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中藥調理身體4步走

2020-12-18 寶寶知道

雖然現在寶寶還發動,準媽媽也不用過分擔憂哦,一切聽從醫生的建議就好。不如趁現在有時間,了解下坐月子的相關知識吧。月子期間,身體調理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自己今後幾十年的身體健康。怎麼調理?中醫建議坐月子需按照四個步驟進行調理。

第一步:生新血、化瘀血

功用:促進子宮收縮,使惡露排出,避免血栓形成,幫助子宮功能恢復。

中藥方:生化湯

服用時間:順產媽媽第一天即可服用,具體也可諮詢醫生意見,剖腹產1周後開始服用,1周內禁食牛奶、豆漿、雞蛋等易脹氣的食物。

使用方法:

順產:生化湯避免用酒煎煮,因為酒有助於生化湯的藥性更猛烈,因此最好是用水煎煮的方式。一般劑量是一天1帖,服用5帖即可停止。

剖腹產:剖腹產婦可喝、也可不喝生化湯;如果選擇喝生化湯,不要超過3帖。

第二步:調整脾胃

功用:調整腸胃的功能,腸胃強健了,才更有助於日後其他補品的吸收。

中藥:黨參、淮山、茯苓、扁豆、蓮子等食補建議:藥材可連同豬肚、豬排骨、豬粉腸(任選一種),煮成清湯後服用。

使用方法:產後即可服用。

第三步:益氣補血下奶

功用:益氣補血並增加乳汁分泌。

中藥:當歸、川芎、黃芪、黨參、杜仲、枸杞等。

食補建議:藥材可連同烏骨雞、鱸魚、豬小排,煮成清湯後服用。

使用方法:產後1周半後,停服生化湯之後,方可服用。

第四步:壯骨健腰調經

功用:補腰腎、壯筋骨、防掉發

中藥方:產後十全大補湯

使用方法:產後滿3周開始服用,或月子結束後作為滿月調理用。

Ps:以上介紹的中藥方,準媽媽產後都可去中藥行叫藥劑師配,但記得要講清楚自己的情況。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嘉懿家)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產後要如何調理身體?
    由於生產對女性的身體影響非常大,產後調理顯得至關重要,它可以幫助產婦恢復身體,同時還有避免出現產後貧血、產後抑鬱等情況的出現,因此我們在生產過後需要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進行調理身體,但不正確的調理方式對自身和新生兒都會造成損害,調理方式的選擇要引起寶媽們的注意。
  • 產後身材變樣?產後調理你做對了嗎?
    產婦產後難免會出現身體虛弱的情況,特別是對於體質原本就差的產婦來說,更容易發生產後體虛。體虛可以通過多種方法調整,包括飲食調整、日常起居習慣調整、經絡調整、藥物治理等。運用正確的調理方法,可以使產婦在短期內恢復到正常狀態。
  • 中藥調理身體多久好 還夏季好身體
    核心提示:如果你感到身體有所不適,首先應該做的就是調理自己的身體,而不是拖延。那麼通常我們採用的便是中藥調理法,此方法副作用小,並且是從根源治療和調養,那麼中藥調理身體一般要多久比較好呢?   大家一定要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中藥調理法針對的人群是廣泛的,針對的群體也是廣泛的,沒有特定的限制範圍,因此靈活度較高。即使你沒有吃過中藥,但你也一定知道中藥調理養生的說法,為什麼說養生之道中會涉及很多中藥呢?中藥的作用呢,是幫助患者進行調節,從根本來解決問題,最終使人體達到陰陽平衡的效果。
  • 「夜班族」,身體狀況與中藥調理!
    成年人正常在23點之前入睡,到了凌晨1至3點鐘進入深睡眠狀態,這個時間是身體各個器官自我調節最佳時間。反之,身體的免疫能力會下降,抵抗力同樣會下降。體內陰陽不和使皮膚失其所養,會出現乾燥、失去彈性、晦暗無光等情況。如果再加上內分泌失調容易使皮膚(尤其是年輕人的皮膚)出現暗瘡、粉刺、黃褐斑、黑斑等問題。
  • 中藥調理身體應該注意什麼
    身體不舒服很有可能是疾病侵害了,所以大家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更是要小心,特別是不少的人會選擇使用藥物來進行調理自己的身體,只有做好和注意這些才能確保自己有個好身體,那麼,中藥調理身體應該注意什麼?下面趕緊來了解下吧。1、服用甘草、蒼耳、烏梅、桔梗、黃連、吳茱萸忌食豬肉。2、服地黃、首烏忌食蔥、蒜、蘿蔔。
  • 中藥四物湯調理身體
    中藥四物湯調理身體 2014-12-11 14:25:4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馬君豪   四物湯是女性在調理、
  • 許瑋甯自曝喝中藥調理身體
    許瑋甯自曝喝中藥調理身體在採訪中,許瑋甯自曝近期正努力喝中藥調理身體,立即被追問是否準備生寶寶,許瑋甯火速澄清表示:「我是手腳冰冷的人,不希望拍戲耗體力,想要照顧好身體,以前嚴重時手伸出來就能感受寒氣。」她更表示可能因長期不食晚餐來保持身材,結果導致只要一吃多就會很快長胖,所以要長時間服用中藥去調理新陳代謝。
  • 產後體質調理做或是不做,這差別真不是一點半點
    這裡最重要的就是產後這個階段。產後恢復,體質為本。有人說產後調理是女性「重新做人」的好機會,產後體質調理做得好,不但可以令女性恢復產前的身體水平,還可以讓女性產前虛弱的體質轉變成健康體質。在產後恢復期內,人體各個器官處於敏感狀態,在這個時期某些過去處於關閉狀態的器官容易被體內孕氣產後的毒素攻擊,從而造成身體的不良反應。如果不在這個時間將肌體的各個器官進行調理,將毒素排空,就容易落下病根,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一些病症也隨之顯現出來。
  • 文登區人民醫院開展中藥燻蒸療法 健康調理「月子病」
    文登區人民醫院(北院區)母嬰保健科不失時節,抓住「三伏天」「冬病夏治」的大好時節,開展中藥燻蒸療法,健康調理「月子病」,深受女性朋友的青睞。  「月子病」也叫產後風溼,是女性產後常見病。一般是婦女在生產(包括小產)之後一個月內所受到的外感或內傷而引起的婦科疾病。中醫歸為月子後遺症,西醫歸為免疫力低下的。
  • 產後月經不調要怎樣調理?做好這4件小事,身體會慢慢恢復
    生活中有部分女性在生產之後出現了月經不調的症狀,如果長時間有這種現象應該注意身體的調節,只有身體調節合理,恢復正常的狀態,月經不調的表現才會好轉。另外,女性生產之後也要堅持一些良好習慣,在良好習慣養成的過程中身體才恢復正常狀態,月經才能保持規律。那麼,產後月經不調應該如何調理呢?
  • 備孕中藥調理的方法?
    在備孕的時候通過飲用中藥來進行,其實還是比較少見的,因為中藥也是會對身體產生相應的副作用。這裡一般建議備孕的朋友是通過飲食方式來調理的,對身體的調理功效還是非常顯著的。備孕中藥調理的方法?備孕期間可以按照以下中藥方調理身體,這樣能懷有一個健康的寶寶。
  • 胃不好的人,慎用這四種中藥調理身體
    所以對於胃病,往往他們會選擇中藥來調理,但是是藥三分毒,就算是再溫和的中藥,對身體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胃不好的人,少用這四種中藥來「養胃」,可能會適得其反!
  • 產後月經不調要怎樣調理?提醒:做好這4件小事,身體會慢慢恢復
    更常見的是產後月經不調問題,每次來月經,總是問題不斷,月經變得非常沒有規律。有時提前,有時推遲,甚至有閉經的現象,還有些女性產後月經量大大減少,有的卻正好相反,月經量大的驚人,好像要把全身的血流盡一般。這些都是典型的產後月經不調問題,引起月經不調的原因為身體出現血虛、氣虛或肝鬱問題,其中最主要原因為血虛。
  • 黎姿曬喝中藥調理身體圖片:身體就像淨化了一樣
    11月27日晚,「不老女神」黎姿通過微博上傳自己喝的中藥圖片,並總結經驗,提倡注重飲食和運動的均衡,這樣才是健康和幸福,寫道:「雖然每次看到一大碗黑色的中藥會忍不住皺皺眉頭,但我知道苦口良藥,每次熱騰騰地喝下去,就會覺得體內的寒氣或者燥熱也清掉了一點,而且最終可以清除內感,身體好像淨化了一樣。
  • 中藥調理一般吃多久 慢慢調理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藥治病見效慢,但是效果比較好,是不少人調理身體的首選,但是中藥苦口,難喝,很多人都堅持不下來。雖然中藥沒有西藥見效快,大家應該注意自己的身體調理,那麼要吃多久中藥比較好呢?下面我們看看專家的介紹。
  • 產後多久來月經 女性產後如何調理身體
    女性在產後月經的時間其實與產後是否哺乳、哺乳時間的長短、產婦的年齡及卵巢功能的恢復能力有一定的關係。一般來說,不哺乳產婦來月經的時間一般是產後6-10周;而哺乳產婦月經來潮時間稍有推遲,平均在產後4-6個月來。而產婦的身體狀況,也影響著月經來潮時間。1. 身體較好的女性,大約四個月左右有些女性產前身體就比較強壯,產後恢復也很不錯。
  • 產後調理身體,這四個經典滋補食療方要知道
    產婦常因產後氣血不足,情志失調而出現怕風、頭暈、心悸、失眠、汗多、便秘、腰痛、腹痛等症狀,因此產後可以從飲食及生活方式上進行調理,在飲食上需要增加營養的攝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雜病門診副主任中醫師高三德介紹,孕婦產後身體較為虛弱,特別是高齡產婦,尤為明顯,《景嶽全書》載有產後調理滋補食療古方4款,推薦給有需要的產婦選用。
  • 哪些中藥能豐胸中藥豐胸讓你更豐滿
    哪些中藥能豐胸?豐滿的胸部,是不少女人所要達到的目標,都想擁有一個傲人的胸圍,如何豐胸就很關鍵了。豐胸吃什麼好?下面推薦中藥豐胸湯。(資料圖)想要豐胸,補氣養血乃首要任務。中藥雖苦,但是療效顯著,正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用中藥調理身體,可謂是良藥苦口把胸豐。
  • 調理月經 月經不調吃什麼中藥調理月經?
    調理月經很多女性的月經來了,以後遲遲不走,這種現象就被稱為月經拖尾,如果女性的月經總是拖尾,就會讓女性的月經周期變長,而引起女性的月經不規律,那麼月經經常拖尾應該怎麼調理呢?月經經常拖尾怎麼調理?
  • 自行服用中藥調理身體,中年女出現中毒,專家提醒吃中藥應遵醫囑
    楚天都市報7月3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劉姍姍)56歲的陳女士患上了十二指腸腫瘤伴有肝轉移,自行服用中藥調理身體,為求藥效還自行加大了劑量。誰知近日她出現了噁心嘔吐、身體麻木等症狀,經診斷,原來她出現了附子(烏頭鹼藥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