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去音樂家蘭卡布尺「新家」聽川西民歌看文君當壚
今年6月5日,應全球最大規模的音樂行業綜合展會——坎城世界音樂博覽會(Midem)之邀,音樂劇《蜀女卓文君》的推廣和現場表演精彩舉行。展演一結束,該劇總導演、著名藏族音樂家蘭卡布尺無心欣賞地中海濱宜人的景色,就踏上了歸程。因為她牽掛著萬裡之外的成都正在緊張籌備的個人工作室。6月27日,蘭卡布尺的工作室正式在東郊記憶音樂公園落成,這也是成都傳媒集團、成華區攜手引進的第一批大師工作室。
看著自己的這個「新家」,蘭卡布尺心潮澎湃。昨日,蘭卡布尺對記者動情地說:「我在成都學習生活工作了幾十年,成都就是我的家鄉。我深深地熱愛成都,她那連綿幾千年的深厚歷史積澱,豐富的民族民間音樂資源,令人有泉湧般的創作欲望和激情。眼下,成都正積極打造音樂之都,鼓舞激勵著我們為之施展才華、貢獻力量。」
民歌藝術中心 匯聚上千首民歌
蘭卡布尺的「新家」約1400平方米,記者剛走進去,就被新穎的裝飾風格和別致的空間布局深深吸引。這個工作室分為4部分:卡蘭美朵漢藏羌彝民歌藝術中心、卓文君文化體驗基地、西部民歌傳習基地以及成華民歌大師講堂。「民歌」和「卓文君」是工作室的兩大品牌。
說起民歌,蘭卡布尺一下子打開話匣子。「我與民歌結緣,是遇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上世紀80年代,國家啟動《中國民間民歌、舞蹈集成》大型文化整理工程,我當時在文化館工作,經常帶著錄音機和本子走村串戶,採訪了大量民間藝人,整理了上千首民歌,打開了我進入民間音樂輝煌殿堂之門,其中特別優美的有300多首,成了我後來創作歌舞的靈感源泉。」光說不過癮,蘭卡布尺還現場為記者唱起一首《央可喲》(祝福你),「新娘新娘真美麗,孔雀飛來比一比。孔雀沒有你漂亮,留下羽毛送給你。央可喲,央可喲……還有這首,哥是天上一條龍,妹是地上花一叢,龍不翻身不下雨,雨不灑花花不紅……你聽,多浪漫!」
瀕臨失傳川西民歌
得靠展演傳播出去
蘭卡布尺儼然是一名以田野調查為根,進而根深葉茂的民歌學者。在卡蘭美朵漢藏羌彝民歌藝術中心,她準備把收集了30多年的幾千首漢藏羌彝民歌,逐一改編、整理後介紹給公眾,「我收集了大量瀕臨失傳的川西民歌,能夠演出的歌曲有上百首,那些旋律直抵人心,歌詞鉛華盡褪,這麼多寶貝留在我手上可不行,得靠展演傳播出去。」蘭卡布尺說,目前,他們每天晚上都會在工作室一樓大廳,舉行一個小時的演出。作為四川民族歌舞團團長,蘭卡布尺率領一幫年輕演員,把《月樹心語》《卡蘭美朵》《阿惹妞》等原汁原味的民歌,唱給市民聽。「卡蘭美朵的意思是天空一朵蓮,卡蘭美朵漢藏羌彝民歌藝術中心是為民歌愛好者提供一個集民歌體驗、交流、學習等功能於一體的大眾平臺,也是針對民歌研發、創作、展示等的一個專業平臺。『歸去來兮對情歌,卡蘭美朵歇歇腳』,是我現在的一個目標,我更希望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將這裡打造成中國西部音樂產業新平臺。」蘭卡布尺說。
值得一提的是,蘭卡布尺的工作室還邀請了青年笛子演奏家、川音副教授石磊、義大利吉他藝術家丹尼爾·德弗朗西斯,以及海歸畫家黃若愚進駐,定期舉行聚會,為公眾呈現豐富多彩的藝術與文化活動。
工作室首部音樂劇
盯上蜀女卓文君
「琴臺悠長,琴臺泱泱,琴聲繞梁,琴歌颺颺。鳳凰于飛歸故鄉,鳳凰于飛歸故鄉。」目前,由成都傳媒集團、成華區、四川民族歌舞團聯合出品,蘭卡布尺擔任總導演的大型原創音樂劇《蜀女卓文君》正在工作室火熱排練中。序曲《鳳凰于飛》的這段旋律,常常在現場迴蕩,令人懷想……
「『文君當壚,相如滌器』的千古佳話流傳至今。作為一個生在蜀地、長在蜀地的女音樂人,我對卓文君以及她所代表的天府文化,充滿敬仰與愛慕。」在蘭卡布尺看來,《蜀女卓文君》的音樂符號、愛情元素,完全具備打造成音樂名劇的條件和基礎,「我希望工作室推出的音樂和作品,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是有天府元素、中國屬性、世界認同的。」
今年2月,《蜀女卓文君》成功入選2018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今年9月13日,《蜀女卓文君》將在東郊記憶音樂公園首演,還計劃展開海內外巡演,把天府文化展現給更多觀眾。蘭卡布尺說:「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我要讓工作室成為成都文化版圖的一顆亮點,讓成都的民歌文化在這裡飛向世界……」
本報記者 陳蕙茹 攝影 謝明剛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