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法11年首次修訂!我們看了799起壟斷案,有這些發現……

2020-12-11 瀟湘晨報

再過一周,《反壟斷法》修訂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的時間將截止。自1月2日,市場監管總局正式釋出修法消息以來,這部法律將走向何方,頗受外界關注。

與現行版本相比,徵求意見稿新增諸多條款,包括首次將網際網路等新業態納入規制範圍,部分壟斷行為的處罰金額擬漲百倍。南都記者採訪發現,不少專家更關注新增條款的可執行性,認為相關的判斷標準仍需明確。

在《反壟斷法》首次迎來「大修」之際,南都反壟斷課題組發布報告,統計了309起壟斷糾紛訴訟案和490份行政處罰書,試圖深入了解這部法律在實踐中的適用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1月23日,南都反壟斷課題組歷時數月,重磅推出《十餘年反壟斷案例分析報告》(下稱《報告》)。《報告》上篇梳理309起壟斷糾紛訴訟案發現,超過八成的原告選擇以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為由提起訴訟,結果整體敗訴率高達89.32%,接近九成。在這類案件中,原告面對最大的「絆腳石」是難以界定相關市場,無法舉證被告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並實施了壟斷行為。

《報告》下篇則聚焦反壟斷執法案例,選取自《反壟斷法》2008年8月1日施行以來,國家反壟斷執法部門發布的490份處罰決定書進行分析,樣本截止時間為2020年1月10日。

上述樣本包括51起涉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337例壟斷協議案,42起未經申報經營者集中案件,43起附條件/禁止經營者集中案件,另有17起行政性壟斷案件。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各地披露方式不同,為保證數據統一性,本次統計以不同案號劃分具體案件,即一個案號對應一例反壟斷處罰案件。

從歷年披露的案件數量看,壟斷協議的執法案例最多。這與一些壟斷協議案件涉及的當事人數量較多有關。比如在2013年,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公布的4號、7號至29號行政處罰決定書,共計24份文件均與同一事由有關,即浙江省保險行業協會在2009年以來多次組織省內各財產保險公司達成壟斷協議。

整體來看,反壟斷執法部門查處的案件總量基本呈上升趨勢,說明執法力度在不斷增強。其中2019年公開的壟斷協議案件(51起)和未經申報案件(18起)均達到歷年之最,濫用案件量的峰值出現在2016年,共計15起。

按照地域劃分,報告指出《反壟斷法》實施十餘年以來,國家反壟斷監管部門官網披露的執法案例涉及24個省份。從數量來看,浙江省查結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和壟斷協議案件量最多,達到53例。其次是山東以48例居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是湖南,共有41例。

在統計樣本中,另有10個省份至今未披露一起反壟斷案件。《報告》建議加強反壟斷執法的透明性,及時披露查處的案件信息,同時加大執法力度,有效規制壟斷行為。

具體到行業分布,《報告》梳理發現,建材領域是反壟斷執法多發地,一些混凝土、頁巖磚、磚瓦、水泥等建築材料企業和協會常因實施分割銷售市場、限制商品的生產或銷售數量等行為,遭到處罰。

以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為例,《報告》發現執法部門更多聚焦於民生領域,包括電信、供水、供電、供氣等公用事業,也涉及醫藥、零售、批發等行業。

結合當事人性質看,民營企業是反壟斷處罰的「重災區」,這反映了企業反壟斷風險合規意識還不夠。南都記者注意到,為指導企業合法經營,市場監管總局在去年11月發布《經營者反壟斷合規指南(公開徵求意見稿)》。這是國家層面首次發布類似的指南,目前浙江、上海等地也相繼出臺競爭合規指引,內容更為細化。

此外,國企也是執法部門重點關注的對象。在統計的51起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中,當事人為國營性質的共計20件,佔比39%,這一比例與民企相同。

今年1月14日,據新華社報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肖亞慶明確表示,將加強原料藥、公用事業等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據南都記者了解,一些公用事業領域的經營者往往是國企,它們本身具有規模、資本和政策優勢,如果濫用壟斷地位排除、限制競爭,所產生的影響範圍比民企更大,更容易損害消費者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迄今為止,我國反壟斷監管部門尚未公開披露一起針對網際網路行業的處罰案例。近年來,關於網際網路企業涉嫌壟斷的爭議不斷,類似電商「二選一」、大數據殺熟、數據壟斷等問題引發了諸多討論。

2018年12月,南都反壟斷課題組發布《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競爭與壟斷觀察報告(2008—2018)》。報告指出,國內網際網路領域已衍生出限制性競爭、跨界競爭、併購突出、數據競爭等特點。2019年12月,南都反壟斷課題組發布《電商排他性交易與規制路徑觀察報告》,試圖通過三千餘份商家及消費者問卷聚焦電商「二選一」問題,探討網際網路反壟斷規制難題。

基於持續關注,南都反壟斷課題組發現,隨著國內網際網路行業的快速發展,多個細分市場已形成寡頭格局,「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也開始凸顯。但是由於網際網路等新經濟業態具有雙邊市場、網絡效應、規模效應等特點,如何用現有的《反壟斷法》規制,成了執法難點。

為此,去年9月發布的《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暫行規定》和此次《反壟斷法》修訂草案裡均有涉及網際網路經濟的規定,包括明確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特殊考慮因素。

但南都記者採訪發現,不少專家更關注新增條款的可執行性,建議細化相關判斷標準,以便有效規制網際網路壟斷行為。

《報告》指出,相比司法判例,行政執法案件的警示意義更強。不過迄今未有一起網際網路領域的反壟斷執法案件,說明執法部門對新興產業監管較為包容審慎,但從官方的多次表態來看,並不意味著不監管。

南都記者此前報導,有反壟斷官員表示,網際網路領域的競爭問題值得關注,應該作為目前執法重點。距離出現有影響的典型案件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在此次統計的處罰案例中,反壟斷執法部門合計開出約94.65億元罰單。其中51起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合計罰沒金額約68.90億元,337例壟斷協議案件罰沒金額約為25.62億元,42起未經申報經營者案例中合計罰款1335萬元。

具體到濫用案件,《報告》統計發現,當事人被處以0-50萬和100-500萬居多,共計18起。此外,處罰金額超過1億元的案件有2起,高通領到最高的一筆罰單。

2016年,高通因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競爭,在我國被罰60.88億元。南都記者注意到,這些年因被指濫用晶片和專利市場的壟斷地位,高通在多國遭到反壟斷調查。2016年12月,韓國對高通開出歷史性罰單1.0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0.43億元。2018年歐盟也罰了高通9.9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7.54億元。

根據《反壟斷法》規定,如果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或達成並實施壟斷協議,將被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報告》發現,目前國內尚未出現頂格處罰的執法案例。以壟斷協議案件為例,超四成經營者被處以上一年銷售額1%的罰款,最高處罰佔比為9%,共有1起案例。

此外《報告》提及,在統計的壟斷協議案件中,有6家企業被免除行政罰款,除一家因上一年度無銷售額且違法行為嚴重性較低未被罰外,其餘5家都是因為最先主動報告並提供關鍵證據,所以得到執法部門的寬宥處理。

根據《反壟斷法》第四十六條第二款,經營者主動向反壟斷執法機構報告達成壟斷協議的有關情況並提供重要證據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酌情減輕或者免除對該經營者的處罰。

在統計的42起未經申報經營者案例中,合計罰款1335萬元。《反壟斷法》規定,經營者違法實施集中,將被處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從處罰結果看,企業被罰15萬元和30萬元的較多,共有38家,佔比超過9成。

《報告》指出,未經申報經營者集中案件處罰以15萬元和30萬元為主,但對於停止實施集中、限期處分股份或者資產、限期轉讓營業等處罰措施並無涉及,由此可見,執法部門處罰手段較為單一,集中於財產性處罰手段。

此外《報告》發現,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件的處罰力度較低。以佳能收購東芝醫療案為例,南都反壟斷課題組對比中美歐開出的罰金髮現,佳能在歐盟被罰3200萬美元,在美國則是同意支付250萬美元與執法部門達成和解,而在中國只被罰了30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反壟斷法修訂草案擬將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的罰款,從現有的50萬元以下,改為上一年銷售額10%以下。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反壟斷法12年,為何才到網際網路
    總局反壟斷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儘管罰款額度較低,但是向社會釋放加強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監管的信號。據南都記者了解,這不僅是網際網路首例對經營者違法集中進行處罰的案例,也是整個網際網路領域首次反壟斷執法案例。為何《反壟斷法》實施12年,現在才首次面向網際網路?未來的網際網路反壟斷監管會更嚴嗎?網際網路反壟斷執法為何現在才破冰?
  • 網際網路反壟斷首次對VIE架構企業作出行政處罰 50萬罰款是否太低?
    從11月10日《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公開徵求意見,到上周五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定調「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網際網路反壟斷終於長出「鋼牙利齒」。如果因為反壟斷執法機構的禁止,鬥魚和虎牙無法實施合併,或者是騰訊放棄推動合併,都有可能給雙方造成損失。VIE架構適用反壟斷法這次被處罰的三起股權收購案均涉及協議控制架構(VIE)情形,也是市場監管總局首次對VIE架構企業違法實施集中作出行政處罰。
  • 澎湃社論:反壟斷不僅必要,而且迫切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社論】反壟斷:不僅必要,而且迫切「反壟斷」成為近期備受關注的一大高頻詞。在決策層面,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12月16日至18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之列入明年要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之一。
  • 反壟斷正式開始!阿里、騰訊、順豐旗下公司遭頂格處罰 國外反壟斷...
    在《反壟斷法》修訂過程中,多位專家學者、律師、企業等都對此提出了意見建議,市場監管總局也深入研究論證了違法實施集中罰款額等問題,並在《反壟斷法》修訂草案中進行了反映。阿里、閱文、豐巢回應上述三家企業分別就收反壟斷罰單一事向媒體回應。阿里巴巴方面表示:「我們接到有關部門的通知後,已按照政策指引和要求,積極整改。」
  • 反壟斷破除大數據「殺熟」頑疾
    今年「雙11」期間,北京消費者韓女士發現,她通過某App預訂一家酒店,「同一時間,不同手機」預訂,價格相差約1000元。  9月15日,央視點名在線旅遊平臺的「大數據殺熟」現象,提到在線旅遊平臺針對不同消費特徵的旅遊者對同一產品或服務在相同條件下設置差異化的價格。當日,在微博上發起的一個投票顯示,有1.5萬人認為自己遇到價格明顯差異的情況,佔所有投票人員的近八成。
  • 保密法修訂草案二審首次明確保密期限不超30年
    旋風/CFP  保密法修訂草案二審首次明確  保密期限最長不超過30年  本報記者 王亦君 崔麗  哪些機關、單位可以確定國家秘密的級別?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有多長?這些問題在今天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進行第二次審議的《保守國家秘密法(修訂草案)》(以下簡稱修訂草案)中有了明確規定。
  • 重要會議三天後官方處罰三宗併購案 反壟斷要走向常態化?
    黃勇認為,50萬元的罰款可能並不能對企業構成足夠的威懾力,修改處罰金額、加大處罰力度將是《反壟斷法》修訂的重要內容之一。「像歐盟未依法申報的罰款金額可能達到上億歐元甚至更多,我們現在50萬元的頂格罰款金額,可能無法對企業產生足夠的威懾力,加大處罰力度將成為這次修法的重要內容。」黃勇透露。
  •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院長劉繼峰:平臺經濟反壟斷立法破冰...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院長劉繼峰教授曾參與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相關壟斷協議、濫用支配地位等相關規範的制定。他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反壟斷立法的可操作性是全球性的爭議點,中國同樣也會遇到。法的預防性調整功能,只要有法的存在就都會存在。今後的實踐中,還將通過一個個案件,把一個問題、一個標準或者一個概念進一步細化。
  • 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主要負責人就依法開出反壟斷罰單答記者問
    2020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已經公布了11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件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通過以案釋法加強宣傳倡導,進一步提升社會各界對公平競爭意識的感知和認同,增強市場主體的反壟斷合規意識和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自覺性,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記者:能不能介紹一下這三起案件案件調查的基本情況?
  • 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019):2019年共罰沒3.2億元
    制定涉及案件調查、經營者集中審查、壟斷案件處罰等各個方面,覆蓋業務全流程和案件調查審查全過程的27項工作制度,印發反壟斷執法文書格式範本,實現反壟斷各項工作有章可循、統一規範。有序推進《反壟斷法》修訂。
  • 配合反壟斷,惠氏奶粉降價11%
    國家發改委發起的奶粉行業反壟斷調查,已有「初步戰果」。繼國內乳企——浙江貝因美科工貿股份有限公司(002570,貝因美)宣布近期下調嬰兒配方奶粉出廠價後,外資乳企惠氏昨日在官網宣布降價11%。值得注意的是,貝因美在此前發布的調價公告中(詳見早報7月3日A29版《貝因美擬下調嬰兒奶粉出廠價》),並未提及反壟斷調查。
  • 《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019)》發布
    制定涉及案件調查、經營者集中審查、壟斷案件處罰等各個方面,覆蓋業務全流程和案件調查審查全過程的27項工作制度,印發反壟斷執法文書格式範本,實現反壟斷各項工作有章可循、統一規範。  有序推進《反壟斷法》修訂。
  • 《保密法》修訂有限突破 絕密級信息30年解密
    《保密法》(修訂草案)曾於2009年6月首次提交立法機關審議,並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由於《保密法》修訂的重點在於強化保密管理、嚴格保密責任,社會各界的期待卻是保障公民知情權、確定保守秘密與信息公開之間的邊界、解決《保密法》落後導致妨礙政務透明化問題等,兩者方向不一,因此在當時曾引起激烈爭議。
  • 阿里巴巴被反壟斷調查;IBM支付2425萬美元達成和解
    ,IBM發表聲明稱,該公司相信自己「在支持E-Rate計劃方面採取了適當的行動,但為了友好地解決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我們很高興達成了這項和解」。FCC表示,該委員會在經過調查後發現,在2005年到2008年之間,IBM沒有遵守紐約的競爭性招標規則,並於2001年在埃爾帕索學區提供了不符合條件的設備和服務。
  • 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
    近期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明確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得到社會熱烈反響和廣泛支持。可見,反壟斷已成為關係全局的緊迫議題。  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 新修訂的檔案法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檔案文獻展6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檔案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次檔案法的修訂是對現行法的一次全面的完善和升級,調整幅度較大。
  • 取消「領隊證」 旅遊法小修訂的大意圖
    原標題:取消「領隊證」 旅遊法小修訂的大意圖  11月8日,是國務院確定的記者節,這個記者節,跑旅遊口的記者們更加忙碌,因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發布了修訂12部法律的決定,從2013年頒布實施之日起就被業內提議進行修訂的旅遊法位列其中。
  • ...騰訊、順豐旗下公司遭頂格處罰 國外反壟斷怎麼做?臉書面臨拆分
    《反壟斷法》修訂草案將提到罰款額度 該負責人表示,儘管罰款額度較低,但是上述三個案件的處罰可以向社會釋放加強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監管的信號,打消一些企業可能存在的僥倖和觀望心理,產生相應的威懾效果。中央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上周五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今年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反壟斷法>修訂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稿)》,實施11年多的《反壟斷法》迎來首次「大修」。
  • 這些重要法律做了新修訂
    國旗法、國徽法修改,這些行為將被追究刑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17日表決通過關於修改國旗法、國徽法的決定,決定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未成年人保護法作出大幅修訂10月17日,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案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該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 【法律快訊】中國反壟斷法律資訊2016年11月
    自今年6月14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以來,包括江蘇、湖南、河北、遼寧、北京、寧夏、貴州在內的多個省區已陸續發布了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實施意見。 [1]http://info.hebei.gov.cn/eportal/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