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葉』臺灣社會學家葉啟政:人文社會科學有神韻在,才能使人感受深切

2021-03-05 浙大群學

文匯報:您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在臺灣的社會學界從事社會學理論的研究,積30餘年之功,被稱為「臺灣的社會學大師」。大學教授究竟是做校園裡的純教學研究,還是應該關心和幹預社會事務,這兩者之間的張力所形成的焦慮,是您開始自己的學術生涯時就強烈感受到的。30多年來,您認為這樣的焦慮在學界有所緩解了嗎?

葉啟政:19世紀以來,科學和自由主義的衝擊構成了現代化的基本內涵。非西方社會的人文社會科學大學教授,處於劇烈變遷中的社會,不太可能、也不應該與世隔絕,他們會關懷社會事務、表達意見甚至參與行動,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正當的。這就是我們平時講的知識階層的責任。其間,你怎樣拿捏,以什麼態度對待,基本上是個人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性格、生命態度和修養不一樣。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者應當成為知識典範,在西方也如此。對我而言,用佛家的語言來說,社會學的知識只是個方便的法門,可以從事一些實際的實踐行動表現。

文匯報:我們知道,您是特別反對用科學化和統計學的方法來從事社會學研究的,為此,您曾經在臺灣的大學裡堅決反對教授高等統計學課程和社會研究方法的課程。您經常被認為是臺灣社會學界裡最懂統計的少數幾個人之一,卻又反過來反對統計實證的方法。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您做出如此的反叛?能不能向我們的讀者簡單介紹一下當年的這些情形?

葉啟政:量化研究、實證主義方法代表了美國社會學界最基本的取向。臺灣社會學界基本接受了這樣的取向,尤其1970年代以來,這個趨勢更明顯。這需要反省。用這樣的方式作為認識論基礎,尤其是「至高」甚至唯一的基礎,對我來說難以接受,它難以成就帶著生活意義乃至人文內涵的知識傳統。我基本上不反對量化,我在臺大30幾年甚至主張加強量化教學,我批評量化,但並不完全否定量化。作為一個學術傳統,量化方法有其存在的道理和價值。我反對的是把量化加以「一神化」,認為其「至高無上」、是研究社會的不二法門,認為只有這樣做才對。這種霸權,我是反對的。

我當年寫那樣的文章,也是想表達:尋求普遍真理的研究方式,背後有其思維方式、特定的文化甚至意識形態。作為學者,要懂得收斂,要謙虛地認識到這一點。我反對的是學術上的專制權威。所以,幾十年對實證主義的批判,我並未把定量研究一竿子打下去。定量方法有陷阱,這些缺陷有時來自方法本身,但是,最主要的還是來自認識論與存有論的層次。認識到這一點,社會研究者就應當學會謙虛,容許不同的方法和做法;學界的人不認識到這一點,就容易導致無知和狂妄了。

文匯報:您是否擔心自己被人們稱作為一個反科學主義者?

葉啟政:我不擔心。不過,假如非做這種「非此即彼」的兩分的話,那麼把我視為反科學主義者,其實也不為過,特別是以所謂的「實證主義」來界定「科學」的話。其實,我一直不喜歡以「科學家」自居,寧願自稱為「社會研究者」。我反對的是把科學「一神化」、從而成為唯科學主義。我們應當學會接受一種基本的態度,即探索世界與人自身有著另外的可能性。不是只有通過邏輯與(實證)科學方法來了解這個世界才是對的,比如愛情、正義,這些對人沒有意義嗎?這些現象能夠以科學來化約嗎?17世紀的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Pascal)即指出,人們有兩種不同的心智狀態:一種是幾何型的,強調的是線性的邏輯演繹,數學與科學知識可以說是其典型;另一種則是纖細型的,表現出來的是以非線性的擬情感知來經營的一種具有詮釋性的論述體系,重視的是諸如是否有著啟發性與想像力的明智(prudence),因此,是極富藝術性的。套用17世紀義大利思想家維科(Vico)的說法,後者這樣的知識(假若可以稱之為「知識」的話)基本上是詩性的(poetic)。

相關焦點

  • 葉啟政 | 人文社會科學有神韻在,才能使人感受深切
    中國社會本來有其自己的運作方式,不需要高深的道理,我們就可以知道,本土化是不可避免的。臺灣社會心理學家楊國樞先生強調「研究的本土契合性」。畢竟,中國有西方所沒有的東西,中國的語言本身就是承載,比如「緣分」、「神情」、「神韻」等等概念,在英文裡是找不到對應的詞的。其實,從美國移植過來的社會學知識,在中國運用起來開展研究似乎缺乏感覺,好像拿著筷子吃西餐。
  • 人文社會科學有神韻在,才能使人感受深切
    微信號:socialor 古稀之年的葉啟政教授曾出版過《臺灣社會的人文迷思》一書,感嘆現代化使得倫理價值和美學價值在人類生命中流失,倡導至少在大學應當思考和討論德性與倫理問題;他特別看重人類知識當中那些非線性的、有神韻的、詩性的內容,主張社會理論要本土化,要回歸日常生活,要有生命力……日前,葉啟政教授在上海大學講學
  • 葉啟政與呂炳強的社會學對話(三):同異比較與相得益彰
    畢竟,相較於社會科學界已接受的存在論、認識論與方法論論述,葉啟政的貢獻在於增加了作為前設的哲學人類學這個社會理論論述。因而,可以反問與比較的是:呂炳強式社會學中有無哲學人類學前設?如果有或近似有,又是什麼樣的前設?與葉啟政式社會學中的「超克人」有何異同?
  • 葉啟政 | 社會學家作為說故事者
    社會就是這樣,有錢就行啦!」當時,我已從學校老師那兒學到一些仁義道德的道理,聽了父親這樣的話,總是覺得他太現實、勢利,也太庸俗了,甚不以為然。只不過,年幼畏於父威,不敢辯駁。後來,年長當成了專業的社會學家之後,每每回想起幼年時父親說的這些話,我開始同情起他來。在那個年代,父親可以說是懷才不遇,日子過得相當鬱卒,眼看著諸多公務人員多有貪汙的行止,但卻能步步高升,日子過得相當順遂愜意。
  • 葉啟政:社會學家作為說故事者
    作者:葉啟政,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摘自:《社會》,2016年第2期一、前言在20世紀40年代我念小學的時候,我父親三不五時會約朋友在家裡小酌聊天,在酒酣耳熱之際,我父親總是會發點牢騷,說著類似這樣的話:「唉!社會就是這樣,有錢就行啦!」
  • 只有法律人才知道的『六法全書』
    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被趕到臺灣,《六法全書》也隨之過去並沿用至今。如果說德國和日本是大陸法系中的兩個巨頭,另外臺灣也算是一個巨頭。如果說1949年是《六法全書》第一次跨越海峽進入臺灣,那麼在近70年後的2018年,《六法全書》再一次跨越海峽進入臺灣。2018年中秋,朋友做了一款茶,名叫『六法全書』。
  • 葉啟政與呂炳強的社會學對話(一)
    迸生意味著先行預設著「社會」原本就是在某個「那兒」(there)的地方,由人去發現、解蔽,使之從「蔽之『無』」變成「解之有」,而這樣的過程說到底也只是「重新浮現」,並且其間一直會有嚴格的「有」與「無」的界限。
  • 『專題』斯人已逝,風範長存——記著名社會學家鄭杭生
    11月9日晚9點,鄭杭生教授因病在京逝世,享年79歲。上午8點左右,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門口已經有來自社會各界的悼念人士排起了長隊。中國青年網記者在現場看到,他們之中,有白髮老者,有年輕學子,有從世界各地趕來的社會學愛好者,送行的隊伍綿延數十米,大家表情肅穆,情緒悲痛。
  • 「過客」葉啟政
  • 【國際交流】商學院暑期赴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學項目、人文學院赴臺灣大學訪學項目
    臺北大來或同級晚餐√D2臺北南投早餐後前往『故宮博物院』,參觀院內藏有全世界最多的無價中華藝術寶藏;前往『臺灣大學-老師交流』。後驅車前往南投,赴「北潭狀似日,南潭形如月」而得名的『日月潭風景區』,乘船遊覽日月潭。
  • 定量社會學者說葉啟政的「均值人」理論過時了?
    該書目錄見:序 渠敬東自序 第一章 經驗實徵取向主導下的美國社會學 第二章 社會現象的量化、測量與數學化 ——向自然科學傾斜的認知典範 第三章 均值人與離散人的觀念巴別塔 ——統計社會學思考迷思的兩個基石 第四章 再論「均值人
  • CSSCI將收錄30種臺灣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電 (記者 路梅)南京大學新聞網11日刊登消息表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將收錄30種臺灣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
  • 臺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臺灣:兩岸徵文選粹4
    ——彼得臺灣人的周到與自覺——卓九成我要對你說:我不是共匪——馬琴琴愛在超商蔓延——李月治民主的虛榮與民主的光榮——章程與臺灣接軌 才能真正談統一 ——巴山蜀水臺灣人規矩文明的原因 ——黎勇你知道我有多愛你嗎?
  • 香港社團『新義安』與『14K』屯門衝突始末
    很多人都知道上世紀的香港有很多的傳聞,除了娛樂圈十分鼎盛,還有無數的江湖傳說,社會的動蕩與不安穩讓很多年輕人進入社團討生活。在當年香港『新義安』、『14K』以及『和勝和』的三社團爭霸,使香港進入了一段最黑暗的時期。
  • 【老戈·說】臺大管理學院郭瑞祥院長談『戈壁營運管理學』
    臺大管理學院郭瑞祥院長連續六年參加「戈壁挑戰賽」,並將『戈壁經驗』結合『營運管理』創造全新獨門的『戈壁營運管理學』,10月22日在臺大和臺灣10所參賽戈校30位EMBA學生代表交流會中,首次公開分享『戈壁營運管理學』。
  • 『日成教育』共學者宣言
    詳情如下:一、為使更多的學者受益,讓公益教育事業得以良性可持續發展,『日成教育』學員們共同倡議並自願為公益教育捐資、助學。二、谷老師作為『日成教育』的創始人,由其管理、收集和支配「善款」。我們承諾將「善款」帳目公開,並全部用於發展公益教育事業。三、正式參與學習前,要向『日成教育』教師提交《自薦書》(詳見附件二),待審核通過後,即可加入學習。
  • 中國社會學的人文轉向
    他談及的「我」首先以「有限性」作為基本特徵:「我們的感知方式和能力、我們自身的存在形式本身、我們在時空方面的有限性等等,就是我們的局限性」,而感知能力的有限性是人之有限性的基礎。費孝通認為,也只有在人們能夠感知的有限性領域,人們才能做出有意義的判斷,言外之意,人們的判斷是有局限的,其看到的意義也是有局限的。社會學人需要認識到人的這一特徵。
  • 深圳『看海線』來啦!沿線美景美食藏不住啦!
    深圳『看海線』來啦!沿線美景美食藏不住啦! 花4元一起去鹽田吧~ 『深圳看海線』開通 這次我們換種方式
  • ...美麗鄉村講解員大賽『江北組團』、『大安頂組團』、『大龍門...
    「富春山居•味道山鄉」美麗鄉村講解員大賽『江北組團』、『大安頂組團』、『大龍門組團』、『壺源溪組團… 2020-07-19 1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News Letter16』畢業典禮指南
    (文末有驚喜哦!🙈)相信大家雖然讀了這麼多年書,到了畢業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在總結學習生涯的畢業典禮儀式上的一些禮節以及畢業禮服該怎麼穿。『學位帽』戴學位帽時,帽子開口的部位置於腦後正中,帽頂與著裝人的視線平行。記得分清前後哦,學位帽有一長一短,短的戴在前方,長的在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