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家裡有孩子的,無論是上幼兒園還是小學,都會為自家孩子的橡皮、尺子、筆,甚至是文具盒感到頭疼。
孩子掉東西的能力太強了!
橡皮丟掉的速度,有時候寶媽都懷疑是孩子把橡皮當飯吃了,要不怎麼能三天丟兩塊兒!
寶媽們也想過辦法,在橡皮上寫上名字,在橡皮和尺子上拴根繩子之類的,結果還是總丟。
寶媽也是盡力了。
@小希我兒子,一年級,丟了30根鉛筆,十幾塊橡皮,只好給他買最便宜的那種,丟了也不心疼。
@vivian大寶敵雖,在幼兒園一星期丟了好幾塊橡皮,沒辦法,拴上省二,又沒了!現在筆盒裡面只放鉛筆,橡皮放家裡……@天涯倆孩子,一學期,批發了48塊橡皮,48根筆,結果現在就剩5根筆了,丟的那些到底是去哪兒了!
對啊,橡皮又沒長手腳,也不好吃,咋就沒了呢?
1、孩子好動,掉地上長不到了
大多數的孩子都調皮好動,橡皮用著用著就滾到桌子底下了,鑽下去撿有時候也找不見,在掃地的時候,或許被掃走了,也或許被誰撿到了。
反正就是沒了。
2、被孩子摳沒了
還有的孩子小動作多,在上課或寫作業的時候喜歡摳橡皮,橡皮被「分解」成「碎末」,自然就「不見了」。
3、別的孩子看著好看,拿了
還有的是被別的孩子拿了。
有寶媽說,給孩子買了幾塊好用又好看的橡皮,一直丟,就換成了不太好了,不丟了。
還有的寶媽說接孩子的時候,看見一個小姑娘拿了一大串兒橡皮,說是別人給的。
其實丟橡皮也不是一件大事,大不了就像別的家長那樣,批發,成盒買也不貴,但是父母還是下意識的教給孩子這些:
1、學習、做事的時候集中注意力
首先,讓孩子集中注意力,最重要的就是培養興趣。
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能夠百分百的認真,在學習上自然也可以,所以先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要給孩子充足的玩樂時間,不要總說「給我做一下你這個作業吧」之類的話,不要讓孩子因為學習產生焦慮。
其次,每個人的注意力不可能一直緊繃集中,孩子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就更短了,在培養孩子注意力的時候要注意從短時間變成長時間。
可以把時間切割成「專注時間」和「休息時間」,讓孩子現在短時間(比如15分鐘)內專注注意力,然後再慢慢增加時間。
還有,不能縱容孩子在寫作業或上課的時候有小動作的習慣。
在引導孩子小動作的時候態度不要強硬、也不要嚴厲制止,焦慮情緒會讓孩子下意識的更依賴外部小動作。
父母可以利用不經意的鼓勵方式來讓孩子改掉小毛病。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父母要有耐心,不要急躁。
2、別人的東西,再好看也不能隨便拿
孩子丟橡皮,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掉在地上被撿走或者直接被別人拿了,也不能說偷,因為有些父母並沒有給孩子灌輸「不拿別人東西」的概念。
所以父母要告訴孩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撿到了就交給老師。
有個寶媽說,她兒子的同學都是把撿到的橡皮交給老師,老師再統一一人兩塊兒的發下來。
這是一個道德問題,現在孩子還小沒有概念,可養成了「看見好的就拿」的習慣,以後可就真成偷了。
有父母說「丟橡皮都是小事兒,孩子不把自己丟了就行了」。
說的也是,橡皮本來就是小事兒,但是在小事兒裡面,父母要注意對孩子的教育。
讓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東西,同時也別惦記別人的東西,其他的其實也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