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本質性的思考

2020-12-10 語文追夢人

儘管我們對語文教學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理論主張,探索各種跟樣的教學方法,但是,我們不得不說,我們對語文教學的人是還是很模糊的,我們對語文教學中本質特徵的理解還是不深刻。

我們知道,就語文教學來說,語文教學面臨兩個方面問題,一是教學內容,也就是我們教什麼的問題。語文教學教什麼似乎不是問題。通常情況下大多數語文老師都是在教學文本。但是,卻很少有人思考每一個文本我們究竟要教學什麼。我們每一個課都在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思考文本,我們卻沒有追問我們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對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提高有什麼樣的幫助。因為對這個問題不太清楚,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就出現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局面。

教學什麼其實與我們的語文教學的目的有關係。語文教學的謎底是什麼呢?最新的課程標準的認識是語文是一門基礎課,工具課,語文具有人文性,語文是學習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一門課程。由此可見,語文首先是一門課程,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區別是語文課程是學習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一門課程。由此可見,語文課程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學習和使用語言文字。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知道,語文課堂教學中就是要讓學生學習語言文字,學會使用語言文字。

相關焦點

  • 回歸語文本質 強化語文實踐 ——2015年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小學語文教學交流活動綜述
    隆冬中的山城重慶,迎來了兩岸四地的小語精英,大家共聚盛會,漫道小語教學,同根同源的八方賓朋共話小語情。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段宗平主持了開幕式,重慶市九龍坡區教委書記王遠玲女士致歡迎辭。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馬建華先生和重慶市教育學會會長鍾燕女士致辭。馬建華秘書長以簡短的致辭表達兩岸四地與會者的心聲:讓語文教學回歸課程本質,使學生「得意、得言、得法、得能」,真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 動態|回歸語文本質 強化語文實踐——2015年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小學語文教學交流活動綜述
    馬建華秘書長以簡短的致辭表達兩岸四地與會者的心聲:讓語文教學回歸課程本質,使學生「得意、得言、得法、得能」,真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來自兩岸四地的嘉賓代表潘志明先生、劉筱玲女士、吳敏而女士、陳先雲先生、徐輝先生、鄧沁泉先生共同為大會剪彩。
  • 高考語文的本質規律
    《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關於「高考考試與命題方面」在「語文學科」的具體體現是:語文學科要加強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充分體現語文的基礎性和作為母語學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內容與社會生活實踐的聯繫;發揮語文學習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作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個性發展。分值將由150分提高到180分。
  • 小說教學|淺談初中語文經典小說文本的教學設計
    語文工作室第13期淺談初中語文經典小說文本的教學設計——以《變色龍》教學設計構想為例夏書傑/文《變色龍》是一篇短篇小說。二、閱讀層次上,可按照理解、鑑賞與評價三層次設計《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版)說:「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得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 思考:不讀書、不思考、不寫作,語文教學的出路在哪?
    學生從一入學就學習語文,到了高一,已經整整學習語文10年,一個班竟然沒有同學看過一本真正的名著。值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語文老師深思,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現在,應試教育擠佔著學生的精神生活的空間,我們看到,甚至一年級的小孩都背著與身體極不相稱的巨大的沉重的書包;在學校,有很多老師忽視學生精神和文化的需要,把學生當著考試的機器,讓他們不停地去做大量的習題;家長懼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知道孩子精神的發育心智的成熟需要一定自我的閱讀的、思考的、交流的空間,他們往往給孩子報許多所謂的「興趣班」「特長班」,侵佔了孩子審視自我、思考社會、充實靈魂的時間
  • 陳繼英:我為什麼要倡導「人生語文」教學理念?
    當然還有老師問「人生語文」理念在新課標已有體現,為何還提「人生語文」教學理念?  我這樣認為:新課標提出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是對語文學科性質的總的定位,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如何貫徹新課標的精神,我們的一些知名學者的意見,就眾說紛紜了,從而使廣大語文教師無所適從。
  • 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原標題: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高中語文教學著重強調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能動作用,培養學生的
  • 思考的「認知策略」是一種創新性的思維
    思考的「認知策略」是一種創新性的思維,是指學生對於自己發現學習方法、發明學習思維的創造性思路。從而最大程度提升初中語文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性,為學生以後的語文學習可持續性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2]。根據學生的我成長特點、心智發展變化,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教學,從而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於此同時教師可以在為學生制定計劃之後,給學生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習語文能力,完成初中語文學習目標。
  •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課堂提問是師生之間進行互動的主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提問藝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語文教學的進展。恰當的提問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語文教學氛圍,還能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實現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語文課堂教學要更關注編者、教材、教師、學生四者之間互動,以「四維互動」為方法基礎,巧妙涉及的提問,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訓練學生語文能力,為語文課堂添彩。
  • 劉望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互動教學方式的探索
    如何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許多語文教師畢生探討的問題。本文提出將互動教學模式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並基於教學理念、合作學習,互動形式三個方面的內容來論述相關的建議。關鍵詞:互動教學;初中語文;應用 新課程改革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側重引導進行自主的思考,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
  • 提高六年級畢業班語文教學質量的思考
    提高六年級畢業班語文教學質量的思考連續教了幾屆六年級,雖全身心投入,但沒有特別值得誇耀的成績。今年接受新一屆學生,較往屆差距不小,更感覺壓力山大。下一步就是努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我們很多畢業班教師都在以自己最大的力量努力著。下面就我個人的觀點,結合我教學實際,對如何提高小學畢業班語文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幾點思考:一、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 變與不變下的思考——記嘉興市初中語文中考命題導向與課堂教學...
    秋高氣爽,惠風和暢,嘉興市初中語文中考命題導向與課堂教學轉型研討活動近日在嘉興一中實驗學校舉行。來自嘉興市各縣(市、區)以及舟山市將近600多位九年級語文老師濟濟一堂,共同探討中考命題導向,一同思考課堂教學轉型,活動由嘉興教育學院、南湖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主辦,嘉興一中實驗學校承辦,嘉興市初中語文教研員徐玉根老師主持。
  •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成長與發展
    1.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問題」提出的主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是「問題」提出的主體,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既要有教師提出的問題,又要有學生提出的問題。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問題」的指向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兩種指向:一是指向課堂教學內容而提出的問題。譬如,有的是針對課文的字、詞、句、語段等提出的具體性問題,有的是針對整篇課文提出的綜合性問題。二是指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由課堂教學內容而引發的與課文相關聯的其他問題。
  • 精確閱讀,讓閱讀回歸語文教學的正道
    我沉浸在情感的旋渦中不能自拔,且樂此不疲。憑藉這幾節課,我先後奪得市、縣級賽課一等獎。 後來,新一輪課程改革全面鋪開。然而,我偏離語文的正道越來越遠。新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 關於開展初中語文「整體性教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工作的通知
    各教研單位、各學校、各名師工作室、各位教研員、各位教師:為引領廣大語文教師用好統編語文教材,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深入開展初中語文「整體性教學」研究。經研究決定,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聯合基礎教育論壇雜誌社共同組織開展初中語文「整體性教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工作。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一、評選內容範圍1.
  • 試析語文課堂教學對英語教學思維的借鑑
    而且英語學科的思維是以求同和求異思維為主,在思維模式上具有一定的創新性,能夠適應逆向思維的思維模式。語文學科在思維模式上相對於英語學科來說更偏向順向思維,習慣按照一定的閱讀寫作形式進行學習,在思維模式的變通上有一定的不足,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可適當融入英語學科的逆向思維模式,形成一個可隨時變化的思維模式。
  • 中學語文教材教法:關於中學寫作教學的幾點思考
    認真負責的教師都有教學中的苦惱,語文教師尤甚,其中作文教學佔有突出的位置。教師的苦惱,一是學生的能力並不按照教科書的內容按部就班地發展,二是寫作能力的衡量沒有明確的、可操作的標準,而且短期內不容易有可以觀察到的提高。相當一部分學生寫作水準忽起忽落,也給教師帶來困惑。
  • 李凱莉: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的核心環節,是實施語文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閱讀教學應體現課型特點、學段特點和文體特點。教師要站穩學科立場,學會使用恰當的策略,落實語言運用的訓練點,培養學生語言理解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提升學生思維品質,並溝通課內外閱讀,培養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豐厚學生文化素養,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過程中實現有效教學。
  • 對部編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思考
    整體分析教材,把握教學內容的難度。教師要明白,在整體文言文教學中,教材應達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深度。從三年級上學期開始,語文教材循序漸進地增加文言文的比重。語文教師不能只關注自己所任教的年級的教學內容,而要理清整套部編教材文言文教學內容安排的思路,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我閱讀能力。比如,三年級上冊《司馬光》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的表達方式產生興趣。鑑於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一些短小的介紹古代名人生平事跡的文言故事。又如,對三年級下冊的《守株待兔》一文,學生很感興趣。
  • 「情感語文」教學與新課程教學的「三維目標」(文/張中山)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研究,加深了對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合」的本質的認識,探索了一條符合語文規律而又使學生樂學、會學、善學的教學模式,即「情感語文」教學。通過「情感語文」教學,能夠很好地高效地實踐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