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多關注孩子情緒,幫孩子克服煩惱,構建陽光自信的成長心態

2020-09-05 思呈說教育

文/思呈老師(原創),轉載請標明。

小孩子有沒有煩惱呢?也許父母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為在很多家長的眼中,孩子的煩惱只不過是一些小事兒,也許孩子睡一覺或者吃一頓好吃的,這些事情就翻篇了,所以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真正的煩惱,當孩子發生情緒變化的時候,家長也很少去關注。

在對孩子提出,你有沒有煩惱這樣的問題?每一個小孩子都會說出自己的煩惱,比如有的孩子認為媽媽整天嘮叨自己,什麼都管,就連自己穿什麼衣服都要聽媽媽的,還有的孩子在幼兒園當中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所以自己總是被孤立的那一個,認為這是他很煩惱的一件事情,還有的孩子不喜歡上興趣班,可是家長卻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孩子覺得都聽不清楚老師在講什麼,還有的孩子認為自己長得不是很好看,上幼兒園的時候會被別人恥笑,所以孩子拒絕去幼兒園,雖然已經這些理由,在大人看來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兒,可在孩子的世界當中,這就是天大的事情了,當孩子遇到煩惱,父母不幫助孩子去克服煩惱,會對孩子的內心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一件很小的事情都可能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也許很多父母認為現在的孩子已經很幸福了,家裡有很多人寵著他,而且在物質上也能夠給孩子最大的滿足,即使這樣,孩子還不滿足嗎?父母可以換位思考一下,作為成年人,如果物質基礎足夠豐厚,難道就沒有煩惱了嗎?每個人都是有煩惱的,從出生的那一刻可能就有或大或小的事情煩惱著他,只不過在小孩子的世界中,不太會表達自己的苦惱,在成長過程中還要遵從父母的安排,所以很多煩惱的事情,在孩子的內心也會像小山一樣越堆越高。

往往一些不注重孩子心理健康培養的父母會認為孩子是在無病呻吟,認為孩子的煩惱和父母的工作辛苦比起來算什麼呢?然而,這些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問題如果不去解決,對孩子成長將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孩子會有哪方面的煩惱呢?

1、家庭煩惱。

父母不要認為孩子年齡小,什麼事情都不懂,家庭環境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父母的關係是否和諧,父母和老人之間是否能夠處理好家庭關係,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深受影響的,經常出現爭吵的家庭,也會讓孩子感覺非常煩惱。

2、父母的品行。

小孩子也許不知道應該如何去表述,但父母的品行也會讓孩子十分煩惱,比如很多父母出言不遜,當孩子做事情做不好時,會說,你怎麼像豬一樣笨?這樣的話會直接傷害孩子。又比如很多老年人帶孩子,喜歡佔小便宜,這也會給孩子的內心上了一堂道德課,這些不僅會讓孩子認知上出現混亂,同時也會讓孩子內心增加煩惱,孩子也會產生質疑,為什麼自己的家人會是這個樣子。

3、孩子沒有選擇權。

孩子從2歲開始就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所以不管穿衣服還是安排時間,交朋友,興趣班等都不能只憑著大人的意願去選擇,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更不要把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好掛在嘴上,很多父母認為好的事情在孩子那裡就是徒添煩惱。

4、父母不信守承諾。

很多父母喜歡隨口應付孩子,經常和孩子許諾卻不去兌現,父母的這種抵賴不認帳或者無限拖延,會給孩子內心造成很壞的影響。

5、學習成績。

很多父母把成績看得比天高,認為孩子就要學習好,所以會給孩子報很多的課外輔導班,這就剝奪了孩子童年的自由和時間,在應試教育的體系下,孩子的內心壓力逐漸增加,煩惱也會越來越多。

6、不注重保護孩子隱私。

很多孩子最討厭的事情是日記被爸爸媽媽翻看過,書包被爸爸媽媽翻閱過,孩子仿佛透明人一樣生活在父母的身邊,父母太過於強勢,把孩子完全監控在自己的眼中,這也會讓孩子內心非常焦慮。

7、缺少理解。

絕大部分父母總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看問題,缺少對孩子理解。不論是從思維能力,身體能力都沒有去考慮孩子的成熟度,很多時候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煩惱。

每一個孩子的內心都是脆弱的。當孩子內心美好的願望和現實產生差距時,就會讓孩子有很多煩惱,孩子雖然小,但他們的煩惱真的一點兒也不少,作為父母要學會隨著生活環境,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念的不同去給孩子做正確的引導,關注孩子的內心發展。

怎樣幫孩子克服煩惱?

1、多和孩子溝通。

溝通是最能夠了解對方的,所以父母一定和孩子要學會多接觸,讓孩子有發表意見的機會,能夠把自己的主意說出來,讓孩子有煩惱的時候,也願意講給父母聽,父母才能夠幫助去解決。

2、多關注孩子的成長。

孩子成長的重心並非是成績,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以及日常的活動,不要以工作忙為理由不去關心孩子,不妨學會做孩子的聽眾,當孩子有煩惱的時候,能夠幫助他消除煩惱,解決困境。

3、幫孩子找到解決煩惱的方式。

解決煩惱最好的方式無非是傾訴和放鬆,學會做孩子的樹洞,當孩子情緒出現緊張或者出現不安的時候,給孩子一些時間讓孩子去傾訴,幫助孩子化解內心的矛盾,同時要幫助孩子去放鬆,有的孩子喜歡運動,聽音樂或者帶孩子感受大自然,這些活動都能夠讓孩子感覺到放鬆,同時也能夠讓孩子擺脫煩惱。

父母不要把孩子的煩惱不當回事,小時候發生的一件事情,可能對孩子影響一生,學會打開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學會去放鬆心情,這才能夠找到真正的自我,也能夠真正的打開孩子心扉。

讓更多家庭和諧幸福,幫更多孩子健康成長,歡迎關注、轉發,有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可留言或私信,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家庭教育智慧的傳播。

相關焦點

  • 當孩子有消極心態的時候,家長要如何引導孩子轉陰為晴?
    引導孩子擺脫困境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困境,會碰到不稱心的事情,即使是自信樂觀的孩子也是如此。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要多留心孩子的情緒變化,不管有多忙都要空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交談。對於他們學會忍耐和隨遇而安會更有益處。
  • 陪伴,幫家長解決99%孩子成長煩惱
    其實,更多的是缺乏自信。儘管,經過長達十幾年的工作磨礪,雖然很多事都能坦然面對,但自己內心特別明白,骨子裡缺乏自信的那些因素依然佔據內心。我也極少和外人談及我的家人和生活,童年記憶真的會讓孩子深入骨髓。所以,父母陪伴孩子成長,很重要。」
  • 孩子心態不好,容易陷入悲觀情緒,家長如何幫孩子趕走這種情緒?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掌握各種生活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擁有良好的心態也同樣重要。如果孩子不能夠樂觀的去面對生活,那麼即使孩子的能力再強,也無法獲得一番成就。 很多家長會發現這樣的一個問題:孩子很容易陷入悲觀情緒,稍微遇到一點坎坷,心態馬上就崩了。
  • 家長過於關注高中生的成長,容易變成孩子的負擔
    首先,家長要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讓孩子有空間發揮自己的實力,能以平和的心態看待孩子的成長。 這裡以高三學生為例子,家長在孩子參加高考前,若能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那麼孩子在步入高考考場前,大都會多一份坦然。 而坦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孩子進入高考考場前的緊張情緒。
  • 自信的人更容易成功,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家長做到這四點
    家長從下面四個方面去著手:1、多看孩子優點,用賞識的角度激發孩子的自信賞識教育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營養劑。很多父母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夠優秀,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不放,往往拿孩子的缺點去和別人的優點相比,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自信,甚至產生自卑心理。
  • 孩子缺乏自信,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起自信心?
    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父母平時要注意生活中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輕易將孩子的缺點暴露在外人面前,那樣會讓孩子很沒面子,從而讓孩子限在自卑的情緒當中。對於孩子的外在缺點,父母應該包容和接納,並且鼓勵孩子自我接納,讓孩子學會多欣賞自己優點。
  • 勸家長早點讀這本《終生成長》:成長型思維育兒,孩子才心存陽光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用成長思維去教育孩子,要用成長型思維的育兒觀念對孩子進行教育,這樣的孩子才能夠形成成長型的思維,而成長型的思維對於孩子的發展是很重要的,能夠讓孩子心存陽光心存希望能夠讓孩子自信不會容易就產生消極的心理。心存陽光的孩子才能夠有更好的發展,才能夠去積極地面對自己的生活以及人生,不管怎麼樣讓孩子心存陽光,這是對於孩子極為重要的。
  • 避免讓孩子變得自卑,家長要做好這4點,培養孩子樂觀自信的態度
    ,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斥責,避免孩子陷入消極自卑的情緒當中,把孩子培養成陽光快樂的孩子,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和精神,才能夠你對生活當中的各種困難,更好的適應社會。及時讚賞孩子的進步以及付出的努力,表現出家長對孩子的真心賞識和熱切期望,這能傳遞給孩子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不僅可以讓孩子更加努力和自信,而且會促進孩子智能發展和身心健康,大大增強孩子對學習和生活的信心與勇氣,激勵孩子奮發向上。3、幫孩子正確地評價自己。
  • 孩子的問題源自父母《成長不煩惱》幫你解決兒童的負面情緒
    基本上,孩子的「問題」不是孩子自己的問題,而意味著我們的親子關係出了問題。意識到這一點,才是改變的開端。若你發現孩子的問題源自你,請停止沒有用的內疚和自責。要知道,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只是因為不懂孩子使用了錯誤的溝通方式。所以,嘗試去做改變就好。如果你不先寬容自己,接納你和孩子之間的現狀,那麼提再多的建議,也是無用的。
  • 「舟山今日關注」開學了,如何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與此同時,對於一些剛剛邁入幼兒園的新生寶寶和家長們來說,也正面臨著一場令人頭痛的「分離大戰」!  3歲多的小翔在剛上幼兒園的這幾天,每天都會再幼兒園門口和媽媽進行一場「戰鬥」。  父母首先要穩住自己  有的父母可能在和孩子分離時,自己也會出現焦慮的情緒;還有的父母會認為焦慮是不好的事情,一定要幫孩子消除焦慮才行,有這樣想法的父母一旦發現不能消除孩子的焦慮情緒,自己就崩潰了,圍繞上學這個事情,全家都變得很焦慮。
  • 怎麼讓孩子克服害羞更自信?
    金喇叭少兒口才小美老師老師表示,我們這裡來的孩子很多有的孩子非常害羞,不是很自信,尤其在公眾場合不愛說話,不愛表現自己,其實他心裡什麼都知道。孩子參加活動也算很多了,也經常出去旅遊,但家長實在搞不清楚為什麼這樣?是不是平時我對他要求太高了?怎麼才能讓他克服害羞,更有自信?首先,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氣質類型,遺傳因素會佔很大的比重。
  • [成長] 巧用"產婆術" 幫孩子遠離成長煩惱
    用蘇格拉底發明的「產婆術」幫孩子們遠離成長的煩惱平日裡,孩子心情不好,悶悶不樂,上課不安心聽講,下課不和同學們玩……你想知道他們成長的煩惱嗎細心的家長看過來,西方有一種「產婆術」不妨學習一下,教你引導孩子解決這些心理問題。
  • 培養一個陽光自信的孩子
    自信就是堅定地我能行! 自信心在孩子一生成長中,智力、體力、或者處事能力上,都有著即時性的支持作用。面對困難、挑戰,沒有家長、老師、同學、朋友,這個自信心就是他力量的源泉。 沒有自信,遇到困難、問題孩子就容易退縮、懦弱。 擁有自信,孩子才敢於勇於有夢想、有目標、有方向。 沒有自信的人,他不敢有夢想,就是有,也只是夢,只是想!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返校學習的不適應?
    居家上網課已有兩個多月了,經歷這麼長時間的「家庭學習」,孩子返回學校或多或少會有些不適應。首先,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為孩子的「學校學習」做好準備;然後,才能幫助孩子克服返校學習的不適應。今天,給家長支的招就是「家庭充電時刻」,如何使家庭支持系統能夠高效運轉?
  • 家長快收藏!重慶發布家庭教育指導大綱 幫你孩子擺脫成長的煩惱
    如何擺脫孩子成長帶來的煩惱?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伴他們快樂成長?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26日從市政府公眾信息網獲悉,《重慶市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下簡稱「大綱」)出爐,給父母們送來一份教育指南,並讓你一圖讀懂0-18歲的孩子。
  • 孩子不敢當眾講話,家長做好這4點,幫助孩子克服怯場煩惱
    家長如何幫孩子克服怯場?所以家長要明白,事情的重點不是讓孩子不緊張,而是讓孩子在緊張的情緒下,依然能正常發揮。因此,家長首先要做的便是引導孩子正視、接納緊張情緒,將「緊張」與「不好的情緒」、「失敗」分離,讓意識到緊張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 避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這幾件事家長要做好,讓孩子變得積極主動
    家庭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環境,溫暖有愛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變得陽光自信,積極主動,而不和諧的家庭氛圍,孩子無法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孩子的內心充滿著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和深深的恐懼感,又怎麼可能靜下心來去學習呢?
  • 小孩子哪有什麼煩惱?孩子並非無憂無慮,關注孩子內心尤為重要
    他們會悲傷、會哭泣、會恐懼、有多愁善感……為避免孩子陷入悲傷痛苦的情緒無法抽離,家長就要多關注孩子的內心,給他們溫暖和關愛,教育他們學會面對煩惱。而在孩子出現恐懼害怕時,父母的應對方式十分重要。不要認為恐懼害怕是不良情緒,孩子感到害怕不是錯的,不應該去批評孩子,而是要鼓勵孩子變得勇敢堅強。父母應該陪伴孩子去克服恐懼的心理,細心呵護孩子的心理,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 開學了,如何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與此同時,對於一些剛剛邁入幼兒園的新生寶寶和家長們來說,也正面臨著一場令人頭痛的「分離大戰」!3歲多的小翔在剛上幼兒園的這幾天,每天都會再幼兒園門口和媽媽進行一場「戰鬥」。原本去上幼兒園的路上還挺高興的,但一到幼兒園的門口,他就變了臉,馬上抱住媽媽不鬆手,嚎啕大哭,不讓媽媽走,怎麼哄也沒用。不管前一天晚上在家答應的多好,第二天在幼兒園門口還是會情緒爆發。
  • 開學了,如何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3歲多的小翔在剛上幼兒園的這幾天,每天都會在幼兒園門口和媽媽進行一場「戰鬥」。原本去上幼兒園的路上還挺高興的,但一到幼兒園的門口,他就變了臉,馬上抱住媽媽不鬆手,嚎啕大哭,不讓媽媽走,怎麼哄也沒用。不管前一天晚上在家答應的多好,第二天在幼兒園門口還是會情緒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