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呈老師(原創),轉載請標明。
小孩子有沒有煩惱呢?也許父母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為在很多家長的眼中,孩子的煩惱只不過是一些小事兒,也許孩子睡一覺或者吃一頓好吃的,這些事情就翻篇了,所以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真正的煩惱,當孩子發生情緒變化的時候,家長也很少去關注。
在對孩子提出,你有沒有煩惱這樣的問題?每一個小孩子都會說出自己的煩惱,比如有的孩子認為媽媽整天嘮叨自己,什麼都管,就連自己穿什麼衣服都要聽媽媽的,還有的孩子在幼兒園當中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所以自己總是被孤立的那一個,認為這是他很煩惱的一件事情,還有的孩子不喜歡上興趣班,可是家長卻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孩子覺得都聽不清楚老師在講什麼,還有的孩子認為自己長得不是很好看,上幼兒園的時候會被別人恥笑,所以孩子拒絕去幼兒園,雖然已經這些理由,在大人看來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兒,可在孩子的世界當中,這就是天大的事情了,當孩子遇到煩惱,父母不幫助孩子去克服煩惱,會對孩子的內心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一件很小的事情都可能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也許很多父母認為現在的孩子已經很幸福了,家裡有很多人寵著他,而且在物質上也能夠給孩子最大的滿足,即使這樣,孩子還不滿足嗎?父母可以換位思考一下,作為成年人,如果物質基礎足夠豐厚,難道就沒有煩惱了嗎?每個人都是有煩惱的,從出生的那一刻可能就有或大或小的事情煩惱著他,只不過在小孩子的世界中,不太會表達自己的苦惱,在成長過程中還要遵從父母的安排,所以很多煩惱的事情,在孩子的內心也會像小山一樣越堆越高。
往往一些不注重孩子心理健康培養的父母會認為孩子是在無病呻吟,認為孩子的煩惱和父母的工作辛苦比起來算什麼呢?然而,這些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問題如果不去解決,對孩子成長將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1、家庭煩惱。
父母不要認為孩子年齡小,什麼事情都不懂,家庭環境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父母的關係是否和諧,父母和老人之間是否能夠處理好家庭關係,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深受影響的,經常出現爭吵的家庭,也會讓孩子感覺非常煩惱。
2、父母的品行。
小孩子也許不知道應該如何去表述,但父母的品行也會讓孩子十分煩惱,比如很多父母出言不遜,當孩子做事情做不好時,會說,你怎麼像豬一樣笨?這樣的話會直接傷害孩子。又比如很多老年人帶孩子,喜歡佔小便宜,這也會給孩子的內心上了一堂道德課,這些不僅會讓孩子認知上出現混亂,同時也會讓孩子內心增加煩惱,孩子也會產生質疑,為什麼自己的家人會是這個樣子。
3、孩子沒有選擇權。
孩子從2歲開始就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所以不管穿衣服還是安排時間,交朋友,興趣班等都不能只憑著大人的意願去選擇,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更不要把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好掛在嘴上,很多父母認為好的事情在孩子那裡就是徒添煩惱。
4、父母不信守承諾。
很多父母喜歡隨口應付孩子,經常和孩子許諾卻不去兌現,父母的這種抵賴不認帳或者無限拖延,會給孩子內心造成很壞的影響。
5、學習成績。
很多父母把成績看得比天高,認為孩子就要學習好,所以會給孩子報很多的課外輔導班,這就剝奪了孩子童年的自由和時間,在應試教育的體系下,孩子的內心壓力逐漸增加,煩惱也會越來越多。
6、不注重保護孩子隱私。
很多孩子最討厭的事情是日記被爸爸媽媽翻看過,書包被爸爸媽媽翻閱過,孩子仿佛透明人一樣生活在父母的身邊,父母太過於強勢,把孩子完全監控在自己的眼中,這也會讓孩子內心非常焦慮。
7、缺少理解。
絕大部分父母總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看問題,缺少對孩子理解。不論是從思維能力,身體能力都沒有去考慮孩子的成熟度,很多時候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煩惱。
每一個孩子的內心都是脆弱的。當孩子內心美好的願望和現實產生差距時,就會讓孩子有很多煩惱,孩子雖然小,但他們的煩惱真的一點兒也不少,作為父母要學會隨著生活環境,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念的不同去給孩子做正確的引導,關注孩子的內心發展。
1、多和孩子溝通。
溝通是最能夠了解對方的,所以父母一定和孩子要學會多接觸,讓孩子有發表意見的機會,能夠把自己的主意說出來,讓孩子有煩惱的時候,也願意講給父母聽,父母才能夠幫助去解決。
2、多關注孩子的成長。
孩子成長的重心並非是成績,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以及日常的活動,不要以工作忙為理由不去關心孩子,不妨學會做孩子的聽眾,當孩子有煩惱的時候,能夠幫助他消除煩惱,解決困境。
3、幫孩子找到解決煩惱的方式。
解決煩惱最好的方式無非是傾訴和放鬆,學會做孩子的樹洞,當孩子情緒出現緊張或者出現不安的時候,給孩子一些時間讓孩子去傾訴,幫助孩子化解內心的矛盾,同時要幫助孩子去放鬆,有的孩子喜歡運動,聽音樂或者帶孩子感受大自然,這些活動都能夠讓孩子感覺到放鬆,同時也能夠讓孩子擺脫煩惱。
父母不要把孩子的煩惱不當回事,小時候發生的一件事情,可能對孩子影響一生,學會打開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學會去放鬆心情,這才能夠找到真正的自我,也能夠真正的打開孩子心扉。
讓更多家庭和諧幸福,幫更多孩子健康成長,歡迎關注、轉發,有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可留言或私信,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家庭教育智慧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