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比大小

2021-03-02 特教夢

一、複習

視頻童謠《一起比大小》

說唱式問答:誰的什麼大誰的什麼小

1. 誰的牙刷大,誰的牙刷小。

2. 誰的盤子大,誰的盤子小。

3. (拿出2個盒子)哪個盒子大哪盒子子小。

 

二、新授區分3個大小不同的物體的大小,理解最大,最小。

(一)(再拿出1個盒子)比較3個盒子的大小,了解最大和最小。

1. 數一數盒子的數量

2. 看一看,哪個盒子最大哪個盒子最小。

3. 套一套,了解最大,最小。

4. 說一說,哪個盒子最大哪個盒子最小。

 

 

 

 

 

 

 

 

 

(二)小小搬運工,理解最大最小

1. 分組每三個同學一個小組

2. 搬一搬:每三個同學一組把三個大小不同的桶搬運到指定的位置

3. 說一說:哪個桶最大,哪個桶最小

4. 排排隊,最大的站最前面,最小的站最後面,中間的一個中間站。

 

 

 

 

 

 

(三)投球,掌握最大最小的概念

1. 摸一摸

2. 說一說

3. 投一投:最大的球投在最大的桶裡,最小的球投在最小的桶裡。

 

 

 

 

 

 

三、練習

遊戲:

(一)擺果盤

材料:三個大小不同的盤子,三個大小不同的蘋果、梨、桔子、香蕉、餅乾、棗子,火龍果。

每人拿出一種3個大小不同的水果

1. 看一看、說一說、指一指哪個盤子最大哪個盤子最小。

放一放:把最大的水果放在最大的盤子裡、最小的水果放在最小的盤子裡,中間大小的一個放在中間大小的盤子裡。

(二)兌換獎品

每個人的桌子上有老師獎勵的水果圖片,用水果圖片兌換相同類型的最大的和最小的兩個水果

操作:把最大的水果圖片貼在最大的水果上,把最小的水果圖片貼在最小的水果上並拿回你的獎品。

四、布置家庭作業,進行生活實踐。

今天我們學習了3個同類物體的大小比較,在3個同類物體中有(    ),(    )。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整理好嗎?請把整理好的鞋櫃拍照發給我哦。

相關焦點

  • 《大小多少》教學設計
    《大小多少》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多、少、黃、牛、只、貓、邊、鴨、蘋、果、杏、桃」12個生字。認識反犬旁和鳥字旁兩個偏旁。會寫「小、少、牛、果、鳥」五個生字掌握五個漢字的基本筆畫,學會豎折折鉤這個筆畫。
  • 四年級數學比大小學習方法,教學設計和對應練習
    一、教學目標:會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以及將幾個小數按大小順序排列。 二、教學重點:掌握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培養數感,獲取數學學習方法。 三、教學難點: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四、教學過程: 1、出示複習題,要求學生口答。2、出示情境圖,讓學生思考。指導觀察書本(跳高成績)情境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問:他們在做什麼?根據數學信息,可以提出什麼問題?比較誰跳得高,用什麼方法比較?
  • 《滑動摩擦力》教學設計
    《滑動摩擦力》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知道滑動摩擦力的概念、產生條件;2.能判斷並運用決定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及數學表達式。【過程與方法目標】掌握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在實驗中培養觀察操作、歸納和表達能力。
  • 《磁鐵的兩極》教學設計與評價
    教材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聚焦:通過磁鐵的自述幫助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知識,並在自述最後設疑條形磁鐵各個部位是否都有磁力,大小是否相同,了解學生前概念,同時呈現出本課的研究問題。第二部分是探索:通過情境設計,以「磁鐵歷險記」為情境,貫穿整堂課的教學活動,藉助圖釘用感官感受磁鐵各部分磁力,觀察完全相同的圖釘被磁鐵不同部位吸引的距離以及觀察鐵粉在磁鐵上的分布等活動解決本課所研究的問題。
  • 教師教學設計的基本前提
    教學設計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其基本前提有:1.教學設計必須是以幫助每個學習者的學習為目的。無論何種教學形式,學習最終是通過學習者內部自己完成的,因此教學設計重視對學習者的分析,重視激發、促進、輔助學習者內部學習過程的發生和進行,使有效學習發生在每個學習者身上。2.教學設計必須運用系統方法。
  •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液體壓強的特點和液體壓強大小的計算方法,了解液體壓強的特點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和液體壓強的大小。【難點】應用液體壓強的特點解決實際問題。三、教學過程環節一:新課導入設疑導入: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固體的壓強,提出問題:液體內部是不是也有壓強呢?
  • 質點教學設計
    質點的教學設計教材分析質點是高中物理學習中接觸的第一個模型
  • 《力的分解》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掌握力的分解的原理,能夠體會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之間的關係。【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矢量的分解和合成,探究出力的分解的過程。三、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科學探究法、討論、講授等四、教學過程環節一:新課導入先在課上播放一些合力和分力分別作用物體,而物體的作用效果相同的物體的運動的視頻,讓學生整體有歌感知,其次採用溫故知新的方式進行引導。
  •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教學內容:《面積和面積單位》是課程標準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70至74頁的內容。教學目標:1.在實際情境中,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讓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初步形成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表象。3.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概括能力、自學能力和估測能力。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使學生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教學重點: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面積單位並建立正確的表象。
  • 自閉症訓練:關於大小概念的教學技巧
    關於大小的教學,各位家長是否這樣教的?繼而再繼續給孩子進行「大小」積木的選擇,看孩子拿哪個,拿大的就告訴孩子「大的放不進去哦」,孩子拿到小的就說「嗯,小的可以放進去」。當孩子知道「小的」才可以放進去的時候,就進行提問:「你要大的還是小的?」若孩子語言能力比較好的話,可以進行對話,讓孩子說出/仿說出「大的/小的」;若是語言表達能力還沒到對話程度的孩子,可以讓孩子直接「指」。
  • 教師招聘物理學科《摩擦力》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明白什麼是摩擦力2、知道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找出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係。2、使學生能聯繫實際探究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養成勇於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二、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實驗探究,明白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難點】明白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並且會正確對待摩擦力,思考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 《牛頓第三定律》教學設計
    【教學儀器】直升飛機,玩具汽車,滑板,水杯,臺秤,電子秤,小磁針,彈簧秤,傳感器。【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教師活動:設置小遊戲「拔河」:1.請兩位同學,手拉著手進行拔河比賽,比比誰能贏;比賽後,讓兩個同學談談感受。
  •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教學設計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感應電動勢的含義,能區分磁通量、磁通量的變化量和磁通量的變化率;理解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內容和表達式,會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解答有關問題。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建立和理解。【難點】1. 磁通量、磁通量的變化量、磁通量的變化率三者的區別;理解
  • 《勾股定理》教學設計
    《勾股定理》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勾股定理的不同證明方法,理解勾股定理內容並能夠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數學定理的證明過程,在過程中了解數學中的數形結合思想。
  • 《對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的教學新設計
    為了提高佛山市高中數學教學水平,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彭海燕副主任邀請我們為全區的高中數學教師做一個基於高中數學新課標和新教材的教學設計示範案例,並於2019年10月17日上午在佛山市第四中學面向全區的高中數學科組長和骨幹教師上了公開示範課,引發了大家的熱議.以下是我們根據追求數學素養的教學設計標準[1]、[2]設計的教案和反思,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 《色彩的和諧》教學設計
    《色彩的和諧》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認識鄰近色及其鄰近色的調配規律,及其運用鄰近色表現畫面內容的基本方法。2.通過調色練習加深對鄰近色的認識,體驗色彩的魅力。3.感受鄰近色的美感,提高對色彩的感知度,學會運用鄰近色表現生活的情趣。
  • 《力的作用效果》教學設計
    《力的作用效果》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2)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2、過程與方法(1) 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二、教學重點1、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三、教學難點1、力的概念2、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並解釋有關現象。
  • 《圓周運動》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兩個物理量——線速度、角速度,會推導二者之間的關係。【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傳動模型的應用,對線速度、角速度之間的關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析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 《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
    這節課是實驗探究課,我以學生「動」起來為主線設計教學,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主動探究的能力。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通過教師適時引導,自主構建獲得知識,這不僅是教學本質的體現,也是學生形成學科核心素養的必然。
  • 《金屬》教學設計
    《金屬》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課是新教材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第四單元《身邊的材料》第三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