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的她可能是杭州最老的理髮師 老外帶著翻譯來捧場

2020-12-13 浙江新聞

  徐秀華在撫寧巷待了60多年。

  「你住哪裡?你路過這裡,還是特地過來的?你以前看到過?」86歲的理髮師徐秀華不住盤問我。

  確實,每天走過撫寧巷的人,能注意到角落裡「原杭五中理髮室」牌子的,估計不會很多。

  我承認,我是被她的年紀吸引進來的。「我們家小孩看我還在做,意見很大很大。但我一定要做,她們也沒有辦法。」徐秀華告訴我。

  我來的時候,正好一個大個子在理髮。他是附近保安,自稱慕名而來。「這裡便宜」,他想把頭髮全部剃光,戴帽子清爽點。

  那天氣溫20多攝氏度,徐秀華白大褂裡只穿了一件衣裳,袖子卷到胳膊肘以上。「做起來出汗,我冬天都穿得很少的。」她頭髮烏黑。「我白頭髮不多,但頭髮少,我就是燙好後,再剪掉,看上去頭髮多一點。」

  天太熱,我轉身出去買了瓶水。回來時保安大哥已經走了。「哎呀,你不早說,我這裡有礦泉水的。」徐秀華招呼我坐下。

  我有點尷尬,和理髮師聊空天?不如我也理個髮吧。對我這種發量少的困難戶,徐秀華很小心,「你頭皮癢不癢?平時護髮素用不用?要用的,你頭髮蠻差的,都分叉了。」

  她從抽屜裡翻出兩根彩色牛皮筋,「我把你頭髮這樣紮起來,看起來頭髮多一點。你就是睡覺起來,也不會亂掉。」她從一隻不鏽鋼盆裡的一堆糖中掏出一顆,那應該都是為顧客準備的。「進口的,吃一顆看?」

  她理發動作有些慢,但很細緻。洗頭分乾洗溼洗兩種,按摩頭皮的手法很輕柔。

  這可能是杭州城裡唯一不用支付寶的理髮店。我掏出20元,洗剪吹剛好。徐秀華笑眯眯地說:「你進來頭髮亂七八糟,我把你們頭髮做好,我毛開心。」

  下午3點,她去收衣服,接著給下一個顧客理髮。我幫她把衣服折好,放在客廳的沙發上。一雙厚襪子,兩條短褲,一雙袖套。陪著她,聽她講自己的故事。

  12歲時坐著轎子去學理髮

  我12歲學的理髮。我是青田人,外公和爺爺都是大地主。我家裡生活很節儉,而且重男輕女,女孩子不能讀書,也不能上桌。但一個地主家的小姐去學理髮,可以講全世界都沒有的。

  理髮師傅是我們親戚,下面有職工和學徒50多個,家裡開飯像個小食堂。師傅說你這種家庭學理髮,別人牙齒都笑掉。我媽媽說:她喜歡,就讓她過過癮。每天早上,家裡轎子抬我到師傅那裡,晚上再來接我。我跟別的學徒待遇不一樣,我和師傅師娘一張桌子吃飯。師傅也從不打我。

  那時候拜師傅要求很高,家裡一擔擔東西挑過去,具體是什麼我不記得了。我個子不矮的,12歲有1米55,成年時長到1米60,現在又回到1米55,身材縮掉了。

  1951年,我18歲,到杭州,先在親戚家,過了幾年到三臺山工人療養院。省級幹部開學習班,我給他們理髮。那時省委書記是江華。

  後來我結婚,老公也是理髮師。我生了三個女兒。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我調到杭五中理髮,小孩在學校讀書,方便照顧。

  我在這條街上待了六十多年,人家都叫我「杭五中理髮室」。學校沒了(記者註:杭五中為建蘭中學前身),我就在前面加一個「原」。

  老式椅子老式工具,來的也都是老顧客。

  有人說我是全世界年紀最大的理髮師

  我就是喜歡這份工作,到現在也沒有討厭當理髮師。

  以前杭州最出名的理髮店是「時美」,還有一家跟時美一樣大,在水漾橋。國營理髮店都倒灶了,吃大鍋飯弄不好的。退休時,杭五中叫我接著做,我說,學個手藝不容易,我想出去帶徒弟。

  那時候,時美帶學徒,要交600塊錢食宿費,一共學兩年。我一次帶六個學徒,都是農村來的。夜裡在我家裡搭床鋪,毛熱鬧嘞,白天拆掉。早上我叫她們買十個燒餅,十根油條,都不夠吃。

  記者來採訪過我的,記者說,是你的老顧客報的料,什麼名字保密,怕被你罵。我到現在都不曉得哪個報料的。

  新聞登出來,我的學徒很高興,跑過來一看,門口坐滿人,我門一關,避到女兒家去了。學徒說,師傅,我來替你做。我說新聞上都寫到的,你哪有我的年紀?我當時77歲。

  記者說我是杭州年紀最大的理髮師。還有人說我是全世界年紀最大的理髮師。外國人遊西湖,可能網上看到了我的報導,帶了翻譯到我這裡來驗證。

  我很忙的,沒時間花錢

  之前帶過27個徒弟。記者採訪後,我又帶了2個。一共是29個。理髮這行你學得好,又勤勞肯做,總比一般的工作多賺一點。

  我一個學徒在廣州開店,叫我去做顧問,一萬塊一個月。還有個學徒在紐西蘭,開了一家理髮店、一家中國餐廳、一家咖啡店,每次回來都拿錢給我。我說我很忙的,沒時間花錢。

  我今早8點爬起,有顧客來敲門,她古蕩開車子來的,想燙個劉海。我想先把她做好,再吃早飯。否則一張罰單吃了去,就是150塊啊。

  後面生意接牢,我乾脆不吃了。中午把昨天的粽子熱一熱,早飯中飯一道解決。我現在一個人住,廚房裡不燒飯,就一個電磁爐燒燒。建蘭中學的老師來,曉得我飽一頓,餓一頓,就中午帶點吃的來。其實我冰箱裡都塞滿的,我就是缺少時間。他們說你請個阿姨,我說不自由,阿姨燒好擺在旁邊叫我吃,我都沒工夫。

  有的顧客調到溫州、金華,還到這裡燙頭髮。她們開玩笑:你要報銷過路費的。我說我年紀噶大,別人都嫌我背時,你們還特地奔過來,跟我聊聊天,我應該報銷的。

  有的顧客說,我要是長久不來,你不要記掛我。都是幾十年的老顧客,也上年紀了,長久不來,就有可能已經去世了。這種情況蠻多的。

  春節前燙頭髮最忙,晚上我要做到兩三點鐘。我說,你們要是不出遠門,就過年再來。春節我住女兒家,店裡照常營業。每天9點,他們開車送我過來,我給客人理髮,下午3點再接我回去。

  這些理髮工具都跟我一樣老了,有些顧客怕我節約,給我新的一套買來,我不習慣,還浪費鈔票。

  我用的老人手機。店裡沒有支付寶。客人都說你弄個支付寶,很方便的。我不要用。顧客沒帶現金,就問旁邊鄰居借一下支付寶,鄰居再把錢給我。

  老式剪髮工具(網絡配圖)

  晚上就看中央三套,主要是看髮型

  我三個女兒蠻好,從小都會理髮。我老公也是理髮師,我做女式,他做男式(記者註:徐奶奶的丈夫於1998年去世)。

  我大女兒62歲,小女兒55歲,都老了。有個我帶大的外孫女32歲,還沒結婚,我也不催她。

  我喜歡一個人住,晚上我就看看中央三套,主要是看髮型,流行什麼款式。

  我以前130斤,現在只有102斤。我有糖尿病,要少吃多餐,但我胃口大,經常吃到喉嚨口。女兒帶我去吃海鮮自助餐,180元一位。我說花了鈔票來看你們吃啊?

  我已經活過平均年齡了,心滿意足。像我開店根本不是為了鈔票,鈔票就是個數字,我又不去用,頂多去趟菜場。

  開G20峰會那年,我去爬了黃山,又到美國加拿大耍了一個多月。美國一個公園裡,我女兒跑四圈,跑不動了。我跑了六圈。今年他們叫我去北京,說你黃山爬得上去,長城篤定好了。我說,我還是在這裡剃頭最好。

  鄰居麵館老闆說,很多老顧客拆遷,搬到丁橋三墩了,徐奶奶沒以前忙了。她體力也不如以前,晚上有個顧客登門,她就推掉了。

  她的晚餐也簡單,那天就吃了青菜年糕。裡屋原先是廚房,現在閒置了(只燒電磁爐),貼牆放了張單人床。

  徐奶奶的理髮價格,九年前是5元,現在是15元。燙髮看藥水,進口的130元,國產的80元。除了理髮,空的時候顧客如果能陪著聊聊天,她會很開心。

  有個顧客說,真希望你剪到100歲。徐秀華回答,哈哈,我還想剪到200歲呢!

相關焦點

  • 杭州86歲理髮師想剪到200歲:我很忙的沒時間花錢
    86歲的理髮師徐秀華不住盤問我。確實,每天走過杭州上城區撫寧巷的人,能注意到角落裡「原杭五中理髮室」牌子的,估計不會很多。我承認,我是被她的年紀吸引進來的。「我們家小孩看我還在做,意見很大很大。但我一定要做,她們也沒有辦法。」徐秀華告訴我。我來的時候,正好一個大個子在理髮。他是附近保安,自稱慕名而來。「這裡便宜」,他想把頭髮全部剃光,戴帽子清爽點。
  • 這個麗水女人是杭州年齡最大的理髮師!12歲理髮,如今已...
    86歲的理髮師徐秀華不住盤問我。確實,每天走過撫寧巷的人,能注意到角落裡「原杭五中理髮室」牌子的,估計不會很多。我承認,我是被她的年紀吸引進來的。「我們家小孩看我還在做,意見很大很大。但我一定要做,她們也沒有辦法。」 徐秀華告訴我。
  • 12歲坐著轎子拜師學藝 74年過去,她還守在杭州城南一張理髮椅旁
    徐秀華在撫寧巷待了60多年 記者 葛亞琪 攝 老式椅子老式工具,來的也都是老顧客。記者 戴維 攝記者 戴維 「你住哪裡?你路過這裡,還是特地過來的?你以前看到過?」86歲的理髮師徐秀華不住盤問我。 確實,每天走過撫寧巷的人,能注意到角落裡「原杭五中理髮室」牌子的,估計不會很多。
  • 杭州有位英語很溜的理髮師 當學英語成為一種享受
    ,在杭州市工人文化宮五樓一間10平方米左右的美發室裡,33歲的程偉華正在給一個外國客戶染髮。  程偉華說,他的客人當中,有1/3是外國人。這些客人,是靠他的英語能力,常年積累下來的。  12年前開始學手藝  程偉華,生於江西省德興市海口鎮農村。
  • 從老保安給老外當翻譯反思人生
    (3月11日《武漢晚報》)63歲的樊孝權,退休前是潛江市浩口鎮蘇港中學語文老師,兩年前來武漢,在華中圖書交易中心當保安。當他看到來該中心遊覽或購書的外國友人很多時,就決心自學英語,「以更好地為外國友人服務。」經過不懈努力,他目前的英語已達到與外國人交流的水平。一有機會,他就免費給外國友人當翻譯,引導這些外國朋友購書或向其介紹有關中國的知識,他本人的英語口語水平也隨之快速提升。
  • 老外遇到了急事兒找誰?警察身後的翻譯
    於是巡警先把她送到「家樂福」門口,再根據她的回憶,找賓館。張春陽就一直拿著小靈通一邊跟韓國遊客交談,一邊跟指揮中心聯繫,最終當然找到了。     張春陽是遼寧來的「杭州人」,讀外語學校也是韓語專業。最年輕才22歲,資歷最深的已經65歲,翻譯水平高、「實戰」經驗豐富。
  • 傾力推薦 | 文學翻譯「冬驚」和她的《理髮師陶德》
    遊記《暴走伊斯坦堡》收錄於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圖書《在最美的風景裡流放》,散文《老女孩》收錄於長江出版社出版圖書《18個女生的18歲》。原創作品《譯海無邊—說說翻譯那些事兒》《我是人間惆悵客—  一個單身女子的英倫城記》,中篇小說《暗夜薔薇》已上架銷售。我的文學夢可以從九歲那年說起。
  • 最潮大叔Nick來捧場 男裝周外老型男紛紛露面【圖】
    最潮大叔Nick來捧場 男裝周外老型男紛紛露面【圖】 2014-11-05 17:03:16 來源:海報網 在2014東京復古單車賽(The Tweed
  • 80歲老奶奶「搭訕」老外狂飆英語,口語驚呆網友【她分享】
    80歲老奶奶「搭訕」老外狂飆英語,口語驚呆網友【她分享】 2018-07-14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杭州菜名翻譯趣味對對碰 老外在樓外樓邊吃邊評:我們愛直白
    杭州菜名翻譯趣味對對碰  老外在樓外樓邊吃邊評:我們愛直白  文/胡狸 攝/徐璞     6月11日,美食版在煙雨中的樓外樓舉行了菜名翻譯趣味對對碰活動,之所以最終選擇了這家百年老店,是因為無論對杭州的民間翻譯高手,還是對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國友人,樓外樓終究是杭州菜一個無法忽略的標誌。
  • 老外講座8歲小翻譯搶眼 從「好玩」起學英語
    老外講座8歲小翻譯搶眼  福州晚報訊 18日下午,美國藝術大師凱西在省圖書館市民生活課堂,講授「西餐的用餐禮節與習慣」,給她當翻譯的是年僅8歲的福州小學生許恩澤。講座吸引了不少市民,學生佔了較大比例,不少人是跟著父母來看許恩澤的,大家都很想知道8歲小孩為何能當上翻譯。  8歲小翻譯  現場成焦點  18日下午3點,講座開始。
  • 精英保安丨老保安能給老外當翻譯你反思了嗎
    63歲的樊孝權,退休前是潛江市浩口鎮蘇港中學語文老師,兩年前來武漢,在華中圖書交易中心當保安。當他看到來該中心遊覽或購書的外國友人很多時,就決心自學英語,「以更好地為外國友人服務。」經過不懈努力,他目前的英語已達到與外國人交流的水平。
  • 杭州91歲的她又紅了!杭州照相館老店新開,杭州人最愛的場景全都在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燕/文 徐彥/攝那些年,你走過杭州延安路、郵電路、中山北路、青年路,可能見過這樣一家店招——杭州照相館。最近,它又悄悄在網上走「紅」。91歲的她,在經歷了七個月的精心打造後,7月29日,搬進了位於杭州國貨路青年路口的一幢別致小樓。
  • 老翻譯感懷翻譯往事:「最最最強烈抗議」怎麼翻?
    在北京剛召開的中國翻譯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上,新老翻譯們歡聚一堂,回顧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翻譯事業的甜酸苦辣,展望未來的光明前景,與會者時而暢懷大笑,時而頜首沉思。窗外,雪花紛飛;室內,熱氣騰騰。翻譯本是幕後工作者,但一些著名的翻譯工作者曾因見證了國家的重大歷史事件而讓普通人也記住了他們的面孔,如唐聞生、李肇星、吳建民、施燕華等。
  • 30歲「敬業」理髮師月入近萬,被抓時正在用偷來的戴森吹風機給老...
    「它的效果好,想給來店裡理髮的顧客使用。」這位快30歲的「Tony」老師來濱江這間理髮店剛半個月,跟隨著他的手藝來的還有幾個熟客,沒有志得意滿的光華,沒有港片裡憂鬱的嘴角,有的只是一份淡淡的「執著」,這這份執著,交織著一個錯愕哀怨的故事。「你自己不就是理髮店的,怎麼會沒有?」「負擔重,買不起。」
  • 泰州86歲老漢街邊偶遇外國友人,竟當街「狂飆」英語聊到嗨
    86歲的老漢不僅身體倍兒棒、思維清晰,遇到老外更是毫不怯場、一口流利的英語溜到飛起!簡直驚呆!最近,市民王先生在泰州老街就遇到了這麼一位可愛又有趣的爺爺,這位「英語爺爺」還是個有故事的人......老爺爺和老外溝通毫無障礙,對話張口就來,我都看呆了,自嘆不如啊!」王先生說,前兩天上午,他到泰州老街參加第四屆泰州「公益日」活動,活動現場發現了一名「英語爺爺」,用英語和兩名外籍教師聊得正酣。
  • 41歲修鞋大姐想做同聲翻譯 講外語驚呆老外(圖)
    陳未鳴 攝  41歲的修鞋大姐真執著:  20年學英語  想做同聲翻譯  一位41歲的修鞋婦女,為義無反顧追尋自己心中的「夢想」,憑藉過人的毅力孜孜不倦地自學英語20多年,並拿到了全國英語三級證書別人嘲笑她學那些沒用的東西,她也不理會。  1999年,因為從親戚口中得知,寧波是對外港口城市,「那裡肯定有很多外國人。」就這樣,閆麗背著一箱子英語磁帶隻身來到寧波北侖打工。  餐廳服務員是她深思熟慮後的第一個工作選擇,因為服務員能遇到來吃飯的外國人,到時就能練口語。可真遇到了來吃飯的外國人,她卻發現,老外說的英語她根本聽不懂,更別提對話了。
  • 周杰倫《秘密》韓國首映 SJ捧場韓庚當翻譯
    周杰倫(周董)昨在韓出席自導自演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首映,韓國人氣團體Super Junior(簡稱SJ)特地為他捧場,SJ中國籍成員韓庚親自擔任翻譯,周董心情大好,還與SJ交換新專輯,現場彈鋼琴
  • 「家訪」老外 成都人口普查員帶著翻譯上門
    外籍人士首次納入人口普查範圍,普查員面臨語言障礙等問題   BonniBrodsky來自美國,她有一個好聽的中文名字叫白若雲。這已不是她第一次來中國,來成都才2個月,操著一口流利中文的她,被納入了人口普查的範圍。   按照規定,第六次人口普查首次將外籍人士納入普查範圍。語言障礙、文化差異以及更強烈的隱私保護心理,讓每一個人口普查員的工作難度更大。除此之外,外籍人員工作繁忙、流動性大、難以預約的難題也擺在每一位人口普查員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