欠款已經逾期
  • 信用卡詐騙罪成立判例:王某透支累計過5萬工作證做假獲刑8個月
    《法釋〔2018〕19號》規定,「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經發卡銀行兩次有效催收後超過三個月仍不歸還的」可被判定為惡意透支。如惡意透支本金超過5萬元,且被判定為非法佔有,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犯信用卡詐騙罪。
  • 信用卡詐騙罪成立判例:透支逾期13萬一審判五年二審改判一年半
    本篇判例的許某,其判決書出具之日為2018年11月26日,而依據我國法律規定:「一審判決書在送達之日起十五日之後生效,二審判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生效」,因此,許某的判決書生效日期為2018年12月10日,剛好超過《法釋〔2018〕19號》的生效日期,因此其上訴後,成功的將刑期由有期徒刑五年改判為一年半,大大減輕其遭受的刑罰
  • 信用卡逾期了,會不會坐牢?實際判例警示信用卡的「高危」行為
    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我發現法院對於判決信用卡詐騙罪呈現出以下規律:1、信用卡詐騙罪中,有60%以上為冒用身份、冒用他人信用卡,即使金額很小,也會判。不過這種情況和普通正常使用的持卡人關係不大。2、以「惡意透支」判定的信用卡詐騙罪,一般金額較大,其中2/3以上透支信用卡本金金額在10萬元以上。3、各地對於信用卡詐騙罪中「惡意透支」標準有一定自由裁量空間,但大多比較謹慎,需要形成完整的邏輯鏈,不會根據單一標準判定。如需要滿足「虛假申請材料 - 大額透支 - 逃避清收」這樣的事實鏈,才會判定為「惡意透支」。
  • 信用卡詐騙罪成立判例:餐廳老闆透支5萬9逾期未償還獲刑8個月
    ,絕大多數案件的案由是「惡意透支」而造成的信用卡詐騙罪。(可選條件)要符合「非法佔有」,如透支後通過逃匿、改變聯繫方式等手段逃避銀行催收;抽逃轉移資金;用透支的錢賭博、嫖娼等進行犯罪活動的;(可選條件)如果銀行起訴後無法證明信用卡套現後的資金的真實用途的。
  • 信用卡詐騙罪成立判例:酒店女公關2張卡透支共8萬判緩刑一年
    任某因為在公訴前清償所有信用卡欠款而獲得輕判的機會,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接受社區矯正。戴律師建議大家帶著上述各觀點,在正文的判例分析中與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對比。如與該案件相似,請用相同的方式處理,避免刑罰。
  • 信用卡詐騙罪成立判例:李某透支逾期一審判四年二審改判刑期減半
    ;透支後的表現;未按規定還款的原因等情節作出判斷;本篇判例中,李某因信用卡欠款逾期未還一審被判犯信用卡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李某因涉嫌犯信用卡詐騙罪被刑事拘留,後被宣布逮捕。按照兩高《關於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規定:對於是否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應當綜合持卡人信用記錄、還款能力和意願、申領和透支信用卡的狀況、透支資金的用途、透支後的表現、未按規定還款的原因等情節作出判斷。不得單純依據持卡人未按規定還款的事實認定非法佔有目的。即使李某構成信用卡詐騙罪,李某系初犯、偶犯,有坦白情節,原判也量刑過重。
  • 深度分解:透支超過5萬也不被判信用卡詐騙的十種情況(附判例)
    以下七個案例均為真實判例,由此可知,即便是透支也不可認定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的信用卡詐騙罪透支後無力償還,並不是因為無償還能力,而是由於突發疾病、失業或者家庭變故導致的後期無力償還。判例介紹:丁某(2016年)得了白血病,在北京某醫院住院。確診後每月治療費大約24000元左右,有一部分治病的錢是刷信用卡支付的。
  • 因信用卡新規實施,透支19萬僅被輕判有期徒刑1年罰款2萬
    因餘某在申請信用卡時提交了個人房產證明以及公司的銀行流水,另外農行荊門分行參照餘某個人的徵信情況,向其發放授信額度為20萬元的信用卡。發卡後當天,餘某便開始透支消費。一方面用於日常用品的購買,另外在每月發工資或者需要大額投入的時候,餘某往往都會使用POS機進行套現。
  • 信用卡詐騙罪成立判例:到工作地當眾催收致失業逾期難清償刑三年
    顏某信用卡詐騙判例中,顏某因為投資失敗而難以償還,而催收人員前往顏某工作單位當眾公布顏某欠款信息等行為導致顏某喪失工作而被迫去往其他城市工作。但因顏某未接聽催收電話涉嫌逃匿,且欠款數額較大,因此獲刑三年,罰款三萬元。而慶幸的是,隨著《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的實施,這樣的案例會越來越少。
  • 以案釋法 | 透支信用卡一直未歸還,逾期不還逃匿,最終...
    ,並在未告知銀行工作人員的條件下,更換聯繫方式後逃匿,以此逃避銀行的清收。02最終,和某因涉嫌信用卡詐騙罪被依法逮捕3個月仍不歸還,惡意透支,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信用卡詐騙罪。》的相關規定,如果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透支本信用卡本金在五萬以上,經過銀行兩次清收後,超過三個月仍不歸還的,應當認定為「惡意透支」,涉嫌信用卡詐騙犯罪。
  • 以案釋法 | 透支信用卡一直未歸還,逾期不還逃匿,最終......
    案 情 回 顧01和某在一銀行申請辦理了一張汽車專項分期信用卡,金額為41萬元,其中專項分期金額40萬元,需分36期還清,普通信用額度1萬元,按帳單時間還款。從2014年2月起,便逾期未還,銀行在等待一年無果後於2015年2月、5月兩次對和某下達了清收通知書。
  • 信用卡詐騙罪成立判例:被暴力催收致失去工作無法清償而獲刑二年
    2012年11月28日向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申請的信用卡,透支本金為17581.49元,透支本息合計42819.15元。因催收公司的行為導致趙某無法取信於服務的客戶及公司,因此引咎辭職。而因為失去了固定收入,信用卡欠款更是無法償還。廣發銀行向公安機關報案,提交了信用卡申請表、領用協議、催收記錄等文件。因證據充分,且趙某的透支金額已經遠超「50000元,數額較大」這一標準,公安機關隨即立案。趙某因涉嫌信用卡詐騙被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民警在地鐵抓獲。後被刑事拘留,羈押在南山區看守所。
  • 泰國華商涉嫌惡意透支信用卡20萬,一審獲刑五年不服上訴
    在案件被提起公訴之前,李良田已經還清了涉案信用卡透支的本金和利息共26萬餘元。根據一審判決,在還清欠款後,他也取得了工行盤錦分行方面的諒解。一審被判犯信用卡詐騙罪,獲刑五年不服上訴不過,李良田最終還是站到了被告席上。
  • 勞務公司女老闆惡意透支超5萬,被判信用卡詐騙獲刑1年罰款2萬
    因餘某在申請信用卡時提交了個人房產證明以及公司的銀行流水,另外農行荊門分行參照餘某個人的徵信情況,向其發放授信額度為20萬元的信用卡。發卡後當天,餘某便開始透支消費。一方面用於日常用品的購買,另外在每月發工資或者需要大額投入的時候,餘某往往都會使用POS機進行套現。
  • 一審判信用卡詐騙罪成立二審改判無罪!建甌工程監理白某喜獲自由
    通過戴律師前面發表的35個判例,逐步發現很多朋友已經對信用卡詐騙案的要素、刑罰等均了如指掌。戴律師今天只分享判例不做分析,希望看到的朋友在後面留言,共同探討。帶著以下問題讀判例戴律師發現,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對信用卡涉刑問題逐步領悟,瞭然如心,今天的更新戴律師不做分析,大家帶著以下問題閱讀下文判例:白某的罪數形態是否涉嫌信用卡詐騙連續犯?拘役算不算有期徒刑?拘役和有期徒刑哪個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