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復旦兒科完成國內首例兒童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
近日,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與瑞金醫院強強聯手完成一場「心尖之舞」,成功救治一名川崎病患兒,實施國內首例兒童「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
不停跳冠脈搭橋術(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OPCAB)是在心臟固定器的輔助下,在跳動的心臟上完成冠狀動脈的旁路移植手術,避免了傳統心臟手術的體外循環,對心臟和大血管的損傷減小,代表了目前心臟搭橋手術的頂尖技術,被譽為「心尖之舞」。(健康界)
胰管直徑不足1毫米!仁濟醫院完成全球最小月齡嬰兒肝移植聯合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肝臟外科接受肝移植聯合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治療的年僅5月齡患兒順利康復出院。肝臟移植和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均為外科領域的重大手術,聯合實施兩種手術具有極高難度,在世界範圍內僅有少量文獻報導成人案例。此次仁濟醫院肝臟外科團隊成功實施的嬰兒肝移植聯合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突破世界紀錄,出生僅5月的患兒成為世界上接受該手術的最小患者。(上觀新聞)
炎症細胞EOS計數可輔助確診新冠
近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盧洪洲教授聯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陳旻教授團隊,選取該中心收治的97例新冠肺炎患者,以及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診治的227例患者(其中12例為新冠確診患者,24例為疑似新冠患者,15例為流感性肺炎患者,176例為其他肺炎患者),共324名患者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結果發現,新冠肺炎患者體內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EOS)計數高低對早期確診有重要意義。該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期刊《過敏》上。(健康報網)
瑞金醫院集團聯手上海聯通 打造基於5G的應急醫療救援網
8.12日下午,在瑞金醫院黨委書記瞿介明、院長寧光,上海聯通總經理沈洪波等的見證下,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上海聯通副總經理戴苓代表雙方,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未來,雙方將共同承建國家級新基建領域項目「基於5G網絡特大型城市區域智慧醫療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由上海聯通負責開展基於5G 新型網絡架構的智慧醫療技術研發並建設雲網融合的5G 醫療專網,雙方共同實施基於5G、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遠程應急救援、航空醫療救援指揮、遠程實時多學科會診、遠程影像診斷、遠程病理診斷、高清遠程示教、遠程移動查房等智慧醫療應用及平臺建設,為上海打造平戰結合的城市立體應急救援網,實現遠距離、多層面、跨專業應急救援協同響應,智能化輔助決策、智慧高效指揮調度。(上觀新聞)
新技術可通過血液檢測 發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內分泌科麻靜教授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錢昆教授團隊,聯手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先進功能材料》在線發表了醫工交叉最新研究成果,並被選為該雜誌的卷首文章。該研究開創性地運用釩核殼納米棒輔助雷射解吸電離質譜,構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血漿代謝指紋圖譜。今後,糖尿病患者可通過血液檢測及早發現視網膜病變,對此類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將會有顯著幫助。(科技日報)
江蘇
南京醫保半年成績單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南京醫保部門從政策的制定者變為醫用防疫物資信息提供者、醫用緊缺防疫物資直接採購者,相關探索先後5次獲得國家醫保局的表揚。
一是率先開發並上線「防疫物資採購調配大廳」。二是率先出臺支持抗疫定點醫療機構十項措施。三是在新增藥品和醫療服務項目上特事特辦。四是率先出臺政策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五是釋放紅利,持續減輕群眾醫藥費負擔。
今年上半年,南京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持續完善醫保制度體系,改革紅利不斷釋放。1.提升醫保制度公平性。2.推進高值醫用耗材治理改革。3.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4.統籌推進國家談判藥品落地。(南京醫保)
南京市第一醫院成功為消瘦老人植入膠囊心臟起搏器
8月13日,南京市第一醫院心臟內科起搏器團隊胡作英主任、張航主任自主完成了一例高難度經導管植入式無導線心臟起搏器的植入。
這種新型的無導線起搏器大大降低感染的發生率,創傷少恢復快,體積僅有維生素膠囊大小,體積比傳統心臟起搏器減小93%,重量僅約2克。「膠囊心臟起搏器」將以微創方式「進駐」心律失常患者心臟,無導線、無囊袋,患者甚至感覺不到其存在,成為心臟健康的「隱形衛士」。
「膠囊」個頭雖小卻擁有強大的電池續航能力,配合全身核磁共振掃描檢查等創新功能,為心律失常患者提供穩定的生命動能。它適合有起搏適應證的且感染高危風險、無正常靜脈通路、年紀特別大、畏懼手術希望微創切口、對生活質量有較高要求的患者。(中國江蘇網)
宿遷「折刀女孩」在南京鼓樓醫院重獲新生
宿遷女孩小玉(化名)因患強直性脊柱炎10餘年,上半身逐漸彎曲摺疊弓向大腿,髖關節也日益僵硬,雙腿嚴重屈曲攣縮,行走時「只見地,不見天」,睡覺時也只能側蜷,俗稱「折刀人」。
近日,南京鼓樓醫院骨科團隊成功為小玉實施脊柱截骨矯形手術和髖關節置換手術等4次手術,使其終於能夠重新挺直腰杆。科主任、國際著名脊柱畸形診療專家邱勇教授組織了脊柱外科、關節外科、麻醉手術科、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臨床輸血科、營養科、重症醫學科、護理多個學科專家進行會診,評估風險,討論確定麻醉、手術及其它各項圍術期管理方案。最後對其進行脊柱截骨矯形手術,再行髖關節置換手術,而且脊柱矯形手術和髖關節置換手術分別分兩次完成,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手術創傷應激,利於患者術後快速康復。(中國江蘇網)
89歲老人摔倒10天後才發現骨折 提醒:警惕高齡老人「隱匿性」骨折
近日,南京市第一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王黎明教授團隊成功為一名年近九旬的高齡老人患者李奶奶進行了左股骨近端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目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手術前,團隊成員姚慶強副主任醫師、唐成博士、魏博博士通過3D列印技術對患者骨折類型、復位過程、內固定選擇等做了詳細分析和規劃。經過周密的準備,王黎明教授為李奶奶選擇了左股骨近端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手術中去除骨折斷端組織,復位骨折塊,手術過程順利,目前李奶奶術後恢復良好。(中國江蘇網)
浙江
完善兒童關愛保護體系 浙江推進兒童之家建設
8月11日據浙江省政府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召開的全省推進兒童之家建設工作現場會上消息,今年我省將安排5000萬元專項經費,聯動各部門推動26個加快發展縣實現基礎型兒童之家應建盡建,服務覆蓋全體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在全省創建1000個示範型兒童之家的同時,著力完善兒童關愛保護體系。(浙江日報)
浙大二院創新開展「48小時快速康復手術」 涉及這些四級手術
到醫院做手術,患者除了關心手術的安全性,也關心手術創傷大不大,出血量多不多,術後康復快不快。近年來,安全、住院時間短、費用更少的日間手術,為廣大患者提供了便利。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每年開展的日間手術近3萬臺。從今年3月開始,浙大二院在原有日間手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改進,在全省率先推出「48小時快速康復手術」,將更多的四級手術納入日間手術管理並常態化開展。目前,已實現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甲狀腺癌、肺癌、髖關節置換術等高難度手術的48小時內出入院。(浙大二院官微)
德清:醫共體下打出慢病連續健康管理 「組合拳」
德清縣以縣域醫共體建設和全省首批加強高血壓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推進分級診療改革試點縣為有利契機,多措並舉,有效加強慢病管理服務,推動「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促進「少生病、少生大病」目標的實現和醫保基金的安全運行和高效利用。
首先,構建主動參與的醫共體慢病管理政策體系動參與的醫共體慢病管理政策體系,從這三點入手,一是完善慢病管理政策引導。二是加強慢病管理工作激勵。三是深化慢病管理決策分析。
其次,創新連續優質的醫共體慢病管理服務模式:一是創新家庭病床服務。高質量推動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實行醫共體三級查房制度。二是創新慢病用藥服務。醫共體統一用藥目錄830種,並進行統一調配。實施籤約慢病患者長處方和雙處方制度。三是創新「雙下沉」服務。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主動派遣「專科醫生」與「高年資主管護師」下沉基層,開展健康管理與服務。(健康浙江)
全省首份!義烏市中心醫院醫共體公共衛生建設藍皮書發布
近日,由浙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與義烏市中心醫院共同發布的《義烏市中心醫院醫共體公共衛生建設藍皮書》正式推出,通過頂層設計、專業研判,中心醫院將藉助醫共體建設,為義烏百姓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健康長城。(義烏市中心醫院發布)
浙大二院王建安教授團隊應用國產經股靜脈二尖瓣瓣膜夾系統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人體臨床應用
在全球領域,二尖瓣的介入治療仍是一大挑戰,目前國內採用微創不開刀方式治療二尖瓣疾病的醫學中心數量極少,手段有限。日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教授團隊應用經導管二尖瓣瓣膜夾系統(DragonFly™),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人體臨床應用。據了解,這是中國第一款完全自主研發的經股靜脈二尖瓣修復技術成功應用於臨床。用不開刀的方式治療心臟瓣膜病。(都市快報)
寧波首創「外請專家+醫院+保險」新型醫療服務
近日,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外請專家服務中心正式成立,有需要的患者只要在寧波「點將」,服務中心就會幫患者通過正規的籤約、備案邀請到國內外專家。
據介紹,寧大醫學院附屬醫院外請專家服務中心成立後,將成立一個國內外醫療專家庫,患者可自行「點將」。術前檢查、住院安排、專家推薦及邀請、費用支付等,都由服務中心負責解決,患者家屬不用再為來回奔波浪費時間、患者治療康復休養、醫保付費等一系列問題擔心。(中國寧波網)
安徽
阜陽市人民醫院智慧護理受歡迎
日前,安徽省阜陽市人民醫院運行了智慧護理系統,至此,患者在快輸完液完畢時不必再叫護士,護士在後方就可以時時觀察到患者的各項情況。
該院採用了智慧護理全閉環輸液管理系統,該系統利用安裝在病床邊的檢測器。實時跟蹤輸液情況。不僅保證了輸液環節的安全,也提升了護理服務的安全和質量。
近年來,阜陽市人民醫院在大力推進現代化智慧醫院過程中,引進和使用了眾多智能化設施和設備,大大提升了服務質量。(健康報)
安醫大四附院抗洪救災醫療隊順利凱旋
8月10日,安醫大四附院抗洪救災醫療隊歷經15天的連續奮戰,圓滿完成任務,平安凱旋。安醫大四附院抗洪救災專家組先後來到明光市橫山中心小學、司巷小學、潘村中心小學及鳳陽縣黃灣鄉黃灣中學、中心小學和幼兒園等安置點開展救災防疫工作。專家組現場察看了居民飲食、用水情況和住宿條件等。對安置點及過水區域的消殺消毒、食品用水衛生安全、災後防疫及新冠肺炎篩查等工作進行細緻指導。(中安健康)
安醫大四附院開設頭痛頭暈專病門診
頭痛頭暈在生活中非常常見,它們常常困擾著我們的生活與學習,卻因為病因複雜、主觀感受不同、難以確切描述、發病時間缺乏規律性等原因,被患者忽視,很多人長期受其困擾。
8月10日,安醫大四附院開設頭痛頭暈專病門診,為頭痛頭暈患者提供優質的診斷和針對性的治療。該院設立的頭痛頭暈專病門診,針對各種複雜的病因,為患者提供更加明確的診斷,制定更加全面、專業、規範、合理的診療方案,使就診患者早日擺脫疾病困擾,恢復身體健康。(中安在線)
遠程會診,抗洪救災醫療隊解百姓難題
膝關節創面嚴重感染、椎管狹窄、腰椎間盤突出……在潘集村衛生院,兩位村民被病痛折磨。8月13日,安醫大四附院抗洪救災醫療隊來到明光市潘集鎮衛生院,為兩位患者進行診療,並邀請專家進行遠程會診,兩位患者將獲得救治。
幾天時間裡,醫療隊已走訪了柳巷鎮衛生院、潘集村衛生院、中懷村、懷寧村、蘇堤、楊窪、孟臺、蘇拐、潘集小學等安置點,累計為200餘人義務看病、免費送藥。(中安在線)
淮北市首例血栓抽吸術在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 28歲昏迷患者獲新生
日前,淮北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採取血管內血栓抽吸術的新方法,成功救治一例28歲腦幹基底動脈急性閉塞昏迷患者,這是我市首例採用血栓抽吸術救治成功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例。
血管內血栓抽吸術救治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具有減少血栓逃逸、增加取栓效率、降低支架樣取栓器對血管壁造成的直接切割和牽拉、降低血管內治療併發症、增加血管再通成功率、縮短再通時間等特點。此項技術在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填補了淮北地區空白,標誌著市人民醫院卒中中心建設更上一臺階,在腦血管治療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