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8月31日,《中國科學報》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我校動醫學院院長沈建忠教授團隊在動物源食品安全方面的成績,沈建忠團隊的相關工作也是我校實施農產品安全生產供給戰略的新成果,本網對相關新聞予以轉載,以饗師生。
動物源食品安全重大,如何把好安全「入口關」
本報記者 沈春蕾
近日,我國出現非洲豬瘟疫情的事件不斷引發公眾關注,人們對動物源食品的安全問題愈發重視。
在中國農業大學有這樣一支團隊,來自全國的800多個檢測機構、200多家食品企業,均與他們有合作關係。這支團隊就是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院院長沈建忠院士的科研團隊。這個團隊為什麼能受到眾多檢測機構和食品企業的青睞呢?
日前,沈建忠接受了《中國科學報》記者的採訪,並解答了記者的疑惑:「我們以動物源食品安全為主要研究對象,力爭突破檢測技術發展的技術瓶頸,為建立我國動物源食品安全的監控體系提供技術支撐。」
專注快速檢測技術
沈建忠回憶,2008年食品領域發生了重大安全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當時由於缺少現場快速檢測手段,造成政府監管工作十分被動。為此,相關部門迅速組織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開發檢測技術,以阻斷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的奶源進入加工領域。
「如果使用色譜、質譜等分析方法,不僅操作煩瑣、耗時,還需要昂貴的儀器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沈建忠解釋道,「牛奶屬於生鮮產品,檢測要求現場、實時、快速。」沈建忠團隊經多次嘗試,幾個月後,三聚氰胺快速檢測試紙條成功面世:滴幾滴牛奶,一兩分鐘後即可準確判定結果。
早在十幾年前,沈建忠團隊就開始探索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和產品,也是國內最早開始這方面研究的團隊之一。「當時我們主要使用國外的相關試劑,一是價格昂貴,二是不符合我國國情。」沈建忠指出,我國動物源食品在生產上存在分散、規模小的現狀,要求檢測試劑盒方便攜帶、價格便宜。
2011年,動物源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經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認定,依託單位為中國農業大學,沈建忠出任實驗室主任。實驗室主要劃分了四個研究方向,分別為:化學性有害物的定量/確證檢測技術及方法標準化研究、快速檢測技術及產品研發、生物樣品前處理技術研究、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檢測技術。
化學性危害物是影響動物源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作為我國首都,北京市是動物源食品安全監管的重點城市。沈建忠表示,自己團隊也將努力服務首都建設。
如今,在沈建忠辦公室的會客廳,一排靠牆的鏡櫃裡擺滿了證書、獎盃和照片,既有相關機構頒發的職務聘書,也有對其研究貢獻的獎勵,還有表彰合影。2015年,沈建忠團隊完成的「基於高性能生物識別材料的動物性產品中小分子化合物快速檢測技術」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發現超級耐藥基因
目前,由于越來越多的獸藥添加於動物飼料,黴菌毒素汙染居高不下,造成了動物源食品中化學性危害物的多樣化和複雜性,給食品安全監控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化學性危害物殘留在食品中,不僅引起人體的直接中毒、過敏反應、激素樣作用等嚴重後果,還直接影響人民健康和生活質量,而且長期使用亞治療劑量的獸藥易誘導病原微生物出現耐藥性,間接給人體治療細菌性疾病帶來隱患。
1998年,沈建忠團隊就發現,好多新型獸用抗菌藥物臨床療效往往與實驗室結果相差甚遠。他將動物身上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致病菌進行藥敏試驗,發現有些細菌在藥物長期作用下產生了耐藥性。
沈建忠意識到,如果這些耐藥細菌大量繁殖、廣泛傳播,最終會造成畜禽治療無效和藥物殘留加劇,更嚴重的是動物源耐藥菌和耐藥基因有可能會通過食物鏈和環境傳遞給人,造成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因此,及時準確地檢測動物源食品中的獸藥殘留,最大限度地降低獸藥殘留的嚴重危害,是當前亟須解決的任務之一。2006年,沈建忠團隊完成的「動物性食品中藥物殘留及化學汙染物檢測關鍵技術與試劑盒產業化」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6年,沈建忠團隊研發出了4種化學性危害物快速檢測試劑盒和檢測卡產品,並已在北京市推廣應用,為維護首都食品安全的國際形象,保護人民健康,提高首都人民生活質量,促進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和保障。
2017年,沈建忠團隊發現,一種超級耐藥基因能夠在家禽養殖環境中產生,並伴隨整條產業鏈,從上遊種雞場一路傳播到銷售點。「人們從超市貨架上採購肥雞肥鴨的時候,一些攜帶耐藥基因的細菌也許正悄然逼近。」沈建忠團隊的研究將有助於人們制定策略以減少這些耐藥性基因「侵入」農業領域。
增進對外交流合作
目前,沈建忠團隊共計承擔財政科技項目60餘項,包括「973」項目、「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等。
在抗體資源庫的構建、快速檢測技術及產品研發、生物樣本前處理及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檢測技術等方面,沈建忠帶領團隊研發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沈建忠團隊與北京維德維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德維康)建立了密切合作關係。維德維康是一家專注於食品中有害化合物(農獸藥、微生物、重金屬、非法添加物等)殘留快速檢測技術、動物疫病快速診斷技術的研究及相關產品開發的企業,雙方的合作也打破了國外在該技術領域的長期壟斷。
沈建忠介紹道,我們一直與國內外科研院所以及相關職能部門保持密切聯繫,展開了一系列實質性的學術交流、項目合作。動物源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實驗室參加了歐盟獸藥殘留基準實驗室(EURL)組織的β-興奮劑(瘦肉精)殘留國際實驗室能力考核,「全球共48家實驗室參與,我們是中國唯一參與的實驗室。在12.5%的實驗室考核不合格的情況下,我們實驗室滿分通過考核」。
沈建忠希望通過自己和團隊的努力,提升我國開展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水平,增強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培養公共安全領域高層次人才,推動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及相關領域的國內外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
《中國科學報》2018年8月27日第6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