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一體機是未來?Inside-out 追蹤才是

2020-12-25 IT之家

昨天在Oculus Connect大會上,扎克伯格公布了一款正在開發的VR一體機產品——Santa Cruz。細看報導你會發現,這款產品除了將計算單元都集成到頭盔中,還在前面增加了4顆攝像頭。

聽起來似曾相識,好像有款頭戴設備也在前面裝了多個攝像頭。沒錯,那款產品就是微軟的HoloLens,它擁有一顆深度攝像頭,一顆用以拍攝圖像/視頻的200萬像素攝像頭,以及4顆環境感知攝像頭。

▲Oculus展示的VR一體機

而同樣用到多顆攝像頭的還有Google的Tango系統,首款搭載Tango系統的聯想Phab2 Pro手機背部除了普通的攝像頭外,還有有一顆深度攝像頭和一顆運動追蹤魚眼鏡頭。

分別由Facebook、微軟和Google推出的這三款產品,雖然對外展示的產品形態迥異,核心卻都是Inside-out追蹤技術。

三大科技巨頭的技術都是通過攝像頭來感知周遭環境,實現運動追蹤和空間定位。雖然他們的產品所用的顯示技術完全不同,一個是全封閉的VR頭盔,一個是可以看到現實世界的AR(or MR),還有一個是手機,但達到的效果卻是類似的——當你在空間裡移動時,所看到的虛擬物體位置是固定的。

如果還沒有理解,可以這樣想,如果在Oculus的VR一體機上用一顆攝像頭將外部世界的畫面傳到屏幕上,它就成了AR(or MR);如果HoloLens改用非透明的屏幕,並將視場角擴大到110度,那就成了VR;如果Tango手機插到Daydream頭盔裡,並且不遮擋攝像頭,那麼它就成了VR/AR/MR一體的產品。

這些都是可以實現的,在Google從事Tango開發的技術大神Johnny Lee曾告訴雷鋒網,他們有過將Tango手機與Cardboard結合的嘗試。Google也在開發一款高端的VR一體機產品。

▲Tango手機聯想Phab2 Pro via tom's guide

而且Johnny Lee也表示,Tango所用的Inside-out定位和微軟的HoloLens很像,只不過Tango目前僅用在手機上,而HoloLens用的設備是頭盔。

實際上,從Johnny Lee身上也可以看到二者的淵源,HoloLens的追蹤技術是在Kinect的基礎之上開發的,而Johnny Lee的大名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他在微軟工作時對Kinect開發所做的貢獻。

Inside-out追蹤對VR/AR來說是Game Change的技術上個月國外VR垂直媒體Road to VR發表的一篇文章寫道,「HoloLens的Inside-out追蹤技術對AR和VR來說是Game Change,卻沒有多少人在談論它」。

當初HoloLens剛剛公布時,許多人直呼黑科技,而它真正的黑科技就是將Inside-out追蹤技術做到如此高的水平。筆者在體驗HoloLens時就曾試過,不管戴著頭盔如何動,漂浮著的虛擬物體或窗口都保持得非常穩定,這不就是Lighthouse等Outside-in空間定位系統想實現的嗎。

而且,HoloLens的追蹤系統還有很強的搞幹擾性,在Road to VR的文章中,作者Ben Lang在一個嘈雜的環境中試用HoloLens,發現當有人在視野中經過中,它也能將之忽略,保持顯示的虛擬物體在一個穩定的位置。

更厲害的是,微軟是在一款獨立的行動裝置(也可以稱之為一體機)上實現這項技術的,這意味著對功耗和性能都有嚴格要求。Facebook的Santa Cruz一體機和Google的Tango手機同樣需要面對這兩個問題。

除了設備性能和功耗,Inside-out追蹤還存在其它問題。以Tango為例,Johnny Lee曾告訴雷鋒網,由於使用的是攝像頭,Tango的定位會受光線情況的影響,例如在黑暗下就無法定位了;另外手機距離物體越遠會越難定位,所以室外使用時可能會受此影響。Tango目前也沒有圖像識別,所以它並不能知道擺在地上的物體是桌子還是椅子。

這些問題HoloLens和Santa Cruz一體機也同樣會遇到,包括其它Inside-out追蹤系統。國內廠商數娛科技曾推出使用英特爾RealSense開發的Inside-out追蹤系統,就因為光線問題在發布會上演示失敗,造成尷尬場面。

不過雖然還有問題需要解決,這不妨礙大廠將獨立VR/AR設備結合Inside-out追蹤視作未來的發展方向。取決於產品形態和應用場景的不同,各家公司的產品上市計劃也會有所差異。微軟已經表示HoloLens的消費者版要到2020年才會有,Oculus的一體機估計不需要這麼久,而Tango則已經出現在消費產品上了。

相關焦點

  • 與其說VR一體機是未來,不如說Inside-out追蹤是未來
    而同樣用到多顆攝像頭的還有Google的Tango系統,首款搭載Tango系統的聯想Phab2 Pro手機背部除了普通的攝像頭外,還有有一顆深度攝像頭和一顆運動追蹤魚眼鏡頭。分別由Facebook、微軟和Google推出的這三款產品,雖然對外展示的產品形態迥異,核心卻都是Inside-out追蹤技術。
  • VR一體機Santa Cruz試玩:空間追蹤體驗好評
    【本文由作者供17173VR獨家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在2016年的Oculus Connect大會上,Facebook的總裁馬克扎克伯格透露出Oculus正在開發一款帶採用inside-out 空間追蹤技術的全新獨立無線VR一體機Santa Cruz。
  • Inside-out追蹤技術為何被業界一致看好
    而近日微軟與聯想、惠普、戴爾、華碩和宏碁幾家合作的VR頭顯,同樣採用了 inside-out 空間定位系統。VR一體機產品Santa Cruz,這款產品除了將計算單元都集成到頭盔中,還在前面增加了4顆攝像頭。
  • 10月VR大事盤點:inside-out追蹤是關鍵詞
    Oculus Connect開發者大會充滿新聞,但最重要的是Touch控制器將於12月以199美元首發,以及INSIDE-OUT追蹤技術原型機Santa Cruz的亮相。Touch對Rift固然重要,而無線VR則是未來幾年的發展重點。 VALVE正在研發新型控制器
  • 我們都愛inside-out,但現在要搞定它還不是太容易
    自從微軟Hololens讓inside-out進入大眾視野,VR大廠便開始對這種追蹤技術趨之若鶩。依靠設備本身實現虛擬場景空間定位的inside-out擺脫了外部設備的束縛,將VR交互從「坐立式」提升到「移動式」。在CES 2018上,我們看到更多廠商為自家產品搭載了inside-out追蹤技術,這也算是為2018年VR,尤其是移動VR的發展打開了良好的局面。
  • 預告:大牛解讀Inside-out追蹤技術在VR上如何應用? | 硬創公開課
    Oculus展示的VR一體機在今年的Oculus Connect大會上,扎克伯格公布了一款正在開發的VR一體機產品——Santa Cruz。許多人都說VR一體機是未來,而移動VR要真正移動起來,就需要擺脫外部空間定位基站的束縛。那麼如何用另一種方案來擺脫有線VR通常使用的Outside-in空間定位方案呢?那就是Inside-out空間定位技術,此類方案大都基於計算機視覺技術,包括微軟、Google和Facebook在內的科技巨頭都在進行相關研究。所謂的Inside-out追蹤到底是如何做的呢?
  • Pico Neo VR一體機基礎版體驗:消費級的VR一體機這樣玩
    6自由度的頭顯不僅能像3自由度一樣實現圍繞X、Y、Z軸的旋轉,還可以追蹤XYZ軸上的平行移動。 Pico Neo VR一體機商用版其實是6Dof的頭顯+2隻6Dof的手柄,售價為5299元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此次體驗的基礎版是6Dof的頭顯+一隻3Dof的手柄,售價為3999元。 頭6手3的配置能支持哪些玩法呢?
  • Pico Neo VR一體機評測:PCVR級的體驗,但更輕,更簡便
    顯示和性能不是唯一因素,缺少定位追蹤設備才是最關鍵的原因。沒有了定位追蹤設備,VR 設備基本就淪為全景播放設備了。為了彌補 VR 一體機/Cardboard 定位追蹤設備的缺失,也不乏廠商為之開發單獨的定位追蹤套件。然而,這些套件大多數都是採用 outside-in 的追蹤方式,需要另外布置用於追蹤的基站或者標記點。
  • 酷開發布VR一體機「隨意門」,高端版配Inside-out空間定位技術
    10月18日晚,創維旗下的網際網路電視品牌酷開在北京舉行發布會,正式推出了兩款VR一體機產品——「隨意門G1和G1s」,同場酷開還宣布將品牌升級,並推出三款新電視產品,主打遊戲。基於驍龍820,高端版擁有6自由度空間定位隨意門一體機採用高通驍龍820晶片,擁有4GB內存+64GB快閃記憶體 ,雙獨立光學系統,支持快充3.0。
  • vr一體機哪個牌子好?國內vr一體機配置推薦
    vr一體機哪個牌子好?國內vr一體機配置推薦。今年被很多人稱為VR元年,網吧網咖與vr的聯繫越發緊密了,不少老闆都專門採購vr設備並設置網咖vr體驗區,VR一體機就是具備獨立處理器並且同時支持HDMI輸入的頭戴式顯示設備。國內vr一體機品牌在近幾年湧現出了不少,很多網友不知道vr一體機哪個牌子好?
  • 高通推《恐龍戰隊》電影主題VR頭顯 支持inside-out追蹤功能
    不過在內部有前置景深攝像頭,同時還支持inside-out追蹤功能。這意味著,用戶可以在虛擬世界中漫步,而不是像一般設備那樣只能待在原地不動。不過行走體驗還並不是很好。
  • HTC發布新一代VR頭顯Vive Cosmos,支持inside-out追蹤並配備雙6Dof...
    這款頭顯採用Inside-out技術,無需設置外部基站就可以實現頭盔和手柄的位置追蹤。HTC Vive北美區總經理Daniel O』Brien先生表示:「我們發現,超過85%的VR愛好者將易用性和配置安裝的難易程度視為影響購買VR頭顯的首要因素。我們認為Cosmos會吸引更多之前沒有關注VR設備的人群,同時也會為VR愛好者帶來更優質的設計感觀。」
  • 2019vr眼鏡一體機哪款好?五款最受歡迎的vr一體機排行榜!
    科技的發展總是伴隨著新一輪的信息技術革命,現今,高新技術的不斷湧現正在引領著虛擬信息的發展;vr一體機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被研發出來的,vr一體機不同於普通的vr眼鏡,它擁有總體的虛擬空間與信息展示能力,而普通的vr眼鏡則需要連接電腦等相關電子設備才能實現相應功能。
  • Inside Out
    The wind blew my umbrella inside out. 風把我的傘吹翻轉過來了。這是inside out的基本含義,這個義項最早出現在17世紀,見於Tarlton's Jests。2. inside out 徹底地,例如:He knew this town inside out.
  • 盤點2019年最受歡迎的五款vr眼鏡一體機
    (文章來源:中管院數字經濟中心) 科技的發展總是伴隨著新一輪的信息技術革命,現今,高新技術的不斷湧現正在引領著虛擬信息的發展;vr一體機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被研發出來的,vr一體機不同於普通的vr眼鏡,它擁有總體的虛擬空間與信息展示能力,而普通的vr眼鏡則需要連接電腦等相關電子設備才能實現相應功能。
  • HTC Vive發布一體機Focus,並推出移動VR開放平臺Vive Wave
    雷鋒網消息,11 月 14 日上午,HTC Vive 在北京召開開發者峰會,正式推出一體機 Vive Focus,以及 VIVE WAVE 開放平臺。據雷鋒網了解,Vive Focus 專為大眾市場設計,即戴即用、操作簡單、佩戴舒適、攜帶方便,是首款採用 inside-out 追蹤技術,支持六自由度(6DoF),可實現大空間(world-scale)定位的高端 VR 一體機產品。
  • Inside-out方案能撬動VR消費級市場嗎?
    值得注意的是,Cosmos與其競爭對手——Oculus今年3月推出的 Rift S相似,都採用了Inside-out移動定位方案取代外部基站(Outside-in VR追蹤方案),不需要安裝和使用外部跟蹤器。此前的Outside-in的移動VR追蹤方案,因為複雜的基站安裝和校準流程而被人詬病,成為眾多普通玩家入手頭顯的「攔路虎」。
  • vr手機盒子是什麼?不過是玩具,VR一體機才代表未來
    業內人士普遍看好VR產業的未來,並將VR賦予了下一代計算和人機互動平臺入口的定位,基本判斷VR是繼手機產業之後,必將成為智能終端產業的下一個發展熱點。  可與預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VR的三種形態「手機盒子、一體機、PC」將會針對不同人群而持續保持共存形態,但移動VR一體機才是未來趨勢並將走向主流。
  • XR科普之——PC VR
    (VRPinea 8月7日訊)前幾日,P君遭到了好基友的一番靈魂發問:「現在VR設備這麼多樣化,又是一體機又是PC端的,到底有啥區別啊,買哪種比較好?」P君內心:又來?在經歷複製粘貼無數遍同樣的話之後,P君終於決定將它們搬上XR科普,以後再有人發問,高冷本君將直接甩他一手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