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ner
「大家好,我叫孫國友,來自四川,2003年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我在靈武市毛烏素沙漠上修公路,當時這裡寸草不生,我在推土的時候發現,沙子下面有水,我把水送到寧夏水利勘測院去勘測,這個水可以種樹,於是我承包了1萬多畝白沙灘種樹。通過這16年的治理,種下各種灌木喬木加起來上百萬株……」
打開孫國友的快手,他的很多條視頻都重複著類似的獨白。他原來是一名房地產和路橋工程的承包商,2003年他承包了萬畝沙漠開始種樹,沒想到,一種種了16年。從44歲種樹種到60歲,他種下了他幾十年來積攢的一千多萬積蓄和16個年華,種出了萬畝綠洲。
在100多年寸草不生的地方種樹,他「瘋」了16年前,孫國友決定在這裡種樹之時,當地人都覺得他瘋了。在孫國友種樹的地方,這裡超過100年一直寸草不生。孫國友說,「他們爺爺的爺爺都說,這裡一直是沙漠,從來不長草。」
沒有人相信,這裡能夠種出樹來。但孫國友相信官方的檢測結果。他在第一年就投入了三四百萬去種樹。
「兩三百個工人,在三四月份植樹季種樹,四月份以後開始做路橋工程。」孫國友說,從2003年起,自己做路橋工程包工的收入,就陸陸續續投入到植樹造林中去了。
沙漠種樹的難度超出想像。最開始種樹,經常第一天種下去了,第二天一早發現風全吹沒了。種下一萬顆樹,能長出2000棵樹都已經不錯了。
孫國友主要是種些刺槐、梭梭樹等耐旱的品種。在一條快手視頻中,孫國友起扛著樹苗走在沙灘中。原來,萬畝沙灘開不進車,孫國友和工人們全部靠人工一棵棵樹苗扛進去。在另一條快手視頻中,孫國友和工人們一起坐在沙灘上吃飯,要趁著澆上水之後儘快趕工把樹種上。
為了可持續地種樹,孫國友一開始就自建了水渠;2008年,他在萬畝林場70公裡外的地方承包了2000畝大沙丘,將整個大沙丘攤平,填上紅土,修建育苗基地。在育苗基地處,他還自己建了養殖場,養了牛羊,一為給林場育肥,二為補貼萬畝林場的花費。
就是這樣摸索著,一步一步在沙漠中種樹。誰也沒有想到,這件事情,孫國友可以堅持16年。
身邊很多人都不理解孫國友的行為,還好妻子武金明支持他。武金明武女士是鹽池人,從小在風沙裡長大,也深受沙漠之苦。她說,「我從小就恨沙子,我們家以前春天一颳風,滿院子都是沙子,風停了之後,就只能和幾個姐妹一起,一車一車地把院子裡的沙子運出去,我對這沙子恨得狠。」
除了僱傭的工人,孫國友的嶽父嶽母也和他們一起進了沙漠。「老兩口都是在沙漠裡去世的,爹爹走的時候是2005年,媽媽走的時候是2009年,他們在的時候,每天都給我們送飯送菜。」武金明說。
前後投入超千萬,最後一套房子和設備都賣掉為了植樹,孫國友前前後後投入超過千萬。
孫國友的錢賺得並不容易。1959年出生的孫國友最早是從四川南部縣逃荒而來。16歲時,父親去世,在家鄉理髮4年之後,他就離開家鄉闖蕩。出走的孫國友身上只帶了2塊錢和5斤全國糧票,一路走一路討飯,半年後,在1981年3月份,孫國友到了寧夏吳忠市。憑著小時候從父親那裡學來的手藝,孫國友開始擺地攤理髮,為人裁衣服。
到了1987年,開了理髮店小有積蓄的孫國友買了轎車,開起了計程車。孫國友說,自己那時候已經可以月入2000元,在吳忠市已經是非常有名的人物。
199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當地一個工地包工頭租用了孫國友的車,孫國友跟著去了工地。在等待閒暇的時候,孫國友幫著在工地上搭把手,搬搬東西。包工頭看他為人可靠,就說,給你一點活,你幫我找人來一起幹。
孫國友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就從老家喊來了七八個人來工地上幹活。就這樣,孫國友開始了他的包工頭的生涯,一直幹到了2014年。在這24年中,孫國友輾轉在甘肅、陝西、寧夏、內蒙等地,一共修了100多座橋梁。
「我不是靠資源關係,其實是最底層的分包商。」孫國友說,在做得最大的時候,曾經有400多個工人跟著他一起幹路橋工程。2014年以後,因為年齡等原因,孫國友將路橋工程停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植樹中去。
沙漠種樹是一個花費很大的事情。孫國友說,自己已經把最後一套房子賣掉,賣了125萬。而在5月22號的一條視頻中,孫國友把橋梁設備全部處理。他說,「二三百萬的設備賣了廢鐵了。」
如今,孫國友的萬畝荒漠中,還剩下最後2000多畝地沒種綠。他希望通過自己的養殖場來補給自己的植樹工作。
直播間嚴禁打賞,想把大樹種到老鐵心裡「你種樹究竟為了什麼?」許多年以來,這是孫國友被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很多人,即使沒有問出這句話,但他們差異的眼光似乎也在問著這個問題。就算是自己四個孩子,對自己將這麼多資金,悉數投入沙漠植樹這件事,也是充滿了不理解。
也許是因為有太多不理解, 2019年4月初,孫國友開通了自己的快手號,他在一條條快手視頻中,講述著自己當初逃荒到寧夏,又在2003年開始種樹的事情。他的很多視頻都是林場幹活間隙拍的,鏡頭語言略顯得凌亂無序。
孫國友說,剛開快手號,許多很久不聯繫的親友,以前在他工地上打過工的工人,都來到了他的短視頻下方或直播間。很多人發現,原來的「有錢人」孫國友如今為了種樹變得身無分文了,他們不解甚至會覺得孫國友「傻」。
「第一個月上快手,人丟大了」孫國友說。
作為一個不太熟悉網絡的人,最開始,孫國友會把這些覺得自己「傻」的熟人踢出直播間。但時間久了,因為有了越來越多的粉絲,孫國友覺得自己的心態更為平和了。
「我就是想讓大家知道,實實在在地存在這樣一個人,在寸草不生的沙漠裡,種了16年樹。這片林場也實實在在的在這裡。」很多老鐵還慕名而來前來參觀孫國友的萬畝林場。
「我現在的快手名字,還是在前幾天國際乾旱日老鐵們在直播間給我取的。『孫國友沙漠植樹』 (快手ID:hhyzy8866),他們覺得這個名字最能一目了然地說明我。」
孫國友的直播間,他「嚴禁」打賞。孫國友說,自己植樹不是為了錢,開直播也不是為了賺錢。對於已經收到的打賞,孫國友說自己將通過公證處,換成水,澆到樹上。
他想讓讓親朋好友和更多的人都知道植樹造林的迫切性。「孫國友一個人植樹沒有什麼,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生態意識這一棵參天大樹種在每一個人的心裏面。」
16年用盡千萬積蓄植樹造林值不值?在孫國友發布的短視頻下方,經常出現「英雄」、「了不起」等字樣的評論。
「16年的回報,就是網友在視頻下方的評論。」孫國友說,自己年少時最大的夢想就是做個焦裕祿那樣的官兒,但是這一輩子是沒有機會了。此外,自己初中畢業後沒辦法繼續讀書,沒有掌握尖端的技術。「我就是受苦,起碼要給後代留個念想。」
在幾條快手視頻中,孫國友抱著自己十幾年前種下的大樹,一人已經難以環抱。當初種下這樹時,還只有拇指粗細。誰又能想到,這荒漠中,真能長出森林呢?
關注「快手日報」
發現各樣人生
ID:kwaidaily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