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帶來我的一些思考(淺層次)

2021-03-02 一顆慄子的成長

2021年,3月1日,你好。

距離上一次發文過去兩個多月的時間,時間過的真快。想起上一篇文章發布好像就在昨天。其實中間也有寫文的想法,每次內心有想法時都是深夜,躺在床上,文思泉湧,身體起不來,第二天想法全無,也沒有了寫作的動力,就這麼一天天的過去。

忙碌完後一個人獨處的時候,適合自我思考。2021年第一次出差獻給了QD這個城市,這次出差的心態和以往都有所不同,以前是跟在領導的屁股後面,扮演著跟屁蟲,傳話筒的角色,這次要獨當一面,在這個過程中怎麼能夠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讓對方對我們產生信任感。

當我回頭反思時,我發現以下三點很重要。不僅僅適合客戶溝通,也適合家庭親子關係相處。

1.要有同理心

以往當成一個簡單的任務來完成,按部就班,別人說什麼,就做什麼。當你要獨當一面的時候,就不僅僅是做完一件事情,而是想的怎麼更好的完成一件事情。為什麼說到同理心呢?我們都說要站在客戶的角度上思考,那什麼才是真正的站在客戶角度上滿足客戶的需求呢?首先要了解目前客戶面臨的現狀,客戶打算要做的事情,有哪些事情是我們可以協助解決的,而不再簡單的是和否的答案。

2.多件事情同時發生時,別著急

我是一個性子比較著急的人,遇事恨不得在短時間反饋給對方。只想著快速完成事情,不考慮完成的質量以及其他人的時間安排。當身邊的人告訴我,要慢下來時,我開始學著反思。好像自己也沒有做錯,為什麼別人會有如此反應呢?原來我在做一件事情,打著為別人著急,實際上卻沒有顧及另一方的感受,也沒有設身處地的站在地方的角度上為什麼實施起來比較困難。有時候不是別人不想做,而是事情太多了,需要對事情進行排序,優先級最高的,先完成。重要不緊急的可以往後放一放。當多個事情來臨時,不要怕事,將所出現的事情列出來,進行優先級排序,每完成一件事情就打勾。今日事,今日畢,儘量不要將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因為不知道明天還會不會出現突發的事情。這一點,我還在學習中。

3.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反饋

最近發生一件事情讓我有些自責,因為自己的懶惰,影響了別人的安排。內心認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遲遲不肯移交給其他部門,但技術需求又搞不明白。當別人催促要方案時又拿不出來,搞到最後只能讓別人來寫。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反饋,自己做不到的,也不要覺得愧疚,或者能力不如別人而懊惱,儘快安排給可以做的人,節省大家的時間是非常重要。我們都想出色的完成一件事情,都想著這做做,那做點。自己要清楚自己的價值以及定位,擺清楚自己的位置。

每一個階段都有每一個階段需要做的事情,如果我們還沒有學會爬,就想站起來跑,想想也覺得有點不可行。專注當下最重要的事情,以專業的技術,負責任的態度完成它,才可能會有下一步。

4.向上管理

向上管理是一次和領導談話中了解到一個詞語,當時聽了覺得領導說的還挺對的,如果是這麼工作的話,工作效率應該能提升很多。什麼是「向上管理」呢?這個概念為什麼得到企業界的重視。

此概念源於彼得·德魯克的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魯克認為,一個好的管理者需要做好向上管理,充分發揮你的上司的長處,這是一個管理者工作卓有成效的關鍵。向上溝通是向上管理的關鍵部分。

所謂向上管理,就是你要主動積極地去和上司溝通,了解和理解上司的要求、想法,了解上司的工作方式和優缺點,及時和上司建立起共識、共鳴、共振,也就是「同頻共振」,發揮各自的優勢和長處,從而實現共贏。

我以前的觀點是:領導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什麼都能做到最好。後來我發現並不是所有的領導什麼都會,什麼都懂。也不需要領導什麼都懂,要不然要員工幹什麼呢?

2021年開工的第一天就讓我產生了壓力感,緊張感。我和以往的心態完全不同,以前我就是一個安心上班,拿著每月工資的上班族(雖然現在還是如此),現在我需要考慮的更多(不僅僅是工作,還有家庭生活等)。即使我很脆弱無助,我也不能表現出來,因為我總有一種壓力:我不堅強,我身後需要照顧的人們怎麼辦。我有一種迫切需要快速成長的能力,如果我真的需要獨當一面的話,我需要提升哪方面的能力。

1.快速學習能力

首先要快速學習公司的業務,了解產品的功能,以及每個產品的竟品情況。不了解公司業務的人員,是不合格的。

2.相信自己(自信)

我在公司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如果這個時候再去專攻一項,有點過晚,那就要發揮我的優勢,身兼多職,把自己做的事情了解透徹,學著復盤。同時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好。提升自身力量要知道一個項目能夠拿下是多方面因素影響,要學會藉助別人的力量完成一件事情。

3.快速拓展的能力。

人之所以在考試之前心不慌,那是做好準備了,既然要做一件事情,就要做好規劃,如果這件事情想做成,我需要什麼樣的力量,需要做那些方面的努力,怎麼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簡而言之就是做規劃,按照規划去實施。

保持好奇心,保持學習的精神,保持精神感。

以上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相關焦點

  • 平板教學的有效性思考:避免多媒體教學快節奏帶來的思維淺層次化
    尤其是一些需要空間想像或者是課堂上難於進行的實驗等,可以用動畫和視頻把效果展示出來,有利於學生的理解。例如,我在上《生長素的發現》這一節時就把這一節中達爾文、詹森、拜爾等的實驗全部做成了flash動畫,展示出來,學生就有較為直觀的體驗。
  • 高校教學督導工作的三個實踐層次與五點思考
    摘要:通過對高校教學督導工作三個實踐層次的理論思考,並結合中國傳媒大學開展教學督導工作的實踐梳理了五點可供參考的經驗。經過幾年的摸索,中國傳媒大學(以下簡稱「學校」)採取了以下一些方法來應對,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高規格設置督導機構。2014年4月,學校成立了由校長擔任委員會主任的校級教學督導委員會,統籌全校的本專科和研究生教學督導工作。
  • 思考的層次與意義
    ,因為它不同於類似空氣般的東西(儘管看不見、摸不著,但實實在在地)游離於物質世界,它存於人的大腦並在運行、活動著;思考是物質的,因為有思考和沒有思考有著很大的差別,在思考和不在思考同樣也有著很大的差別,「我思故我在。
  • 你思考問題的方式,決定了你的層次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件與我們有關係的事,我們都會賦予其一些意義。比如前面的例子,你可能會覺得造成這一切都是馬雲的錯。由於每個人賦予的意義都會有所不同,因此我們的理解也會不一樣,理解不一樣,解決辦法當然就會不同。「NLP理解層次」說,對一件事情的理解,我們可以分成6個不同的層次,而這個層次是有高低之分的。
  • 走訪美國大學之後的一些淺思考
    普通大學的畢業證,包括一些比較「水」的牛校的研究生畢業證,含金量已大不如前。這次走訪美國大學,君無戲言除了社區大學,各類學校基本都到了,尤其和那些名校的同學、老師交流,我一個明顯的感覺是:這些美國名校欠中國學生一個公平!!每年在中國錄取的本科生數量實在太少,跟每年增長30%左右的中國申請人數比,美國名校過於傲慢與偏見!!
  • 破解99%的淺思考困局:如何透過表面看本質
    因為經濟學家和行業權威以讓人信服的姿態幫助人們省去了思考的時間,人們不需要自己掘地三尺就能得到答案,而新聞記者只提供讓人興奮或憤怒的信息。這些人的臉上都寫著一句話:我已經替你思考過了。在媒體打造的「權威」的鼓勵下,人們做出的選擇,可能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思考路徑得出的結論都要糟糕。權威論和經驗論一樣,很容易讓你得出某種觀點時覺得自己已經思考過了。
  • 02 PPT系列課程課件-我要學習到哪一個層次?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實際運用,帶來工作上的便利和高效,或者帶來職場上的成長與進步。但是在學習掌握一項技能之前,每個職場人士更要思考明白這個問題,即我準備學習到什麼樣一個層次?達到什麼樣一個水平?因為每個學習活動都是分為深度學習和淺層學習,對應每個層次和學習目標,每個人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是不一樣的……就那PPT學習來說,每個人都要思考這個問題,是僅僅比現在製作水平提升一個檔次?了解一些基礎的功能,滿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即可。
  • 知乎 7 萬贊回答:你思考問題的方式,決定了你的層次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件與我們有關係的事,我們都會賦予其一些意義。比如前面的例子,你可能會覺得造成這一切都是馬雲的錯。由於每個人賦予的意義都會有所不同,因此我們的理解也會不一樣,理解不一樣,解決辦法當然就會不同。「NLP 理解層次」說,對一件事情的理解,我們可以分成 6 個不同的層次,而這個層次是有高低之分的。如果你用低維度的視角去看這個問題的時候,感覺它無法解決。
  • 辭職後待業中的一些思考?
    當然我也是一隻稍微會思考的鹹魚,會想一些以前自己思考過但是沒有深入思考的問題。1 連續發三問?如果我想要在技術行業走下去,我今後的短期路線是什麼?2 我為什麼要換一份工作?對於這個問題我反問了自己幾個問題。1)這份工作有讓我快樂了。
  • 淺橙科技:人工智慧究竟會給社會帶來什麼影響?
    時隔幾年,人工智慧技術已在慢慢融入我們的生活,未來還將更大範圍的進行滲透,對於這個社會而言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淺橙科技研究院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目前人工智慧技術在企業製造、物流、金融、商務、農業、教育和醫療等方面有很大的應用,給各行各業帶來很大的改變。
  • 雷軍:創辦小米前後我的一些思考
    IT之家12月16日消息 今日,雷軍微信公眾號發布了名為《雷軍:創辦小米前後我的一些思考》的文章。雷軍在文中表示,小米創業的第5年時,他應君聯資本(原聯想投資)總裁朱立南的邀請,在聯想控股內部分享了其創辦小米的一些思考。如今,小米即將迎來創業第10年,回頭看看,小米的10年之路,一直堅持踐行著這些思考。
  • 明白學習內容首先做到最淺層次,對含義的理解,你真的會學習嗎?
    點擊1.首先要做到最淺層次的理解,「明白含義!」「明白含義」是理解、學習知識過程中最初階段的要求。看書看到這裡,我想讓同學現在回答一個問題:「你理解上述內容了嗎?」相信大多數的人的回答是「理解」,能夠基本明白上述表達的含義,這也是對於「理解」最淺層次的含義。這種程度的理解對於日常生活來說,基本上是可以的,即可以體會其中的含義。
  • 張五常:一些普通人也實用的思考方法
    但正因為這個緣故,我倒可以寫一點有實用性的思考方法。我的思考方法是學回來的。一個平凡的人能學得的思考方法,其他的凡夫俗子也可以學。據說熊彼德(J.A. Schumpeter)曾在課堂上批評牛頓,指責這個如假包換的物理學天才只顧閉門思想,沒有將他思考推理的方法公開而留諸後世!這批評有點道理。
  • 學習知識的三個層次,好工作需要的是第三層次的人才
    中國的一些教育者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然後,各種補習班以上三段話分別說明了一些對於教育和學習的看法和理解,繼之前小編寫過幾篇關於學校,教育,學習的文章,今天再來說說教育他應該教什麼,學習又應該學點什麼,其實他們是統一的,說的是同樣的一個道理。
  • 數位化時代,如何跳出「淺閱讀」
    「屏閱讀」看似減少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但受到電子設備硬體和網絡信息傳播特性的影響,以快餐式、跳躍式、碎片化為特徵的「淺閱讀」成為閱讀的新方式。如何提高閱讀質量,培養閱讀興趣,破解「淺閱讀」帶來的諸多問題,東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官兵展開了一場關於閱讀的討論。在此,我們摘選部分戰友的觀點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篤學慎思,解決「淺」的問題
    歸納起來,需要解決淺、怕、泛、誠、改五大問題。   「淺」,是一些民主生活會的突出症狀。對教育實踐活動意義認識太淺,思想上不重視、認識上不到位,查擺問題置身事外,自我批評避實就虛;對自身存在的問題認識太淺,總覺得自己做得不錯了,「四風」問題與己無涉,看不到問題、不想找問題、找不準問題;分析問題、整改落實淺嘗輒止,輕輕鬆鬆,和和氣氣,走走程序就算完成任務。
  • 工作總結怎樣寫才能提升層次
    各級各單位之所以普遍重視工作總結,原因就在於寫好工作總結,能夠反思經驗教訓、把握事物規律、提升認識水準、推動工作發展。當然,能否真正實現和達到這個目的,關鍵在於撰寫者在起草工作總結時能否站到很高的思想認識層次之上。
  • 達到三種層次,才把書讀通透了
    喜歡一本書時,很容易達到讀書的第一個層次。而平時碎片化的淺閱讀也可以達到,所以第一個層次的閱讀相對容易。第二個層次讀寫書的人。如果把故事的背景延伸到作者身上,就會有另一番天地。作者的經歷和他的思想,都會投射到書中來,這樣理解書中的人物和事情就更明了,更深刻。「讀未見書,如得良友。
  • 《好好思考》你不得不知深度思考型學習和思維模型的4個層次
    深度思考性學習深度思考性學習是怎樣的?深度思考性學習是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通過洞悉問題本質,利用已有規律(思維模型),直擊問題要害的成長模式。(1) 做系統級能力建立的事情,能帶來系統級優勢的長期回報,做別人不做的事情,才有差異化的競爭力。(2) 洞察問題本質的認知優勢,雖然是一個需要長期不斷投入訓練的能力,但這個過程也是在真正建立自己系統級的底層優勢。
  • 資歷比我淺,卻總是用領導的口吻給我安排工作,我該跟她談談嗎
    作為職場人,我們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同事了,因此,處理好和同事之間的關係,無形中會為我們的工作帶來很多方便。但是,想要處理好與同事之間的關係,可並不容易。前不久,就有用戶在脈脈上發帖,稱一個資歷比自己淺的同事,在微信上總是用領導的語氣和自己講話,他很糾結,該不該跟同事談談,會不會破壞彼此關係?這條帖子很快就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有脈脈用戶表示,同事之間自然不存在沒有上下級,如果沒有特殊要求,同事之間沒有互相給對方安排工作的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