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羔太太快樂育兒」,並設為星標
不錯過每次愛的分享)
願愛滋潤你的心
願溫暖環繞你的家
結合文友提問答疑的免費寫作課內容,有點長。
大家費心看了
一、我為什麼選擇寫新媒體觀點文?遠期前途在哪裡,我有哪些收穫和心得?
我的寫作首先基於我的專注領域和方向。
我選擇寫親子文、婚姻文,是因為我真正享受,第一愛好的,是經營我自己的婚姻生活,是親自養育兩個孩子,真正想要持續一生發展的,是婚姻育兒事業。
所以我的寫作,是服務於此的。
更好地使我專注家庭生活,也促進我的事業,是為了在婚姻育兒方面真正幫助更多人。
除了羔太太、兩個女兒的全職媽媽兩個最重要的身份,比起作家,我會更傾向於讓自己成為婚姻育兒專家這樣的身份。
我發現,新媒體文,更符合我此時的需要。
因為新媒體文的曝光率、傳播率,會讓我更容易打造我的影響力,當我持續在新媒體輸出育兒文、婚姻文的時候,我的影響力就會這樣一步步建立起來,包括我們的羔太太品牌機構,我們的諮詢、課程、社群等業務,也會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快更有效地打開。
事實上,很多找到我諮詢、聽我們課程、進我們社群的媽媽,也都是因為我的育兒文、婚姻文而來,如果我是在紙質上發文,就沒有這樣的影響力。
而且,目前的這種公號文性質,也更受出版社青睞,尤其是大號作者這個身份,出版社會認為能夠幫助推廣和提高銷量,更容易出書。而出書,又再次會對我真正想要從事的這個事業,起到很好的推進作用。
等到我們的婚姻育兒事業平順推進了,我可能會寫長篇小說,寫出更有影響力的故事,如果能拍電視劇,融入婚姻經營、家庭教育價值觀,也能幫助更多人。
所以說,大家寫作,一定要明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的方向、定位是什麼。或者像我自己有特別的需要,或者選擇深耕最擅長的類型。
先在一個領域深耕做到極致。
二、如何快速寫出容易過稿的新媒體觀點文?
我自己很擅長根據不同平臺調性,非常快速地寫出符合不同平臺需要的文章,甚至有的之前沒有關注,並不了解其平臺調性,但是都能僅用一天的時間,就寫出令編輯滿意的文章。
我的這個方法在另一個平臺分享時,平臺主編稱頗有些剝皮拆骨的俠客範,還原爆文以骨架,再為其豐滿血肉。
1、選好投稿平臺
每個平臺調性不同,需求不同,如果埋頭寫一通,再挨著投稿,很容易被拒。
比如說,有書的文章風格,全文幾個故事,每個故事引出一個觀點,文字相對優美、節奏感強,故事細膩深入,打動人心。
壹點靈是心理平臺,那就需要心理學理論知識。
親子文中風格也不同,親寶寶育兒喜歡生活化的自己的例子,再融入一些其它的例子。
凱叔講故事和大多數其它平臺,喜歡多點新聞、明星、名人、影視劇之類的這些素材,素材越多越豐富越好,通過許多小例子層層深入論證觀點。
2、選取1篇文章
通常大家在研究平臺調性時,習慣方法是:挨著研究平臺的每篇文章。
這裡,我運用的是不同的方法。因為挨著研究每篇文章太慢了,而且研究完,可能心裡對調性的把握也不夠。
超快速的方法步驟是:
根據平臺,快速瀏覽近期文章,只選擇1篇文章,進行拆解和調性研究。
一定要選擇與自己風格相近,或自己覺得也想要寫成那樣的文章,或者是數據高的爆款文,只選1篇。雖然平臺總調性不同,但是每篇文章的風格還是有差異的,每位作者的風格也有差異。
比如,攻親寶寶,我只選了寧靜老師的一篇《孩子是投奔媽媽的,不是投奔奶奶和姥姥的。》有書是選的青衣老師的一篇寫面善的女人的,新東方家庭教育是選的平臺轉載的杜小艾老師的一篇寫家庭和諧的,青音約是主編發的一篇數據高的文章。
3、拆解文章結構
這時候,在文檔中,把選取的文章進行細細拆解,比如:
第一部分(標題)
案例:(一句話描述),來源(生活?影視劇?名人?等),字數或幾段。
觀點:(具體描述),字數或幾段。
引用素材:來源(名人名言?臺詞?網絡用語?數據?等),字數或幾段。
拆解結構中,觀點比案例寫得具體一點,是幫助我們更好地理清文章的邏輯思路,更好地把握文章結構。案例是服務於觀點的,重點看案例來源。
4、對照列文章大綱
文章的大綱和素材選擇,其實需要花費比成文更多的時間,所以我們拆解文章結構,就相當於是給我們自己的文章列了大綱。
這時候,可以根據上面拆解的模板列自己的大綱,當然選題、觀點、案例都是完全不同的。大綱要參照,是為了更好的符合平臺調性。
列的時候,儘量範文某部分案例來源於哪裡,我們自己文章這部分案例就來源於哪裡,比如對方這裡用名人,我們這裡也用名人,對方這裡用生活案例,我們也用生活案例。
該引用素材了,就用引用素材,該觀點了,就用觀點。這樣會非常快速高效。而且寫出來之後,編輯一看就會覺得,就是自己平臺該用的文章。
比如我寫親寶寶的第一篇文章,寧靜老師寫的孩子投奔媽媽,我寫的二胎養育,寧靜老師開篇都是寫的自己的案例,結尾也是,倒數第二段是提出方法,我就完全參照了這個結構,先寫自己的案例,然後過度到寫方法,最後再寫當下的一個溫馨場面結尾。
這裡要強調的是,大家儘量先根據大綱,羅列觀點,再找素材。因為觀點的羅列很重要,涉及到的是邏輯,以及你的落腳點,要把讀者帶向什麼。所以在研究對方大綱時,這點就很重要。
比如我在寫青音約的,婚姻生活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傷害時,最終落腳點在哪裡,我就研究選取的那篇文章,完全不同的選題,最後文章帶向的點是個人成長。這時候,我去粗略瀏覽了其它一些文章,很多也是帶向個人成長。我就知道這是平臺喜歡的方向。所以,在大綱上,觀點的把握中,就層層深入,最終引向了個人成長。
5、大聲閱讀文章
正式成文之前,一定要大聲閱讀幾遍範文,這是快速培養符合平臺調性的語感的方法。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會很好地符合平臺調性。
這樣的方法,能夠非常有效地幫助我們快速攻下新平臺。
當然,大家一定記住,只是拆解文章結構、大聲閱讀文章培養語感。大家如果看我寫出的文章,和我選取的特定拆解文章,如果我不說,會完全看不出來我是參照對比而寫,因為文章的選題、內容、案例、觀點、金句是沒有任何一個地方一樣的。這也是大家一定要牢記的地方。
這個方法真的特別好用。第一次使用,是在我第一次特定攻一個平臺——親寶寶育兒時,而那之前,育兒稿費我只得過100元的。我就選取了文中舉到的這一篇拆解,對照寫了第一篇給親寶寶的投稿文,投郵箱的第二天,編輯就加我微信,誇獎我寫得很好,只在方法論部分讓我稍作精簡,基本沒怎麼修改就直接發表了。實現了從100育兒稿費到800育兒稿費的突破,此後更多數都是1500稿費。
攻有書的時候,我也用的這個方法,選取的和我文風差不多的一篇,對照寫自己完全不同的選題,當時投過2篇,因為選題原因沒有通過,但是這樣的方法會讓文章質量不錯,最後在其它平臺發布了。而當我進入有書成長營,得到選題後,我寫的第一篇稿就順利通過了,此後在有書陸續發表大量稿件,其中有很多一起比稿的,有上頭條的,並且大多數稿件都沒有怎麼修改,就直接發表了。
三、拆解學習而寫的文章,豈不是千篇一律,如何讓自己的文章與眾不同?
大家可能會說,這樣拆解對照感覺多沒意思啊,多呆板啊,哪裡還有自己的寫作風格呢,不都和別人的一樣嗎?不是的。
首先真正讓我們的文章不同於他人的地方是什麼?什麼能讓你的文章觸動人心?那就是我們真正的思想、真正的價值觀、真正要給到讀者的東西。
比如說寫親子文,要有三個根本的核心要素,那就是:負責的態度、真實的感觸、有效的方法或是真情的流露。
負責的態度,是我們寫作者的基本素養。
我們的文章寫出來是有影響力的,你表達的價值觀,會影響許多許多人。
而所有類型的文章中,親子文更需要我們最負責的態度,因為親子文的主要讀者是誰?是父母,許多父母出於信賴,會以文章的內容為準繩,去在生活中實行出來,去對待孩子。
所以在寫文的時候,不要只想著上稿,不要不管不顧,一定要考慮到這對父母和孩子是好的影響,還是會有不利的影響?是真正幫助父母更好地去愛孩子,幫助父母更好地緩解焦慮?還是反之。
大家可能會留意到,會看到很多文章,說的完全是相反的觀點,但它們都能夠發表。沒錯,因為自媒體時代,讓很多的平臺更注重的是數據,是讀出來的流量,所以甚至會鼓勵一些出其不意的觀點,只要你的論據能夠證明你的觀點就可以。
因此許多讀者會非常迷茫,到底哪一個才是真的對?平臺和趨勢如此,我們不說什麼,但我們自己可以有選擇,有底線。
我們自己寫文章時,不要一味追求流量,而是真正有負責任的態度,真正讓你的文章不是只賺取一時的稿費和眼球,而是真正能夠持續不斷地產生真正的價值。
甚至有家庭因為你的一篇文章被改變,變得更好。
這才是我們應該有的問心無愧的寫作態度,對讀者負責,對你的文字負責。
第二是真實的感觸。
真實的感觸一部分原因也是出於負責的態度,因為你如果寫你可能自己都不認同的觀點,也許你的寫作能力讓你寫出來了,但它真的有效嗎?你心裡或許自己都質疑。
但真實的感觸不同,真實的感觸和真實的經歷會讓你確切地知道和相信,你所分享的是經過你實踐後,確知有效的。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也會更觸動人心。
特別對於新手作者來說,這樣的文章也會更容易上稿。因為新手作者可能在寫作技法上掌握得不夠好,但是你自己的真實感觸卻能夠成為很特別的一個觸動點,去打動編輯,最終上稿。
真實的感觸會成為我們文章的生命,它是活的,不是死的,而只有活的湧動的東西能給人觸動。
我第一篇發表的自媒體文題目是《你太壞了,不要你了,我們要弟弟》,對二胎這個話題我的感觸太深,很多家庭有了小寶就忽略了大寶,包括我們自己也有過10多天的時間如此,後來編輯沒有改動就發了出來,雖然稿費只有30元。
當時我是按照最簡單的格式,就是小故事+金句,小故事+金句,小故事+金句,最後總結升華。這篇文章當時發出來後,我的一位朋友看哭了,留了很多言,觸到了她心裡的傷痛,讓她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一個感覺被拋棄被遺忘的小女孩。我們的文章如果有生命,是會觸動到人的內心的。
我的第一篇經過富書總部三審通過,後來發布在富書親子號的稿件《孩子屢教不改?不如換種方法試試》,也完全是我特別深的感觸的一篇文章。
文章的人物有所改動,其實寫的是我自己大寶的尿床事件,開始被粗暴對待,反而越來越嚴重,白天也開始尿褲子,其實裡面的朋友是孩子的奶奶,大寶3歲前我沒辭職時都是奶奶在帶,只是我不想讓奶奶不舒服,所以做了人物處理。而我自己在極小時候在這方面因為經常被暴怒對待,所以反而很晚很晚才會控制。大寶後來在改變方式後也真的完全好起來。大概是感觸太深了,這篇文章當時一氣呵成,也沒讓修改就發了出來。
後來我遇到有媽媽諮詢我關於孩子尿褲子的問題,她當時很焦慮想讓孩子學會,甚至經常為此打孩子,看了這篇文章,聽了我一些建議後,她當時沒有反饋,但好幾個月後,她給了我發了一篇武志紅公號文章,寫的是因為被父母錯誤處理尿床問題,已經成人了還是有很多問題甚至自殺的案例,說感恩遇見我,沒有因為孩子尿褲子一直被責備,反而孩子自己就會大小便了。真實觸動的文章會給人帶來真正有效的指導,也讓你在幫助別人時才會有底氣。
再談談我第一次上稿親寶寶育兒,第一次突然從200突破到800元稿費的文章《看了這個,我真後悔沒早點生二胎》,這篇文章也是寫二胎。這篇文章從編排到成文開始會用心思,寫完後反覆修改打磨兩三天後,才投出去。
這篇文章比第一次的二胎文章多了一些內容,因為這中間相隔幾個月,這期間我又多了很多領悟,第一篇主要是一種情緒的渲染,一種引起父母們的反思,這一篇增加了更深入的方法,很多效果和變化,因為這幾個月之間我在深入運用之中,真正體驗到了它的妙處,而我們的二胎生活也真的太幸福享受了。所以裡面的畫面很暖,也很觸動人。
這篇文章發出去,也有好多讀者媽媽找到我,諮詢我二胎養育問題,解決了許多困惑,看似簡單,但是很實用,幫助她們恢復了和大寶的親密關係,大寶也重新變得乖巧懂事,也讓大寶喜歡讓弟弟妹妹,讓弟弟妹妹有了安全感,不再怕隨時被大寶欺負。
寫過一篇關於孩子說媽媽我不喜歡你,說反話的文章,也是我的切身經歷和體會。這篇文章寫出來,另一個平臺的主編老師跟我說,代入感太強了,感覺完全寫的就是她自己。因為有了真實的感觸,寫出來真實的感觸,所以才會讓有同樣經歷的家長有這樣的感受。
我的一位作者朋友曾說,看我的文章總是忍不住拍大腿,有的文章好幾個地方都會戳心。而她說戳心和覺得好的,一定是我真實感觸特別強烈的文章。
先觸動了自己,才能夠觸動別人。
即便是沒有寫我自己的事例在其中,但是觀點一定也是先真實觸動到了我,我真正認可和感觸過這個觀點。
可能有人問:沒有經歷過是不是就不行呢?自己剛開始還不確定的觀點是不是就不能去寫呢?並不是的。重點是你最後形成的觀點,在這個過程中梳理出來的內容,是你真正被觸動到,是你真正認可有效的,是連你自己都很感恩覺得幫你自己解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對你自己一個特別好特別大的提醒。
比如我在有書頭條上稿的一篇文章《這句毒害孩子一生的話,千萬別說》,寫的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包括讓孩子上興趣班、推動孩子快跑等。這篇文章是我參加的比稿,就是幾位作者的文章中選一篇。我這篇被選中了,還上了頭條。但在領這個選題時,我的觀點是模糊的,因為那個時候我自己正在為女兒學舞蹈興趣班的事而猶豫不決呢。
我領這個選題,一個是想挑戰自己,另一個是,我當時自己也迫切需要尋找答案。這對我來說是一個特別好的契機。
也許正因為我自己本身迫切想找到最好的答案,所以在搜索素材時特別用心,也特別認真,一定選擇真正觸動到我,我覺得特別有用的,很扎我自己心的。而最終真的就理清了我的思路,讓我豁然開朗,明白了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培養孩子興趣最重要的方式是什麼,什麼才是真的不輸在起跑線上。也讓我真切引用到孩子身上,打消了許多顧慮,心態平和許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的第二本書《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是父母的遠見》也基於這個思路延伸而來。
所以即便不是自己已經實踐的感觸,也一定是我在生活中正好在用心感悟的,能夠幫助到自己,令自己觸動深刻的。
三是有效的方法或情緒的渲染。
親子文有一個重要的功能需求,就是有用,最好是讀者看了有明確的實用的方法,讓讀者看了就知道怎麼做,也或者是情緒的渲染,引發讀者的內心的共鳴,幫助抒發讀者的內心的情緒,讓讀者在看了文章之後,情感上得到了一種安慰、提醒或升華,幫助讀者用更正確的態度養育孩子。
其實寫親子文這三個核心要素,匯總起來就8個字:用心生活,用心帶娃。
只有當你真正花心思在孩子身上,用心去思考各個問題,感受孩子的成長時,你才有深刻的領悟,也才會有源源不斷的思路和素材。
當然,也有一些很厲害的親子文作者其實自己本身還沒有孩子,但他們可能勝在他們的心思是敏感的,他們對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心理因素和父母養育方式是比較敏感和在意的,所以他們也能夠很好地去捕捉,去反饋和學習。還有一些是教育行業的。
但我自己是更鼓勵已經為人父母的去寫親子文,這樣會是更負責的態度,而不是只是理論的考究和素材的堆積。為人父母用心寫的親子文,才更帶有生命力,也才更能給人最實際最好的幫助。
當你願意用心去生活,用心去帶娃,而不是一心只想著寫作,忽略了孩子時,你會發現生活更美好,而寫作的思路更廣了。
當你用心在這個育兒過程中時,即便你現在不寫什麼,也會有許多的素材和思考出來,你都可以記錄下來,作為將來的一個素材庫,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寫其他類型的觀點文也一樣,用心生活,不管是職場類、認知類,你只有去用心生活了,從書中脫離出來了,才能有你自己的思想,你自己的觀點。
比如我剛進入有書成長營,參加比稿的第一篇,寫詩經裡的某首詩,當時40多個作者,而且還有很多當時已經很成熟的有書作者的稿子。後來我的被選中了,也很大程度因為,我通過一首非常小的事,就深入了婚姻中的6個層面,很多作者看了說自己都想不到。
其實就是因為我自己在婚姻中經歷和輔導得很多,很多感悟。所以能夠有很多深入的,很特別的感觸。這種深刻性讓我當時這個有書小白能夠在高手雲集中順利通過比稿。
這是大的方向,對觀點文來說,如何不把觀點寫散、如何聚焦觀點,就需要我們針對文章、針對選題,有一個非常清晰的點,那個點就是比較特別的一個地方,就是能夠打動編輯,也幫助到讀者的地方。
如果沒有這個點,我們的觀點文就是散的,包括很多的親子文,有問題有方法,但可能結束後我們記憶不會特別深刻,因為它中間沒有一個特別的點。
舉一些例子。我發在凱叔頭條、後來被有書頭條轉載的一篇寫中年媽媽崩潰的文章,裡面的這個點就是,擔子太多。我文章中所有的內容都圍著這個點,先講崩潰、再講為什麼崩潰、因為擔子太多,再引導怎麼解決,要習慣放下一些擔心,同時不要想太多事,要愛自己。就是所有的內容都圍繞這一個點。
另一篇凱叔的寫網紅流浪大叔的文章,裡面的點就是,家成了孩子逃避的場所,而不是溫暖的大後方。所有的,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也都圍繞這個點。
有書寫擺脫手機癮的文章,裡面的點就是:手機背後隱藏的秘密,連大人都難以拒絕。圍繞這個點寫,為什麼難以拒絕,如何拒絕,還是要心裡有能量,才能不被控制。一層一層深入下去。
寫青春期叛逆孩子的文,這個點就是:孩子並不是故意叛逆父母的。一旦知道的話,父母心中的憤怒反抗會少很多,也會願意更多走進孩子的世界,陪孩子度過。
其實這個點,也可以說是角度。但是需要我們最開始就明確好。
跟手機相關的寫法很多,我自己就寫過3篇,都發表了,從不同的角度。
很多常規選題都一樣,不同的就是那個角度,也就是這個點。
我自己寫馬伊琍文章離婚的稿子獲得了閱讀量獎勵,當時所有的文章都在寫馬利伊離得很好,馬利伊很大女人這個角度。我是寫的另一個角度,是回頭看當時她遭遇背叛的時候,內心所受的創傷,以及延伸出來的遭遇背叛心裡有多痛。最後落腳點是珍惜婚姻,不要傷害身邊愛的人。
大家都翻來覆去寫一個話題,但是裡面你想表達的點,你的角度,你想觸動到人的中心點、甚至只是某一句話,是完全可以和別人不一樣的。
另外也要確定的是,明確知道自己要把讀者帶往哪個方向,一個觀點、一個觀點往下延伸。自己還要反過來、返回去推敲。
四、如何收集觀點文的寫作素材?
寫作素材,是我寫整篇文章花時間最多最多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有可能一兩天在找素材,幾個小時列大綱,兩三個小時成文。這是選擇寫新媒體觀點文後,需要接受挑戰的挑戰。
你必須找足夠足夠多的素材,然後再從中選取一些你需要的最適合的素材,選取素材的時候一定要耐心,慢慢找,找到自己眼前一亮的、戳心的、真正喜歡的素材。
當然,如果平時積累夠多,在寫一篇文章時,很多素材直接從腦子裡出來,那當然是最快的。但這樣的時候並不會太多。
生活來源、新聞素材、微博熱搜、知乎熱門、書籍、影視片都可以成為素材的來源。
在搜索相關內容時,可以通過選題關鍵詞+類型,這樣的方式來搜索,比如寫父親缺位,就搜索:父親缺位(空格)影視劇。父親缺位(空格)名人名言等。換多種關鍵詞再交叉搜索。
知乎是素材來源非常好的平臺,會有許多非常真實扎心的案例,用起來非常好。但是引用時,一定要註明來源。之前有文友忽略過,直接把知乎故事,改成自己的故事,一模一樣,如果被對方發現的話,是可能被舉報的。因為知乎強調了「禁止轉載,或轉載必須註明來源」。
素材的另一個來源是別人的文章,但不能去搬別人的,只是在文章中看到相關影視劇或名人明星或書籍內容,覺得可以用的,那就去找原處,用自己的話寫出來。不要用別人的生活案例,除非特意註明在某篇文章看到的。而且選題一樣的文章,只能最多參照別人文章的一個案例。
第一次搜索素材越多越好,最後按照剛才講到的,對照列好框架後,在選用素材時,就要懂得取捨,選取最貼合選題的,其它的可以留著以後用。
素材要緊密圍繞一個觀點,但是卻要通過多層次的角度去論證這個觀點,要每個案例給人的感覺都不同,都會讓人看到時眼前一亮。
另外,有時候我們的稿子當時沒有通過,自己又覺得寫得很好,就先放一放,也許下一次加個熱點就過了。我的好幾篇稿子都是這樣的,而且有的數據很不錯。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祝福大家!
毫無保留的分享,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