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瀟瀟
【本文原創首發於個人日記公眾號:瀟瀟親子學苑(ID:xxqzxy2020)】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或多或少會給父母出考題,讓我們頭疼不已,不知如何破解。
咳咳,把孩子養育成人,真是一個極富挑戰性、極容易讓人筋疲力盡的過程。
不過別灰心,今天我找到了一個「作弊」方法:陪伴。
我是怎麼發現這個絕妙方法的呢?必須感謝我那20年老(hao)同(peng)學(you)。
今天中午,她在朋友圈轉發了我的一篇日記,還配了200多字的長文(PS:不愧是真愛,下次見面獎勵雞腿,以此為據)。
這條長文是這樣寫的:
「父母陪伴孩子成長,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我記得我小時候,白天經常一個人在家裡,更小的時候總是跟著外公外婆,下雨打雷天,一個人害怕地蜷縮在沙發上睡著。
長大後,我和許多人交往,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冷漠。其實,更多的是缺乏自信。
儘管,經過長達十幾年的工作磨礪,雖然很多事都能坦然面對,但自己內心特別明白,骨子裡缺乏自信的那些因素依然佔據內心。
我也極少和外人談及我的家人和生活,童年記憶真的會讓孩子深入骨髓。所以,父母陪伴孩子成長,很重要。」
我和同學認識20年,關係要好,彼此了解,她這段發自肺腑的感慨,給我的觸動很大。
都說孩子是從天堂墮入人間的天使,但缺乏父母陪伴的天使,內心也會一點一點地長出厚厚的繭,將自己包裹起來,冷眼看世界。
其實小樂也曾甩過一道「陪伴」的難題給我。
小樂4周半之前,我幾乎是7*24小時地陪伴他。後來妹妹出生,我們二拖二,我得照顧妹妹、承擔家務,常常覺得分身乏術、疲憊不堪,只能打發小樂自己玩。但還好,小樂都很配合,甚至常常幫我逗妹妹玩。
這個過程中,奶奶來了一個月。為了和孫子互動,奶奶總想找小樂聊天,如果小樂沒有答話,她就說:「樂樂不乖,還是妹妹乖。」看我們抱妹妹,奶奶也和小樂說一句:「爸爸媽媽更愛妹妹,不愛樂樂了,怎麼辦?」
此外,奶奶常常抱著妹妹,再用妹妹的小腳去踢哥哥,或者讓妹妹坐在哥哥頭上。這些舉動,讓專注玩玩具或聽故事的小樂非常惱火,一邊嫌奶奶煩,另一邊氣憤於妹妹搗亂。
無疑,長時間父母陪伴的缺失,加上奶奶的「引導」與舉動,很快「激活」了小樂的自我防禦與叛逆表現。他再也不願意捧著妹妹的小臉,說「全世界我妹妹最漂亮」,也不願意和妹妹分享,甚至不想要妹妹。
更糟糕的是,這是樂樂叛逆期的起點。從那以後,他經常煩躁、發脾氣、生悶氣、哭泣等,而且隔三差五原地爆炸。說來不怕大家笑話,這是他出生以來,我第一次為了孩子陷入困惑、煩惱、無助的境地,甚至為此崩潰。
所幸,這種局面隨著保姆阿姨的到來而改善。平日裡,阿姨負責帶妹妹,讓我可以安排更多時間陪伴哥哥,餐廳、書店、圖書館、遊樂場等,都留下我們共處的愉快時光。去年暑假,我還特意帶他去廈門方特玩了一整天,小樂開心極了。
一個簡單的陪伴,似乎成為灑向孩子內心的一縷陽光,溫暖他的同時,竟醫治了我們之間曾經不可調和的「雞飛狗跳」。
關於親子陪伴,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說過一段話——
父母要拿出時間自己帶孩子,生病時你陪伴,睡覺前給他講故事,生活中陪他玩。要跟孩子建立一種情感的聯結。
在他完全不能獨立的情況下,你給他帶來快樂、帶來舒服,當他依賴你的時候,你才有教育他的資本。
確實,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更是解決教育問題的一劑良藥。
1.只有陪伴,我們才知道孩子想什麼、要什麼。
有個朋友曾和我訴苦,9歲小兒,無論你打罵還是鼓勵、誘惑,孩子都無動於衷。孩子為什麼這樣?「不知道!」朋友只知道自己很生氣。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覺得,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孩子教育。而只有長時間的陪伴,你才能做到及時了解孩子的動態與變化,知道他想什麼、要什麼,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啊。
2.只有陪伴,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身教大於言傳。我們教育孩子努力、真誠、勇敢、那平時自己也要按照這個標準去做。
記得有部熱播劇中,男主角對女朋友表白,「不要聽我說了什麼,要看我做了什麼。」對孩子也如此啊。別看孩子小,以為他不懂,其實他們都很聰明,你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
3.只有陪伴,才能給孩子更多自信和安全感。
自信和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如果缺失,容易導致情緒失控,影響正常的學習與生活,有的甚至釀成悲劇。
那麼兒童最初的自信和安全感從哪來?
首先來自父母的陪伴。父母對孩子需求的反應,如果及時、可靠、始終如一,會讓孩子懷有「世界是可靠的,生活是美好的,父母(以及他人)是可信賴的」信念,並獲得生存的動力、勇氣和毅力。
此外,一位教育學家研究發現,促使孩子在學習能力傾向測試上得高分的,智商、社會條件、經濟地位都不及一個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經常與父母一起吃晚飯」。父母的陪伴,不但能讓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打下高智商、高情商的基礎,更能因融洽的親子關係讓你的教育「入腦入心」。
也許朋友們會說,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根本沒時間陪孩子。那麼我建議你,稍微扭轉一下思路再想想——
堅持陪伴,看似需要花費你現在的很多時間。
但是!!!若你現在不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的童年,那麼你最終將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操心孩子的成年 ,甚至讓自己在未來的更長時間裡,陷入泥沼中舉步維艱。
因此從長期效益的角度來說,多陪伴孩子,利於解決多數教育問題,對孩子有益、讓自己省心,怎麼算都是我們人生中最划算的投資。
對了,如果這篇文章,給你帶來一些啟示或幫助,就請幫我轉發吧,讓更多人看到吧。謝謝你啦,手動筆芯~
作者簡介:
瀟瀟
前省級媒體資深記者,27年資深日記達人,心理諮詢師,家有兩隻小神獸。
個人公眾號:瀟瀟親子學苑(ID:xxqzxy2020)
共讀、共寫、共成長。用文字記錄孩子成長變化,分享成長頓悟時刻,養成自我反省習慣。
我相信意願的力量,更相信堅持的力量。
謝謝你的【關注】與【評論】,攜手孩子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