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因為網課很多中學生需要使用手機來聽課或者交作業,家長們也積極地配合學校要求讓孩子在這期間也不能有絲毫的放鬆。問題是在疫情期間孩子們似乎已經養成了使用手機的習慣,尤其是春節期間某遊戲甚至因為人數太多導致伺服器瀕臨崩潰,現在隨著開學那麼我們的學生使用手機的這個習慣還存在嗎?
因為一場疫情,更加劇了學生使用手機的分層,最上面一層的學生自律、有主見,最下面一層的學生貪圖享樂放縱自己。與很多家長想像中不同的是,雖然會在開學的時候會讓孩子把手機交出來,孩子一般也會聽話照做,但是開學之後許多學生還是有自己的一部備用機來躲過家長和老師的檢查。這個時候很多家長都會苦惱,孩子在學校裡面又管不到,回家之後又逮不住,說有說不得,罵又罵不得。
小紙條一般在用這樣的方式提醒學生們要自律不要放縱,而這樣的提醒背後更多的是成年人的擔憂:沒有了監督和管控,孩子們會在自律和放縱中選擇後者。
「×××、×××來了嗎?」
「晚上7點,一起上線開黑,咋樣?」
很多中學生在學校的時候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我的同學都在玩,我如果不玩會不會不合群」,「其他同學都有手機,就我沒有手機,你們有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不難看出現在不僅是成年人有壓力,很多初高中生都會有自己的一份「壓力」,並且作為家長的我們看到問題的角度都是「你這樣玩手機肯定會影響學習」,所以很多時候家庭的矛盾就會激發出來了,孩子覺得我們家長管得太多,一點都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作為家長的我們覺得孩子整天偷偷玩手機會影響學習,時間久了學習成績肯定會下滑。
成年人的擔憂不無道理,畢竟十幾歲中學生的自制力有限,再加上非常時期沒有了老師的監督、沒有了考試的壓力,有些孩子確實在放縱自己。翻看高一某學生的朋友圈,延遲開學這段時間,她每天最後一條信息基本都是第二天凌晨發出的,而且通常跟遊戲有關。
初高中的孩子都處於一個價值養成階段,這個時候往往分不清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有監督以及督促孩子改正的義務。很多家長在向我諮詢我的孩子為什麼經常偷偷玩手機的時候,我都會反問家長一個問題: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偷偷玩手機的,一開始玩手機的時候您做了哪些事情呢?往往這個時候家長會因為沒有及時幫助孩子改正壞習慣感到愧疚。
不管是孩子在學校還是在家裡玩手機,我們作為家長的都應該秉持著 讓孩子發現玩手機帶來的影響 這種心態去溝通和改正,不應該直接拿起「我是家長,你得聽我的」這種殺威棒去命令孩子。相信我,如果這樣做後果就是孩子會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所以嘗試著好好溝通,讓孩子看到玩手機帶來的影響,並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帶來的後果。
開學第一個周小紙條去與幾位學生交流發現,學生每天用手機的平均時間在5小時左右,孩子們在玩手機的時候內心也會感覺到「不安靜」,因為一想到其他同學都在學習,自己就會感覺到慌張,但是手機放在那裡自己又抵擋不了誘惑,一玩一天就過去了,網課也沒有認真聽講,感覺浪費了很多時間。所以不少同學都主動下了時間管理的軟體,到了設定好的時間後手機就會鎖屏僅保留通訊功能,自己去強制要求自己控制玩手機的時間。相比多數成年人與手機每天形影不離來講,孩子們在這一方面表現是比成年人好的。可以看出孩子們也在和自己」握手言和「。
但是對於少部分自覺性較差的孩子來講,家長的強有力介入還是有必要的。小紙條在溝通中也發現,有部分孩子會熬夜玩手機,不管是遊戲還是刷劇都佔據了較多的時間,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的家長主動出擊找孩子去溝通了,讓孩子認識到玩手機會帶來的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