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學校學科門類齊全,涵蓋工學、理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哲學、史學、教育學、醫學、藝術學等門類。現有本科專業82個、普通本科生36300餘人,博士、碩士生16000餘人,教職工近6000人,有兩院院士6人,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及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等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創新研發基地27個。學校通過60多年的育人實踐,形成 「育人為本,學術至上」的辦學理念,鑄就了「厚德博學,追求卓越」的大學文化和精神,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社會英才。
2011年,學校計劃在全國31個省(市區)共招收普通本科生9200人,招生規模名列全國部委屬高校前五位。新增本科專業三個:物聯網工程、建築節能技術和工程、對外漢語。
武漢理工大學承載著5萬多名學生和5萬多個家庭的殷切期望,將以對社會負責、對學生負責的精神創新教育模式,構建卓越人才培養體系,為學生構築一條通向卓越的道路,在這條充滿希望和陽光的道路上,讓學生享受卓越教育,成為卓越人才,創造卓越人生!
◆ 培養體系完備
學校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學生成才為根本,著力培養「適應能力強、實幹精神強、創新意識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三強人才」。學校積極推行學分制改革,實行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戰略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建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為主要內容的「卓越人才培養工程」,構建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包括:
1. 大類招生培養。2011年,學校部分學院繼續按照二級學科大類進行招生培養,主要包括交通運輸類、工商管理類、機電類、經濟學類。大類招生專業將按「1.5+2.5」或「2+2」的課程體系進行培養,經過1年半或2年的通識教育培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發展規劃、興趣和特長,再確認主修專業。大類招生培養很好地體現出厚基礎、寬口徑、善創新、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思路。
2.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學校在2010級部分專業中遴選774名優秀學生進行學碩連讀試點培養。2011年,學校將按照本、碩、博連讀的人才培養思路,探索在材料學科、船舶與海洋學科、機械學科的2011級學生中遴選組建拔尖創新人才試點班。在材料科學與工程、通信工程、軟體工程、數理金融四個專業繼續進行教學改革試點,培養拔尖人才。
3. 主輔修培養。為培養複合型人才,學校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充分利用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修讀輔修專業、第二專業學士學位或雙學位。目前學校共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通信工程、工商管理、車輛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物流管理、英語等8個輔修專業。
4. 七校聯合培養。學校與教育部在漢的其它六所高校聯合推行跨校輔修,學生可在聯合辦學的七所高校中跨校修讀課程,獲得輔修學位或輔修證。2010屆畢業生中有302名學生獲得外校輔修證,862名學生獲得外校的輔修學位證。
5. 軍地合作培養。學校與空軍籤訂《空軍依託武漢理工大學培養軍隊幹部協議書》,建立學校負責專業教育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負責軍事教育的合作機制,聯合培養國防生。學校國防生以紀律嚴明、政治合格、學習刻苦、素質優良而得到空軍首長的讚許。
6. 國際合作教育。學校成立國際教育學院,開辦通信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車輛工程等國際合作教育專業,與國外學校聯合制訂培養計劃,實行2+2、3+1等培養模式;後兩年或一年進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合作大學學習,雙方互認學分。部分學院也和國外知名大學籤訂本科生國際交流合作辦學協議,採取2+2模式聯合培養學生;同時每年從在校生中選派優秀人才到美國、法國等國家學習或推薦畢業生到國外大學繼續深造。學校還利用暑假期間組織學生到美國密西根理工大學等學校參加Summer School短期學習。
7.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作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院校,學校充分發揮建材建工、交通運輸、機械汽車三大行業優勢,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養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工程技術人才。2010年,無機非金屬材料、機械工程及自動化、複合材料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車輛工程、物流工程等6個本科專業進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2011年將擴大試點專業數和受益學生規模。學校為試點專業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研究型學習提供必要的支持條件;為學生提供外語訓練環境,各種學術交流平臺,實驗(工程實踐)實訓平臺,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工程實踐、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活動;為學生創新活動提供特別學分。學校設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項資金,加大對試點專業實驗室建設、基地建設投入力度,支持開展試點專業的教學改革、教材建設、師資培養和學生實踐教學工作。
◆ 學科特色鮮明
學校形成特色與優勢並重的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數字製造、交通科學與工程、新能源與電動汽車技術、資源與環境工程、人文與藝術設計、力學與土木工程、物流與管理經濟等學科平臺,為社會培養出40多萬高級專門人才,取得一大批有重大影響的科技成果,成為我國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
◆ 科技創新活躍
2010年,學校科研經費達5.7億元,獲國家級科研獎勵數量在全國高校並列第九位,教育部專函祝賀;授權專利210項,居全國高校前列。依託雄厚的科研實力,學校積極搭建學生科技創新教育平臺,成立學生科學技術協會,建立20個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設立自主創新研究基金學生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和開放實驗室項目,每年投入500萬元支持學生開展科技創新。近年來,學校學生在省部級以上各類競賽中獲獎1000餘項,其中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全國性重大競賽中獲獎100餘項;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獲湖北省「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團體總分第一名。
◆ 校園生活豐富
學校建有國家級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積極引進高雅藝術,著力打造以「塑造文化精品,砥礪理工精神」為宗旨的品牌活動,廣泛開展「金秋藝術節」、「社團文化節」等活動。同時各學院也打造出材料節、航海節、汽車文化節、外語節、資環之光等一批校園品牌活動。作為全國優秀學生社團的校大學生藝術團,更是在國際文化交流、全國藝術競賽、文藝匯演中屢獲佳績。近年來,學校高水平運動隊成績斐然,校男子籃球隊曾獲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冠軍、兩次獲CUBA總決賽亞軍,九次獲西南賽區冠軍;田徑隊在第八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獲3枚金牌,2010年鄭東升同學獲亞洲青年田徑錦標賽百米冠軍和亞運會百米第七名;武術隊在世界武術隊錦標賽和第八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各獲2枚金牌;跆拳道隊吳瓊同學代表中國大學生參加第25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獲跆拳道亞軍,2009年丁敏同學獲跆拳道世界盃比賽團體第五名;網球隊獲2008年全國大學生網球錦標賽男子團體冠軍。
◆ 助學措施完善
學校建立獎學金、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困難補助、減免學費等多元化獎勵和資助體系,獎勵品學兼優學生和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新生可根據高考成績享受新生獎學金。學校設立的社會獎助學金達107項,學生每年最高可獲得23000元獎學金,2010年用於學生的獎勵資助金額達1.2億元。
◆ 就業空間廣闊
學校十分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努力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畢業生就業率一直穩定在較高水平,70%以上畢業生在國民經濟重點發展的行業以及全國知名企事業單位就業。2009年,學校就業工作被教育部授予「全國高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聯合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若需了解學校招生信息,請登錄武漢理工大學本科招生網(http://zs.whut.edu.cn/),或致電027-87859017、87858399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