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2016年的一個TED裡知道洪蘭老師的,這個演講視頻當時紅遍網絡。在演講中,她介紹男女大腦的不同,幽默風趣,深入淺出,一下子拉近了腦科學與生活的距離。她通過對人腦的研究,給家長們提出很多科學且接地氣的養育建議。
10月中旬,在一場由世外教育集團主辦的「世家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我第一次見到了「真人版」的洪蘭老師。現場,她發表題為《大腦的秘密:從腦科學談兒童教育》的演講,毫不意外又刷新了我對大腦和教育的認知。
本文由藍橡樹編輯整理。轉載須獲得授權。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藍橡樹教育日曆2020年正式發售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參與團購
大腦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受傷
我們每個人都有四個腦葉:額葉、頂葉、枕葉、顳葉。其中,黃色的前腦最為重要,我們做計劃、定策略、控制情緒都由前腦掌管。
1969年,美國發生了一起校園槍擊案,死了27個學生,兇手是個功課很好的年輕人,他當場被警方擊斃。事後,警察發現兇手書包上貼著一張字條,上面寫著「請務必解剖我的大腦」。
解剖出來一看,他的前腦上長了拳頭大的腫瘤,這個瘤使他有了暴力傾向,使他殺人無數。現在的神經犯罪學,便是從大腦結構來研究犯罪動機的科學。
有時我們發現一個孩子突然間成績一落千丈。原因可能是家庭變故,或遭受霸凌,但還有一種可能我們不能忽略——腦病變。
前腦不能受傷,不管孩子多調皮都不能讓他頭去撞牆。
圖中藍色的聽覺皮質也很重要,它控制我們的聽力,聽力的重要性遠超想像。實驗發現,在89分貝噪音環境下長大的老鼠,學習能力受損、智商減低。這也是為什麼在機場的工作人都戴耳罩(噴射機起飛的音量高達121分貝)
圖中綠色代表的是視覺皮質後腦(枕葉)——眼睛壞了,你也看不見了。
總而言之,大腦沒有一個地方是可以受傷的。
大腦是不斷發展的,不存在「起跑線」之說
過去說大腦定型了就不能改變,神經細胞死了不能再生,這些觀點現在都推翻了。
圖中這個形狀像海馬的橘色部分叫「海馬回」,主管記憶。失憶症、阿爾茲海默症等都與它的損傷退化有關。
海馬回的橫切面是這塊叫做齒狀回,新長出來的神經細胞都在這裡。
1998年,有個老人患有鼻咽癌,治療時需要注射放射性水去追蹤癌細胞的擴散。3天後老人不幸過世了。解剖他的大腦後發現,齒狀回處的神經細胞是發亮的,意味著在注射了放射性的水後,新的神經細胞生長出來了。
這個實驗推翻了神經學祖師爺卡哈在1913年說的「大腦定型以後不能改變,神經細胞死了不能再生」的論斷。大腦神經細胞的生長貫穿人的一生,「三歲定終身」、「輸在起跑線上」沒有科學依據。
大腦用進廢退
圖中是猴子的五個手指頭,手指對應的上方區域是運動皮質區,也就是管手的地方。
圖中1管大拇指,2管食指,3管中指。通通找到地方以後,把它中指的腦區切掉,過了三個月後你來找第三個指的地方已經被圖2、圖4瓜分掉了。這意味著大腦是用進廢退,大腦的資源是不夠的,你不用別人馬上拿來用。
所以,五個指頭裡面哪個指頭比較靈活?是食指,因為食指佔的地方最大。也就是說,你用得多它佔地就大,因為神經多了,它就會比較靈活。
那麼哪一個行業的人,他的小拇指跟食指一樣大?答案是:音樂家、鋼琴家、小提琴家。
有科學家在德國做過一個實驗,用核磁共振掃描十二個小提琴家的大腦發現,這群人因為右手拉弓,左手按弦,左手的小拇指跟食指一樣大。大腦會一直因為外界的需求而改變,這個改變很快。
還是這雙猴子的手,找到相應的腦區,然後把3、4指的皮縫起來,使它動作同步。過了三個月,把線拆掉,結果指3和指4一起動了。
對大腦來講,你倆都同步運動了三個月,顯然是同一個東西,現在拆線也分不開了。這就是大腦一直不停地因為外界需求而在改變。
但是,這個改變要主動!
圖中這位女性是個電影明星,叫Patricia Neal,她在1964年的時候拿過金像獎,那一年她38歲。但很不幸,一年後她中風了。
她左腦整個壞掉,右邊的視覺皮質也壞掉了,所以她右眼帶著眼罩,半邊身體癱掉。醫生說,「這麼嚴重的中風,你這輩子不可能再上舞臺了。」
可她非常不甘願從事業巔峰掉下來,所以下決心一定要再回舞臺。經過四年復健,她不僅重回舞臺,還拿到了艾米爾獎。
每一個人都是過去經驗的總和
我個人比較反對早教。因為知識改變得很快,你的孩子以後離開學校進入社會用到的很多知識,很可能是現在尚未發明的知識。所以,與其教孩子一些未來可能用不到的東西,還不如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比如孩子兩三歲時喜歡摔東西發脾氣,家裡沒有管,以後進學校,老師便非常痛苦。五歲以後,再去嘗試關掉情緒窗戶,就來不及了。
但管教也要有方法,尤其要制定規矩和限制——有規範,孩子才會有安全感。
最怕就是父母沒有給孩子規範,孩子不知道你的底線在哪。比如有時做一件事情,正好父母打牌贏了很高興,他說給你一百塊買玩具;有時候打牌輸了,明明還是同一件事情,卻賞了孩子一個耳光……孩子將無所適從。
重要的是,在打孩子罵孩子之前,先反省一下:他是你教的,你怎麼教,他就怎麼形成。
意猶未盡
........................................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長按複製ID, 添加好友, 申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