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即將召開之際,「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醫聯體心臟植入式電子裝置(CIED)社區隨訪項目」今天在長寧區啟動。作為國內首個心臟起搏器遠程隨訪創業孵化成果,該項目順應「網際網路+智慧醫療」發展趨勢,依託同仁醫院專業的醫學團隊,攜手區內網際網路創新企業美領美勵公司,以第二屆進博會上亮相的明星產品CareLink Express Mobile心律失常患者遠程隨訪一體機為基礎搭建社區醫療服務網絡,將先期為長寧區10家社區的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便捷、高效、專業的心臟起搏器隨訪服務。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與啟動儀式同時召開的還有「上海心臟植入式電子裝置患者遠程隨訪及智慧管理高峰論壇」。相關數據顯示,國內醫療機構每年新植入約10萬臺心臟植入式電子裝置,累積數量超百萬臺,如果所有術後患者都集中於各地三級醫院進行日常隨訪,三級醫院的診療壓力將持續增大。
長寧區是上海首個「網際網路+生活性服務業」創新試驗區,以本次落地「社區遠程隨訪項目」為例,大虹橋社區的心律失常患者通過社區信息終端採集心臟起搏器運行數據,通過雲端傳輸至經治醫院的醫生手持終端,心內科醫生通過數據分析和判讀及時為患者提供後續診療建議,這一創新的商業模式一方面可以減輕「大醫院」的門診壓力,另一方面海量患者數據的存儲及後續智能化分析,也將有力推動我國心律失常疾病基礎研究。
美敦力公司MyCareLink遠程隨訪平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心臟植入設備遠程監測網絡平臺,已經服務於全球84個國家、14000家醫療機構管理的160萬患者。同仁醫院心血管內科邱朝暉主任介紹,以心臟起搏器植入患者為例,採用遠程隨訪系統可以減少患者45%的院內門診隨訪次數,而持續監測還能降低心理壓力,提高生活質量與預後。數據顯示,遠程隨訪所需時間也比門診隨訪大幅縮短約58%的時間,進而降低了接診壓力。而對醫療系統來說,可以減輕門診負擔,節省醫療資源,資料顯示,遠程隨訪可降低約35%的急診急救情況發生,術後3年再住院率減少約20%,整體住院時間也縮短18%。
美領美勵公司與同仁醫院緊密合作,充分利用長寧區「互+生」模式的先發優勢,於2019年第二屆進博會召開前夕在大虹橋社區試運營部分遠程隨訪一體機,不斷完善社區醫療關鍵節點網絡的同時,加強區域內心律失常患者的溝通、教育,患者已逐步接受了社區遠程隨訪這一醫療服務新模式。患者不需要個人購買相關產品,也不用像以往一樣去大醫院排隊檢查,只要和社區醫生預約,定時在社區衛生中心進行檢查,所有的數據都會後臺傳輸到區級醫療中心的心內科電生理團隊。區級醫療中心通過這個項目在提高患者滿意度的同時,能夠得到更多更智能更精準的術後隨訪大數據。
據悉,同仁醫院還積極推廣面向兄弟省市邊遠地區患者的醫療服務模式。2020年9月,同仁醫院與美領美勵公司在雲南省金平縣人民醫院投放了遠程隨訪設備,當地的心臟起搏器植入患者不再需要輾轉5個小時至省城醫院進行隨訪和參數調整。智慧醫療讓邊陲小城的人民和上海市民享受到同質化的醫療服務。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