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一下,相對論是能夠改變物理學大廈根基的偉大理論。能夠再出現這樣級別的偉大理論,可能就需要人類等待上百年的時間,若是說這樣的偉大理論由民科做出來,可能性為0!
在古代的時候,科學門類尚不齊全,科學體系也不龐大。和現在相比,那時候相對容易誕生一位研究領域橫跨整個物理學各分支的全才科學家,比如牛頓。也較容易出現一位利用業餘時間就能做出重大成就的科學家,如費爾馬。而現在,物理學、生命科學等等都是一個龐大的學科體系,現在誕生一位牛頓、愛因斯坦那樣研究領域覆蓋幾乎整個物理學的科學家都是不可想像的,更何況還是一位民科呢。
很多民科都覺得自己是全球頂級科學家,甚至是有史以來最頂尖的科學家。比如那位知名的初中學歷的郭英森,他號稱有幾個有實力爭奪諾貝爾獎的科學發現,還能讓人的生命無限延長。這其實是民科的職業妄想通病。
民科還經常拿愛因斯坦說事,說愛因斯坦就是民科出身。可以拿愛因斯坦和那些民科們比一比。
愛因斯坦受過正規專業的物理學教育,而且是全球非常有名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大學這樣的學府,在這樣的學校使他能夠接觸到一流的老師,以及當時物理學的前沿。愛因斯坦的幸運年是1905年在他26歲的時候開啟的,那一年他給出了《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等幾篇有深遠意義的論文。論文是發表在正規的學術期刊上的,其中有一篇是愛因斯坦的博士論文。
而民科,僅論文這一關就是他們無法貫穿的勢壘。不是學術界歧視他們,頂級學術期刊對來自任何人的論文基本能夠做到按照共同的原則對待,是由於民科的論文實在是太過奇葩搞笑,所以不能得到發表。
幻想著自己成為又一個愛因斯坦的民科大神們,還是洗洗睡吧。
原創作品,禁止侵權,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