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人16年追蹤發現,多吃植物蛋白,可最高降低1/3死亡風險

2020-12-20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文丨學術頭條

近日,來自美國馬裡蘭州貝塞斯達市國立衛生研究院的 Jiaqi Huang 博士及其同事,在分析了 416104 名參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AARP 飲食與健康研究計劃人員的生活數據後發現,每 1000 千卡能量攝入中,植物蛋白含量增加 10g 即可降低 12% 男性全因死亡風險,降低女性 14% 全因死亡風險。

同時,如果將我們生活中攝入動物蛋白的 3%,替換成植物蛋白,也可顯著降低我們的全因死亡風險(男性女性均為 10%),以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男性降低 11%,女性降低 12%)。

特別地,如果植物蛋白替代的是蛋類或紅肉,則可以更顯著的降低我們的全因死亡風險。其中替代蛋類蛋白可以使男性全因死亡風險降低 24%,女性全因死亡風險降低 21%;替代紅肉蛋白可以使男性全因死亡風險降低 13%,女性全因死亡風險降低 15%。

這一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 JAMA 上。

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

提到補充蛋白質,絕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喝牛奶、吃雞蛋、吃瘦肉,很少有人想到通過吃素來補充蛋白。

事實上,許多植物中的蛋白含量遠高於上述動物蛋白。例如,大豆中蛋白含量高達 40%,各種堅果花生中蛋白質含量也超接近 30%。相比之下,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魚肉蝦貝類蛋白質含量僅在 15%-25% 之間,蛋類蛋白質含量也僅 10% 左右,各種乳製品中蛋白質含量更是很少超過 5%。

不過,植物蛋白雖然來源廣泛,某些植物蛋白質含量很高,但是植物蛋白也有它的缺點。

首先,植物蛋白在人體類代謝過程中容易產生更多不平衡胺基酸,吸收利用率較低,僅 50% 左右;相比之下,動物蛋白的消化利用率可以達到70%左右。

其次,植物蛋白的胺基酸組成與人類需求有一定差距,例如很多植物蛋白中穀氨酸和賴氨酸等人體必需胺基酸含量較低;而動物蛋白的胺基酸結構則與人類非常相似。

當然,植物蛋白也有它的優點。

首先,植物蛋白的熱量普遍較低,在獲得相同蛋白質的前提下,動物蛋白的食物來源含有更高的熱量。

其次,我們在食用植物蛋白的同時還補充了大量的膳食纖維,有利於我們腸道健康。

此外,此前大量的研究表明,植物蛋白攝入可以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例如 2005 年美國 NHS 以及 HPFS 隊列研究發現,攝入植物蛋白的增加可以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相比之下,動物蛋白中含有大量的膽固醇以及脂肪,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誘因。

總的來說,食用植物蛋白更有利於我們心血管健康以及減肥,不過我們需要合理搭配植物蛋白的種類,以免造成營養不良。而動物蛋白則更省心,僅需少量攝入就可以獲得各種必須胺基酸。

多吃植物蛋白,少吃蛋類、紅肉

此前,人們雖然也研究過植物蛋白替代動物蛋白對人類健康的好處,但是由於此前研究的樣本較少,得出的結論並不十分理想。

例如,2016 年,美國愛荷華州女性健康研究發現,植物蛋白替代動物蛋白可以幫助降低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但是對全因死亡風險和癌症死亡風險無關;而 2019 年,日本公共衛生中心發布的調查顯示,植物蛋白替代動物蛋白不僅可以降低人們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還能顯著降低全因死亡風險以及癌症死亡風險。

因此,為了尋找更具說服力的證據來證明植物蛋白以及動物蛋白攝入與人類死亡風險之間的聯繫,研究人員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AARP 飲食與健康研究中,對各種來源的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攝入量與各種原因的死亡率進行分析。

這項前瞻性研究隊列包含了超過 400000 參與者

研究開始時,研究人員首先使用包含 124 種食物調查的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飲食史調查表(DHQ)對參與者的飲食方式進行評估。其中,植物蛋白來源包括麵包、穀物、堅果、豆類以及其他植物蛋白;動物蛋白來源主要是紅肉、白肉以及其他蛋白(例如,乳製品和雞蛋)。隨後,便密切關注這些參與者的健康狀況,收集死亡案例和死亡原因,用作進一步分析。

從 1995 年開始研究到 2011 年研究結束時,總共有 77614 名參與者死亡。在排除一系列幹擾因素後(例如年齡、BMI、飲酒、吸菸、運動、種族、教育程度、健康狀況等),研究人員發現,植物蛋白攝入與各種原因的死亡率成明顯負相關。

特別的,研究人員發現,用植物蛋白替代飲食中 3% 動物蛋白能量來源時,替代蛋類後死亡率降低最為明顯,具體來說,男性全因死亡風險、癌症死亡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心臟病死亡風險、呼吸衰竭死亡風險降低了 15%-39%,女性全因死亡風險、癌症死亡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心臟病死亡風險、呼吸衰竭死亡風險降低了 17%-34%。

總而言之,這項大型隊列研究表明,增加植物蛋白攝入可以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以及全因死亡風險。對此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表明,飲食中蛋白來源的改變可以促進健康和長壽。」

資料來源: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fullarticle/2768358

相關焦點

  • BMJ:多吃植物蛋白,可降低冠心病發病風險
    已有大量研究證據表明,食用紅肉,特別是加工紅肉,例如培根,熱狗,香腸和薩拉米香腸,會增加死亡風險以及慢性病風險。同時,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於1986年及此後每4年填寫一份半定量的食物頻率調查表,包括病史、生活方式和特殊的飲食習慣等詳細信息,以更新關於潛在風險因素和新疾病發生的信息。
  • 日本長達16年研究發現,常吃「膳食纖維」可降低死亡風險
    近日,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一項日本研究又肯定了膳食纖維對健康的益處:經常攝入膳食纖維可降低死亡風險。膳食纖維到底好在哪兒?如何保證日常纖維的攝入量?
  • 少吃動物蛋白!研究發現植物蛋白可延長壽命:越多效果越明顯
    7月15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癌症研究所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與肉類蛋白質相比,食用更多的植物蛋白的老年人往往壽命更長。為此,研究人員想知道食用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是否對長壽有影響。為了找出答案,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飲食與健康研究的數據,該研究在過去16年裡一直在收集50至71歲人群的飲食和健康信息,擁有179068名婦女和237036名男子的資料。
  • 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哪個更有助於增肌?
    然而,聯合國2019年所發表的報告指出:當人類大幅改變飲食與食物生產方式,就能降低氣候變遷的破壞與影響。因此,建議人類增加植物的攝入量並降低肉類的食用,除了能維持健康飲食平衡,還能維護環保拯救地球。另外,在素食資源組織所顯示的民調發現,有高達47%的美國人表示每周會吃一頓素食餐以及每4人就有1人會主動降低肉食量,這樣的趨勢正顯示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相信增加素食量也一樣能補充需要的蛋白質。肉類在營養成分上主要為蛋白質,同時富含基本礦物質與維生素等相關營養成分,尤其是維生素B、鋅、鐵與硒。
  • 跑步3分鐘可測死亡風險 根據公式可推測死亡率
    原標題:跑步3分鐘可測死亡風險 根據公式可推測死亡率  活過下一個10年的機率是多少?雖然醫生可以根據體檢報告給出一些意見,但美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更便捷、低成本的預測方式,只要使用一臺計算器與一部跑步機,就可以精確地預測出你在未來十年內的死亡機率。
  • 植物蛋白好還是動物蛋白好?困擾多年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
    實際上,人們完全可以在不吃家禽、牛肉和豬肉等的情況下、通過吃素獲得每天所需的蛋白質。既然植物和動物都可以提供蛋白質,那麼到底是植物蛋白好,還是動物蛋白好呢?「蛋白質」一詞我們聽的多了,但你知道這裡面的具體含義嗎?蛋白質是組成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由胺基酸組成。
  • 糖尿病人每天飲用綠茶和咖啡可降低死亡風險
    糖尿病人每天飲用綠茶和咖啡可降低死亡風險 2020-10-28 14:58:21 具體來說,每天喝4杯或更多的綠茶,加上2杯或更多的咖啡,在大約5年的時間裡,糖尿病人的死亡風險降低了63%。  研究人員追蹤記錄了4923名平均年齡為66歲的日本2型糖尿病人(男性2790人,女性2133人)的健康狀況,平均跟蹤時間剛剛超過5年。所有這些患者都參加了福岡糖尿病登記處的一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該研究考察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對2型糖尿病人壽命的影響。
  • 中國人常見的23種致癌因素,避開了每年可減少100萬人死亡!
    研究結果顯示:在20歲及以上成人中,每年有103.6萬人死於上述23種致癌因素引起的各種癌症,佔全部20歲及以上癌症死亡人數(約為229萬人)的45.2%。換句話說,只要防控好這23種致癌因素,中國每年超過100萬人可避免死於癌症。
  • 北大研究發布:每天吃一個雞蛋,或能降低死亡風險!真的假的?
    有些人覺得雞蛋營養豐富,每天都要吃雞蛋,對我們身體好。不過還有人有不同的意見,他們覺得雞蛋裡面膽固醇含量高,經常吃雞蛋,血脂升高,血管健康就會變差、,眾說紛紜之下,誰也說服不了誰。不過北大專家通過相關的研究發現,每天吃一個雞蛋,或能降低死亡風險,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胰島素抵抗可使乳腺癌發病、死亡風險最高增加34%和78%
    乳腺癌是中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前不久,最新研究發現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乳腺癌患者復發和死亡風險增高了60%。新的研究顯示,胰島素抵抗也能增加乳腺癌發病和死亡風險。
  • 全球首個早衰症藥物獲批,死亡風險可降低88%
    億歐大健康22日消息,昨日,美國FDA宣布批准Zokinvy(lonafarnib),用於減少哈金森-吉爾福德早衰症候群(HGPS)患者的死亡風險,以及治療患有特定早老樣核纖層蛋白病的1-2歲患者。與哈金森-吉爾福德早衰症候群患者的歷史數據相比,接受lonafarnib治療的患者平均壽命分別延長3個月(治療前3年)和2.5年(最長隨訪日期達11年)。基於類似的遺傳學原理和其他數據,lonafarnib也獲批治療特定早老樣核纖層蛋白病。早衰症是一種極為罕見和致命的疾病,可導致兒童過早衰老。若未經治療,早衰症兒童將死於心臟病,平均死亡年齡14.5歲。
  • 每天1粒魚油,心梗死亡風險降低35%?超13萬人的研究「實錘」了!
    作為魚油的主要物質——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均屬於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傳說一直被傳的「神乎其神」,但其實多數的大型研究對其作用一直存在爭議。 就在近日,一項新發布的共計納入40項研究、135267名參與者的薈萃分析,似乎給這個爭議帶來一顆「定心丸」。
  • 晚上吃降壓藥,可降低52%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風險
    圖1 夜間服用降壓藥與晨間服用降壓藥血壓控制情況比較3、與晨間給藥相比,夜間服用降壓藥可降低52%發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RR=0.48,95%Cl 0.33-0.68,p<0.0001)。這些研究也證實了……當然,在本次薈萃分析之前,先前的研究者也發現了夜間服用降壓藥對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風險的益處。2019年10月在《歐洲心臟雜誌》發表的一項入選2萬人隨訪6年多的隨機對照研究結果也表示,較清醒時吃藥,睡前吃藥可降低45%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心梗、冠脈血運重建、心衰或腦卒中等[2]。
  • 如何降低機體的死亡風險?這些研究值得一讀!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聚焦如何降低人群的死亡風險?分享給大家!研究發現,接受調查人群在年齡為25歲是BMI平均值為23.7(SD=4.1),而在基線之前十年時的BMI達到了27.2%(SD=5.7)。基線時的BMI則達到了29.0(SD=6.1)。【3】JAHA:11個國家9萬多名參與者研究表明:「臀大腰細」的人群或死亡風險更低!
  • 維維股份:植物蛋白可延長壽命 公司相關飲料新品成市場追捧熱點
    來源:發布易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癌症研究所7月15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與肉類蛋白質相比,食用更多植物蛋白的老年人往往壽命更長。研究人員分析了過去16年裡一直在收集的50至71歲人群的飲食和健康信息,發現攝入的植物蛋白超過平均水平的受試者,他們的死亡率平均降低了5%。並且,當一個人食用的植物性蛋白越多,他們的壽命就越長。此外,如果將飲食中3%的動物蛋白換成植物蛋白,死亡風險降低了10%。
  • 研究發現:多喝咖啡,或可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風險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2016 年統計報告顯示,在美國,非裔前列腺癌發病率最高,歐裔其次,亞裔族群前列腺癌發病率最低。此外,儘管有近 3/4 的前列腺癌病例發生在發達國家,但是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前列腺癌的患病人數在包括日本、新加坡和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急劇上升。
  • 日本調查發現常食海鮮可降低腦中風概率
    中國網1月30日訊 據日本NHK網站1月29日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研究班經研究發現,經常食用魚等海鮮食品,可令人體攝取更多的DHA等成分,經常食用海鮮的人士患腦中風死亡的概率比不常吃海鮮的人士低40%。
  • 美南加州大學發現「超級蛋白」:可延長哺乳動物壽命30%
    實驗中,科學家對18名百歲老人的孩子與19名非百歲老人的孩子作對比發現,前者體內Humanin水平更高且更持久,患病風險也較低。父母達到100歲的孩子比其他人更容易長壽。相比之下,非百歲老人的孩子體內蛋白水平較低,他們患病風險更高,接觸有毒物質時抵抗力也會降低。
  • 近二十年隨訪發現久坐增加80%癌症死亡風險
    近二十年隨訪發現久坐增加80%癌症死亡風險,但每隔半小時運動一下會明顯改善)原創 學術君 學術頭條現代社畜的一天,上班做報表、做方案,坐著;累了一天回家,邊吃外賣邊看電視,坐著或躺著。雖然很多人都知道久坐對身體不好,但很少有人知道, 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久坐列為十大致死致病元兇之一,久坐危害僅次於吸菸。
  • 瘦肉可以隨便吃?豬牛羊紅肉過多,心血管病及死亡風險增加
    最新的研究:英國醫學雜誌最新發表了一篇研究結果,該研究入選了4萬餘名男性,觀察30年,發現那些用豆類、堅果、大豆、全穀食物、奶製品、雞蛋等高質量素食來替代紅肉,可降低冠心病發生風險。研究對象:每天多吃一份紅肉,冠心病風險增加12%,導致死亡的冠心病風險增加38%;每天多吃一份未加工紅肉,冠心病風險增加11%,導致死亡的冠心病風險增加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