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原產於佛教之國,想來佛前之物,通了性靈,到底不同。佛手,長形的果實或分裂如拳,或張開如指,狀如人手,惟妙惟肖,姿態萬千,玲瓏可愛。佛手是芸香科植物的一種,它不僅擁有美麗的外表用以清供觀賞聞香,還可煮茶入藥。而它的葉子和果實在收取以後還可以供人類食用。它們能為人體補充豐富營養並能提神醒腦,緩解疲勞,而且能美容養顏。不過生活中很多人對佛手還不了解,不知道人們吃佛手的好處有哪些,下面就和藥店慧享一起來學習中藥材佛手吧!
[佛手的功效]
中藥名
佛手 foshou
別名
廣佛手、佛手果、五指柑、佛手柑、密羅柑。
藥用部位
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實。
產地分布
生長於熱帶、亞熱帶,喜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分布於廣東等地。
採收加工
秋季果實由綠開始變黃將成熟時採摘。晾數天,待大部分水分蒸發後,縱切成薄片,曬乾或低溫乾燥。
性味歸經
性溫,味辛、苦、酸。歸肺經、脾經、肝經。
功效與作用
舒肝理氣、和胃止痛。屬理氣藥。
化學成分
含揮髮油、黃酮、香豆精、多糖、橙皮苷、檸檬油素、6,7-二甲氧基香豆素、香葉木素、香葉木苷、白當歸素、5-甲氧基糠醛等成分。
藥材性狀
類橢圓形或卵圓形薄片,常皺縮或捲曲。頂端稍寬,基部略窄,有的可見果梗痕。外皮黃綠色或橙黃色,有皺紋及油點。果肉淺黃白色,散有凹凸不平的線狀或點狀維管束。質硬而脆,受潮後柔韌。氣香,味微甜後苦。
植物形態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老枝灰綠色,幼枝略帶紫紅色,有短而硬的刺。單葉互生,革質,具透明油點;葉柄短,無翅,無關節;葉片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鈍,有時微凹,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淺波狀鈍鋸齒。花單生、簇生或為總狀花序;花萼杯狀,裂片三角形;花瓣內面白色,外面紫色;雄蕊多數;子房橢圓形,上部窄尖。柑果卵形或長圓形,頂端分裂如拳狀,或張開似指狀,其裂數代表心皮數,表面橙黃色,粗糙,果肉淡黃色。種子數粒,卵形,先端尖,有時不完全發育。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佛手的作用]
主治
舒肝理氣,和胃止痛。用於肝胃氣滯,胸脅脹痛,胃脘痞滿,食少嘔吐。
現代應用
1、有的平喘、祛痰作用
2、能滋養肌膚美容養顏
3、具有解酒排毒,保護肝臟防止酒精肝出現
4、促進消化提高人類腸胃消化功能
5、預防高血壓
食用方法
佛手露
材料:佛手 120g,五加皮 30g,木瓜、青皮各 12g,梔子、陳皮各 15g,良姜、砂仁、肉桂各 9g,木香、公丁香各6g,當歸 18g,白酒 20 斤,冰糖 5 斤。
做法:上藥為粗末,裝入絹袋內,入酒浸,文火煮之,濾清入冰糖即成。每服約 30g,1 日 3 次。
功效:治脅肋疼痛,心煩易怒,胸悶不舒,噯氣泛惡,納谷不香,消化不良等症。方中佛手行氣止痛,和胃化痰,為君藥。
佛手玫瑰茶
材料:佛手 10g,玫瑰花 5g。沸水浸泡飲。
功效:本方以佛手、玫瑰花舒肝理氣。用於肝鬱氣滯,胸脅脹痛,飲食減少。
佛手薑糖飲
材料:佛手、生薑各 10g。
做法:加紅糖適量,煎水飲 ;或以沸水浸泡,代茶飲。
功效: 本方以佛手舒肝理氣、 健胃和中, 生薑健胃止嘔。用於肝胃氣滯,脅肋、脘腹脹痛,嘔逆少食。
相關配伍
1、治面寒痛,胃氣痛:佛手柑,新瓦焙,為末(黃色)。燒酒送下,每服9克。(《滇南本草》)
2、治食欲不振:佛手、枳殼、生薑各3克,黃連l克。水煎服,每日1劑。(《全國中草藥彙編》)
3、治肝胃氣痛:鮮佛手12~15克,開水衝泡,代茶飲。或佛手、延胡索各6克,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4、治臌脹發腫:佛手120克,人中白90克。共為末。空腹白湯下。(《嶺南採藥錄》)
5、治溼痰咳嗽:佛手、姜半夏各6克,砂糖等分。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服用禁忌
1、嬰兒,孕婦不宜服用
2、陰虛有火,無氣滯症狀者慎服。
3、易過敏者慎用
藥店慧享每日一味中藥材,幫助你的藥店更專業,更好的提升藥店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