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智慧牽手在線醫療,國內首個心臟起搏器遠程隨訪項目在上海長寧...

2020-12-20 健康界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召開在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醫聯體心臟植入式電子裝置(CIED)社區隨訪項目今天(10月21日)在長寧區啟動。作為國內首個心臟起搏器遠程隨訪創業孵化成果,該項目藉助「網際網路+醫療」技術,依託同仁醫院醫學團隊,攜長寧區內網際網路創新企業美領美勵,以第二屆進博會上亮相的「明星產品」CareLinkExpressMobile心律失常患者遠程隨訪一體機為基礎搭建社區醫療服務網絡。長寧區10家社區的心律失常患者率先受惠於這項隨訪服務。

數據顯示,國內醫療機構每年新植入約10萬臺心臟植入式電子裝置,累積數量超百萬臺,如果所有術後患者都集中於各地三級醫院進行日常隨訪,三級醫院的診療壓力將持續增大,進一步加劇醫療資源分配不平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張澍教授談到,眾多心律失常患者術後其實面臨著「隨訪難」的尷尬,上海長寧區的醫療衛生主管部門和醫療機構靈活運用「網際網路醫療」思維,創新社區分級診療模式,讓患者在家門口的社區醫院就近解決基本醫療需求,很有意義,值得跟進。

「上海心臟植入式電子裝置患者遠程隨訪及智慧管理高峰論壇」與項目啟動儀式同步召開,我國心臟起搏電生理領域的知名專家圍繞「加速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動基層醫療機構雙向轉診發展」「新常態下的網際網路醫療商業模式開發」等主題分享經驗,交流想法。

長寧區作為上海首個「網際網路+生活性服務業」創新試驗區,致力於提升區內數字經濟的先發優勢,以本次落地的社區遠程隨訪項目為例,大虹橋社區的心律失常患者通過社區信息終端採集心臟起搏器運行數據,通過雲端傳輸至經治醫院的醫生手持終端,心內科醫生通過數據分析和判讀及時為患者提供後續診療建議。這一創新的商業模式一方面可以減輕「大醫院」的門診壓力,更有效配置門診醫療資源,另一方面海量患者數據的存儲及後續智能化分析,也將推動我國心律失常疾病基礎研究。

中華醫學會起搏和電生理分會副主任委員、同仁醫院心血管內科邱朝暉主任介紹,以心臟起搏器植入患者為例,採用遠程隨訪系統可以減少患者45%的院內門診隨訪次數,持續監測還能降低心理壓力,提高生活質量。資料顯示,遠程隨訪可降低約35%的急診急救情況,術後3年再住院率減少約20%,整體住院時間也縮短18%。

阜外醫院張澍教授談到,從學科發展角度考慮,所有心臟起搏器植入患者都應該應用標準隨訪管理策略,努力將社區遠程隨訪監測和每年至少一次的常規隨訪相結合,這也是國內外相關診療指南和共識所提出的最高級別推薦,「作為學會代表,我們感動於長寧區各級領導和政府機構對於推動遠程醫療發展的重視,也樂見越來越多類似美領美勵這樣的網際網路創新企業能開創新的商業模式。」

據了解,以國際領先的美敦力公司MyCareLink遠程隨訪平臺為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心臟植入設備遠程監測網絡平臺,已服務於全球84個國家、14000家醫療機構管理的160萬患者。此次美領美勵公司與同仁醫院合作,利用長寧區「互+生」模式,於2019年第二屆進博會召開前夕在大虹橋社區試運營了部分遠程隨訪一體機,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社區醫療關鍵節點網絡,加強區域內心律失常患者的溝通、教育,患者已逐步接受了社區遠程隨訪這一醫療服務新模式。

在該服務框架下,患者不需要個人購買相關產品,也不用像以往一樣去大醫院排隊檢查,只要和社區醫生預約,定時在社區衛生中心進行檢查,所有數據都會後臺傳輸到區級醫療中心的心內科電生理團隊。社區醫院引進相關平臺後,也拓展了自身業務範圍,能更好地開展社區慢病的隨訪管理。區級醫療中心通過這個項目在提高患者滿意度的同時,能得到更多更精準的術後隨訪大數據。

作為區域醫療中心,在完善區內網絡建設的同時,同仁醫院還積極推廣面向兄弟省市邊遠地區患者的醫療服務模式。2020年9月,同仁醫院與美領美勵公司一起在地處中越邊境的雲南省金平縣人民醫院投放了一套遠程隨訪設備,金平當地的心臟起搏器植入患者不再需要輾轉5個小時至省城醫院進行隨訪和參數調整。智慧醫療讓邊陲小城的人民和上海大虹橋社區市民享受到同質化的高質量醫療服務。

國內心律失常起搏電生理領域的眾多專家及社區代表共百餘名嘉賓與會。

作者:唐聞佳,本文轉載自文匯網。

相關焦點

  • 「進博」攜手智慧醫療 國內首個心臟起搏器遠程隨訪創業孵化項目...
    作為國內首個心臟起搏器遠程隨訪創業孵化成果,該項目順應「網際網路+智慧醫療」發展趨勢,依託同仁醫院專業的醫學團隊,攜手區內網際網路創新企業美領美勵公司,以第二屆進博會上亮相的明星產品CareLink Express Mobile心律失常患者遠程隨訪一體機為基礎搭建社區醫療服務網絡,將先期為長寧區10家社區的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便捷、高效、專業的心臟起搏器隨訪服務。
  • 福建首臺心臟起搏器自助隨訪系統啟用
    新華網福州3月12日電(劉豐)9日,福建省立醫院啟用全省首臺心臟起搏器自助隨訪系統,開啟了起搏器「雲隨訪」的新模式。  89歲的老陳(化名)是第一個體驗新系統的患者。兩周前,他接受永久性起搏器植入術,原計劃術後一個月複查。8日晚間,他在家中感到左肩疼痛、胸部不適,9日一早,家人帶他到醫院複查。
  • 福建開啟心臟起搏器「雲隨訪」新模式
    福州新聞網3月12日訊(福州晚報見習記者 林雅 記者 陳丹通訊員 寧宇 文/攝)3月9日,福建省首臺心臟起搏器自助隨訪系統落戶省立醫院。福建省開啟了心臟起搏器「雲隨訪」的新模式,患者可隨到隨訪,還可接受遠程會診。89歲的依伯陳青(化名)成為第一個體驗心臟起搏器「雲隨訪」的患者。
  • 進博會上走紅的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今天完成上海首例手術
    12月18日上午,在經過了一年的臨床研究後,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成功完成上海首例、全國首批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這標誌著瑞金醫院心內科心律失常診治水平邁入國際領先水平。但凌先生對傳統的心臟起搏器有些顧慮,因為傳統的心臟起搏器會將兩根導線通過靜脈植入心臟,再在前胸開口置入起搏器。而Micra無導線起搏器無需植入心內膜導線,也無需再在胸前切開製作囊袋。凌先生通過進博會的報導了解到了這款微型起搏器後,便「一見鍾情」,認定了這便是最適合自己的「救命良藥」。
  • 速讀長三角:長三角(上海)網際網路醫院投運,支持醫保異地結算
    上海首個帕金森中西醫一站式診療中心落地上海新華醫院10月25日,上海首個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帕金森一站式診療中心落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新華社上海)國內首個心臟起搏器遠程隨訪創業孵化項目落地長寧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即將召開之際,「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醫聯體心臟植入式電子裝置(CIED)社區隨訪項目」10月21日在長寧區啟動。
  • 火石研究院 | 國內心臟起搏器產品及市場概覽
    國產心臟起搏器目前只有樂普醫療、先健科技和創領心律醫療三家有產品獲批,市場佔有率較低。隨著我國居民醫療水平的提高,未來國內起搏器市場滲透率將有較大提升空間,隨著醫療器械國產化替代的推進,國內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國產品牌起搏器的市場佔有率將逐步提高。樂普醫電(秦明醫學)
  • 介入耗材前景無限——迷你、智能,心臟起搏器的未來
    今年進博會上亮相的新產品Micra AV(美敦力)是世界上最小的心臟起搏器,只有1.75克重,0.8立方釐米,與維生素膠囊大小類似,僅僅是常規起搏器的1/10。還值得一提的是,它無需導線,可以通過微創方法直接被植入右心室。這樣大大減少了併發症和感染的機率。
  • 「國之名醫」楊兵:用遠程診療守護患者「心臟」
    目前國內較好的醫生資源和科室都集中在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到地市級的很多醫院對心律失常等相關手術的治療水平非常有限。不僅如此,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心血管病患人數高達2.9億,以心律失常為例,大多患者是需要進行植入起搏器、除顫器、導管射頻消融等方式治療的,且術後監測、隨訪等流程較為繁瑣複雜。
  • 省醫療器械審評中心赴省內首家「心臟起搏器」研發企業開展「三...
    >begin--> 近日,省醫療器械審評中心一行赴丹源醫學科技(杭州)有限公司開展工作調研和「三服務」活動。座談會上,器審中心首先聽取企業在植入性心臟起搏器及體外程控儀系統、心臟除顫器等產品的介紹,包括心臟節律實施監測算法、晶片設計、晶圓製造、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儲備等。目前,公司已經完成多項關鍵技術預研,完成有源植入式心臟起搏器第一版測試專用晶片並且完成製造和封裝測試。下一步將按計劃開展全功能樣機製造,並且同步啟動專用潔淨車間和實驗室建設。
  • 有了它,在家就可以被醫生隨訪!
    ①對於一些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在常規藥物治療無效情況下,需要使用心臟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ICD)等幫助維持生命。②「我國一年要植入近10萬臺起搏器,累積下來有100萬臺。」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院長蘇晞教授曾在2018年「網際網路+智慧醫療」大會上分享了這樣一組數據。④對於這些人來說,做好定期「醫生隨訪」,非常必要!●為什麼要重視定期隨訪?
  • 視頻| 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有了「升級版」! 又一批進博會首秀新品...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7月26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食品及農產品展區、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展前供需對接會在國家會展中心
  • 速讀長三角 :復旦兒科完成國內首例兒童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
    上海復旦兒科完成國內首例兒童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近日,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與瑞金醫院強強聯手完成一場「心尖之舞」,成功救治一名川崎病患兒,實施國內首例兒童「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
  • 美敦力心臟起搏器中文程控儀臨床試驗啟動
    東方網記者靳慧報導:12月9日,全球領先的醫療科技企業美敦力公司正式宣布開始心臟起搏程控儀的臨床試驗。這一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的註冊要求進行的臨床試驗,標誌著在已有近幾十年起搏器植入技術應用的中國,沒有中文程控儀的歷史即將成為過去。
  • 上海:2010年心臟起搏器程控儀將進入各家醫院
    昨天,記者從上海心血管界盛會「首屆東方心臟病學會議」上了解到,2010年心臟起搏器程控儀將走入滬上眾多醫院。今後,醫生可以從容地在許多場合診斷、監測和調整起搏器參數,開出「起搏器處方」,讓起搏器在最優狀態下工作,使患者獲得儘可能長的起搏器壽命。
  • 從亮相到上市,一個小小心臟起搏器見證進博會滿滿溢出效應
    從展品到商品,從亮相到上市,小小的心臟起搏器卻見證了進博會滿滿的溢出效應。在今天舉行的媒體訪談會上,前兩屆進博會明星展品Micra守護患者的故事被一一道來。據統計,我國心律失常患者人數超過1000多萬人。心動過緩,是心律失常的一個重要類型,通常指每分鐘心跳在60次以下。
  • 治療心律失常的微小機器人——無導線心臟起搏器(Micra)正式進入...
    12月20日電 (記者 陳靜)首屆博會上的明星產品——無導線心臟起搏器, 被譽為世界上體積最小的心臟起搏器。2019年第二屆進博會上該產品宣布已經獲得相關批准正式國內上市應用於臨床使用。  記者20日獲悉, 在第二屆進博會正式上市僅一個多月後,2019年12月中下旬已有國內多家醫院順利為心律失常患者完成首批手術植入,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成為我國心動過緩患者的"隱形衛士",守護心律失常患者心跳,幫助患者及其家庭更好的享受高質量的生活。
  • 全球最小的心臟起搏器,你見過嗎?
    日前,Micra AV無導線雙腔起搏器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以下簡稱「樂城先行區」)內的博鰲超級醫院順利完成國內首次臨床應用,當天,今年21歲、來自福建的李超(化名)是國內首個使用該起搏器的患者。手術時間僅30分鐘,術後狀況良好。
  • 全球體積最小的無導線心臟起搏器,現納入上海市醫保支付範圍
    如今,在首屆進博會上亮相、並在第二屆進博會上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的明星產品——全球體積最小的Micra經導管植入式無導線心臟起搏器,已被納入上海市可另收費醫療器械目錄和醫保支付範圍。 11月8日,上海市醫保局在第三屆進博會現場首次舉行帶量採購中選藥品和醫用耗材採購意向籤約。副市長宗明出席。
  • 裝上心臟起搏器≠進了「保險箱」
    一年多以前,在醫生的建議下,孝順的兒女勸說董大伯安裝了一個心臟起搏器,董大伯的症狀得到了明顯好轉。  「可能是與兒女見面比較高興,情緒比較激動,誘發致命性心律失常,引起猝死。」在分析死亡原因時,市四醫院的急診醫生說,「還有一個原因是,從發病到送到醫院,已經接近半個小時,耽誤的時間較長。」
  • 上海首批國產心臟起搏器用於臨床,價格比進口低20%—30%,體積是...
    最近,上海張江企業製造的首批「心系列」心臟起搏器在上海、浙江、廣東、湖北、山東、陝西的多家醫院用於臨床,植入多名心動過緩患者的體內。創領心律醫療執行長王勵博士介紹,這是首款具有國際一流品質的國產心臟起搏器,去年獲得國家食藥監總局的醫療器械註冊證。而今它投入臨床應用,開啟了這種高端醫療器械的「進口替代」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