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武漢理工大學:卓越教育引領大學生創新創業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志偉 通訊員黎江東)「五一」假期,創辦由米定製網的蘇超超一邊趕寫畢業論文,一邊要為100多單生意聯絡客戶。他自信地對記者說:「別人這時忙著找工作,而我在為更多同學創造就業機會。」在武漢理工大學,活躍著一群像蘇超超這樣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者。
以「厚德博學,追求卓越」為校訓的武漢理工大學,圍繞學校的大學理想和核心價值追求,提出了「卓越教育、卓越人才、卓越人生」的卓越教育理念。
「我們的卓越教育最終是要讓我們每一個學生都能以智慧引領人生、以卓越引領社會,即能夠以自己的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成為社會和諧的促進者、社會發展的承擔者和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創造和享受美好的人生。」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張清傑向記者闡釋著卓越教育理念。
「博學科普教育活動」利用行業、校友等校內外資源為在校學生科研創新「補腦」。每年開展系列科普教育活動100餘場,其中包括深受學生歡迎的院士報告、理工大講堂、特色學科講座和優秀學子沙龍等科普活動。
「創新杯」作為武漢理工大學的大型科技文化品牌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了十四屆。其圍繞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競賽兩大賽事與學術科技類學生社團活動,把握科技時代主題、增強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也成為學生參與高水平學術科技競賽的練兵場和閱兵場。
在校內,有學科特色活動;在校外,學生可以帶著課題到企業等基地進行實訓鍛鍊。這種「內外結合」的模式,滋養了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在不斷的交流中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趙雲龍,2008年考入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專業,從大一下學期開始就一頭扎進了實驗室。在導師的指導下,趙雲龍先後合作刊發SCI論文10餘篇,並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項;2011年獲得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次年被評為「2012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張一峰是交通學院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學生,成績優異,熱衷科學研究,堅持在導師的指導下參與科技創新,大三期間申請國家發明專利一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兩項。在2013年「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以他為項目組組長的學術科技作品《旋轉組合式不落梁頂推裝置》先後獲得湖北省特等獎和全國特等獎。
近5年來,武漢理工大學湧現出了一批以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趙雲龍、張一峰等為代表的優秀大學生科技創新群體。去年學生科技創新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數達470項,連續5年以總分第一的成績獲湖北省挑戰杯(創青春杯)。其中趙雲龍獲獎期間曾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接見;2010級本科生張一峰作為第九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獎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受到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接見,是該校繼郭萬裡、林常規、趙雲龍後第四位「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