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輩的旗幟—尋訪福建抗戰老兵」大型系列報導之七
楊平簡介:1917年出生,江蘇揚州人。年少時在當地縣重點中學上學,後當小學教師,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淞滬會戰爆發後,隨家人逃亡,來到江蘇高郵,加入當地一民間抗日武裝,並成為地下黨員,積極開展革命活動。後在江蘇泰興縣、高郵縣抗日根據地政府部門任職。1944年4月,與黃烽結為伉儷。1949年,隨華野十兵團入閩,先後在福建高校、氣象等部門擔任領導職務。1983年離休。
98歲抗戰老兵楊平講述她的傳奇人生。吳隆重 攝
「我今年98歲了,早把生死看淡。」這是近日人民網記者見到新四軍抗戰老兵楊平時,老人說的第一句話。老人說,之所以要講70年前的那些故事,是想讓現在的年輕人知道她們那一代人在民族危亡時是怎樣作出人生的選擇,以及為什麼要作出這樣的選擇。
在近兩個小時的採訪中,楊平思維清晰,記憶驚人。她說她出生在揚州的一個貧民家庭,考上縣重點中學,對女孩子來說在當時很罕見,後在一所小學當老師,積極參加當地抗日救亡團體「晨鳴社」的活動,明白了許多抗日救國的道理。然而,平靜的生活被日寇的瘋狂侵略打破。
楊平激動地對人民網記者說:「當年我為什麼要參加抗日?那是因為國讎家仇。」抗戰爆發後,楊平的大姐夫、父親先後死於日軍的炮火。隨著淞滬會戰的爆發與上海淪陷,楊平與母親被迫逃離家鄉,嘗盡逃亡生活的艱辛。
在楊平的講述中,「吳秀琪」、「邱劍鳴」、「陳文」的名字一再出現,她的傳奇人生與他們緊密聯繫在一起。
楊平中學時期的老照片。黃安翼 提供
那是1938年3月,逃難到江蘇高郵的楊平,在同學吳秀琪的介紹下,參加了當地的陳文抗日義勇軍。這是一支民間抗日武裝。楊平說,帶頭人陳文一心抗日,所以她沒說二話加入了這支隊伍,在宣傳隊當宣傳員。
在這支隊伍裡,有一名中共地下黨員叫邱劍鳴,就是他,1939年介紹思想進步的楊平秘密入黨。在邱劍鳴的領導下,楊平積極開展革命活動,秘密發展了十幾名地下黨員,不斷壯大陳文抗日義勇軍的力量。
後來,由於國民黨軍隊的排擠打壓,陳文抗日義勇軍被打散,楊平和其他同志衝出包圍,來到中共蘇北工委接受培訓,後在組織的安排下,在新四軍蘇中抗日根據地從事地方工作,先後擔任江蘇泰興縣四區、三區、二區區委書記,江蘇泰興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高郵縣四區區委書記,縣委宣傳部長等職務。
1944年,楊平遇到了她一生的革命伴侶,時任新四軍高郵獨立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的黃烽。說起第一次見到黃烽的情景,楊平記憶猶新,說他「個子瘦高瘦高,知識分子,很有修養」。
在高郵抗日根據地,黃烽與楊平並肩作戰,配合默契。楊平說,黃烽指揮作戰很有經驗,有一次打了勝仗,她覺得好奇,就問他,你一個政工幹部,怎麼也這麼會打戰?黃烽說,我跟老師陳挺學的,政工幹部不會打戰,怎麼開展工作?
1944年,楊平(左一)與黃烽在蘇中高郵抗日根據地喜結連理。吳隆重 翻拍
說起70年前的戰地情緣,98歲高齡的楊平在記者面前流露出孩童般純真的甜蜜。就這樣,兩人相識、相知、相愛,於1944年4月,在高郵抗日根據地結為伉儷。
楊平還向記者透露了70年前的結婚儀式:縣領導在會上宣布黃烽與楊平結婚,戰友向空中撒紅花,兩人就算結婚了。此後,兩人戎馬生涯,徵戰南北。
1949年,楊平隨華野十兵團入閩,先後在福州大學、福建省氣象局工作,為新中國的建設繼續奉獻力量。
結束採訪後,人民網記者與楊平合影留念,身後就是黃烽將軍的黑白照片。70年過去了,時間沒有衝淡這一對「愛人同志」之間的無聲深情,以及那一代知識青年強烈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豪邁情懷。
點擊閱讀原文,內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