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工程」背後是經濟實力與技術創新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表面上看,橋梁、鐵路等基礎設施不過是一些鋼筋水泥的堆砌,背後體現的則是綜合國力崛起所帶來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創新力量。

  近日播出的《輝煌中國》第一集《圓夢工程》透過港珠澳大橋、胡麻嶺隧道、鄭萬鐵路、復興號、上海洋山港自動化碼頭、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等一個個超級工程,領略五年來一張張中國基礎建設的大網,如何編織起人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圖。

  《圓夢工程》紀錄片真實地展示了隱藏在「超級工程」背後令人驕傲的中國技術,說到底,中國技術發展的力度、速度才是最震撼、最能打動每一個中國人內心之所在。這也是在告訴我們,支撐起「超級工程」的絕非僅僅是鋼筋和水泥,背後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與技術創新力量。

  港口、鐵路、碼頭、橋梁、網際網路等基礎設施作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幾乎與社會經濟發展所有的生產過程和生活福利都息息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水平對於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被視為一國經濟「起飛」的先決條件。

  據世界銀行統計,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存量的增加與經濟增長呈現顯著的正相關同步增長關係,一般是基礎設施每增長1%,GDP也相應增長1%。因此,各國都十分重視基礎設施的投資。在改革開放前30年,我國基礎設施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有1/3的工業生產能力因缺電而不能發揮,交通設施不足而增加的工業成本約佔國民生產總值1%。為此,我國加大了基礎設施投資的力度,大大緩解了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為我國經濟快速增長提供了保障。

  基礎設施絕不僅僅意味著鋼筋水泥。近年來,現代高科技驅動成為當今世界基礎設施的基本特徵,世界經濟發達國家都力求以最現代的技術來武裝和建設基礎設施,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和技術進步體現了其整體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水平。

  正是在此背景下,我國基礎設施中的「超級工程」集中地反映出我國的經濟實力與技術水平。《圓夢工程》開頭介紹的中國交通建設史上的裡程碑項目——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這個超級工程,堪稱世界橋梁建設史上的巔峰之作。胡麻嶺隧道二號洞被視為「鬼門關」。固定隧道泥沙極為困難,即便是一年前帶著頂級設備和施工團隊來到這裡的德國隧道專家,也束手無策。承建胡麻嶺隧道的中國鐵建十九局集團的近30名工程師和上萬名工人摸索出來的中國技術,通過多項創新工藝解決了世界難題。

  表面上看,橋梁、鐵路等基礎設施不過是一些鋼筋水泥的堆砌,但支撐起一個個「超級工程」的則是綜合國力崛起所帶來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創新力量。□盤和林(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相關焦點

  • 在超級工程中體會「一寸匠心」——大國工匠走進超級工程活動側記
    這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和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執委會共同主辦的「大國工匠灣區行」活動之「大國工匠走進超級工程」的其中一個場景。在為期三天的活動中,來自電工、混凝土建築、焊接、機電一體化等比賽項目的多位「技能國手」用腳步丈量「超級工程」,感受大灣區發展速度。與此同時,他們還與「超級工程」的一線工程師、產業工人近距離切磋交流,拼匠心,找差距。
  • 科技創新成濱海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從整體上看,「十三五」期間濱海新區科技發展態勢良好,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導作用得到進一步強化,科技型企業正在逐步成為未來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力軍和主要創新力量。這為我市實現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的遠景目標,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核心產業競爭力處於國內第一方陣,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夯實了科技創新底盤。
  • 我國的「超級工程」,堪稱「國內第一世界第二」,就在這個城市!
    現在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加強,獲得了很多世界級的稱號,更新了世界上最大的稱號,獲得了很多頭銜,比如現在正在建設中的「南水北調」工程等,很多外國人也感嘆中國現在的成就,被稱為「基礎設施狂魔」 同樣受到了很多質疑,一個標誌的建設,顯示了我國經濟實力的發展、實力的強大和足夠的一面。
  • 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打造「超級智囊團」
    近日,360未來安全研究院在北京舉辦的年度思想薈上,重磅舉行了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專家委員聘任儀式。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沈昌祥、方濱興、廖湘科,中國科學院院士馮登國,中國仿真學會原副理事長胡曉峰教授,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安全專委會榮譽主任嚴明研究員等32位來自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學者,受聘為實驗室技術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委員,成為實驗室建設和發展的「超級智囊團」。
  • 《山東超級工程》系列微紀錄片9月15日開播
    齊魯網9月14日訊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根據省委宣傳部對全省2018年宣傳重點工作的統一部署,特啟動山東改革發展大事紀錄工程之「山東超級工程」。《山東超級工程》系列微紀錄片,聚焦山東省近年來正在推進或已經完成的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大工程,凸顯超級工程的創新性、科技感和時代影響力,通過工程建設見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記錄歷史進程,向世界展示山東的創造力、中國的創造力。
  • ———科技部有關負責人就國家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工程...
    記者就「企業技術創新工程」評審推薦工作採訪了科技部有關負責人。  記者:為什麼要在國家科技獎勵中設立「企業技術創新工程」評審組?  負責人:2008年,科技部決定修改《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修改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在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增加了「企業技術創新工程」獎項,其目的是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落實中央關於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的戰略要求,鼓勵企業走依靠技術創新發展的道路,增強持續創新能力。據此,在國家科技進步獎中設立了專門的評審組。  記者:「企業技術創新工程」評審的突出特點是什麼?
  • 《超級工程》VS《舌尖上的中國》
    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局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企業和一批創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業;建成一批產業鏈完善、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
  • 航天女博士來錫解讀《流浪地球》背後的中國實力
    日前,航天科技集團錢學森運載技術實驗室高級研究員李洪波博士來錫作了專題講課,解讀了影片《流浪地球》背後不俗的中國實力。從她之前的演講中獲悉,中國航天實力不容小覷:2010年,中國的航天發射次數開始穩定進入世界前三;2014年,中國衛星的在軌總數已暫居全球第二;2016年,中國的航天發射次數已跟美國並列全球第一了。《流浪地球》 被譽為中國首部硬核科幻電影,它使「航天」這個神秘感十足的領域,繼「《三體》熱」之後再次進入大眾視野。
  • 我國的「超級工程」,堪稱國內第一世界第二,面積相當於6個鳥巢
    現如今,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加強,取得了多項世界級別的稱號,刷新了世界之最,榮獲多個稱號,比如現在正在修建的「南水北調」工程等,許多外國人也是感嘆我國現在的成就,稱之為「基建狂魔」。同樣也是受到了許多質疑的聲音,但一座座標誌物的建成,也代表了我國經濟實力的發展壯大,實力的雄厚,展現出雄厚的一面。
  • 科技創新,高!超級工程,硬!2020,又高又硬
    科技創新、超級工程……全程高能,請系好安全帶。建成後將使寧夏正式接入全國高鐵網,一舉打通聯繫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實驗區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的大能力便捷通道,對振興陝甘寧革命老區、加快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完善西北地區路網布局、促進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 青島市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山東省技術創新中心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4月30日訊(記者 孫秀青 通訊員 趙曉峰)今日,記者從青島市科技局獲悉,青島市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入選山東省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名單。省技術創新中心是山東省科技創新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省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和策源地,承擔著推動重大關鍵核心技術、顛覆性技術、高端跨界融合技術研發與轉化應用,帶動產業邁向高端、搶佔產業技術創新制高點的重要任務。
  • 「技術創新引導工程」工作簡報第三十二期
    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李學勇在講話中指出,開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試點工作,是六部委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有效載體和重要抓手。他要求各聯盟成員單位在試點中突出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突出體現產業發展的戰略要求,圍繞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節能減排的迫切要求,緊扣《科技規劃綱要》的優先主題和重點任務組建聯盟。
  • 國家飼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興嘉生物成立聯合創新中心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夏子航)12月15日,國家飼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興嘉生物聯合創新中心成立暨授牌儀式在興嘉生物總部會議室舉行。中國工程院李德發院士、中國農業大學馬永喜博士、國家飼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王亞楠及興嘉生物董事長黃逸強、總經理向陽葵、CTO張維軍等雙方相關人員出席該活動。
  • 嚇退25個國家「超級工程」,被中方輕鬆拿下,西方:不愧基建狂魔
    道路寬闊,汽車增多,一切都離不開中國近些年在建設方面做出的貢獻,中國的基建水平,可是讓很多國家都感到震撼,世界公認的基建狂魔,可不是說著玩的,基本上沒有中國施工隊,不敢承接的工程,當「基建狂魔」稱號席捲世界的時候,很多也看中了中國製造的質量和效率,於是紛紛邀請中國,希望能夠讓中國為他們的工程出份力。
  • 這五年,中國經濟實力槓槓的
    時光隧道沿途,一幅幅向上的圖景閃現——那是國之重器彰顯國家實力。客流量突破1000萬人次!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運整年來,「鋼鐵鳳凰」引頸展翅,啟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引擎。目光移至南國,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近兩年,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
  • 日本經濟實力常常被低估了
    圍繞日韓紛爭,韓國在暴露出自身產業鏈缺陷的同時,也讓人注意到日本被低估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創新力,因此有必要對所謂「日本失去的二十年」進行重新審視。2019年7月,日本列入對韓出口管制範圍的半導體原材料,包括「氟聚醯亞胺」「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三者皆為半導體製造過程中所不可或缺的關鍵性材料。
  • 港珠澳大橋背後的「最強大腦」:三地共建共管,合力建造超級工程
    港珠澳大橋是當今世界建造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跨海橋梁工程,也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不僅技術難度高,大橋設計、建造、運營還面臨「一國兩制」粵港澳三地三種法律體系,三種技術管理標準,統籌協調難度非常大。
  • 四川又一「超級工程」落地,耗資近千億造福數人,排名世界第七
    談到我國的工程,一座又一座「超級工程」拔地而起,展現出雄厚的經濟實力,以及深厚的科技技術,也是受到了許多國家的高度好評。有著「基建狂魔」的稱號,其中著名的「三峽大壩、港珠澳大橋」,在取得一個又一個「世界之最」的稱號時,也是造福了許多的人民,受到了許多的好評,而且也是蘊含有豐富的科技技術。
  • 我國一「超級工程」修建在國外?耗資17億,或將成為當地「最大」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壯大,在建築業上面也是取得了重大成就,許多工程面臨巨大的困難,也是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在修建初期也是受到了許多國家的質疑,紛紛絕的以我國現在的經濟實力難以修建完成,但我國也是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世界紀錄,獲得了多個「世界之最」,也是許多國家看到了我國的實力,有著「基建狂魔」的稱號。
  • 揚州市與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揚州網訊 (記者 鄒平 世春) 4月24日,我市與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籤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科技創新、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揚州市委書記夏心旻,揚州市長張寶娟,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黨委書記李江,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校長夏建國,市委副書記孔令俊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