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房價納入通脹,意味著不能隨便印錢了,但這比房地產稅還難

2020-12-19 洋房姐姐

前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寫了一篇文章《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文章很長,但全文其實邏輯很清晰,意在告訴我們,什麼是通脹,通脹的範疇,以及怎麼度量通脹。

文章稱,傳統通脹較少包含資產價格,會帶來失真,特別長周期比較失真。

也就是說,周認為資產價格應該納入通脹。而在中國,基本等同於房價納入通脹。

根據《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中國城鎮家庭資產中,住房資產佔比74.2%。

中國最能反映通脹的指標是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它反映的是大家的生活成本,生活質量,生活品質。

當你收入一定的時候,豬肉價格上漲,大家就只能少買或者不買,硬著頭皮買就只能從其他地方節省。

CPI是不包括房價的,因為按照慣例,買房是投資,不是消費。

早在2006年,國家統計局就此回應過:無論是按照國際慣例,還是從實際情況考慮,商品房價格是不應該直接計入CPI

國際慣例是什麼?聯合國統計委員會1993年SNA標準,住房是固定資產,買房是投資,租房才是消費。這麼多年,各國也的確都是把買房認定為投資,而不是消費。

之所以這麼認定,邏輯也很清楚,消費就是你實實在在花掉的。比如買個麵包,吃了就沒了,交房租就能有地方住,下個月不交房租,就沒地方住。

而投資是強調回報率的,各國人民買房都不是單純為了住,客觀上也是如此,天然帶有投資屬性。在中國,買房更是投資,大家理解得尤其深刻。

實際情況是什麼?按照洋房姐姐的理解,把買房納入CPI,在技術上存在障礙。

比如統計房價實在是有難度,房地產的官方數據目前只有兩個,一是70個大中城市房價,二是房地產開發和投資數據,這倆都是每個月公布一次。前者只是抽樣,全國有近300個地級市,70個城市佔比還不到四分之一。後者反映的是房地產行業的投資開發情況,統計維度是一級市場(土地)和二級市場(新房),不涉及三級市場(二手房)。

所以,周小川認為,「通脹的概念需要重新定義」,才能將房價納入其中。

房價納入通脹有什麼意義?

這當然是因為通脹提供了決策依據。以CPI為例,長期以來,政府都力求將CPI穩定在2%左右,超過2%就存在通脹壓力。

一旦超過2%,意味著就得幹預了,比如豬肉價格的上漲,帶動CPI快速上漲,這個時候就得通過各種措施增加豬肉供給,鼓勵養殖,投放儲備肉等。金融層面,要考慮的可能就是減少貨幣供應,反之就是減少貨幣供應。

大家應該有感受,過去這些年,貨幣供應量非常大,年均增速超過10%,但物價相對較平穩,這主要是因為大量貨幣都進入了房地產,體現為房價的快速上漲。

如果房價不納入CPI,意味著現在的貨幣供應量其實還是OK的,但如果房價納入CPI,那麼CPI就會飆升。美國現在CPI不過1%,有機構就表示,如果美國房價納入CPI,就會超過3%,而在中國,則可能超過5%,這屬於嚴重通脹了。

周小川還特別提到了資產價格貴了,對養老的影響很大。

的確如此,假設一個家庭可以用10年收入供養一套房子,那麼未來就可以騰出更多資金準備養老,而如果房價漲一倍,就至少要用20年甚至30年的收入供養一套房子,你還有多少預算用於養老?更何況現在是六個錢包三代人養一套房子,而且中國現在已經是未富先老,穩住房價,有利於減輕全社會的養老壓力。

實際上,房價也的確應該是衡量通脹的重要指標,中國過去三輪大的房價周期,都與信貸周期密切相關,信貸寬鬆房價即漲。

所以,一旦房價納入通脹,權重必然不會低,其最直接影響是要採取措施穩房價,更簡單直接一點,就是未來不能再隨便印錢了

這個七寸按住了,則意味著房價有望長期穩定,那可真正是「房住不炒」了。所謂的「灰犀牛」風險,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房價納入通脹有多難?

要實現房價精準跟蹤,下面兩步可能要完成:

第一步要將所有住房納入統計,考慮到不動產統一登記並全國聯網已經完成,所以這一步基本上已經實現了;

第二步是動態監測這些住房的價格變化,而這一步卻是最難的。新房還好操作一點,有預售制度在這,網籤數據可以直接反映價格,後續才是更麻煩的,這些房子進入購房者手中,如果房主不賣,價格完全是未知的。如果房東選擇出售,那麼價格一般有兩個,一是評估機構給的價格,二是實際成交價格,一般都高於評估價,但銀行在放貸時卻只參考評估價。

這裡就有幾個問題比較麻煩:

1、假設房價納入通脹,採用實際成交價,但實際上成交房源在所有二手房中佔比是極低的,以北京為例,恆大研究院2018年估算有760萬套,但成交量不過15萬套,換手率僅1.97%。用不到2%的成交房價來參考全市二手房價格波動,是否合理是需要評估的。

2、如果要監測所有二手房價格,就需要一個科學且獲得各方認可的模型,二手房的價格是很敏感的,因為一個家庭的總資產,7成以上都是房子。

3、以CPI為例,它是全國統一的,而房子卻是不動產,分散在全國近300個城市,房價在CPI中的權重怎麼算?

以上還只是洋房姐姐的一些思考,房價納入通脹,其難度可能遠比推出房地產稅還要大。

相關焦點

  • 這三點決定了房地產稅不會推高房租,反而會推動房價下跌!
    房地產稅是整合目前房地產環節的各種稅費而推出的一個新稅種,選擇按評估值收稅,這也是國際通行做法,是正確的一種選擇。它帶來的實際效果就是:未來買賣房子的成本並不高,但多買房屯著等漲價會很難受,讓房子真正用來住,發揮使用價值。
  • 重磅:房地產稅定了,要這樣收,房價會受影響嗎?
    近期,關於樓市的消息相對來說並不多,包括樓市調控也進入了蟄伏期,幾乎沒有城市發布跟房地產相關的政策,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房地產市場就沒有變化。購房者最關心的,依然是房價,大家還是希望房價能夠降下來,畢竟現在的買房成本和買房門檻都比較高。
  • 房地產稅,最新的消息來了!
    適時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修法,合理擴大納入症候群稅的所得範圍,完善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完善吸引境外高端人才政策體系。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建立健全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主要是針對「十四五規劃」而言的,因此「十四五」期間房地產稅立法的可能性極大。
  • 誰要交怎麼交交多少 三問房地產稅
    記者跟蹤發現,由於房產稅試點不涉及存量住房,其中上海試點中還有六條稅收減免政策,這就使房產稅試點沒有產生巨大衝擊力。在重慶,主要針對豪宅和別墅的房產稅徵收標準,對房屋的面積和價格進行了極為嚴格的限制,這種幾乎為豪宅「量身定做」的房產稅徵收方式後來被一些業內人士戲稱為房地產界的「奢侈品稅」。  未來徵稅難點  1  不動產登記何時完善?
  • 東京經濟大學教授:房地產稅一定可以降房價 不知還在等什麼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7日訊(記者 馬常豔)進入四月,房地產調控措施不斷升級,被寄望成為樓市「剎手鐧」的房地產稅再次引發熱議。日本東京經濟大學教授周牧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房地產稅一定可以降房價,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情況已經是相當緊迫,全面開徵房地產稅越快越好。
  • 吳敬璉:高房價並非投機所致 房地產稅難抑房價
    吳敬璉:高房價並非投機所致 房地產稅難抑房價 上海證券報
  • 農民思考者的貨幣資本主義理論,告訴你通脹如何發生的呢?
    你可以解釋房價為什麼降不下來了,豬肉為什麼貴了,答案都是供給不足,而信用供給量很大!所以限貸來限房價。2.貨幣資本論對通脹的分析貨幣的投放渠道不同,引起錢的流向不同。北歐想到的就是對生產者資產者徵重稅,再以福利保障形式給民眾,這種二次分配,均了富人的產,但提高了商品成本,在國際貿易講比較優勢,稅提高商品價格,降底企業國際競爭力。還有一種最直接最粗暴的二次分配,直接印錢給民眾花,如新冠疫情下美國,每人每月700美元。
  • 房地產稅再延遲,究竟何時才能推出?「房地產之父」八字說透!
    炒房後房地產投資的實際需求高估了市場的實際需求。開發商已經開發過度,幾乎是有地就拿,因為房價仍在上漲,並且有人在搶房子,因此賺錢會容易得多。由於房價的持續上漲,近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的現狀之一是,有能力拼命買房的人和無力買房的人越來越多。買不起。由於房價的上漲為房屋創造了很多增值空間,房屋逐漸成為賺錢的工具。在中國人的印象中,房屋越多,財富越多。
  • 馮俊:認為房地產稅不能徵收的觀點很荒謬
    這也意味著,直到第三代81後年生育的時候,前面兩代人還在。如果421結構假設成立的話,也就是第三代準備結婚的話,前一代人都得不在。何況「壽命」長達81年以上的老房子基本不會保留使用,所以412結構也不能導致城市住房大量過剩,這還完全只是城市內生自然增長的前提下。其實,房價上漲有內在的機理。
  • 房價又要起飛?經濟學家:國運不能寄託於房地產,獲曹德旺力挺
    今年以來,其實央媽已多次通過降準、降息的方式釋放流動性高達4萬億,不僅如此,4月份M2增長超過11.1%,很多人單憑經驗就覺得這是房價上漲的徵兆,很多專家也呼籲「買房抗通脹」。對此我們想說,不能單純拿過去的經驗套用現在的市場。
  • 東京經濟大學教授:房地產稅對降房價意義重大 日本就是例子
    日本東京經濟大學教授周牧之認為,房地產稅對降房價將意義重大,房產稅(日本稱為固定資產稅)對日本的房價泡沫縮水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建議中國加快徵收房地產稅。周牧之舉日本的例子說:「20世紀80年代末是日本泡沫經濟最瘋狂的時候,當時沒有人相信房價會掉,沒人相信股市會掉,但卻在一夜之間全掉了,而且房價一掉就是20多年。」
  • 周小川最新論文:資產價格不納入通脹考慮已不行了,怎麼納入還需研究
    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這些不可支配收入所對應的項目變得價格更昂貴了,是否也應納入通脹呢?這部分開支在毛收入中的比重已不可忽視。例如納入公共統籌的預籌養老金很可能通過不同渠道從勞動者所得中上交了,一部分是僱主代交的,一部分是僱員交的,往往都在家庭可支配收入之前,但又成為消費和生活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 財富傳承-國家再次放風徵收房地產稅,誰會是最受傷害的人?
    這意味著,房價的下跌和調整周期事實上已經到來。然而,這不意味著中國房地產真的會崩盤。房地產投資佔GDP15%以上,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在20%以上,土地收入佔地方財政70%以上,這些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意味著,中國經濟已經完全淪為了房地產經濟,房地產一旦出大問題,中國經濟必然崩潰,每個人都會成為中國高房價泡沫破滅的殉葬品。
  • 房地產調控基調不會變,房地產稅立法箭在弦上!你準備好了?
    12月3日,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住建部召開座談會,再次重申「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時刻繃緊房地產市場調控這根弦」。韓正關於房地產政策的表態與《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相一致。
  • 專家建議:取消土地使用年限,這是房地產稅出臺的一個重要條件
    近日,關於房地產稅出臺的問題又一次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話題。而從近期不同媒體、專家所表達的觀點和所釋放的信號來看,房地產稅真的是呼之欲出。從專家的建議我們不難看出,取消土地使用年限是在為合理的不動產稅收制度鋪路,而這個稅收制度大家也應該不難想到,那就是近期大家都在討論的房地產稅。之前,房產稅的徵收就傳了多年,逐漸的房產稅從單一的稅種變成了一個綜合性的房地產稅被提出。只不過兩者都是以房子為依託的一種稅費。當年面對房產稅就有專家指出過,房產稅的出臺「不合理法」。
  • 房產稅來了,房價會跌嗎?
    所以所謂房產稅,實際徵收的是底下不斷增值的土地的稅。之所以我們買的房子不斷漲價,不是房子本身漲價了,而是下面的土地漲價了。為什麼一線房價10萬,十八線房價3000?因為一線的10萬,5000是買房的錢,9.5萬是買地的錢;而十八線的3000,2000是買房的錢,1000是買地的錢。
  • 通貨膨脹指標失真 新一輪CPI權重大調整或納入房價?
    (原標題:通貨膨脹指標失真 新一輪CPI權重大調整或納入房價?)時隔11年,CPI出現了同比負增長,同時也引起了業內意見分歧。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數據顯示,11月CPI同比下降0.5%。這是2009年11月以來CPI首次出現負增長。
  • 資產價格不納入通脹考慮已經不行了!周小川長文思考當前通脹度量
    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這些不可支配收入所對應的項目變得價格更昂貴了,是否也應納入通脹呢?這部分開支在毛收入中的比重已不可忽視。例如納入公共統籌的預籌養老金很可能通過不同渠道從勞動者所得中上交了,一部分是僱主代交的,一部分是僱員交的,往往都在家庭可支配收入之前,但又成為消費和生活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 未來房價上漲是大概率事件,畢竟通脹預期和國運崛起是毋庸置疑的
    對,從他們的儲蓄和通脹的工資來,通脹之前,工資8000,幾年通脹後漲到了1.6萬,這樣250萬的房子他們幾年就夠得著、供得起了。別忘了,這幾年全國平均工資可是年年都漲,就連豬肉、青菜也是如此,通脹一直都在。
  • 通脹還得「飛」會兒 2011買啥才能賺到錢?
    此外,房價上漲、租金上漲、菜價上漲、油價上漲、棉價上漲,凡關係到市民日常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價格都在快速上漲,導致通脹日益嚴重,市民不得不看「緊」自己的錢袋。面對此起彼伏的漲風,政府開始收「緊」錢袋,控信貸、加息,減少市場的流動性,並為貨幣政策從寬鬆轉向穩健作準備。同時,政府還「緊」急制定各項調控政策,防止價格的過快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