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實施卓越教育 培養卓越人才-中國青年報

2020-12-14 中國青年報

    武漢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學校學科門類齊全,涵蓋工學、理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哲學、史學、教育學、醫學、藝術學等門類。現有本科專業82個、普通本科生36300餘人,博士、碩士生16000餘人,教職工近6000人,有兩院院士6人,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及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等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創新研發基地27個。學校通過60多年的育人實踐,形成 「育人為本,學術至上」的辦學理念,鑄就了「厚德博學,追求卓越」的大學文化和精神,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社會英才。

    2011年,學校計劃在全國31個省(市區)共招收普通本科生9200人,招生規模名列全國部委屬高校前五位。新增本科專業三個:物聯網工程、建築節能技術和工程、對外漢語。

    武漢理工大學承載著5萬多名學生和5萬多個家庭的殷切期望,將以對社會負責、對學生負責的精神創新教育模式,構建卓越人才培養體系,為學生構築一條通向卓越的道路,在這條充滿希望和陽光的道路上,讓學生享受卓越教育,成為卓越人才,創造卓越人生!

    ◆ 培養體系完備

    學校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學生成才為根本,著力培養「適應能力強、實幹精神強、創新意識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三強人才」。學校積極推行學分制改革,實行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戰略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建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為主要內容的「卓越人才培養工程」,構建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包括:

    1. 大類招生培養。2011年,學校部分學院繼續按照二級學科大類進行招生培養,主要包括交通運輸類、工商管理類、機電類、經濟學類。大類招生專業將按「1.5+2.5」或「2+2」的課程體系進行培養,經過1年半或2年的通識教育培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發展規劃、興趣和特長,再確認主修專業。大類招生培養很好地體現出厚基礎、寬口徑、善創新、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思路。

    2.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學校在2010級部分專業中遴選774名優秀學生進行學碩連讀試點培養。2011年,學校將按照本、碩、博連讀的人才培養思路,探索在材料學科、船舶與海洋學科、機械學科的2011級學生中遴選組建拔尖創新人才試點班。在材料科學與工程、通信工程、軟體工程、數理金融四個專業繼續進行教學改革試點,培養拔尖人才。

    3. 主輔修培養。為培養複合型人才,學校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充分利用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修讀輔修專業、第二專業學士學位或雙學位。目前學校共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通信工程、工商管理、車輛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物流管理、英語等8個輔修專業。

    4. 七校聯合培養。學校與教育部在漢的其它六所高校聯合推行跨校輔修,學生可在聯合辦學的七所高校中跨校修讀課程,獲得輔修學位或輔修證。2010屆畢業生中有302名學生獲得外校輔修證,862名學生獲得外校的輔修學位證。

    5. 軍地合作培養。學校與空軍籤訂《空軍依託武漢理工大學培養軍隊幹部協議書》,建立學校負責專業教育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負責軍事教育的合作機制,聯合培養國防生。學校國防生以紀律嚴明、政治合格、學習刻苦、素質優良而得到空軍首長的讚許。

    6. 國際合作教育。學校成立國際教育學院,開辦通信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車輛工程等國際合作教育專業,與國外學校聯合制訂培養計劃,實行2+2、3+1等培養模式;後兩年或一年進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合作大學學習,雙方互認學分。部分學院也和國外知名大學籤訂本科生國際交流合作辦學協議,採取2+2模式聯合培養學生;同時每年從在校生中選派優秀人才到美國、法國等國家學習或推薦畢業生到國外大學繼續深造。學校還利用暑假期間組織學生到美國密西根理工大學等學校參加Summer School短期學習。

    7.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作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院校,學校充分發揮建材建工、交通運輸、機械汽車三大行業優勢,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養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工程技術人才。2010年,無機非金屬材料、機械工程及自動化、複合材料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車輛工程、物流工程等6個本科專業進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2011年將擴大試點專業數和受益學生規模。學校為試點專業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研究型學習提供必要的支持條件;為學生提供外語訓練環境,各種學術交流平臺,實驗(工程實踐)實訓平臺,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工程實踐、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活動;為學生創新活動提供特別學分。學校設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項資金,加大對試點專業實驗室建設、基地建設投入力度,支持開展試點專業的教學改革、教材建設、師資培養和學生實踐教學工作。

    ◆ 學科特色鮮明

    學校形成特色與優勢並重的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數字製造、交通科學與工程、新能源與電動汽車技術、資源與環境工程、人文與藝術設計、力學與土木工程、物流與管理經濟等學科平臺,為社會培養出40多萬高級專門人才,取得一大批有重大影響的科技成果,成為我國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

    ◆ 科技創新活躍 

    2010年,學校科研經費達5.7億元,獲國家級科研獎勵數量在全國高校並列第九位,教育部專函祝賀;授權專利210項,居全國高校前列。依託雄厚的科研實力,學校積極搭建學生科技創新教育平臺,成立學生科學技術協會,建立20個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設立自主創新研究基金學生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和開放實驗室項目,每年投入500萬元支持學生開展科技創新。近年來,學校學生在省部級以上各類競賽中獲獎1000餘項,其中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全國性重大競賽中獲獎100餘項;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獲湖北省「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團體總分第一名。

    ◆  校園生活豐富  

    學校建有國家級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積極引進高雅藝術,著力打造以「塑造文化精品,砥礪理工精神」為宗旨的品牌活動,廣泛開展「金秋藝術節」、「社團文化節」等活動。同時各學院也打造出材料節、航海節、汽車文化節、外語節、資環之光等一批校園品牌活動。作為全國優秀學生社團的校大學生藝術團,更是在國際文化交流、全國藝術競賽、文藝匯演中屢獲佳績。近年來,學校高水平運動隊成績斐然,校男子籃球隊曾獲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冠軍、兩次獲CUBA總決賽亞軍,九次獲西南賽區冠軍;田徑隊在第八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獲3枚金牌,2010年鄭東升同學獲亞洲青年田徑錦標賽百米冠軍和亞運會百米第七名;武術隊在世界武術隊錦標賽和第八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各獲2枚金牌;跆拳道隊吳瓊同學代表中國大學生參加第25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獲跆拳道亞軍,2009年丁敏同學獲跆拳道世界盃比賽團體第五名;網球隊獲2008年全國大學生網球錦標賽男子團體冠軍。

    ◆  助學措施完善  

    學校建立獎學金、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困難補助、減免學費等多元化獎勵和資助體系,獎勵品學兼優學生和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新生可根據高考成績享受新生獎學金。學校設立的社會獎助學金達107項,學生每年最高可獲得23000元獎學金,2010年用於學生的獎勵資助金額達1.2億元。 

    ◆  就業空間廣闊 

    學校十分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努力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畢業生就業率一直穩定在較高水平,70%以上畢業生在國民經濟重點發展的行業以及全國知名企事業單位就業。2009年,學校就業工作被教育部授予「全國高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聯合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若需了解學校招生信息,請登錄武漢理工大學本科招生網(http://zs.whut.edu.cn/),或致電027-87859017、87858399諮詢。

相關焦點

  • 武漢理工大學:卓越教育引領大學生創新創業
    原標題:武漢理工大學:卓越教育引領大學生創新創業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志偉 通訊員黎江東)「五一」假期,創辦由米定製網的蘇超超一邊趕寫畢業論文,一邊要為100多單生意聯絡客戶。他自信地對記者說:「別人這時忙著找工作,而我在為更多同學創造就業機會。」在武漢理工大學,活躍著一群像蘇超超這樣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者。
  • 武漢理工大學與山東京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
    8月4日下午,武漢理工大學和山東京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博控股集團」)卓越工程師聯合培養校企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會議中心103室舉行。校長張清傑、副校長王發洲、副校長吳超仲,京博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馬韻升,京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馬雪英,京博商校常務副校長嶽曉彤等出席相關活動。在雙方領導的見證下,副校長王發洲與京博商校常務副校長嶽曉彤籤署了卓越工程師聯合培養校企合作協議。
  • 武漢理工-庫柏特科技共建「自動化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基地」
    2019年11月,武漢理工和庫柏特科技籤訂「自動化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基地」合作協議,共同培養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為響應《中國製造2025》規劃,加快我國智能製造產業發展,同時為更好地滿足自動化行業對專業化、複合型人才的需求,提高自動化領域人才培養的質量,促進自動化專業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積極探索校企聯合培養研髮型、實用型自動化工程師的模式。武漢理工和庫柏特科技籤訂「卓越自動化工程師人才培養基地」合作協議。
  • 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教育簡介
    武漢理工大學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70年來,學校共培養了50餘萬名高級專門人才,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為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培養人才規模最大的學校,已成為我國「三大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  學校自2000年合併組建以來,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和艱苦奮鬥,構建了支撐武漢理工大學長遠發展的學科體系。
  • 「卓越」人才培養背後的育人邏輯
    新的歷史時期,學院進一步提出「大思政」建設要求,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教學、管理和服務的全過程,為培養政治立場堅定、專業知識精湛且富有奉獻敬業精神的「卓越」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將價值培養「融進」課堂,確保範圍與狀態相統一,學院在全面提升教師德育責任和育德能力的基礎上,明確要求教師做到身先示範,呈現出「課課育人、師師育人」的生動場景。為了將思政教育「扎進」頭腦,確保作用與效果相統一,學院定期組織學習研討,深刻理解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辯證法和方法論,切實做到鑄卓越靈魂、育卓越人才。
  • 武漢理工大學:17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試點班將於新生入學後選撥
    王秀梅:武漢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是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  武漢理工大學經過六十多年的育人實踐,鑄就了「厚德博學、追求卓越」的大學精神,已形成以工學為主,理、工、文、法、經、管、哲、史、醫、教育、藝術等多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
  • 韓紅安被聘任為武漢理工大學「15551人才工程」特聘首席專家
    近日,武漢理工大學校黨委書記信思金、校長張清傑等校領導向學科首席教授、產學研合作特聘責任專家、特色專業責任教授、精品課程教學名師和青年拔尖人才頒發聘書。衛華集團董事長韓紅安被聘任為武漢理工大學「15551人才工程」產學研合作特聘首席專家。
  • 宜昌將全面啟動卓越教育人才培養計劃
    中新網湖北新聞9月10日電 (記者 郭曉瑩)宜昌市9日舉行慶祝第36個教師節座談會,會議透露,該市將投入1500萬元全面啟動卓越教育人才培養行動計劃。實施教師專業榮譽制度、教師隊伍建設專項督導制度、整體推進「縣管校聘」教師管理改革獲評湖北省教師工作十大創新案例,獲獎數量居湖北省首位。
  • 2017湖北武漢理工大學招聘海內外人才公告
    為實現學校建設一流大學、建設一流學科的戰略目標,武漢理工大學以更大力度推動卓越人才隊伍建設,打造人才工作新格局。學校以廣闊的發展平臺、優越的治學環境、優厚的薪酬待遇,誠聘海內外優秀人才!一、學校概況武漢理工大學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列入國家「雙一流計劃」建設的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國家海洋局、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70年來,學校共培養了近50萬名高級專門人才,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為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培養人才規模最大的學校,已成為我國「三大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
  • 中國機械行業卓越工程師教育聯盟
    5月25日至26日,中國機械行業卓越工程師教育聯盟第二屆「恆星杯」畢業設計大賽決賽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行。此次大賽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機械行業卓越工程師教育聯盟、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主辦,西安交通大學承辦,西安理工大學協辦。
  • 青島理工大學: 本科教育人才培養與專業建設情況
    中國網11月30日訊 近年來,青島理工大學始終堅持教學中心地位不動搖,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構本科教學人才培養體系,以專業認證為抓手,以爭一流創一流的專業建設目標,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發展、創新思維、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落戶法先生
    2020年 9月3日下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揭牌儀式在法先生北京辦公室舉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是中央政法委、國家教育部聯合實施的國家戰略計劃,旨在落實依法治國方略,深化法學教育改革,提高法律人才質量。該計劃入選學生要求嚴格,注重學生的實務實踐能力,創新高校與實務部門聯合培養機制,學生在實務部門的學習,具有學分安排。
  • 武漢理工大學招生重點問題
    金融學專業:該項目學制4年,學生完成所有課程學習並達到武漢理工大學畢業證及學位頒發條件,可獲得武漢理工大學金融學專業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在4年學習中自願選擇到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學習並達到該校學位頒發條件,可獲得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學士學位證書(國家承認學歷)。
  • 湖北大學:校政協同 培養「卓越法政人才」
    堅持「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的核心理念,以專業理論教育為基礎,依託校政合作平臺,緊密結合實踐實訓和實驗教學要求,聘請湖北省人力資源管理、省市場管理、省委省政府政策研究部門、省文化旅遊部門和區政府及相關街道的管理專家來校做學業實踐導師,整合學校、學術資源和政府、社會資源,推進學生能力提升、素質培養和創新教育,形成「知識—能力—素質」同步提升和高效轉換的「卓越法政人才」培養理念。
  • 卓越大學聯盟發布新工科教育質量宣言
    本報天津12月29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胡春豔 通訊員 劉曉豔)這個周末,天津大學召開了「深化新工科建設座談會暨卓越大學聯盟高校新工科教育研討會」,探討如何實現新工科建設向更深入的2.0版跨越。
  • 梧桐樹保險網武漢理工大學人才聯合培養基地授牌儀式隆重啟動
    7月1日下午,梧桐樹保險網&武漢理工大學圓夢基金捐贈儀式暨人才聯合培養基地授牌儀式隆重開啟,梧桐樹保險網與武漢理工大學共同啟動「梧桐樹圓夢基金」項目,梧桐樹保險網成為武漢理工大學人才聯合培養基地。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康燦華、教務處處長王衛華、管理學院院長王愛民等領導與梧桐樹保險經紀有限公司高管吳立新、王春梅、郭慶等領導共同出席了授牌儀式梧桐樹保險網與武漢理工大學將在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
  • 全力辦好一流工程教育 加速培養卓越工科人才
    法國還非常注重工科人才的國際化培養,通過主動作為、積極推動,使全面實施歐盟一體化所必需的歐洲教育模式(「索邦大學共同聲明」-《博洛尼亞宣言》-「歐洲學分」)得以建立。 中國: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工程教育。在全國2368所高校中,設有工科專業的高校佔83%,2015年工科本科生畢業人數達118萬,工科在校生人數達524.7萬。
  • 2020年武漢理工大學成人高考招生簡章
    70年來,學校共培養了50餘萬名高級專門人才,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為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培養人才規模最大的學校,已成為我國「三大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在校普通本科生36000餘人,博士、碩士生18000餘人,留學生1700餘人。
  • 優化改革課程教學 造就卓越新聞人才
    來源:《青年記者》2019年10月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要求2013年6月,教育部、中宣部聯合印發《關於加強高校新聞傳播院系師資隊伍建設,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意見》,提出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18年9月,教育部、中宣部聯合印發
  •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實施「卓越計劃」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以「卓越計劃」為引領,探索麵向工程的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學校與行業企業在人才培養上的深度融合、無縫對接,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取得顯著成效。  堅持四年不斷線。「3段式工程能力培養,累計1年企業工程實踐」的「3+1」培養模式,是河海大學實施「卓越計劃」的最大特點。「卓越計劃」專業工程教育四年不斷線:大一開設工程文化教育類課程,加強工程意識培養;大二、大三實施校企「雙向定課」,設置項目型課程,突出校企聯合培養;大四進入企業進行綜合實踐,參與項目研發,完成畢業設計,培養工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