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德州:2019年秋糧種植面積基本持平產量增加

2020-12-19 中國經濟導報網

地處魯北平原的德州市,秋糧種植以玉米為主。近幾年玉米市場價格監測信息顯示受各方因素共同影響,自2015年8月份開始,德州市玉米價格持續弱勢運行。2019年6月開始,玉米價格出現回暖跡象,三季度玉米價格持續走高;10月份,受新糧大量上市的影響,玉米價格出現季節性下跌,但是仍大幅高於2017年、2018年同期。

為了更好地了解德州市玉米市場當前價格情況,了解農民的實際問題和收益情況,準確判斷後期價格走勢,為政府及上級價格主管部門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按照山東省價格監測中心《關於開展2019年秋糧生產和市場調查的通知》要求,近期我們將夏津、武城2個縣4個村小組、8個玉米種植戶、4家玉米加工及收儲企業、共計1800餘畝玉米種植面積作為調查對象,採取走訪調查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今年秋糧的生產種植情況、價格收購情況、成本收益情況、糧食出售及後市市場預測等各個環節進行了詳細調查,認真聽取了農戶及企業對當前糧食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建議,並對相關問題及建議進行研究、總結。

基本情況分析

1、秋糧生產狀況概述

受農業供給側改革政策影響,今年德州市秋糧種植面積與去年基本持平,產量增加。2019年,德州市秋糧種植總面積790.28萬畝,與去年基本持平;預計單產466.71公斤,預計總產368.83萬噸。其中:玉米播種面積782.38萬畝,預計總產366.52萬噸,預計單產468.47公斤。

根據《山東省關於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實施意見》,德州市積極調整農業結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保證傳統糧食作物供給的基礎上,全市適當調減玉米種植面積,鼓勵發展大豆等間作模式,增加其他作物種植面積,構建規模適度、生產集中、資源高效利用的糧經飼三元結構。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德州市大豆種植總面積6.54萬畝,預計總產1.54萬噸,預計單產234.84公斤。

8月份,德州市遭遇了颱風極端天氣,據統計,全市農田積水面積2.8萬畝,玉米倒伏37.2萬畝,災情發生後,全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技術人員第一時間深入一線,持續加強農業生產指導,做好種子、農藥、化肥等救災物資的調劑準備,及時組織專家和基層農技人員深入一線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服務;同時,積極協調了農業保險承保機構儘快定損理賠,幫助農戶科學快速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由於補救措施及時得當,此次災害對德州市秋糧生長影響不大,加之農戶科學種植的意識不斷增強,因地制宜推廣優良品種,依靠科技適當使用土壤配方和農家肥量,改善土壤,綜合因素導致德州市玉米產量和質量較去年相比有了顯著提高。

2、玉米成本、收益分析

雖然德州市今年玉米種植總面積與去年基本持平,但是玉米總產上漲,質量提高,今年玉米市場銷售價格較前兩年偏高,因此畝淨利潤、現金收益均呈現不同程度上漲。

(1)玉米畝生產成本基本持平

從種植戶抽樣結果來看,今年德州市玉米種植總成本與去年相比基本持平:今年每畝生產總成本659.25元,較去年659.75元減少0.5元,降幅0.08%。其中:人工成本226.5元/畝,較上年238.88元/畝減少5.18%.

由於今年德州市天氣乾旱,灌溉費用增長明顯:灌溉成本48.75元/畝,較上年43.75元/畝增長11.43%;農藥成本32元/畝,較上年31元/畝增長3.23%.

(2)玉米收購價上漲,種植戶現金收益增加

按當前(農村到戶收購價,不考慮自營地折租和種糧大戶租金)玉米市場價格0.92元/市斤計算,2019年平均每畝玉米產值為1001.65元,收益(淨利潤)為342.4元。與去年畝產值851.95元(去年同期玉米市場價格為 0.88元/市斤)相比,產值上漲了149.7元,漲幅為17.57%。

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今年玉米種植畝淨利潤342.4元,比去年192.9元/畝上漲149.5元/畝,漲幅77.5%。主要受主產品產量提高及市場價格拉動的雙重影響,今年農民種糧積極性有所提高。

(3)與其它農作物比價及收益對比

以夏津縣為例,在不考慮自營地折租和種糧大戶租金與人工費的情況下,2019年新玉米平均價0.92元/斤,小麥平均價1.18元/斤,玉米/小麥比價0.78;玉米平均畝收益462.5元,小麥平均畝收益(預計)579.8元,玉米/小麥的收益比0.8;籽棉平均價3.2元/斤,玉米/籽棉比價0.28,籽棉平均畝收益(預計)1109.2元,玉米/籽棉的收益比0.42。

玉米價格情況分析

1、今年以來玉米價格走勢

從15年開始,國家降低臨儲收購價格,且收儲標準較往年嚴格,加之市場經濟環境不佳,造成玉米零售流通價格降至低谷,市場恐慌情緒較重,玉米市場交易冷淡。根據德州市8個縣市區價格監測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德州市玉米價格延續18年低迷走勢,價格持續在0.91元/斤附近徘徊;三季度,受市場餘糧減少的影響,玉米價格出現大幅上漲,價格一度漲至1.01元/斤,達到2015年10月份以來的最高價;10月份,受新糧大量上市的影響,玉米價格出現季節性下跌,但是仍大幅高於近幾年來同期水平。

對於近兩年玉米價格相對較低的情況,其主要原因是市場糧源的飽和造成的。全國範圍內玉米及糧食供需形勢供大於求,各類糧食企業庫存均有富餘,且玉米周邊及下遊產品市場並不景氣,市場收購主體呈觀望狀態,收糧積極性較低。

另外,受國際市場的影響,我國進口玉米及高梁等替代品進口量增加,也抑制了玉米等糧食價格的上漲;同時,近兩年國家取消了玉米最低收購價政策,把玉米價格放歸市場,採取價補分離的補貼方式來代替過去的最低保護價政策,收購 方掛牌收購價格較低且收購標準較嚴格,進一步打壓了玉米價格。相關部門數據顯示,11月份,國內玉米市場價格總體呈現先漲後跌態勢,但波動幅度有限。截至11月末,全國主要糧油批發市場二等黃玉米交易均價為1855元/噸,較10月末上漲5元/噸。按照往年規律,預計12月份玉米上市進度將加快,出現集中售糧的概率加大,玉米市場供應壓力依舊明顯。

2、新玉米開秤價格及後期走勢預測

按市場規律,新季農作物上市初期,價格會出現較為明顯「季節性下跌」現象,但我們從相關部門了解到,玉米收購初期,個體糧商坐莊收購價0.90—0.945元/斤之間,加工企業收購價在0.94—0.96元/斤之間(依玉米水分定價),開秤價格比18年略漲。行情呈季節性下跌,相比陳玉米下跌幅度在0.065-0.10元/斤之間。

截至12月5日,個體糧商坐莊收購價0.87—0.95元/斤之間,加工企業收購價在0.95—0.99元/斤之間(依玉米水分定價),整體延續趨弱走勢,下跌幅度在0.005-0.01元/斤之間。

據了解,德州新季玉米長勢良好,至收穫無大的自然災害發生,玉米品質相對較高。隨著玉米水分的自然降低和飼料企業需求相對較高的影響下,預計近期價格維持強勢的可能較大;然而,隨著東北玉米上市量的增加,在衝擊本地玉米市場行情的情況下,也對德州地區玉米市場起到了一定影響,後期生豬存欄及飼養市場等情況,將會對玉米市場走勢起到一定作用。綜上所述,預計後期玉米價格也從上市以來的上漲而趨於平穩。應密切關注國家調控、拍賣、天氣及玉米市場政策信息,這些因素都將對玉米市場後期走勢形成一定影響。

當前玉米出售及收購情況

1、德州市玉米收購情況

截止12月5日,德州市累計收購玉米34.8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6.15萬噸。最低收購價0.925元/斤,最高收購價0.985元/斤。

2、農戶售糧情況

從調查情況看,受今年物價上漲等因素影響,農戶惜售情緒尤其濃厚,持糧觀望的方法成為大多數農戶的共同心態。另外,大部分農戶認為隨著水分減少,玉米質量將得到進一步提高,價格仍將繼續上漲。在綜合因素共同影響下,今年德州市玉米收購進度雖然較往年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很大空間。

3.糧食企業收購情況

通過對德州市夏津、武城兩個縣的4家糧食收購、加工企業調查結果顯示,今年玉米收購價格較往年偏高,已收購比例73.33%;收購數量雖不盡相同,但大多數企業後市看漲。其中,計劃收購量30000噸,比去年減少4000噸,降幅11.76%;當前實際收購數量22000噸,比去年減少三成。

以夏津縣益慧飼料有限公司與邦基玖瑞(德州)農牧有限公司是兩家飼料加工企業為例,夏津縣益慧飼料有限公司今年新玉米平均價格為每市斤0.99元,去年同期平均價格每市斤0.98元,漲幅1%.今年以來,玉米收購數量19800噸,去年同期25576噸相比,下降了5776噸,降幅22.5%.夏津縣邦基玖瑞(德州)農牧有限公司今年玉米平均價格為每市斤0.96元,去年同期平均價格每市斤0.94元,漲幅為2.1%.今年以來,玉米收購數量16000噸,去年同期80000噸相比,下降了64000噸,降幅80%. 

玉米深加工企業受玉米價格上漲趨勢,普遍持觀望的態度。目前多數加工企業玉米庫存水平偏低,多採取「隨用隨採」策略,動態調整收購價格。採購與銷售保持相對平衡,企業不再盲目增加玉米庫存,而是維持較小的周轉量,此舉既減少了資金佔壓,又防止了玉米價格波動造成虧損。

當前糧食生產存在問題

1、糧食價格較低,與當前物價水平不相適應

近幾年來,國內物價總體呈上升趨勢,糧農對玉米價格上漲預期較強。雖然今年玉米價格較往年有所上漲,但刨除生產成本、人工成本等上漲因素,同其他商品和服務價格及生產資料價格增長的幅度相比,與農民的期望值相比,差距很大。然而玉米價格一旦上漲過大,將會導致飼料加工企業生產成本相對提高,養殖戶負擔過重。因此,引導糧價至合理區間,對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重要作用。

2、農民種植規模小,糧食生產商品化程度低

農戶分散種植率較高,受資金、知識水平、機械化程度等因素制約,種植模式多停留在傳統耕作方式上。近幾年人工成本不斷提高,糧食種植成本也逐年遞加。同時抗風險能力低下,極大地影響了農民種植積極性。

3、儲備糧輪換節奏不協調

部分調查對象表示,當前中央儲備糧和地方儲備糧輪換收購時間和節奏不匹配、不協調,有時會對市場糧價信號產生誤導,彼此產生了內耗,造成了價格信息不對稱,影響了收購價格和市場。

相關政策建議

針對農戶及企業存在的問題,我們對當前糧食市場提出以下相關政策建議。

一是加快土地流轉。在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前提下,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使農田向種糧能手集中,發展規模種糧,鼓勵種糧大戶拓寬經營範圍,提高種糧效益。

二是加大農業基礎建設投入力度。提高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農田水利基礎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強排澇抗旱抵抗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實現糧食的可持續發展。

三是加大科技培訓與宣傳力度。利用農技推廣體系的技術優勢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技術培訓活動,讓農民認識到科學種田是提高產量的有效途徑,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措施。同時,通過科技培訓,進一步增強農民實施標準化的意識和能力,使農民撐握先進的糧食增產增效技術,做到每個農戶都有技術明白人,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種田積極性。

四是加強價格走勢預測分析。今年以來,糧食價格持續弱勢運行,特別是新玉米上市後,價格跌入低谷,並創下近幾年新低,農民惜售心理嚴重,多選擇延長售糧時間,等等看看伺機待售,市場成交量較小,後期市場價格走勢是影響農民售糧的主因,因此,加強價格走勢預測分析,及時、準確發布市場價格信息,引導農戶合理存儲、適時出售,避免存儲不當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德州市發展改革委  湯樹靜、袁  霞)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糧食播種面積、單位面積產量、總產量分析
    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6768千公頃(175152萬畝),比2019年增加704千公頃(1056萬畝),增長0.6%。玉米播種面積基本穩定。  (一)小麥單產增加,玉米持平,稻穀略減。2020年,全國穀物單產420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1.6公斤,增長0.4%,其中,小麥單產383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7.5公斤,增長2.0%;玉米單產421公斤/畝,與上年基本持平;受南方局部洪澇災害的影響,稻穀單產470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減少1.0公斤,下降0.2%。
  • 2020年全國梨預計產量與2019年對比變化幅度
    01 種植面積與去年基本持平 2020年全國梨種植面積總體與去年基本持平。全國大部分地區梨種植面積與去年持平;僅有庫爾勒地區因為政策引導作用香梨栽培面積新增2萬畝;膠東地區因為近年來梨高效品種秋月、盤克漢姆的收購價格較高,帶動該區梨栽培面積穩中有升。
  • 統計局:2019年全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 單產水平提高
    玉米6.19億畝,比上年減少1269萬畝,下降2.0%,主要是東北地區種植結構調整,減少玉米種植,改種大豆。2019年全國薯類播種面積1.07億畝,比上年減少58萬畝,下降0.5%。豆類播種面積增加, 其中大豆大幅增加。2019年,全國豆類播種面積1.66億畝,比上年增加1332萬畝,增長8.7%。
  • 2019糧食產量「好嗨呦」
    12月,國家統計局曬出了2019年全國糧食成績單。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13277億斤,比2018年增加119億斤,創歷史最高水平,是連續5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糧食生產更實現歷史性的「十六連豐」。在產量豐收的同時,今年,全國糧食生產結構實現了生產更綠、質量更高。 2019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 玉米漲41%,大豆漲49%,明年秋糧種啥收益高?專業人士咋說
    近期國家統計局了公布了2020年全國糧食生產數據,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了13390億斤,比2019年增加了113億斤,不僅實現了「十七連豐」,還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的產量。
  • 小米擴種秋糧豐產 小米價格年跌幅小一半
    記者從北京市專業糧油批發市場大地玉泉路市場獲悉,自去年秋糧上市後,小米市場便迎來了瀑布式的下跌,近期雖然跌幅有所收窄,但跌勢依然繼續。當前,東北產小米平均批發價格每公斤5.30元,較年初下跌0.10元;較去年同期下跌4.40元,降幅45%;山東小米每公斤5.30元,較年初下跌0.20元;較去年同期下跌4.55元,降幅46%;山西小米每公斤6.30元,較年初下跌0.20元,較去年同期下跌3.60元,降幅36%。一年的時間內,小米價格跌幅近五成,這種大幅降價的形勢可以說是近幾年少有的。
  • 三門峽:2019年秋糧喜獲豐收 單產創歷史最高水平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積極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毫不動搖抓好糧食生產,積極推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落實落地,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加強中低產田改造,狠抓關鍵措施落實和田間管理,加之良好的氣候條件,為秋糧生產奪取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 今年秋糧收穫有幾何?秋冬種植工作怎麼做?敲黑板 劃重點相關人員...
    9月1日,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召開2020年全省秋糧預產及秋冬種植意向調度分析會。會議全面分析了解各地秋糧和全年糧食生產情況及秋冬種植意向安排情況,研究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並對下一步工作作出安排。據全省農業農村部門調度預產,預計今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及產量較去年均有增長。今年,貴州預計能完成國家下達糧食播種面積、產量任務數。就今年秋糧及全年糧食生產形勢的主要特點而言,全省水稻穩中有增;高粱、薏仁、蕎麥、大豆及其它雜豆等特色糧食穩中有增且增幅較大;優勢特色作物馬鈴薯總體穩中有增;紅薯增幅較大。
  • 美國農業部公布一系列重要報告 主要農作物產量、庫存、種植面積等...
    摘要 【美國農業部公布一系列重要報告 主要農作物產量、庫存、種植面積等數據最新解讀在這裡!】北京時間2020年1月11日凌晨美國農業部公布了一系列重要報告,包括美國2019年最終作物產量報告、截至12月1日的穀物季度庫存報告及冬小麥種植面積報告,同時公布了1月份美國和全球穀物和油籽供需報告。
  • 市糧食局局長沈立志就2019年秋糧購銷政策答記者問
    2019年秋糧購銷已經全面開始,國家糧食流通政策與上年相同。玉米、大豆繼續實行「市場定價加補貼」的市場價格政策;水稻大力推進市場化銷售,通過市場實現優質優價。同時,國家繼續實行最低價收購價稻穀收購政策。在糧食種植者補貼政策拉動下,大豆種植面積增加,玉米、水稻及雜糧面積略有下降,預計糧食總產與去年持平。
  • 2019年中國甘蔗播種面積與產量,要積極推廣糖料蔗機械化種植技術
    2018年我國甘蔗播種面積呈下降趨勢。2018年我國甘蔗播種面積為1405.84千公頃。 2019年中國甘蔗產量為10938.81萬噸。 種植區域集中在南方,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雲南等省區,其中,廣西是我國甘蔗種植面積最大的省, 2018年廣西甘蔗產量7292.76萬噸,佔全國甘蔗總產量的67.46%。
  • 「統計信息」2020年甘南州糧經飼種植面積擴大產量增加
    2020年,甘南州農作物種植面積121.44萬畝,比上年實際增加5.35萬畝,增長4.61%。其中:糧食種植面積65.37萬畝,增加1.79萬畝,增長2.82%;經濟種植面積45.61萬畝,增加2.12萬畝,增長4.9%;青飼料面積10.46萬畝,增加1.44萬畝,增長16.42%。
  • 2020年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產量連續6年保持1.3萬億斤以上
    稻穀播種面積增加,玉米持平,小麥減少。2020年,全國穀物播種面積14.69億畝,比上年增加176萬畝,增長0.1%。其中,稻穀4.51億畝,比上年增加573萬畝,增長1.3%。糧食產量實割實測抽樣調查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作物單產382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0.9公斤,增長0.2%。  小麥單產增加,玉米持平,稻穀略減。
  • 2019年宜興市秋糧豐產豐收
    原標題:2019年我市秋糧豐產豐收 據國家統計局宜興調查隊消息,去年,宜興市秋收糧食作物畝產589.4公斤,同比增加4.9公斤,增幅0.80%;主要糧食作物水稻畝產達612公斤,同比增加9.7公斤,增幅1.60%,兩項畝產均創十年新高。
  • 蕎麥市場分析: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第1位,原料種植效益低
    世界其他各國種植的蕎麥都為甜蕎,唯有中國既種甜蕎又種苦蕎,種植比例約為2∶1。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大面積種植苦蕎的國家,栽培面積約30萬hm2,產量30萬-50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第1位。苦蕎主要集中種植在我國西南地區的雲南、四川、貴州等省的高海拔山區、高原和高寒地區。由於人們對苦蕎認知度不夠,苦蕎產業未得到充分發展。
  • 秋糧收購進展順利
    本報北京電(杜海濤、唐志宏)目前,全國秋糧收購漸入高峰,總體進度明顯快於上年。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近日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11月30日,主產區入統企業累計收購秋糧6803萬噸,同比增加1190萬噸。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切實抓好疫情防控常態下的秋糧收購工作,各地認真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收購倉容、資金、運力等保障有力,秋糧收購總體平穩有序。據監測,目前主產區中晚秈稻和粳稻平均收購價格分別為每噸2782元、2775元,與上周基本持平;玉米2405元,上漲1.4%;大豆5100元,上漲2%。
  • 宿松縣全年糧食麵積產量繼續在全安慶市領跑……
    12月19日,省總隊反饋了經由國家統計局備案認定的《2019年安徽分市縣全面糧食產量》國家法定數據。反饋的國家法定數據顯示,2019年宿松縣全年糧食播種總面積和總產量繼續保持在安慶市有涉農種植的三區七縣(市)中保持較大幅領跑;種植面積同比略減,總產量和單產同比均呈小幅增長態勢,與全國、全省基本態勢保持完全一致。
  • 韓長賦:秋糧形勢比較明朗 豐收已成定局
    又是豐收年,又有好收成記者:百姓常說「八月十五定收成」。為什麼要說今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怎麼看今年糧食生產形勢?韓長賦:從全年糧食生產看,前兩季的夏糧和早稻已豐收到手,分別比上年增產24.2億斤、20.6億斤,夏糧產量是歷史新高,秋糧形勢也比較明朗,豐收已成定局。全年糧食豐收不豐收,大頭在秋糧。
  • 農業部::2013年將促進棉油糖穩定發展 穩定種植面積
    農業部2月27日上午公布《2013年種植業工作要點》,要求2013年力爭全國棉花面積穩定在7000萬畝,重點穩住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棉區,適度發展西北內陸棉區;力爭油料作物面積穩定在2億畝以上,重點擴大長江流域冬油菜和黃淮海及東北農牧交錯區花生種植面積;力爭糖料面積穩定在2900萬畝以上,重點穩住南方甘蔗產區。
  • 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比2019年增長0.9%
    (一)稻穀播種面積增加,玉米持平,小麥減少。2020年,全國穀物播種面積14.69億畝,比上年增加176萬畝,增長0.1%。其中,稻穀4.51億畝,比上年增加573萬畝,增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