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挑戰的臺灣中小學教育現狀

2021-02-19 世界教育信息



學生差異、全球競爭、教育民主和教育公平是大陸正在或即將面臨的挑戰。文章以臺灣新北市等地的中小學教育為觀察對象,呈現臺灣中小學教育回應上述挑戰的現狀,以期對準確把握大陸當下的教育改革有所裨益。

    臺灣在20世紀90年代成為亞洲經濟發展「四小龍」之一,大陸也在2010年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兩岸為保持和提升國際競爭力,都積極融入全球化進程,持續推動教育改革,呈現出人本化、多元化、信息化、國際化、終身化等共同趨勢,也同樣面臨學生差異、全球化人力資本競爭、民主化進程、教育公平等挑戰。由於兩岸文化相通、血脈相連,其對上述挑戰的回應,對大陸具有「試紙」意義(見表1)。觀察臺灣教育現狀,對於準確把握大陸當下教育改革方向和進程具有一定啟示意義。

一、

回應學生差異的「活化教學」

    在實現有效教學方面,臺灣面臨學生群體差異加劇的挑戰。由於小學生畢業後免試升入初中,且完全遵行就近入學政策,使得初中生的學業水平參差不齊(見表2)。通常,處於弱勢的學生在課堂上睡覺、不完成功課,甚至對抗教師和學校等。

    這些挑戰觸發許多大學教授和一線教師共同推動「活化教學」改革,以促進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減緩兩極分化趨勢。臺北教育大學黃永和教授主持的分組合作學習項目開啟了活化教學改革,其主要有四個特點。第一,設置兩級學習目標。教師根據每名學生的學習基礎為其設置基礎和精熟兩級目標。只要學生的進步達到相應程度,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精熟水平」。第二,與目標設置相對應,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嵌入隨堂測驗,及時檢測學生達成目標的狀況。第三,學生藉助「學習單」學習。學習小組按照「學習單」規劃的內容和步驟開展合作學習。第四,基本形式與步驟是「小組圍坐-發放學習單-按照學習單合作學習-隨堂測驗-小組內更正與反思提升」。

    2012年以來,參與該項目的學校遍布臺灣新竹、桃園、臺中、南投、高雄、臺南、花蓮、臺東等地,多達800多所。2013年,該項目曾就學生學習態度、學習參與、學習成效、師生關係、教學形態等多項指標進行中期評估,其中多項指標的得分變化顯著。比如,學生上課專心程度指標的得分從2.74提升到3.06,經常動腦思考指標的得分從2.71提升到3.03,學習進步指標的得分從2.72提升到3.04。該項目研究團隊認為,分組合作學習不僅能為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帶來新動力,提升其課堂參與、師生互動水平,還有助於培養高學業成就學生樂於助人的品德,以及提升低學業成就學生的學習動機和信心。但是,也有部分重要指標並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比如,學生整體學習成效提升和兩極分化下降的變化程度沒有達到顯著水平。在教師專業成長方面,教師教學熱忱指標的變化也不顯著。

    目前,臺灣的活化教學呈現多元整合趨勢,以「學習者中心」和「學習共同體」為基本理念,引入了差異化教學、問題引導學習、專題本位學習、翻轉教學等多項策略,建設有效教學的課堂。

二、

回回應全球競爭的課程統整

    在提高全民素質方面,臺灣面臨全球化競爭的挑戰。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需要補充大量技術密集型、創新型人才;在促進社會發展方面,需要全面提升民眾的法制、民主、科學等素養。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分科教學已經不能滿足以上需求。1998年9月,臺灣公布了《「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以下簡稱《總綱》),將傳統學科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個主軸統整為七大領域(見表3),旨在為學生構建面向生活的學習活動,以期培養其就業、參與社會、自我發展的實用能力和素養。

    同時,《總綱》明確提出了10項基本能力,並與各領域的學習相互連接,以貫徹能力本位的基本理念。以語文領域的「國語」為例,10項基本能力與該課程目標的關係如表4所示。

    另外,《總綱》還規定了各年級學生每周的學習總節數、各領域學習節數、彈性學習節數,以及各領域學習節數的比例。其中,語文佔20%~30%,其他領域各佔10%~15%。各領域學習的具體節數由學校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彈性學習節數也由學校自行規劃。

    下文以新北市D、J兩所「國小」和臺北市F中學為例,對學校具體實施的情況做簡要說明(見表5)。 

    與以往相比,兩校的課程設置均呈現如下特點。第一,傳統意義上的語文、數學等主要學科的學時明顯減少,社會、綜合、自然生活與科技的學時增加。第二,領域學習並不能完全實施。例如,藝術與人文領域的音樂和美術、健康與體育領域的體育和健康仍然分別開課,並由不同教師教學,主要還是因為缺乏能夠勝任領域教學的教師。這一問題在中學階段更加突出。以臺北市F中學九年級為例,除理化由同一教師合科教學外,其餘所有學習領域均被分解為傳統學科,由不同教師分科教學(見表6)。

    從課程實施效果來看,臺灣課改所提出的「打倒升學主義,減輕升學壓力」還沒有實現,家長和學生的負擔仍然較重。從表6可以看到,該校學生在校學習時間較長,每天都安排有不同的學科考試。臺灣兒童福利聯盟2012年的調查顯示,79.9%的三四年級學生在放學後會參加才藝學習或課外補習;57.7%的學生表示補習天數為5天及以上,近30%的學生表示晚上七八點鐘才能回家;59.9%的學生表示補習班常常布置額外作業;49.7%的學生表示常有額外考試。

    兩岸在課程改革方面「理想脫離實際」的窘境極為相似,同樣面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文化的深層制約,教師素質、減輕學習負擔和社會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之間關係緊張等問題。

三、

回應民主浪潮的多元參與

    在提高學校效能方面,臺灣面臨民主化浪潮的挑戰。經濟發展催生了更加廣泛、深入的民主意識,來自民間的改革團體和改革事件不斷湧現,進而推動教育民主化和多元化進程。臺灣於1994年成立教育審議委員會,開始學習美國的教育制度,提出諮議總報告書,釐定人本化、民主化、多元化、科技化、國際化五大改革方向[2],促成家長會、教師會、學校行政鼎足三分的局面。被考察的上述學校呈現出學校行政系統、家長、教師、社會多元參與的學校管理形態。

    各校設校長1人,下設主任若干,不設副校長。以J「國小」為例,全校學生1800餘名,教師120餘名,校長1人,下設教務、學務、輔導、研發、總務、人事、會計七處,每處各設1名主任。同時,為適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需要,學校還設立了7個學習領域課程小組,各設組長1名,參與學校課程教學事務。

    各校也設有家長會。家長會參與學校管理和事務的權利及義務受臺灣於2006年頒發的《「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辦法》保護和約束。以D「國小」為例,設家長會會長1名,副會長1名,下設服務組、活動組、教育組、公關組、校園關懷組、諮詢秘書組、財務組。家長會組織的義工多達300餘名。該校校長善於溝通,家校合作緊密,家長會尤為活躍。據該校家長會會長介紹,她上任以來組織了粉刷辦公室、彩繪校園圍牆等支持學校發展的活動,也組織了學生閱讀、自學能力發展、兩性教育、生涯輔導等支持教育教學的活動,還組織了親子單車社、戲劇體驗營、找回家長大學時的樂趣等支持家長發展的活動。該會長強調,近期的工作重點是督促提高午餐質量。

    上述各校也成立了教師工會。據J「國小」的校長介紹,教師工會在臺灣具有相當大的權力。聘用和辭退教師、開設課程等事務,常常需要校長與教師工會以「談判」的方式形成共識方能實行。例如,新北市某「國小」教師工會與校長「談判」教師維持學生路隊安全事宜,雙方達成協議:教師仍需要參與組織學生路隊,但「不吹哨、不指揮、不協助」。同時,新北市政府教育局設有校長遴選委員會,學校還設有教師評審委員會、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且都設立了教師代表席位,保障教師參與管理的渠道暢通、多樣。

    在這樣的情勢下,J「國小」的校長以「平等中的首席」角色,實施「轉化領導」,彰顯了校長營造正向氛圍、構建正向關係、開展正向溝通、樹立正向意義的領導力,在學校推動校園翻轉、完善計劃-執行-檢查和行動(PDCA)循環管理流程,開展教學視導,建設教師專業社群,開發十二生肖校本課程等的建設與改革。

    臺灣校長的選任也體現多元參與的特點。臺灣《「國民」教育法》規定,校長的遴選、任用等事宜由各縣市自行辦理。新北市政府教育局主任秘書介紹了新北市「國小(中)」校長的選用流程(見表7)。

    教師若參加候用校長考試,須具備學歷、行政經驗(如擔任主任)等資格,並達到規定積分方能報名考試。公開遴選時,需要組建遴選委員會,由行政人員、校長、教師、家長、專家等組成。派遣時既要考慮校長意願,也要考慮學校空缺情況。校長每屆任期4年,在同一學校只能任期8年,到期後可以選擇重新參加其他學校校長的遴選,也可以回到教師崗位。如此選任的校長通常都具有較高素質。例如,J「國小」的現任校長,1968年出生,從「國小」教師、學生教育組長、教務主任一路走來,已擔任兩屆校長,於2010年調任現職,任職期間不斷進修碩士和博士專修班,已出版7部專著。

四、

回應教育公平的適性教育

    在實現以人為本方面,臺灣面臨教育機會公平均等的挑戰。經濟社會發展催生人本化浪潮,臺灣的基礎教育從強調政治意識逐漸走向強化經濟社會主導、培養適用人才,再到強調以人為本、適性發展,更加注重為每一名不同特質的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升學渠道和發展機會。

    目前,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發展卓越適性教育,推行多項政策和行動促進高中職(高中普通教育和高中職業教育的簡稱)優質化,包括推進「高中職旗艦計劃」,打造標杆性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逐年增加高中職的班級數,提供充足的學位;技職教育(即技術職業教育)聯結產學研訓資源,設置特色群科,縮小學用落差;結合推動「創客教育」,強調動手實做及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目前,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已經構建起向下紮根的普職融通教育體系(見圖1),即「國小」職業認知、「國中」職業試探及高中職業準備三級職業生涯輔導機制。                                   

    目前,全臺灣有科技大學59所,技術學院18所,每年畢業生為4萬餘人,畢業即入職學生比例達到84%。隨著產學研合作的推進,學生具有廣闊的深造前景。

    20世紀下半葉以來,臺灣經濟遵循著由農業、工業、高科技產業到知識型經濟的路徑發展。經濟發展與職業教育互動緊密,職業教育促進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也為職業教育帶來廣闊前景。目前,臺灣電子資訊業、生物科技、觀光旅遊、綠色能源、醫療照護、精緻農業、文化創意、雲端運算等新興智能型產業強力推進,對高科技人才需求旺盛,以上領域畢業生就業前景和收入預期更優[3]。當前,大陸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關鍵時期,可以借鑑臺灣職業教育的發展經驗。



  來源:世界教育信息雜誌2016年第2期

  轉載請註明來源:世界教育信息微信公眾號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點擊世界教育信息網

  www.wei.moe.edu.cn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中小學程序設計教育的挑戰
    然而,中小學程序設計教育曾經飽受爭議,如今又面臨新的挑戰,為理清思路、明確方向,我們對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鍾柏昌教授進行了專訪,請他就程序設計教育的趨勢與挑戰發表精彩觀點。「兩起一落」的U形發展階段記者:從我國中小學程序設計教育的發展歷史來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哪些特點?鍾柏昌:我國中小學程序設計教育可以概括為「兩起一落」的U形發展階段。
  • 臺灣中小學語文教學:文化經典教育注重聯接個體生命
    赴臺觀摩「臺灣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課」順利舉行——臺灣中小學語文教學:文化經典教育注重聯接個體生命 應《
  • 臺灣地區教育管理相關專業的學士層次教育:現狀、特點及啟示
    為進一步了解臺灣地區學士層次教管相關專業的發展狀況,本文調查了臺灣地區50所公立高校中開設該專業的9所院校,對其進行現狀分析,以引發對教管相關專業發展的思考。一、發展現狀在2019年臺灣官方發布的高校名單中共有50所公立高校,對該50所公立高校官網進行以「教育」「教育管理」等關鍵詞的查詢,並對教育目標、發展方向、課程設置等內容進行篩查,共查找到有9所高校設有10個相關專業,現做如下分析。
  • 21世紀中小學教育面臨的挑戰和對策
    21世紀中小學教育面臨的挑戰和對策 www.zjol.com.cn 2003年11月25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21世紀中小學教育將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 涼山州彝漢雙語教育現狀與面臨的挑戰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雙語教育政策執行時間較早,然而從一些學者的調查看,涼山的彝漢雙語教育發展(包括學前、小學、初中、高中和高等教育)目前面臨障礙,尤其是在理念認知、政策管理、教師資源、監督評估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本文分析涼山彝族自治州雙語教育的發展現狀和主要障礙,並提出嘗試性的修正方案。
  • 展爽:政策加碼下編程教育的現狀與發展方向|中小學|人工智慧|教學|...
    據第三方機構發布的數據,如今美國中小學滲透率達到了50%左右,國內目前少兒編程的滲透率在1.5%左右,去掉滲透較好的一些城市,其餘滲透率都還不足1%。」談及中國少兒編程教育現狀,極客晨星少兒編程創始人兼CEO展爽給記者列了一組數據。她表示:「不止於滲透率低,當下學校的編程教育還面臨師資匱乏、缺乏標準化課程體系、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 臺灣教育啟示錄
    所謂108課綱,是臺灣地區民進黨政府主導推進的一項教改工程,2019年正式啟用,其中包藏政治禍心,意圖通過教育管道,對學生進行臺獨意識的滲透渲染,進而在臺灣地區全面推行去中國化。基於兩岸現狀,我們一行在和臺灣地區的校長、老師交流過程中,儘量避開意識形態話題,更多側重於教育理念和技術層面的探討,對108課綱,亦是如此。
  • 中小學願景型領導的現狀及改進
    校長作為學校領導者,能否在學校中建立起清晰的學校發展願景,並據此來實施願景型領導以有效地激發和感召學校師生員工,已成為衡量校長領導能力的重要標杆。二、學校願景型領導的現狀調查與分析儘管願景型領導在中小學具有上述重要價值,但針對願景型領導在我國中小學的實施狀況的研究尚付闕如。
  • 教育觀察:改變中小學教師隊伍「陰盛陽衰」現狀需多管齊下
    教育觀察:改變中小學教師隊伍「陰盛陽衰」現狀需多管齊下教育觀察:改變中小學教師隊伍「陰盛陽衰」現狀需多管齊下王營有媒體調查發現,成都市、貴陽市的一些小學,男女教師之比為1:9;長春市全市中小學專任教師,男女比例約3:7……儘管教師日益成為社會受尊重和被羨慕的職業,但部分地方基層城鄉中小學教師性別比例失衡問題仍凸顯。
  • 廣東教育廳回應:維持現狀
    廣東教育廳回應:維持現狀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吳曉嫻  2020-08-06 廣東省教育廳在回復委員提案時表示,目前廣東省還不具備適當放開小學入學年齡的條件,仍將維持現有政策不變。
  • 陸建國:臺灣教育啟示錄
    所謂108課綱,是臺灣地區民進黨政府主導推進的一項教改工程,2019年正式啟用,其中包藏政治禍心,意圖通過教育管道,對學生進行臺獨意識的滲透渲染,進而在臺灣地區全面推行去中國化。基於兩岸現狀,我們一行在和臺灣地區的校長、老師交流過程中,儘量避開意識形態話題,更多側重於教育理念和技術層面的探討,對108課綱,亦是如此。
  • 臺灣重大教育政策簡介一
    並自1996年度起推動「教育優先區計劃」,對相對弱勢地區學校給予積極性差別待遇的資源輔助,逐步落實教育機會均等。   另為發揮小班教學多元化、個別化及適性化的精神及功能,自1998年度起開始執行「降低中小學班級學生人數計劃」,小學自1998學年度起至2003學年度止,逐年降至每班35人,初中自2002學年度起至2004學年度逐年降至每班38人。
  • 深入雲南寧洱,呈現最真實的鄉村中小學教育現狀
    2019年12月16日-19日,為了解鄉村中小學校教育現狀以及鄉村教師真實需求,尤其是在學生閱讀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北京豐盛公益基金會項目組赴雲南寧洱鄉村中小學校進行調研。(二) 訪談法本次調研中,北京豐盛公益基金會項目組與寧洱縣教育體育局副局長、各校負責人、一線教師、寧洱縣青少年活動中心教師20餘人進行非結構式訪談,對鄉村學校的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困難、鄉村教師隊伍現狀及需求、鄉村學生現狀及及問題進行了解。
  • 人工智慧與教育丨教育領域人工智慧的應用現狀、影響與挑戰——基於OECD《教育中的可信賴人工智慧:前景與挑戰》報告的解讀與分析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2020年4月發布了《教育中的可信賴人工智慧:前景與挑戰》報告,詳細闡述了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與發展。從現狀看,人工智慧在課堂教學、學校管理及教育系統三個層面發揮了巨大價值。從影響看,人工智慧推動了正規教育系統進一步變革知識與技能。從前景看,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快速發展給各國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帶來了新的問題與挑戰。
  • 成都啟動《走進臺灣》中小學涉臺教育讀本試點教學
    4月9日,《走近臺灣》中小學涉臺教育讀本試點教學啟動儀式暨第一課在成都市金牛區石筍街小學新區舉行。  出席啟動儀式的相關部門負責人向試點學校代表贈送《走近臺灣》教育讀本,石筍街小學的師生們通過詩朗誦、樂器表演、合唱等精彩節目,表達了川臺情誼源遠流長。石筍街小學袁野老師為學生帶來了《走近臺灣》第一課,各試點學校就此示範課進行了專題教研活動。
  • 教育視界日本中小學走進「編程教育」新時代
    所以,日本政府啟動部署新的成長戰略草案,將編程科目加入到中小學學科教育當中。在推進「編程教育」落地的過程中,日本企業是最大的推手。近年來,日本電報電話公司作為公益機構,組織開展了「暑期編程入門活動」,給「編程」愛好者提供了學習與體驗的平臺。
  • 學校數學教育交流團赴臺灣考察
    臺灣地區的計算教學更強調算法和技能,關注課堂氛圍和學生參與。  在臺灣四所教育大學的訪問過程中,學校考察團與臺灣知名的數學教育研究的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交流。臺東教育大學熊同鑫、何俊青教授,屏東大學簡成熙、劉曼麗、徐偉民、侯雅齡教授,嘉義大學姚如芬教授,臺北教育大學的熊招娣、鍾靜、張淑怡、呂玉琴教授等與學校考察團交流了就個人的研究問題與當前臺灣數學教育發展現狀、研究熱點問題等。
  • 新媒:臺學者稱蔡英文想「維持現狀」面臨三大挑戰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導 新媒稱,臺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榮譽教授趙春山表示,蔡英文當局的「維持現狀」面臨三個挑戰,分別來自於美國的不確定性、中共十九大報告中將「統一」和「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的結合,以及民進黨內部。
  • 臺灣的素質教育為什麼不行了
    所謂108課綱,是臺灣地區民進黨主導推進的一項教改工程,2019年正式啟用,其中包藏政治禍心,意圖通過教育管道,對學生進行臺獨意識的滲透渲染,進而在臺灣地區全面推行去中國化。基於兩岸現狀,我們一行在和臺灣地區的校長、老師交流過程中,儘量避開意識形態話題,更多側重於教育理念和技術層面的探討,對108課綱,亦是如此。
  • 中小學「中國畫」教學現狀調查
    核心素養時代,在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學中國畫教學實施的現狀如何?面臨著哪些困難與挑戰?作為中國文化精粹的中國畫,在傳承經典、增強文化認同與自信中可以有何作為?基於這樣的思考,我們展開了此次中小學中國畫教學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