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叔16年花光千萬積蓄沙漠種樹,種出萬畝綠洲

2020-12-17 澎湃新聞

yanner

「大家好,我叫孫國友,來自四川,2003年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我在靈武市毛烏素沙漠上修公路,當時這裡寸草不生,我在推土的時候發現,沙子下面有水,我把水送到寧夏水利勘測院去勘測,這個水可以種樹,於是我承包了1萬多畝白沙灘種樹。通過這16年的治理,種下各種灌木喬木加起來上百萬株……」

打開孫國友的快手,他的很多條視頻都重複著類似的獨白。他原來是一名房地產和路橋工程的承包商,2003年他承包了萬畝沙漠開始種樹,沒想到,一種種了16年。從44歲種樹種到60歲,他種下了他幾十年來積攢的一千多萬積蓄和16個年華,種出了萬畝綠洲。

在100多年寸草不生的地方種樹,他「瘋」了

16年前,孫國友決定在這裡種樹之時,當地人都覺得他瘋了。在孫國友種樹的地方,這裡超過100年一直寸草不生。孫國友說,「他們爺爺的爺爺都說,這裡一直是沙漠,從來不長草。」

沒有人相信,這裡能夠種出樹來。但孫國友相信官方的檢測結果。他在第一年就投入了三四百萬去種樹。

「兩三百個工人,在三四月份植樹季種樹,四月份以後開始做路橋工程。」孫國友說,從2003年起,自己做路橋工程包工的收入,就陸陸續續投入到植樹造林中去了。

沙漠種樹的難度超出想像。最開始種樹,經常第一天種下去了,第二天一早發現風全吹沒了。種下一萬顆樹,能長出2000棵樹都已經不錯了。

孫國友主要是種些刺槐、梭梭樹等耐旱的品種。在一條快手視頻中,孫國友起扛著樹苗走在沙灘中。原來,萬畝沙灘開不進車,孫國友和工人們全部靠人工一棵棵樹苗扛進去。在另一條快手視頻中,孫國友和工人們一起坐在沙灘上吃飯,要趁著澆上水之後儘快趕工把樹種上。

為了可持續地種樹,孫國友一開始就自建了水渠;2008年,他在萬畝林場70公裡外的地方承包了2000畝大沙丘,將整個大沙丘攤平,填上紅土,修建育苗基地。在育苗基地處,他還自己建了養殖場,養了牛羊,一為給林場育肥,二為補貼萬畝林場的花費。

就是這樣摸索著,一步一步在沙漠中種樹。誰也沒有想到,這件事情,孫國友可以堅持16年。

身邊很多人都不理解孫國友的行為,還好妻子武金明支持他。武金明武女士是鹽池人,從小在風沙裡長大,也深受沙漠之苦。她說,「我從小就恨沙子,我們家以前春天一颳風,滿院子都是沙子,風停了之後,就只能和幾個姐妹一起,一車一車地把院子裡的沙子運出去,我對這沙子恨得狠。」

除了僱傭的工人,孫國友的嶽父嶽母也和他們一起進了沙漠。「老兩口都是在沙漠裡去世的,爹爹走的時候是2005年,媽媽走的時候是2009年,他們在的時候,每天都給我們送飯送菜。」武金明說。

前後投入超千萬,最後一套房子和設備都賣掉

為了植樹,孫國友前前後後投入超過千萬。

孫國友的錢賺得並不容易。1959年出生的孫國友最早是從四川南部縣逃荒而來。16歲時,父親去世,在家鄉理髮4年之後,他就離開家鄉闖蕩。出走的孫國友身上只帶了2塊錢和5斤全國糧票,一路走一路討飯,半年後,在1981年3月份,孫國友到了寧夏吳忠市。憑著小時候從父親那裡學來的手藝,孫國友開始擺地攤理髮,為人裁衣服。

到了1987年,開了理髮店小有積蓄的孫國友買了轎車,開起了計程車。孫國友說,自己那時候已經可以月入2000元,在吳忠市已經是非常有名的人物。

199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當地一個工地包工頭租用了孫國友的車,孫國友跟著去了工地。在等待閒暇的時候,孫國友幫著在工地上搭把手,搬搬東西。包工頭看他為人可靠,就說,給你一點活,你幫我找人來一起幹。

孫國友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就從老家喊來了七八個人來工地上幹活。就這樣,孫國友開始了他的包工頭的生涯,一直幹到了2014年。在這24年中,孫國友輾轉在甘肅、陝西、寧夏、內蒙等地,一共修了100多座橋梁。

「我不是靠資源關係,其實是最底層的分包商。」孫國友說,在做得最大的時候,曾經有400多個工人跟著他一起幹路橋工程。2014年以後,因為年齡等原因,孫國友將路橋工程停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植樹中去。

沙漠種樹是一個花費很大的事情。孫國友說,自己已經把最後一套房子賣掉,賣了125萬。而在5月22號的一條視頻中,孫國友把橋梁設備全部處理。他說,「二三百萬的設備賣了廢鐵了。」

如今,孫國友的萬畝荒漠中,還剩下最後2000多畝地沒種綠。他希望通過自己的養殖場來補給自己的植樹工作。

直播間嚴禁打賞,想把大樹種到老鐵心裡

「你種樹究竟為了什麼?」許多年以來,這是孫國友被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很多人,即使沒有問出這句話,但他們差異的眼光似乎也在問著這個問題。就算是自己四個孩子,對自己將這麼多資金,悉數投入沙漠植樹這件事,也是充滿了不理解。

也許是因為有太多不理解, 2019年4月初,孫國友開通了自己的快手號,他在一條條快手視頻中,講述著自己當初逃荒到寧夏,又在2003年開始種樹的事情。他的很多視頻都是林場幹活間隙拍的,鏡頭語言略顯得凌亂無序。

孫國友說,剛開快手號,許多很久不聯繫的親友,以前在他工地上打過工的工人,都來到了他的短視頻下方或直播間。很多人發現,原來的「有錢人」孫國友如今為了種樹變得身無分文了,他們不解甚至會覺得孫國友「傻」。

「第一個月上快手,人丟大了」孫國友說。

作為一個不太熟悉網絡的人,最開始,孫國友會把這些覺得自己「傻」的熟人踢出直播間。但時間久了,因為有了越來越多的粉絲,孫國友覺得自己的心態更為平和了。

「我就是想讓大家知道,實實在在地存在這樣一個人,在寸草不生的沙漠裡,種了16年樹。這片林場也實實在在的在這裡。」很多老鐵還慕名而來前來參觀孫國友的萬畝林場。

「我現在的快手名字,還是在前幾天國際乾旱日老鐵們在直播間給我取的。『孫國友沙漠植樹』 (快手ID:hhyzy8866),他們覺得這個名字最能一目了然地說明我。」

孫國友的直播間,他「嚴禁」打賞。孫國友說,自己植樹不是為了錢,開直播也不是為了賺錢。對於已經收到的打賞,孫國友說自己將通過公證處,換成水,澆到樹上。

他想讓讓親朋好友和更多的人都知道植樹造林的迫切性。「孫國友一個人植樹沒有什麼,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生態意識這一棵參天大樹種在每一個人的心裏面。」

16年用盡千萬積蓄植樹造林值不值?在孫國友發布的短視頻下方,經常出現「英雄」、「了不起」等字樣的評論。

「16年的回報,就是網友在視頻下方的評論。」孫國友說,自己年少時最大的夢想就是做個焦裕祿那樣的官兒,但是這一輩子是沒有機會了。此外,自己初中畢業後沒辦法繼續讀書,沒有掌握尖端的技術。「我就是受苦,起碼要給後代留個念想。」

在幾條快手視頻中,孫國友抱著自己十幾年前種下的大樹,一人已經難以環抱。當初種下這樹時,還只有拇指粗細。誰又能想到,這荒漠中,真能長出森林呢?

關注「快手日報」

發現各樣人生

ID:kwaidaily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尋找沙漠和綠洲的「最大公約數」
    在朋友圈發下這條狀態時,吳向榮已經在沙漠裡種樹14年。  這是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的阿拉善,27萬平方公裡的面積裡分布著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這三大沙漠,土地荒漠化面積高達93.5%。每逢春天,沙塵暴常突襲而至。  吳向榮和他的團隊就住在騰格里沙漠東緣。
  • 他們在沙漠種樹30年,然後奇蹟出現了!
    今天看到一組沙漠的衛星對比照,簡直是見證奇蹟的時刻。這是庫布其沙漠的對比圖,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是我國第七大沙漠。腹地深處寸草不生,邊緣地帶風吹沙跑侵蝕周邊草地,面積超過1.8萬平方公裡,被稱為死亡之海。
  • 殷玉珍:30年堅守,沙漠變綠洲
    嫁到沙漠深處的姑娘1966年,殷玉珍出生在陝西省靖邊縣的一個小村莊,在家裡7個孩子中排行老五。她從小就幫家人做家務,沒有上過一天學,但這並不影響身邊的小夥伴對她的評價——很有想法,將來會有大出息。不毛之地變綠洲雖然對在貧瘠的沙漠中種樹一無所知,但殷玉珍還是決定一試。她和丈夫在地窯前種下了第一批樹,澆水、防沙,用心地呵護著每一棵樹苗。
  • 獨腿夫妻沙漠中種樹 超30萬株6000餘畝
    8月23日,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的徐世軍和妻子迎來種樹的第五個年頭。花棒被稱為愛情樹,徐世軍表示七夕期間也要和妻子合種一棵屬於自己的愛情樹。
  • 敢把沙漠變綠洲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資料圖片「大哥好,10月3日與你商定治沙事宜,請你每年幫我治沙7畝。我每月支付300元治沙費用……」這是四川眉山的郭萬明給郭萬剛的微信留言。時間是2019年10月12日。同時,越來越多的人行動起來,加入壓沙造林的行列,沙漠治理的速度明顯加快。郭萬剛說:「林場基本上沒啥困難,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再接再厲壓沙植樹,努力保護好生態,守護好現在的幸福生活。」古浪縣地處騰格里沙漠南緣,境內有240多萬畝沙漠、132公裡風沙線,經過全縣幾代人的努力,目前已經治理170多萬畝。
  • 【防沙治沙·中國故事】「硬漢」王家父子17年造出綠洲7500畝
    【防沙治沙·中國故事】「硬漢」王家父子17年造出綠洲7500畝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6年12月21日 14:37 A-A+ ,要在沙漠中種樹,外人看來這完全不可行;17年後,他們是為沙漠披上綠裝的「硬漢」父子。
  • 中國打造「綠色長城」:沙漠裡種樹的驚人壯舉
    已被沙漠逼近的甘肅省敦煌市陽關鎮邊緣的綠洲。沙漠聽上去不像是最理想的種樹之地。但是自1978年以來,中國已在乾旱的北方地區栽種了至少660億棵樹,希望能將沙質草原和黃色沙丘改造成綠色長城。Ian Teh documented this epic undertaking while traveling through northern China last year.
  • 上億用戶在螞蟻森林種樹,馬雲做了件好事,現沙漠變成什麼樣了?
    而提到我國的綠化工程,就不能提到從2016年開始上線的螞蟻森林了,螞蟻森林是一款集合社交和金融為一體的軟體,人們可以通過消費和騎行活動收集能量,積攢到一定數額之後,就可以在螞蟻森林上種樹了。今天我們就分享上億用戶在螞蟻森林種樹,馬雲真是做了件好事,現沙漠變成什麼樣了?
  • 上海種樹母親獲澎湃和阿里2萬獎勵:沙漠種的樹都是我的孩子
    此前在3月14日,澎湃新聞刊發《上海一母親賣房完成兒子遺願,內蒙古沙漠12年種樹兩百萬棵》,講述易解放為完成兒子的遺願,從2004年起變賣房產,帶頭在內蒙古沙漠種下了200多萬棵樹的故事。3月15日,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第133期正能量故事評選中,易解放獲評特等獎,得到阿里公益提供的20000元獎金。
  • 「甄傻」治沙:15年植樹600萬株 把9萬畝沙島變綠洲
    這一「傻」,就是15年。  15年,他把以前做生意賺的錢都搭了進去,現在的盈利還是負數。老甄由此得了個綽號:「甄傻子」。  15年,他一心撲在島上,硬是在9萬多畝黃沙上,種活了600萬棵樹。樹苗日益挺拔粗壯,自己卻落下滿身病痛。  15年,樹,一棵一棵,年年栽,年年死,年年補;綠,一寸一寸,擴展著,增長著,延伸著。
  • 威龍有機:沙漠裡的綠洲奇蹟
    據了解,該產品的葡萄原料來自於「沙漠裡的綠洲奇蹟」——威龍甘肅沙漠綠洲有機葡萄莊園。  北緯38度,是有機釀酒葡萄種植無與倫比的獨特地理位置,著名的葡萄酒產區法國波爾多梅多克、義大利託斯卡納、美國加州納帕山谷等地區都位於此緯度,這也讓甘肅武威成為了國內有機葡萄釀製的天堂。
  • 探尋沙漠綠洲背後的「秘密」
    重慶交通大學沙漠土壤化團隊成員蔣學皎說,現在他們的沙漠土壤化技術不僅是「黑科技」,還有了「高科技」。隨著騰訊—重慶交通大學沙漠生態研究聯合實驗室的成立,一套基於邊緣數據中心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孕育而生,改變了研究的傳統模式,助力他們研究沙漠綠洲背後的「秘密」。
  • 當4種模式讓沙漠變綠洲時!中國怎麼做,世界怎麼看?
    當新中國準備治理沙漠時,4種治沙模式就被提取總結了出來。第1種模式,榆林模式。榆林地區地處毛烏素沙地南緣、沙化面積達2.44萬平方公裡,有6座縣城陷於重重沙漠之中,412個村莊受風沙的侵襲壓埋,100年間,吞沒農田、牧場200萬畝。
  • 沙漠裡給30萬網友種愛情樹,這對夫妻火了!
    在內蒙古阿拉善的沙漠地區徐世軍和妻子已種樹5年他們為30萬人種下象徵愛情的花棒樹今年七夕,他和妻子的願望是合種一棵屬於自己的愛情樹↓↓↓>夫妻5年沙漠種出6000餘畝樹車禍沒有讓他們停下腳步內蒙古阿拉善盟徐世軍和妻子阿拉騰花在這裡種樹已有5年多2014年,外出打工的他們回到家鄉為改善環境開始種樹
  • 沙漠中的綠洲森林
    1980年,白春蘭和她的丈夫帶著本村10戶居民來到這個叫做「一棵樹」的地方。初來時,這個「一棵樹」沒有樹。十年的時間,有的人看不到希望,走了;有的人受不住困苦,走了。只剩下白春蘭夫婦,十年如一日的在這裡種樹。十年的時間,她們累計種樹10萬多棵,治理沙漠3400畝,探索出「以草擋沙、以柳固沙、栽樹防沙」的綜合治沙法。
  • 一夢江湖攜手種樹去 這片綠洲將以我們的名字點亮沙漠
    這些地方大多位於西北,在千百年前,也曾有過繁華的集市生活,有豐富多元的文化瑰寶,在千百年後,隨著歷史的流逝,曾經的繁華也逐漸被黃沙掩蓋……荒漠化的危機,正在威脅這片曾經美麗的土地。 俠之大者,不僅獨善其身,更能兼濟天下。作為一名意氣風發的江湖少俠,我們不願看到曾經的美麗土地上只剩荒漠,更可以奉獻自己的力量,為荒漠綠化出一份力!
  • 中國「最受寵」沙漠,治理後被綠洲包圍,剩200畝被保護當作景點
    中國是國際有名的治理沙漠的大國,我國治理沙漠的成績受到國際上其他沙漠國家的稱讚, 常識上來說,治理沙漠的時候,我們想把它變成綠洲,一點也不想留下沙子,但在我們國內,這樣的沙漠被遊客們稱為中國最「寵愛」的沙漠, 這個沙漠由我們國家成功了,但我們有些國家不想「消失」, 你知道這是哪個沙漠嗎
  • 塔克拉瑪幹沙漠種樹不現實?看看如何給樹木提供水,天才的設計
    塔克拉瑪幹沙漠上種樹不現實?看看如何給樹木提供水,天才的設計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塔裡木盆地中心,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面積約33.76萬平方公裡,僅次於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
  • 你在網上種梭梭樹,他在戈壁沙漠種了18年
    年近70歲的圖布巴圖住在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一個小村莊他一直有個夢想要在這片戈壁荒漠種上一萬畝梭梭修復家鄉生態 讓沙漠變綠洲這一做就是18年18年種了4000多畝梭梭
  • 花「天價」打造的螞蟻森林,還在種樹嗎?曾經的沙漠如今啥樣了?
    雖然馬雲在去年就正式退休了,但是他的影響依舊絲毫不減,他的一舉一動也都受到了眾多媒體的關注,那麼馬雲曾經花「天價」打造的螞蟻森林,如今還會繼續種樹嗎?想必經常使用支付寶的朋友對「螞蟻森林」並不陌生,在支付寶的螞蟻森林中種下一棵樹,就相當於在現實生活中種下一棵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