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書中愛國題材被刪減,新增西方虛構故事,清華教授表示不理解

2020-12-25 騰訊網

現如今宣傳要海納百川,對於國外的優秀文化等也要進行學習,不能一昧的排外。然而,隨著與外國的交流來往,一些人卻逐漸的變得崇洋媚外,不僅表明「國外的月亮圓」,甚至還對中國的一些文化進行丟棄!這樣的做法,自然是會令許多的國人感到不滿。

例如,在語文教材中,有部分的愛國題材遭到刪減一事,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一、愛國題材遭到刪除,引發國民不滿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國民們進行學習的教材都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同時也是一份最能夠體現出一個國家的底蘊的東西,畢竟教材所面對的啟蒙對象,是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是必將會成為社會主力的國家的未來。這也正是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擁有好的教材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現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的教材內容也是不斷的推陳出新,以不斷的改編來適應整個時代的進步,因此每隔幾年的時間,學生們所使用的教材就會有一定的變化,其中有的課文會被刪減,而另一些新的課文則會進入課本。

而雖說這些變化都是經過了教育部門再三權衡利弊才做出的決定,但是對於一些內容的刪減,卻總會引起了社會大眾的討論甚至是質疑,特別是一些對於人們來說影響極深的教材。

像《誰是最可愛的人》、《黃繼光》以及《劉胡蘭》這三篇課文,可以說得上是一代人的記憶,每當我們讀到這三位英雄人物捨身為國的壯舉之時,都會被其深深的感動。正是這些課文啟蒙了我們家國情懷,因此對於我們而言是影響非常深遠的。然而,像這樣的文章卻在新編的教材中遭到了刪除!

現如今,因為這三篇課文從教材中刪除,因此年輕一輩的很多人根本就沒有了解過有關黃繼光、董存瑞、劉胡蘭的故事,又怎麼能夠體會他們的故事中的精神呢?

而更令人們感到不能理解的是,替代這些愛國主義的故事的課文,竟然是來自西方的一個虛構的故事!

二、新增西方虛構故事,將愛國故事取而代之

在新編的教材之中,不僅是刪除了上述所說的有關於英雄黃繼光、董存瑞與劉胡蘭的三篇文章,而且還從教材之中,增加了一個來自西方的故事——《愛迪生救母親》,而這個故事主要講述的,就是愛迪生藉助了鏡子的幫助,從而成功拯救了自己的媽媽的故事。

據介紹,該故事發生的時候,愛迪生才年僅七歲,而當時他的母親因為患上了闌尾炎,於是便請醫生到了他們家中,為母親進行手術治療。

然而,由於愛迪生家中貧窮,燈泡比較劣質且使用過久,導致其所發出的光線太過昏暗了,而手術又是非常精細的工作,若是一不小心的話,很可能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於是醫生無法進行手術,急中生智的愛迪生利用鏡子讓光線聚集起來,讓醫生成功的實施了手術。

這篇課文主要是為了凸顯愛迪生聰明機智、愛動腦筋的優良品質,從而宣傳積極向上的主旨。然而,實際上這個故事的本身也引起了不少爭議。

實際上,雖說這個故事看上去非常的勵志,但是這個故事卻更多的被人們認為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因為在愛迪生七歲的時候,闌尾炎手術還沒有出現,也就不可能出現這個故事了。

與此同時,對於刪除優質愛國故事,而新添西方虛構故事的事情,也引起了一名清華教授的強烈不解。當這名教授談起了那些經典愛國教材被無端刪除時,這位清華老教授感到痛心疾首,並直呼:「崇洋媚外」!

三、清華教授表示不理解,直呼崇洋媚外

這名清華教授名叫王文湛,在記者對他進行採訪的時候表示,他對於刪除這三篇愛國主義的課文是非常的不理解的,並且新添的西方故事的真實性也待考究。退一萬步講,就算愛迪生的故事有益於學生,也無需將那三篇愛國主義課文刪除!

對於這種做法,王文湛教授用「崇洋媚外」一詞進行形容,而從他的言語之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他這次改編教材的結果卻多麼的不滿意。

要知道,黃繼光、董存瑞、劉胡蘭三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在此前的時間裡曾感動過多少的國人,曾有多少學子因他們的犧牲而在心中埋下了報國的種子!這三篇文章對於許多國人來說,是最基礎的愛國主義教育啟蒙文章,無論是為了增加什麼文章,都不應該將其刪除,以西方的虛構故事進行替代,用崇洋媚外形容並不過分,這簡直就是忘本!

事情也正如王文湛教授向媒體記者所說的一般,若是國人在潛移默化之中習慣了崇洋媚外,那麼很容易的就會讓後世的人們忘卻了當年的屈辱歷史,並且會讓國人們盲目的崇尚那些曾用血腥手段企圖對中國人民進行統治的國家!

在如今這個時代,用飛機大炮進行侵略已經不是最可怕的手段了,最為可怕的乃是文化思想的植入,飛機大炮尚能夠抵抗,若是連思想都被控制的話,那麼就真的是束手就擒了!

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需要海納百川,需要對外來的優秀文化進行吸收融合的確沒錯,但是我們也需要擁有我們國家所獨有的文化!為了擁有很好的文化,我們需要也應該接受外來優秀文化,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捨棄了自身的優秀文化,不能將自己的經典文化傳承放棄了!

我們所宣傳的愛國主義,就正是需要像《最可愛的人》這樣的文章,像黃繼光、董存瑞、劉胡蘭這樣的英雄人物來為孩子們樹立一個優秀的榜樣,而不是一昧的宣傳外來文化,因此像刪除三篇愛國主義的英雄故事,換成西方虛構故事的做法,實在不可取!

只有我們能夠傳承好自身優秀文化的情況下,才能夠去談吸納新文化的事情,切莫捨本逐末!

相關焦點

  • 語文教材愛國題材被刪,西方名人「上位」,清華教授:崇洋媚外
    被刪減的愛國題材   對於80後和90後來說,魏巍這個名字,有著特殊的意義。  只是在部分版本的教材裡,對這些做了刪減。  但是,那些對愛國題材「動刀」的人,刪完了這些之後,到底想把教材內容指引到什麼新方向上去?  西方的名人故事,給出了答案。
  • 語文愛國課文四篇被刪除,新增西方名人故事,清華教授:崇洋媚外
    對於語文課本的編訂,人們看法不一,尤其是課本中收錄與刪減的文章,引起人們熱議。現如今語文課本有多篇愛國文章被刪除,收錄了西方的名人故事,清華教授也曾發表看法,認為這是崇洋媚外。哪幾篇愛國文章被刪除?新增《愛迪生救媽媽》:教育孩子要轉變觀念,遇到困難時,要有創新思維這篇文章是一篇西方名人故事,講述了愛迪生在媽媽做手術時,發動腦筋,利用鏡子照亮了房間,最終醫生順利完成了手術。
  • 「愛國課文」下架4篇,語文課本新增西方名人,清華教授痛心疾首
    最基本的認字寫作除去不說,理解他人的意思也是語文能夠教給我們的。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語文課本不可能一成不變,總是在修訂,然而修訂的結果卻並不令人滿意。這次的語文教材改動,刪掉了原有的4篇愛國課文,卻又新增許多西方名人故事,引來不少爭論。被刪去的4篇課文有什麼?
  • 新版語文教材被刪掉4篇課文,清華教授痛批:愛國情懷消失令人惋惜
    拿一句古人云的話來說吧,「得語文者得天下」,這句話並非不無道理的,畢竟試卷的滿分都從之前的120分上升道理150分,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小學語文的教學題材在慢慢發生改變。一、小學語文書籍刪減課文達四篇,清華教授出面痛批關注教育的朋友應該知道,從19年的秋季開始,全國的義務教育的書籍統一成了「統編本」的教學版,可能有的人還不太理解,這類版本是由教育部組織和編寫的,有語文、歷史、道德和法治三科教材。跟原版的區別是一年級的「統編本」只有37篇的課文,被刪減掉了四篇——《誰是最可愛的人》、《雷鋒日記》、《黃繼光》和《劉胡蘭》。
  • 語文教材中部分愛國意義的文章被刪除,清華教授痛心:崇洋媚外
    語文學科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課程,承載著我國傳統文化的重任,古詩、文言文、文學著作是我國優秀的傳統知識文化,彰顯著我國豐厚的文化底蘊,在文化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近年來語文教材的更新改編卻引來了很大爭議,清華教授王文湛對於語文教材中的一些改變表示非常痛心,直言:崇洋媚外。語文教材到底怎麼了引起如此爭議呢?
  • 《黃繼光》被移出教材,卻增加西方虛構故事,專家的理由令人憤慨
    自洋務運動開始,我國近代教育方面的發展便一直在向西方學習。我們向西方學習設立新學堂招收外國講師來授課,並派遣留學生學習西方的教學理念,最終在1905年徹底的廢除了從我國隋唐時期就已確立的科舉制度。有關中國近代史的內容,我們教材中有收錄毛澤東的選集和詩歌,還有雷鋒的故事、狼牙山五壯士、抗美援朝英雄黃繼光邱少雲、盧溝橋的獅子等一些列體現我國人民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優秀作品都被先後選入課本中。其中抗美援朝英雄黃繼光的事跡已經家喻戶曉,成為當代學生學習的榜樣。
  • 語文書裡有虛構故事!愛迪生沒那麼聰明?你看史實怎麼說就知道了
    在所有的書籍中最讓人信服的應該就是書本,因為這是具有教育意義的、國家認可的書籍。但是很多人也對書本產生了疑慮,多年來不少人都會針對書中說的歷史進行研究和調查,還真的可以發現很多不正確的地方,或者說語文課本也是會虛構故事的。
  • 你不知道的虛構閱讀與非虛構閱讀
    今天來給大家普及一下閱讀中的虛構閱讀和非虛構閱讀。孩子的閱讀也要科學均衡,不止體現在狹義的書籍分類上,還要體現在廣義的分類上。虛構閱讀和非虛構閱讀都要涉獵,要理性科學地對待閱讀。什麼是虛構閱讀和非虛構閱讀呢?
  • 清華教授怒斥∶教材越改越爛!
    朱自清的《背影》愛國題材都過時的時候,什麼才能夠引領這個時代呢?說是黃繼光的精神其實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精神,這種精神鼓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激勵著他們為祖國的事業做出了貢獻,也更能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如果一個人都不愛國,那麼即使有再高的成就又有什麼用呢。結果如此經典的課文卻是被無情的淘汰,對於這種情況許多網友都紛紛表示不能夠理解。清華大學老教授怒斥發聲!
  • 傅滿洲一個虛構的人物,讓西方害怕了百餘年,現在仍有人深信不疑
    「美杜莎」,是西方一個擁有雙翼的蛇發女人,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西方神怪類人物。那大家知道嗎?在西方人眼中,他們又比較害怕中國的什麼人呢?英國作家薩克斯·羅默寫的《傅滿洲博士之謎》,裡面的男主角傅滿洲就是一個令西方世界害怕了一百多年的虛構的中國人。
  • 學生拍高中生懷孕微電影被速刪 校方稱題材敏感
    虛構情節出現了校名和校服失當 建議刪除  昨天,清華附中的學生們因為一部微電影「炸開了鍋」。  學生創意微電影講述「高中女生懷孕」  一幅印著女同學手託大肚子的側身剪影,並打著醒目標題「YOUNG & BEUATIFUL」的海報,在清華附中學生社交圈中廣為流傳,海報宣傳的是一部關於「高中女生懷孕」題材的微電影。影片的創作團隊,同樣是一群年輕的高二學生,從創意到腳本到拍攝和製作,全由他們親自「操刀」。
  • 清華北大為不愛國沒貢獻?西瓜視頻袁嵐峰一句話駁斥
    清華北大為不愛國沒貢獻?西瓜視頻袁嵐峰一句話駁斥長期以來,很多人對清華北大有一種刻板映像。那就是,很多人認為清華北大畢業生不愛國沒貢獻。到了2020年,這種刻板映像甚至有加強的趨勢。更有甚者,有人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證據,試圖證明&34;的論點,實在是已經與謠言相差無幾了。
  • 語文書中的2個「假故事」, 其實根本不存在,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
    第1個故事:《華盛頓砍櫻桃樹》在語文書教科版2年級上冊裡,出現了《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這個故事非常簡單,這個小孩後來成了美國總統,全班同學不禁發出驚呼聲和讚美聲,表示自己一定要學習華盛頓這種誠實的品質。
  • 十二傳說優酷有刪減嗎 原版和優酷有什麼區別不一樣
    不過不少網友想了解下十二傳說優酷有刪減嗎?十二傳說原版和優酷有什麼區別?  十二傳說優酷有刪減嗎  十二傳說電視劇的優酷播出的版本略微有刪減,不過刪減不多,不影響觀看。十二傳說電視劇是一個翡翠臺推出的電視劇,一共25集,據悉原本早幾年就打算播出的,不過一直到2019年7月才開播。這部劇是根據香港的12個都市傳說來改編的電視劇。
  • 北大教授朱蘇力:如何說好中國故事?(上)
    朱蘇力教授指出:「目前國際上佔主導地位的學術話語是西方傳統中的,許多概念、命題和理論都來自西方的經驗。面對這一現實,如何說好中國故事,讓中國人的經驗和智慧能作為一套有經驗根據的理論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因為一個沒有充分吸納或整合中國經驗的理論很可能有偏見,至少沒法用來解說中國的歷史和今天。」
  • 清華教授批語文教材:刪除愛國名篇,增加外國課文
    然而在時代的進步之中,教材內容也是推陳出新,不斷變化以此來適應時代的進步,或許教材內容的修改是經過教育部門再三權衡利弊做出的決定,然而有一些內容的刪減卻引起了社會大眾的討論和質疑,尤其是在我們這一代人成長中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教材,《誰是最可愛的人》、《黃繼光》、《劉胡蘭》這些啟蒙了我們家國情懷的課文,對於我們這代人而言記憶猶新,影響深遠,內容記不住了卻一直都記住那種精神
  • 非虛構寫作:內涵、特點以及在我國 興起的多維因素
    《讀庫》《單讀》《正午故事》等圖書系列以刊載、散布非虛構作品為己任。新媒體平臺如騰訊「穀雨故事」、網易「人間」、界面「正午故事」、中國三明治以及鳳凰網「有故事的人」等以推動非虛構寫作為創建初心。何偉認為中國是非虛構寫作的「富礦」。「在短短30多年的時間裡,我們幾乎完成了西方400年的歷史,在這一巨大的轉變下,中國社會經歷了猶如過山車般的眩暈與速變。光怪陸離的現實常讓人有匪夷所思之感,比虛幻更為不真實,每個人都身處一種被分裂和被分割的生活中,前現代、現代、後現代,幾種生活、多元觀念同時並存,僅僅是一牆之隔,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和場景。」
  • 國內喪屍題材連續劇《喪失》或遭封殺,劇情將遇大規模刪減
    《喪失》這部影片講述的是「生化」、「喪屍」為背景,劇情開端首先面臨的就是大範圍「喪屍圍城」情況下,主角們從公寓脫險的故事。全片從公布的新聞量來看,一共是12集,每集是25分鐘。《喪失》概念海報2017年,這部國內第一部以喪屍為題材背景的連續劇至今已經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除了主題曲《LIFE GOSE ON》(致敬生命)和幾部片花以外,《喪失》並沒有其他方面的消息
  • 又一愛國頂級科學家回國,他拒絕美國終身教授,毅然奉獻加入清華
    他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物理學家,他更是一個愛國的教育工作者。他放棄在美國優越的科研環境和高薪崗位,拋下所有的功名與財富,毅然回到中國,投身於現代化教育事業,為中國物理學人才的培養而慢慢貢獻著,這一切只因為他懷著一顆愛國而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