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英
編輯/英英
九月快要結束天氣也慢慢的開始變涼了,有些地方甚至一夜入秋,蕭瑟的秋風和驟降的溫度不禁讓人泛起涼意。而家長此時最擔心的還是孩子因為天氣變化的身體狀況,就怕孩子適應不了溫度的變化而生病。
入秋之後溫度天氣都不太穩定,經常白天時候還很熱到了晚上溫度就會開始下降,因此家長怕孩子著涼索性就直接給孩子套上了厚衣服,要不然就是拿著一件外套在身後跟著。但是如果孩子外出跑步運動的時候,最好不要給孩子穿太厚的衣服,這樣一來運動出了汗,反而更加容易著涼。
最近天氣漸漸變涼,各位家長要牢記"三暖兩涼"穿衣口訣,這樣才能做到孩子少生病,爸媽少操心。
第一、注意手腳的保暖
中醫上,腳是人體的第二大器官,腳上有各種各樣的穴位。而且寒從腳起,因為腳底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因此對外界的溫度變化會更加的敏感。換句話說,只有讓腳保持溫暖,這樣身體才不會覺得寒冷。同時也因為手腳的血液循環能力不夠強,所以即使身體比較暖和,手腳有時還是處在冰冷的狀態。因此一旦天氣變冷,家長就要注意孩子手腳的保暖,防止受涼。
第二、背部保暖
判斷孩子的穿衣數量是否合適,可以輕撫一下孩子背部的皮膚溫度。如果溫度合適沒有出汗那就說明孩子的穿衣剛好合適。如果孩子的背部發熱有輕微的出汗,就說明孩子的衣服穿得過多了,家長要根據具體情況為孩子增減衣物。
第三、腹部要暖
腹部一般是孩子的脾胃所在,有時候孩子活潑好動,很喜歡把衣服掀起來露出小腹,這樣極其容易引起著涼。如果腹部著涼,脾胃受到刺激,極有可能出現腹瀉、疼痛等病症。因此,父母要特別注意孩子腹部的保暖問題,對年齡稍大的孩子要叮囑他們不要亂掀衣服,及時增加衣物,對年紀較小的孩子則要注意多加保暖。
第一、頭部要涼
有的父母天氣一轉冷就恨不得給孩子全副武裝捂得嚴嚴實實,但其實孩子的頭部是一個散熱的地方,孩子身體裡的熱量大部分是靠頭部散發出來的,一旦捂得太嚴實會導致孩子的身體發熱出汗,孩子自己也會感覺不舒適。家長在帶孩子出門時可以選擇輕便透氣的帽子給孩子帶,這樣既可以保障孩子頭部不會受涼又可以保暖,一舉兩得。
第二、胸部要涼
胸部過熱也就是中醫常說的"上火",孩子如果穿得過於厚重臃腫,會壓迫到胸部,影響到孩子正常的呼吸和內部器官的正常運作。而且穿著不合適,也很容易引起孩子心煩和內熱,所以父母要根據具體的天氣情況來判斷,保證孩子胸部涼爽舒適。
1、循序漸進地加衣服。
有時候溫度一下降,家裡人就迫不及待地把孩子裡三層外三層地圍起來,但穿得太多孩子身體被厚厚的衣服限制住,反而會無法散發出身上的熱量,這樣萬一孩子的身體狀況比較差,就很容易出現缺氧、脫水的情況。因此就算溫度驟降,家長給孩子加衣服也要循序漸進,不要用力過猛。
2、及時更換,保持乾爽
秋季孩子的衣服比較容易受潮感染細菌,再加上有些孩子比較活潑好動容易流汗,如果不及時更換很容易滋生細菌,所以家長要記得給孩子經常換洗衣物,孩子出汗後也要給孩子換上新衣服保持乾爽。
季節變換,家長也要根據具體的溫度來加減衣物,而不是一層又一層地給孩子疊上去,增加孩子的負擔。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