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3分鐘可測死亡風險 根據公式可推測死亡率

2020-12-17 人民網國際

原標題:跑步3分鐘可測死亡風險 根據公式可推測死亡率

  活過下一個10年的機率是多少?雖然醫生可以根據體檢報告給出一些意見,但美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更便捷、低成本的預測方式,只要使用一臺計算器與一部跑步機,就可以精確地預測出你在未來十年內的死亡機率。

  文/靈犀

  據英國媒體報導,使用跑步機測驗死亡風險的方法被科學家稱為「FIT跑步機分數」,是由美國馬裡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心臟病科醫師在對5.8萬人進行了壓力測驗後創造出來的。

  需在跑步機上跑3分鐘

  測驗的具體方法是在跑步機以3分鐘為時間單位跑步,不斷加快速度並逐漸增加坡度。緊接著,跑步者將生命統計數據放入一個基礎公式,就可以得知自己在下一個十年內死亡的機率。

  「良好的身體情況預示著死亡機率比較低,這不是新發現。」首席研究員艾哈邁德說。「但我們想通過年齡、性別和健康水平來量化風險,做出一個簡單的方程,而不需要額外的花招。」

  除了年齡、性別,這個公式還納入了跑步者在劇烈運動時達到的最高心跳速率,以及代謝當量(METS)。「代謝當量」測量的是跑步者對體力消耗的忍受能力,更激烈的運動需要輸出更多的代謝當量。慢走大概消耗兩個代謝當量,快跑則要消耗8個代謝當量。

  兩大指標:代謝當量+心率

  為了從事這項研究,該團隊分析了密西根州底特律市5.8萬名18到96歲民眾的資料。他們在1991年到2009年做了標準的運動壓力測驗,評估胸部疼痛、呼吸短促、昏厥或頭昏情況。研究人員之後追蹤在每個健康層別中的參與者,觀察他們在未來10年是否死亡及死亡原因。

  研究結果顯示,在年齡與性別相同的參與者中,與代謝當量對應的健康程度,以及在運動時達到的最高心跳速率,是預示死亡風險的兩大指標。

  健康程度是預測死亡與存活最強有力的單一指標,即使研究人員把諸如糖尿病與早夭家族病史等重要變量列入考慮後也是如此。

  該團隊分出了跑步者運動的七個階段,然後把這些信息套入公式:(12×METS)+(最大預測心率)–(4×年齡)+ 43(僅限女性)。最大預測心率=220–年齡。

  測驗分數介於-200到200之間。如果你的測量結果為0以上,那麼你的死亡風險較低;如果測量結果為負數,那意味著你面臨較高的死亡風險。具體來講,如果你的得分超過100,那你未來10年死亡的風險為2%;分數在0到100之間,未來10年死亡的風險為3%。得分介於-100到0之間,未來10年死亡的風險為11%;分數低於-100,死亡風險為38%。

  如何計算個人FIT跑步機分數?

  階段1 - 1.7英裡/10%/ 5 METS

  階段2 - 2.5英裡/12%/ 7 METS

  階段3 - 3.4英裡/14%/ 10 METS

  階段4 - 4.2英裡/16%/ 13 METS

  階段5 - 5英裡/18%/ 15 METS

  階段6 - 5.5英裡/20%/ 18 METS

  階段7 - 5.5英裡/22%/ 20 METS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柳葉刀》:降低死亡風險的最佳運動被發現,不是跑步和遊泳
    現在社會醫學條件已經發展得很快了,但是現在的人口死亡率是比出生率高,根據統計:我國每年死亡人口大約是890萬,非正常死亡的人數超過320萬。根據統計:男性每天玩手機的時間在200分鐘左右,也就是三個多小時,而女性是175分鐘,也差不多是三個小時,可以玩三個小時的手機,但是不願意去運動就不是忙而且懶了。第二,胖,我國是世界上肥胖人數最多的國家,男性腰圍大於90cm,女性大於80cm都是屬於肥胖。
  • 跑步,跑得越多越好嗎?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跑步是否與總體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死亡風險降低有關?跑得越多越好嗎?》)的薈萃分析。該文章一共對14項研究進行了總結,匯總了232,149位跑者的資料。在隨訪5.5—35年期間,總計25,951人死亡,大約佔比11%。
  • 每周運動30分鐘,死亡風險降低27%!趕緊動起來
    即使是最小「劑量」的跑步(≤1次/周、<50分鐘/周、<9.6公裡/小時、<500 MET-min/week),也能帶來全因死亡獲益。  這意味著,要想跑出延年益壽,我們可能不需要嚴格遵循WHO的成人運動建議——每周保持150分鐘中高強度體力活動,或75分鐘高強度體力活動。  因為80%以上的人,運動強度都高於此標準。
  • 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公式匯總(附加習題)
    今天為大家帶來行測資料分析題庫《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1.出生率的概述及公式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一定地區的出生人數與同期平均人數(或期中人數)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 每人每天喝2杯咖啡,可降低近50%的肝病死亡率?
    其中一個引人注意的好處是喝咖啡能夠降低罹患肝癌的風險。而肝癌在所有惡性腫瘤中的發病率在全球排名第六,死亡率在全球排名第四。根據《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數據,2016年全世界因肝癌導致的死亡人數為1240201人。為了減少這種疾病的發生和治療負擔,各國均開展了針對B肝和C肝的疫苗接種和多種治療策略。
  • Health Affairs:美國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為1.3%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研究者Anirban Basu表示,1.3%比率的計算是基於全美累積死亡和發現的病例數得出的,但並不包括未發現的病例(即一個人被感染後很少或並未表現出疾病症狀
  • Apgar評分與早產兒中新生兒死亡風險的相關性
    Apgar評分與早產兒中新生兒死亡風險的相關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 9:34:54 瑞典卡羅林斯卡大學索爾納醫院Sven Cnattingius團隊分析了Apgar評分與早產兒中新生兒死亡風險的相關性
  • 40萬人16年追蹤發現,多吃植物蛋白,可最高降低1/3死亡風險
    同時,如果將我們生活中攝入動物蛋白的 3%,替換成植物蛋白,也可顯著降低我們的全因死亡風險(男性女性均為 10%),以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男性降低 11%,女性降低 12%)。特別地,如果植物蛋白替代的是蛋類或紅肉,則可以更顯著的降低我們的全因死亡風險。
  • 孕產婦死亡率同比增30% 專家關注二孩高齡產婦風險
    「全面二孩」放開後,曾有不少學者、公眾擔心,政策來得太晚,很多夫妻已過了最佳生育年齡,此時懷孕恐風險較大,而近日國家衛計委統計的一組數據似說明,這些擔憂並非多餘。經財新記者同國家衛計委確認,自「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以來,今年上半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18.3/10萬,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0.6%。
  • 每天8000步死亡風險降一半!一個標準算出你的有效步數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誌》(《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刊登的一項新研究更是發現,多走路可降低死亡風險。 受訪專家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社會學教授 盧元鎮西安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教授 苟波多走路可降低死亡風險
  • 臺每天15人死於腸癌 醫師:篩檢可降5成死亡風險
    華夏經緯網6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大腸癌為臺灣民眾癌症發生率第1位、死亡率第3位,平均每天15人死亡,許多名人因罹大腸癌而去世,探究原因都是太晚發現。醫師強調,大腸癌是最好預防的癌症,定期篩檢篩檢可以降低50%死亡風險。
  • ART和抗結核治療可顯著降低成人HIV多藥耐藥結核病的死亡風險
    ART和抗結核治療可顯著降低成人HIV多藥耐藥結核病的死亡風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0 13:50:07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Gregory P Bisson團隊分析了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和結核病藥物治療成人
  • 糖尿病人每天飲用綠茶和咖啡可降低死亡風險
    糖尿病人每天飲用綠茶和咖啡可降低死亡風險 2020-10-28 14:58:21   607人不喝綠茶,1143人每天最多喝一杯,1384人每天喝2~3杯,1784人每天喝4杯或更多。994人不喝咖啡,1396人每天最多喝一杯,963人每天喝1杯,1660人每天喝2杯或更多。在隨訪期內,有309人(218名男性,91名女性)死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癌症(114人)和心血管疾病(76人)。
  • PLCO事後分析:更多證據表明,阿司匹林可延緩死亡
    核心提示:PLCO(Prostate, Lung, Colorectal and Ovarian)癌症篩查試驗的事後分析(146152 例)表明,與未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相比,每月服用1-3次阿司匹林,可降低老年患者的全因死亡及癌症相關死亡率。
  • 我國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究竟是多少?我計算出來了
    根據百度百科定義:萬車死亡率表示在一定空間和時間範圍內,按機動車擁有量所平均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一種相對指標。其計算公式為:RN=D/N*10000。式中。RN表示萬車死亡率;D表示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N表示機動車的擁有量。
  • 英國研究人員推出線上計算器,推測個人患上新冠後的死亡概率
    據《太陽報》5月12日報導,英國科學家表示,他們研發出首個新冠威脅線上計算器,這個計算器能夠幫助推測個人患上新冠肺炎後的死亡概率,提醒人們保持警惕。倫敦大學的專家表示,當封閉令放鬆後,英國仍然有800萬易感人群應該繼續保持隔離。
  • Apgar評分與早產兒死亡風險預測(NEJM的最新報導)
    因此,研究人員希望了解Apgar評分是否可以用來預測早產兒在出生後4周(新生兒期)的死亡風險。該項研究的唯一指標是早產兒死亡率,不包括其他早產兒相關發病以及長短期影響,研究目的簡單粗暴,但更直觀。本項研究利用瑞典全國範圍內的登記數據,對1992-2016年間22至36周之間出生的113,000名無畸形早產兒進行了研究。
  • 專家駁自製水果酵素可排毒減肥:會對健康造成威脅
    淡鹽水浸泡果蔬可去除農藥殘留?跑步比久坐死亡率高?……北京市科協、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和上海科技傳播學會昨天發布2015年2月「科學流言榜」。專家們追根溯源,再次用科學知識,批駁網上那些看似真實的無稽之談。
  • 全身性皮質類固醇治療COVID-19患者可降低死亡率
    全身性皮質類固醇治療COVID-19患者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8 21:59:08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Jonathan A. C.
  • 阿司匹林可降低早產風險
    近期,美國克裡斯蒂安娜護理服務研究小組發表在《柳葉刀》雜誌的一項大規模臨床試驗稱,給予首次生育的孕婦(初產婦)小劑量阿司匹林,與給予安慰劑的孕婦相比,早產風險可降低。試驗對持續妊娠20周以上的孕婦進行了觀察研究,結果表明,妊娠37周的早產率,安慰劑組為13.1%,小劑量阿司匹林組為11.6%,風險減少11%;妊娠34周的早產率,安慰劑組為4%,小劑量阿司匹林組為3.3%,風險減少25%。此外,圍產期死亡率(死產或產後不滿7天的死亡)方面,安慰劑組為53.6/1000,阿司匹林組則是45.7/1000。在阿司匹林組的母子中,均未見出血等風險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