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等電子產品已經成為一個家庭的必備。
一方面享受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不禁也讓人家長憂心忡忡…
雖然玩手機能夠一定程度上豐富孩子的生活,但網際網路上的信息良莠不齊,讓尚未有完備的認知能力及判斷能力的孩子被這些信息影響。
更怕孩子沉迷於其中,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
那麼到底要不要給孩子玩手機,它的壞處是什麼,好處又有哪些呢?
壞處:
1.影響視力
孩子的嬰兒時期的視神經還未發育完全,視力並不像我們認為的從出生起就是最好的1.0以上的,嬰兒時期的視力只有0.3左右。
因此,過早的接觸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孩子,對視力發育影響很大。
加上現在的手機屏幕都是高解析度、色彩鮮豔,能吸引孩子眼球的同時,也容易使孩子眼疲勞,如果孩子在玩手機有姿勢不當等習慣,那麼他患近視的概率也會隨之增加。
2.對社交有牴觸心理
一小塊屏幕就是孩子的整個世界,屏幕裡的人生百態並不代表著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同樣真實經歷著。
手機並不能代替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交流,如果一味沉迷於手機帶來的虛擬世界,他會很難適應真實社會中形成的規則。
手機不需要孩子與他人交流、互動,漸漸的孩子會產生抗拒與他人交流的情緒,長此以往,他會形成膽小、做事唯唯諾諾的性格,容易產生自卑感,對自己不自信。
3.損害健康
手機等電子產品容易使孩子久坐困在電子屏幕前,孩子的眼睛容易近視,玩手機導致缺少運動,也容易使孩子肥胖,亞健康。
但是手機真的對孩子百害而無一利嗎?
也有研究相比接觸手機的孩子相比於不接觸手機的孩子在手指的精細操作方面有極大的優勢。
他們在手機屏幕上的操作讓他們在平常生活中能夠更好的集中注意力以及控制自己身體的協調能力。
例如接觸手機的孩子在使用筆、搭積木、畫畫方面能夠更好的控制自己所使用的工具,因此,手機對孩子不是只有弊端。
也沒有任何的科學研究證明,手機會毀掉孩子,毀掉孩子的不是促進人類科學進步的工具,往往是作為家長的我們沒有做好對孩子的引導與溝通。
但把孩子身上出現的一切壞結果歸結到了手機的身上。
手機作為現代人離不開的社交工具,它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極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工作效率。
如果使用得當,它可以讓孩子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開闊眼界,例如一部優秀的影視動畫,不僅能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也是孩子了解不同國家、文化的窗口,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情操與審美能力。
把孩子身上的壞習慣全部推到手機身上是沒有道理的,與其禁止孩子接觸電子產品,不如家長與孩子共同合理規劃,讓手機不再是洪水猛獸而是能夠與孩子和諧共處的良師益友。
可以給孩子明確規定玩手機的時間,超過規定的時間就不可以再玩,並且要嚴格執行,很多家長為了平息孩子的吵鬧,會再讓孩子玩一會手機,指定的規則不執行,孩子摸準家長的脾氣後也就不再遵守。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