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獲得幸福感的能力。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特別是在早期教育階段,父母與孩子之間相處的時間和機會很多,大多數家長都會為孩子營造溫馨快樂的氛圍,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正能量,從而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但是,在生活中免不了孩子會出現悶悶不樂、情緒表現十分負面的時刻,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年齡比較小,過一會就好了,不用搭理,這其實是個很危險的「信號」,會讓孩子的安全感變低,對於家庭的歸屬感也變得十分弱。
如果孩子表現出唉聲嘆氣,沮喪失落、不愉快的時候,那麼家長應該引起注意和關注,這個時候孩子很可能遇到了解決不了的問題和事情,他們無助失落,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和解決,所以家長的引導和溝通很重要。
在前段時間看到網上一則新聞事件,在西安某地一位10歲的小學生,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回到家後一個人呆呆的坐在客廳,然後家長看到這個情形,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覺得孩子可能是和小朋友之間玩鬧,所以沒有在意。
晚一點的時候,家長去臥室呼叫孩子開始吃飯,沒想到孩子房門反鎖,孩子的父親覺得不妙,立馬找來工具撞開了門,果然發現屋子裡沒有人,不知道孩子去了哪裡,計劃報警的時候,突然聽到床底下發出了聲音。
原來,孩子在床底下蒙著被子睡著了,眼睛像剛剛哭過一樣紅腫了,經過一番攀談詢問,才知道,孩子害怕自己的學習成績被父母知道後,心情變得不好,對自己懲罰,所以選擇隱瞞,但是心裡十分不開心,隨即哭了一下午。
綜上所述,面對孩子心情不好以及悶悶不樂的時候,家長要學會關注和引導,幫助孩子渡過難關,化解孩子遇到的問題,從而讓孩子遠離消極情緒,變得樂觀和積極。
1. 積極和孩子進行溝通
面對孩子不開心,家長及時的溝通是很有必要的,除了安慰孩子的情緒之外,還可以引導孩子說出自己困惑,從而找到孩子在這件事情中,影響最深的部分,幫助孩子化解問題,積極和孩子溝通,正面反饋情緒。
2. 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遇到某件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情,他們很容易就會陷入其中,會被這些負面的情緒所幹擾,家長可以試著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先試圖讓孩子離開這個環境,然後,讓孩子冷靜或者思考一會,最後把這件事情前因後果告訴孩子。
3. 鼓勵孩子勇敢面對
家長對於孩子的鼓勵,可以有效地讓孩子迅速走出悶悶不樂的氛圍,即便是孩子做錯了事情,讓家長生氣,如果家長能夠心平氣和的與孩子交談,糾正孩子的不足,教會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鼓勵孩子勇敢的面對,這樣孩子的成長更容易收穫幸福和快樂。
更多關於早教和育兒相關的知識,大家可以關注紐哈頓國際早教,我們會及時給大家分享,歡迎大家留言區評論互動,轉發關注,點讚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