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信息」2020年甘南州糧經飼種植面積擴大產量增加

2020-12-25 湘湘帶你看社會

2020年,甘南州農作物種植面積121.44萬畝,比上年實際增加5.35萬畝,增長4.61%。其中:糧食種植面積65.37萬畝,增加1.79萬畝,增長2.82%;經濟種植面積45.61萬畝,增加2.12萬畝,增長4.9%;青飼料面積10.46萬畝,增加1.44萬畝,增長16.42%。

糧、經、飼種植結構由上年的54.76:37.50:7.74調整為今年的53.83:37.56:8.61,糧食種植面積比例下調0.93個百分點,經濟作物和青飼料比例分別上調0.06和0.87個百分點。

由於農作物種植面積增加,產量也隨之增加。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0.86萬噸,比上年實際增加0.35萬噸,增長3.4%;預計油料產量2.41萬噸、蔬菜產量2.71萬噸、中藥材產量5.81萬噸,分別增加0.23萬噸、0.66萬噸和0.36萬噸,增長10.6%、3.2%和6.6%。

監製:楊林海 責編:王立宏

編輯:南瑞玲 供稿:胡婭琴

【來源:甘南統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山東德州:2019年秋糧種植面積基本持平產量增加
    地處魯北平原的德州市,秋糧種植以玉米為主。近幾年玉米市場價格監測信息顯示,受各方因素共同影響,自2015年8月份開始,德州市玉米價格持續弱勢運行。2019年6月開始,玉米價格出現回暖跡象,三季度玉米價格持續走高;10月份,受新糧大量上市的影響,玉米價格出現季節性下跌,但是仍大幅高於2017年、2018年同期。
  • 2020年糧改飼政策:補貼標準是多少?會給農民帶來哪些好處?
    近些年,我國一直在實施糧改飼政策,且部分農民從中獲得了很多好處,但由於各地政策不同,所以獲得的補貼是不一樣的,那2020年糧改飼補貼標準是多少?會給農民帶來哪些好處?一、糧改飼是什麼意思?糧改飼重點是調整玉米種植結構,引導種植全株青貯玉米,同時也因地制宜,在適合種優質牧草的地區推廣牧草,將單純的糧倉變為「糧倉+奶罐+肉庫」,將糧食、經濟作物的二元結構調整為糧食、經濟、飼料作物的三元結構。二、2020年糧改飼補貼標準是多少?
  • 楚雄市糧改飼試點工作成效顯著
    種植效益方面,按照傳統方式種植1畝籽粒玉米,平均每畝產籽粒400kg,按照市場價1.6元∕kg計算,每畝毛收入640元,每畝去掉種子、化肥、人工費等支出400元,每畝實際純收入240元;而糧改飼試點統計結果,在楚雄市種植1畝青貯玉米(曲晨九號或黃丹10號),平均每畝產青玉米3500kg,按照市場收購價0.4元∕kg計算,每畝收入1200元,每畝去掉種子、化肥、人工費、運輸等支出600元(人工收割、搬運較費工
  • 省上對我市糧改飼項目進行績效評價
    近日,省畜牧獸醫局糧改飼項目績效評價組瞿惠玲一行4人,對我市張家川縣2020年糧改飼項目進行了績效評價。市畜牧獸醫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海峰陪同。  評價組通過實地查看10家項目實施主體、聽取匯報、翻閱檔案資料等方式,對張家川縣2020年糧改飼項目組織機制建立、項目建設任務完成、資金管理、項目管理、宣傳總結、機制創新、效益發揮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評價。
  • 「一稻兩收」畝均增效千元 河南水稻糧飼雙優雙高項目喜獲豐收
    再生稻生產一般種一茬可收穫兩茬,第一茬為頭季稻,頭季稻在產量和品質上相當於常規種植的早稻;第二茬為再生稻,產量明顯低於常規種植的水稻,品質明顯優於常規種植的水稻。再生稻稻米價格在每斤5元以上,是當地稻米價格的2倍多。 作為長年開展水稻研究的趙全志,敏銳發現再生稻的產量和效益科研潛力。
  • 糧改飼試點工作內蒙古自治區排名全國第一
    今年內蒙古大幅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糧改飼項目任務,在2020年農業農村部糧改飼試點工作考核中,內蒙古名列全國第一。今年,農業農村部下達我區糧改飼項目任務是青貯收儲面積199.9萬畝,收儲量599.7萬噸,現在實際完成339.35萬畝,收儲942萬噸,分別是任務目標的169.8%和157.1%。此外,內蒙古還種植人工牧草1000萬畝,飼草產業化進程加快。
  • 美國農業部公布一系列重要報告 主要農作物產量、庫存、種植面積等...
    北京時間2020年1月11日凌晨美國農業部公布了一系列重要報告,包括美國2019年最終作物產量報告、截至12月1日的穀物季度庫存報告及冬小麥種植面積報告,同時公布了1月份美國和全球穀物和油籽供需報告。(期貨日報)   北京時間2020年1月11日凌晨美國農業部公布了一系列重要報告,包括美國2019年最終作物產量報告、截至12月1日的穀物季度庫存報告及冬小麥種植面積報告,同時公布了1月份美國和全球穀物和油籽供需報告。以下為市場關注的主要數據結果:
  • 統計局:2019年全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 單產水平提高
    中新社記者 劉佔昆 攝糧食播種面積穩中略降2019年,各地積極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推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落實落地,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保障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的同時,穩步推進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工作,調減低質低效作物種植,擴大大豆、雜糧等優質高效作物種植規模,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作物
  • 2019年中國甘蔗播種面積與產量,要積極推廣糖料蔗機械化種植技術
    2018年我國甘蔗播種面積呈下降趨勢。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單產來看,2013-2018年中國甘蔗單位面積產量逐年上升,從2013年的69986.08公斤
  • 農業部::2013年將促進棉油糖穩定發展 穩定種植面積
    農業部2月27日上午公布《2013年種植業工作要點》,要求2013年力爭全國棉花面積穩定在7000萬畝,重點穩住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棉區,適度發展西北內陸棉區;力爭油料作物面積穩定在2億畝以上,重點擴大長江流域冬油菜和黃淮海及東北農牧交錯區花生種植面積;力爭糖料面積穩定在2900萬畝以上,重點穩住南方甘蔗產區。
  • 蕎麥市場分析: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第1位,原料種植效益低
    世界其他各國種植的蕎麥都為甜蕎,唯有中國既種甜蕎又種苦蕎,種植比例約為2∶1。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大面積種植苦蕎的國家,栽培面積約30萬hm2,產量30萬-50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第1位。苦蕎主要集中種植在我國西南地區的雲南、四川、貴州等省的高海拔山區、高原和高寒地區。由於人們對苦蕎認知度不夠,苦蕎產業未得到充分發展。
  • 2020年中國糧食播種面積、單位面積產量、總產量分析
    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0年糧食產量數據,2020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6768千公頃(175152萬畝),糧食單位面積產量5734公斤/公頃(382公斤/畝),糧食2020年,全國穀物播種面積14.69億畝,比上年增加176萬畝,增長0.1%。其中,稻穀4.51億畝,比上年增加573萬畝,增長1.3%。
  • 農戶種植意向降低 綠豆面積縮減有限
    2020年春季伊始,卓創資訊通過對雜糧種植成本、收益等因素分析,對新糧供應形成客觀預測支持,以期為業者操作提供參考。雜糧的產量收益多是靠天吃飯,因此每年種植面積受上年度價格、收益及春耕期間天氣影響較大。其中上年度的收益,將直接影響新種植季各雜糧品種的面積變化。雜糧作物種植對於土地要求不高,部分品種可種在山坡地;且雜糧作物單產不穩定,質量易受天氣影響。
  • 玉米價格恢復性上漲 預計2020年玉米產量與上年持平略增
    摘要:日前,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李喜貴介紹了我國當前玉米市場供需和價格走勢情況。他介紹,預計2020年我國玉米產量與上年持平略增,其中東北三省一區玉米產量超過1.1億噸。
  • 2020東北糧補發放時間!
    今天,咱們來聊一聊2020年東北兩部的發放時間!首先,我們來看一看,過去年,東北地區特別是黑龍江地區的糧補政策公布的重要時間節點。再結合今年官方以及中央發布的已知權威信息,基本上可以得出結果——2020年東北糧補的公布以及發放大概時間!
  • 安徽省水生蔬菜種植面積居全國前列
    我省水生蔬菜種植面積居全國前列推出18項「地方標準」,產量快速增長,品牌越來越靚8月9日,第十屆全國水生蔬菜學術及產業化研討會在合肥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我省水生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在全國排名第四,成為名副其實的水生蔬菜大省。
  • 2020年全國梨預計產量與2019年對比變化幅度
    01 種植面積與去年基本持平 2020年全國梨種植面積總體與去年基本持平。總體而言,全國梨產區受災面積較去年增加約20%。
  • 高粱曾是華北農民的「救命糧」,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種植了?
    同時期的山東,高粱的種植面積也迅速擴大,還不停搶佔其他農作物的「自留地」,很多地區的高粱種植面積,竟接近當地耕地的一半。河南多地州縣也是大種高粱,考城縣的高粱每年收穫時「堆集街滿」,還出現了「紅高粱」「白高粱」「黑高粱」等各類品種……可以說,那些影視劇常見的,中國北方農村大片的高粱地,甚至上世紀八十年代銀幕上震撼了萬千觀眾們的「紅高粱」,基本都是從明清年間起形成的。
  • 「Tomato Jos」獲 390 萬歐元 A 輪融資,解決奈及利亞番茄浪費問題
    早在 2008 年,Mira Mehta 在奈及利亞北部遇到了番茄供過於求的情況,農民們在道路兩旁鋪滿了西紅柿,為了曬乾後保存它們。據了解,奈及利亞的番茄產量佔到了西非總產量的 65%,但它還是世界上番茄醬的最大進口國。此外,奈及利亞有一項有關番茄種植的重要統計數據顯示,在這個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中,約有 45% 種植的番茄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