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調研組到海口市開展建省30多...

2020-12-27 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2020年9月14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王延中一行11人的專題調研組到海口市開展建省30多年來人口多元化與城市發展情況專題調研,調研以座談會的形式進行。市政府副秘書長陳朝芳主持會議,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族事務局局長陸來浩及市發改委、市旅文局、市衛健委、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統計局、市僑聯等單位的分管領導參加了座談。


會上,課題調研組就調研目的和調研方向、內容作了介紹,希望通過調研了解海南建省30多年來人口多元化與城市發展情況,並深入探討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路徑和方式。

隨後,課題調研組和海口市的各相關部門分管領導進行了非常充分的交流與互動,思想碰撞激烈。市委統戰部副部長陸來浩在全面介紹海口市少數民族人口分布情況的基礎上,分析了海口人口多元化的成因、現狀及發展趨勢。他指出,隨著海南改革開放辦經濟特區、建國際旅遊島,以及工業化、市場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內地人口向海南流動、市縣人口向海口流動、鄉鎮人口向城區流動,改革開放後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促成了海口人口的多元化。人口多元化和持續增長,從客觀上反映了海口市經濟發展、社會繁榮的良好狀況。但是,人口增長趨勢的加強和多元化帶來的文化差異衝突,也給海口市的交通運輸、社會治安、城市管理等方面帶來了一定壓力與困難。隨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大開放、大流通、大交融,必然還會吸引更多的企業和人才到海南到海口投資興業、落戶生活,將來人口將呈現出比現在更加多元化的態勢和急劇增長的趨勢。自貿港建設充滿機遇和挑戰,海口要充分利用好人才紅利及人口紅利,助力自貿港建設。

市政府副秘書長陳朝芳表示,調研組在交流的過程中,針對我們在城市管理中現實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短板,提出了改進城市管理促進城市發展的建議和措施,讓我們深受啟發與鼓舞。希望雙方能以此次座談會為紐帶,架起溝通的橋梁,增進交流與聯通。也希望調研組能夠繼續關注與支持海口的建設與發展,多為海口出謀劃策,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促進海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海口市委統戰部民族科 鄭名川)

相關焦點

  •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2017年度招聘公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是以研究民族問題和民族地區發展為主要任務的多學科、綜合性國家級研究機構,為國家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根據科研事業發展需要,2017年度擬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科研人員3名。  本次招聘報名截止日期為2017年3月24日(15:30)。個別崗位如未招到合適人選,下半年將繼續接受報名(畢業生除外),報名最遲日期為2017年9月1日。
  •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2020年招收博士後公告
    根據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管理委員會的有關規定,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開展2020年博士後招收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基本條件1、年齡在35周歲(含)以下的非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人員。2、獲得博士學位,且獲學位時間一般不超過3年,品學兼優,身體健康。
  •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人類學與民族學
    在此背景下,2018年10月13日,由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聯合承辦的以「回顧與展望: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人類學與民族學」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負責人聯席會」 暨二十一世紀人類學講壇(第五屆)學術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 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舉辦「二十一世紀人類學講壇 」
    本次活動由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主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四十餘家人類學教學科研單位,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學報》、《民族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等多家學術期刊社、出版社的專家、學者和學生參與本次活動。開幕式上,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黨委書記郭星華首先致辭,他希望大家能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多作交流,促進學術進步。
  • 【人物】納日碧力戈 — 全國人類學民族學領域首位長江學者
    納日碧力戈,全國人類學民族學領域首位長江學者、中國藝術人類學會副會長、國際薩滿研究會副會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所所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規劃評議組專家、教育部全國民族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民族學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 廈門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系專業介紹
    人類學與民族學系  廈門大學擁有優良的人類學專業傳統。其人類學專業自1951年始就有建制。1984年廈門大學在人類學博物館的基礎上先後設立人類學研究所、民族學與人類學系,從而擁有三位一體(人類學系、所、館)的完整學科建制。
  • 首屆全國宗教學博士後論壇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管理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承辦的首屆全國宗教學博士後論壇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此次論壇的主題為「宗教學與中華文化復興」,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以及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西北大學等博士後流動站的近30位博士後參會並做主題發言,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博士生導師進行了點評,共計近80人參加了此次論壇。
  • 張小軍:世界的人類學與中國的民族學
    張小軍:世界的人類學與中國的民族學 2019年05月06日 09:35 來源:《世界民族》2018年第5期 作者:張小軍 字號 關鍵詞:人類學;民族學;文化;民族主義;Minzuology
  • 人類學研究所年度講座回顧
    212會議室主講人:趙樹岡(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教授,臺灣清華大學人類學博士);主持人:趙旭東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臺灣的中華民族認同與記憶地景22018.04.19中國人民大學公教二樓2107教室主講人:尹韜,挪威奧斯陸大學社會人類學系博士研究員(PhD Research Fellow
  •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是中國社會學的國家級學術研究機構,是中國最大的社會學研究所,發揮著新型智庫的重要作用。是二個國家級社團——中國社會學會、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的管理機構和秘書處所在地。中國第一家社會學個人基金會——北京市陸學藝社會學發展基金會的辦公地也設在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是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此後,何建章、陸學藝、景天魁、李培林相繼擔任過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舉行30周年慶典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奎元為美國研究所30周年華誕題詞:「研究美國,勿以今日同昨日;復興中華,總須後人繼前人。」王偉光常務副院長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向美國研究所建所30周年表示熱烈祝賀。他說,30年前,在鄧小平、胡喬木等老一輩領導人親自關懷下,中國社科院成立了美國研究所。
  • 對當前社會人類學幾個術語的認識
    隨後,在常務理事會討論時,中國代表團團長楊侯第發言贊同種族新概念。中國學者們在反對種族主義行動上走在前列,為世界安寧做出了貢獻。  回國後,筆者把《關於種族概念聲明》譯成中文,送交中國社會科學院外事局,外事局很快就以「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通過聲明:呼籲糾正19世紀和20世紀以來的某些關於種族的概念」為題發表。
  • 南開大學三篇論文獲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優秀論文獎
    」的中國人類學民族學2017年年會在中南民族大學召開。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近120餘所高校、科研機構的40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盛會。本次年會共收到394篇學術論文,48篇獲得由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頒發的優秀論文獎,其中南開大學有3篇論文獲獎。
  • 為人民做學問——中國社會科學院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側記
    早上九點,一位86歲的老學者,專程到《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站投稿,感謝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關心老專家、關心理論創新。 晚上九點,北京已是萬家燈火,中國社會科學院領導同志一行卻剛剛結束一天密集的調研活動,從燕郊施工基地驅車趕回市裡。 李花子,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人員,首次接受記者採訪後,她行走原始森林、在邊境五年艱苦調研的事跡,第一次為社會所知。
  • 企業人類學:從「人的視角」解析企業發展
    近日,記者圍繞企業人類學研究的現狀及需要解決的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社會研究室主任張繼焦提到,學者把80多年來人類學在中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對企業研究形成的各種不同名稱,如工業人類學、組織人類學、工商人類學、經營人類學等整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公用的學科名稱——企業人類學。
  • 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40年 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揭牌
    該學院由原隸屬廈大公共事務學院的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公共政策研究院的人口研究所和人文學院的人類學與民族學系、人類學研究所整合組建而成。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培林、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校長張榮等共同為該學院揭牌。廈大校長張榮致辭。
  •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黃成龍來我校談當代語言學前沿
    新聞網訊 4月25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黃成龍應邀來國際教育學院作題為《當代語言學前沿概覽》學術報告。此次報告是學院組織的第十一場高端學術研討會。他說,自20世紀60年代Greenberg開創語言類型學研究以來,當代語言類型學經歷了一系列重大的發展變化,研究視野不斷拓展,方法、理論推陳出新,正成為一門涉及語言調查與描寫、語言比較、語言接觸、語言歷時演變、語言親緣譜系、語言重構等多層次、多維度的學科。他分別對語言類型學、演化語言學、接觸語言學、記錄語言學進行了介紹,並結合語言類型學最新的研究成果,對世界語言研究發展的總體趨勢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 中國人類學的學科困境和發展新方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文化人類學研究。張繼焦(1966—),男,海南海口人,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社會研究室主任,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人類學、社會學研究。
  •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的最新趨勢:走出村落,以老字號為抓手,走向現代化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已經陷入了深度的範式危機之中,急需儘快走出村落,走出傳統,面向現代,以適應中國巨大的經濟社會結構轉型。最近兩年,筆者已立下決心:要為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的學科現代化建設做一點事。調整研究對象和研究領域,是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如今,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眾多學科與時俱進,都以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經濟社會結構轉型為研究主線,並獲得了快速發展。
  • 快訊 ∣ 中國民族語言「連動結構」暨民族語言研究室學術討論會召開
    中國民族語言「連動結構」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語言研究室學術討論會於2016年11月5日至6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