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有消極心態的時候,家長要如何引導孩子轉陰為晴?

2020-10-05 春花育兒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他們會有遇到消極行為的時候,面對這樣的時刻,比如說咧嘴,生氣,或者是大發脾氣,家長要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引導他們呢?

儘可能將經歷變成奇遇

家長可以儘可能將孩子的經歷變成奇遇,讓孩子將實際的際遇和自己的想像力結合起來,從而變成一種奇遇。

向孩子解釋事情的緣由

要儘可能地向孩子解釋事情的緣由,這樣才能夠揭開他們的疑惑,很多時候孩子內心的好奇都需要進行解釋才行。

和善而堅定地堅持自己的原則

對於孩子不想要做的事情,父母要和善而堅定地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能因為孩子的撒嬌而做出妥協。

要允許孩子哭,不要因為孩子不開心而隨便做出對決定的更改。不要因為孩子的猶豫而感到難過。

避免消極的引導方法,情感引導就是要找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很多時候孩子不乖都是事出有因的,過多疲勞或者關注都有可能導致孩子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很多家長沒有能夠意識到孩子的需求,就施加懲罰從而對孩子訓斥或板起面孔,都是一種消極的驅動手段,從而要讓孩子通過打擊而讓他們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但是有的時候懲罰並不會讓孩子吸取教訓,受到折磨也不會帶來積極的結果,懲罰性的威脅可能會讓孩子暫時受到一些教育,但是並非長久之計。

威脅不會讓孩子能夠理會家長想要讓他們明白的道理。所以家長要儘可能地避免消極的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也是最有影響的老師,因此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可以約束和管教,但不要使用暴力。教育子女是一項需要掌握才能實現的技能。

不要讓消極俘虜了孩子,孩子的情緒也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孩子對能夠滿足自己需要的事物會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而對無法滿足自己需求的需求,則會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

一般來說孩子處於消極情緒體驗的時候會對他們的情緒健康產生危害。這容易對孩子的情緒產生消極影響,從而無法讓孩子做好每一件事情。



如果孩子一遇到困難就心灰意冷,這種狀態持續下去就會陷入惡性循環,使得孩子一生之中都會在消極情緒中掙扎,因此家長要發揮作用,把孩子的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引導孩子擺脫困境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困境,會碰到不稱心的事情,即使是自信樂觀的孩子也是如此。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要多留心孩子的情緒變化,不管有多忙都要空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交談。對於他們學會忍耐和隨遇而安會更有益處。

家長要積極地尋找孩子消極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思想工作,只要孩子願意和孩子溝通,把心中的煩惱說出來,大多數的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父母也可以在這過程中幫助孩子應對困難,幫助他們建立積極樂觀的情緒,這些都是幫助孩子擺脫消極情緒的關鍵。

用積極的情緒去感染孩子,情緒是可以感染的,如果家長總是在家裡抱怨這個抱怨那個,那麼家長的消極語言很容易就會影響到孩子。

孩子在充滿抱怨和不滿的環境中成長,也會習慣於用消極的語言發洩自己的不滿。如果這種方式形成習慣,那麼孩子遇到各種問題的時候,都會習慣於用消極的方式去面對問題。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首先要做一個樂觀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斷克服困難,這會直接影響孩子面對困難的態度。

要在生活中避免孩子的消極情緒,可以用快樂的情緒去感染他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以身作則,讓孩子保持自信和樂觀。



孩子會受到父母的影響,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能夠勇於面對,平常要多向他們灌輸一些樂觀主義的認知,讓孩子明白生活中快樂的事情是多數的。

即使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也是暫時的,只要樂觀地對待,生活就是美好的。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會露出悲傷的樣子,父母應該允許孩子自由地排解負面情緒,如果孩子在哭泣的時候,父母強行阻止,不讓他們發洩心中的情緒,他們就會把心中的悲傷積聚起來,反而變成一種壓力。

情緒平衡對孩子的心態具有一種積極作用,讓一個人在遭受挫折或者不愉快的時候,能夠不受壓抑地發洩情緒,減輕心理上的壓力。

如果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家長要及時安慰孩子,用同理心去感受孩子的情緒共鳴,從而幫助他們排解不良的情緒。

樂觀的孩子往往會對未來充滿希望,而悲觀的孩子往往會覺得沒有希望,父母要對孩子進行樂觀教育,及時感受他們的沮喪和憂愁,多引導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鼓勵孩子想想自己的美好未來。

只要孩子能夠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他們一定會對自己的將來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

相關焦點

  • 孩子情緒低落,家長要及時引導,否則孩子會變得很消極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特別是在早期教育階段,父母與孩子之間相處的時間和機會很多,大多數家長都會為孩子營造溫馨快樂的氛圍,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正能量,從而提升孩子的幸福感。,他們無助失落,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和解決,所以家長的引導和溝通很重要。
  • 培養孩子性格特徵,面對孩子六大消極性格特徵,家長應如何引導?
    6種轉變時,家長一定要注意了1.情緒衝動型我們都想把孩子培育成一個情緒穩定的人,但是有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齡由於對情緒掌控沒有限度,所以非常容易情緒激動,在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那些隨便就大哭大鬧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喜歡隨便發脾氣,沒有辦法控制好自己的不良情緒,總是給身邊的人傳遞消極的影響,如果家長意識到這一點,那麼一定要注意了,孩子的性格可能在往消極的一面轉變
  • 孩子愛攀比的背後,可能是「孔雀心態」在作祟,家長試試這樣引導
    這種心理也被稱作是「孔雀心態」,那麼家長在平時的育兒過程中,該如何避免這種孩子產生這種心態呢?如果家長留心到孩子周圍有這樣的夥伴或是集體,一定要小心留意,及時調整孩子的心態,或者為孩子及時的更換環境。家長在多與給他們引導和鼓勵。因此,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多加陪伴,不要總是急於否定孩子,而是應該多給他們引導和鼓勵。家長也可提供適當的建議,讓孩子對於輸贏有自己的判斷,而不是一味地認為,輸就永遠是錯誤的,贏就永遠是正確的。
  • 孩子考前焦慮,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
    大部分有考試焦慮地孩子往往是缺乏自信心地孩子,他們對於自我往往是消極地評價。這樣地孩子在考前像是被某種東西給束縛住了,他們會過於在乎外界對自己地看法。那麼在這個時候,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呢?其次、引導孩子適當地做一些放鬆,可以通過適當地運動來消除大腦地疲勞,和孩子聊聊天給他減輕壓力,或者聽聽音樂。可以適當地給孩子吃些垃圾食品,有研究說偶爾吃點垃圾食品有助於減少壓力緩解情緒。
  • 爭強好勝是把雙刃劍,家長的引導很重要,要幫孩子樹立恰當輸贏觀
    很多家長只是把目光盯在結果上,從來都不去關注孩子的付出,以及努力的過程,例如:孩子考試考了99分,有些家長不是去鼓勵孩子,卻因為差1分滿分,而不停地訓斥孩子,甚至給孩子貼上了粗心、馬虎、不認真等消極的標籤,這樣的錯誤方式,全然否定了孩子為這99分所付出的努力,讓孩子把家長貼給自己的標籤,當作了自己的評價,從而變得消極。
  • 身上有這8個「徵兆」,說明孩子內心很自卑,家長要及時引導
    而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有不少孩子,從小就很自卑。如果說,孩子的這種自卑心理長時間得不到家長的關注的話,孩子長大後就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甚至會患上心理疾病。所以,家長必須要多多給予孩子這方面的關心,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 孩子的臉,六月的天,如何正確疏導孩子的消極情緒?
    有一句俗語:「六月的天氣就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可見孩子的情緒是多變的,情緒包括積極的情緒和消極的情緒,積極的情緒會讓孩子精神飽滿,樂觀開朗,勇敢自信,而消極的情緒會讓孩子精神不振,消極內斂,退縮畏懼,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要積極引導孩子的積極的正面的情緒,幫助改變孩子的消極情緒。
  • 孩子做事懶散,可能是因為「消極抵抗」,家長應培養孩子執行力
    ,有時即使表面上答應了家長要去寫作業但是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總是走神不專心,執行的能力很差,最後完成的情況可想而知。家長想要孩子能夠有所改善,首先要去了解孩子的消極情緒從何而來。,沉浸在消極的情緒當中,不僅孩子的消極情緒會讓父母不舒服,孩子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也會感受到痛苦,當孩子出現消極抵抗的情緒時,父母應該及時引導孩子。
  • 面對「媽媽,我不想學了」,我們如何正確幫孩子擺脫消極心態!
    大多數孩子在學習的不同時期,有過類似經歷,在學習期間,總有特別想放棄的瞬間,這種情況,可能遇到了孩子們「消極心態」。不要讓你人生的第一次放棄,來得這麼早李亞鵬在一個訪談節目中,聊起了自己的寶貝女兒李嫣。
  • 家庭教育為您釋疑: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追星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追星1、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學習偶像的優點小雨是一名八年級女生,和很多八年級孩子一樣,小宇的父親覺得孩子不太愛和自己交流了,近來,還發現小宇迷戀上了一個韓國的歌唱組合,在牆上貼上他們的照片,學唱他們的歌......這種追星行為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健康發展嗎
  • 孩子心態不好,容易陷入悲觀情緒,家長如何幫孩子趕走這種情緒?
    孩子這樣的表現會讓家長感到很擔心,但又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趕走這種悲觀的情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當家長發現孩子有悲觀情緒的時候,說明孩子在之前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影響,所以才會產生這種情緒,而並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悲觀情緒的。
  • 如何疏導孩子的消極情緒?
    有一句俗語:「六月的天氣就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可見孩子的情緒是多變的,情緒包括積極的情緒和消極的情緒,積極的情緒會讓孩子精神飽滿,樂觀開朗,勇敢自信,而消極的情緒會讓孩子精神不振,消極內斂,退縮畏懼,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要積極引導孩子的積極的正面的情緒,幫助改變孩子的消極情緒。
  • 孩子情緒過度消極,家長一定要重視,幫助他們克服障礙
    孩子情緒過度消極,家長一定要重視,幫助他們克服障礙每個人情緒都會不可避免的低落,孩子也是這樣心情總有不好的時候,但是很多父母察覺到不會在乎,以為這只是孩子短暫撒嬌的一種行為,所以並沒有上心。其實,孩子出現消極父母恰恰要重視起來,孩子出現過度消極,如果沒有重視,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影響危害很大。
  • ,孩子自私不懂分享,家長要如何引導?
    孩子是家裡的寶貝,從小被父母和老人們寵慣了的孩子,多半都有些自私的心態。這兩種情況導致了孩子自私: 1. 家長過分寵溺孩子的要求有求並應,在家裡有如皇帝一般的待遇,這便使得孩子不懂得考慮他人,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孩子覺得自己所享受的是理所當然的,家長也沒有教會孩子分享,因此孩子在這種滿足之下變得自私自利。
  • 孩子有抑鬱症,家長如何與孩子交流?家長為什麼要學會順勢而為
    很多家長在面對有心理問題的孩子的時候,往往不知所措。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發現孩子有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心理問題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我給好多家長講過:家長在面對有心理問題的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學會順勢而為。只有這樣,才能逐漸走進孩子內心世界。
  • 「初中家長」情緒管理: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掌控自己的情緒
    另外一個就是孩子將不敢發洩的負面情緒一直積壓在心裏面,久而久之就成為了自己的一塊心病,導致成長和學習都受到幹擾。其實,當孩子有了情緒,用哭和發脾氣來表現的時候,正是我們家長教會孩子做好情緒管理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要引導孩子去感知自己的情緒。
  • 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家長如何引導?這3招很管用
    很多家長碰到孩子負面情緒的時候,要麼開始體罰和斥責,通過打罵的方式讓孩子被迫聽話,在孩子看來,受到了家長的打壓,內心缺乏安全感,心裏面會默認為家長根本不關愛自己,從而產生對家庭的不信任和想逃離的感覺。有的家長,則會和孩子進行冷戰,看到孩子不高興,就讓孩子自己待一會,也不去關注和溝通,反而想著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自己進行排解,進而消氣;同樣,這也是解決不了孩子的問題,他們的情緒會在心裏面進行積壓,沒有得到家長的幫助和引導,最後性格和心態會發生不好的變化。那麼,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呢?
  • 孩子輕微自閉,家長要如何引導呢?4招讓他們變得活潑開朗
    其中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我們通過日常的一些行為就可以讓孩子有所轉變。孩子出現自閉的現象,一般前期都是會有一定症狀的,比如孩子最近經常情緒低落,變得不願與別人說話。可一旦孩子已經患上自閉症,除了帶孩子進行治療,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 孩子的「自證預言」是把雙刃劍,家長積極引導,孩子才能更優秀
    也就是說,在行為還沒有開始之前,這些孩子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結果不利後的情況,比如自己會被批評,會被瞧不起等。所以這些孩子在還沒有行動的時候就選擇了放棄。這使得有些孩子就算一邊努力了,也會一邊擔心,要是自己做不到怎麼辦,最後就真的朝自己不那麼好的期待發展了,這就是「自證預言」帶來的影響。
  • 孩子過於爭強好勝,家長要做好這4個引導,讓孩子敢贏也不怕輸
    爭強好勝的孩子往往會給自己一種無形的壓力,大多數時間都生活在焦慮和緊張當中,會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更會在意結果,長期以往對孩子的心裡有了極其不健康的影響。相信對於家長來說,孩子的健康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不論是身體健康還是心理健康,當孩子出現這種爭強好勝的消極面時,家長也應該好好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