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諾貝爾獎得主奧曼教授說:強調考試是錯誤的,學習就是為了學習,應試不是教育的目的,如果只是為了榮譽,分數,你離榮譽就越遠
德國教育學家普朗格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
中國的一些教育者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然後,各種補習班
以上三段話分別說明了一些對於教育和學習的看法和理解,繼之前小編寫過幾篇關於學校,教育,學習的文章,今天再來說說教育他應該教什麼,學習又應該學點什麼,其實他們是統一的,說的是同樣的一個道理。
我們從高考的指揮棒再進一步到現在的工作尋找來看,現在許多企業,公司在招人或者說公司發展的過程中,十分強調一個詞,就是創新,各行各業都在提倡創新,確實,創新對於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非常關鍵,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哪怕是一個APP上的些許小創新等等都能給企業帶來更好的收益。
從特斯拉的電動車各項創新,到原來蘋果手機的許多創新,其實,某種程度來說,一個公司的總經理就是在帶領著公司走在創新的路上(一個公司從無到有,到發展,到上市,本身也是一種創新),更不用說那些科學家等等在各自領域中的種種創新,或者說像小編這樣把一個個漢字組合起來,也是一種創新(不過還沒見到啥收益),那些偉大的作家他們的作品都是一種創新,所以說,現在,哪怕將來的社會,創新將是一個主旋律,一個主體要求。
那麼,我們基於創新這一要點來看看目前我們的教學吧。
從小學到大學,就小編一路讀來,應該僅僅就是在學習知識這第一層面,當然,你可以說,寫作文算是一種提高,大學的精工實習算是一種知識的應用,可絕大部分的我們的學習,就僅僅是學習各種知識,然後參加考試,通過了就代表了知識掌握了,可掌握不代表會用,更何況到用的時候還不知道會記得多少,畢竟那時的學習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的。
其次,學習的第二層次就是應用知識,古話都說學以致用,方為學會,如果不會用,那某種程度來說就是白學。胡適就讀美國康乃爾大學時,適逢小學開學,他就跑到一所小學旁聽。整堂課內容是小學生們跟著老師反覆背誦著誓詞:我保證使用我的批評才能,我保證發展我的獨立思想,我保證接受教育,從而使自己能夠自作判斷。這段誓詞是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為美國學生親自撰寫的。這一點,其實就是告訴學生們,你們學習的目的是要使用他的,是要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去運用知識來判斷將來你們遇到的各種事情,狀況的。
學習知識的第三層次,就是上面提到的現在企業,公司需要的人才的創新才能,這同樣有古話說過,舉一反三,聞一知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點(當然這是網文界的,其他行業也有相關例子),國內小說大部分穿越都是往回穿,利用自身的知識優勢來靚麗鮮活於古代,國外的穿越都是往未來穿,通過自己的想像,去創造未來的一切。這說明了一些問題,我們的創新意識,意願,或者說能力真的不強,不夠,不行哦。
學習知識------應用知識------創新知識,知識的三個層面是對於我們學生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面對社會需求的正確要求,那麼基於此,我們又該如何教呢,又該何時教呢?
其實,學習知識這一點,我們已經做得不錯了,那些出國的優秀留學生,在各個科目上,考試是完勝當地的其他學生的,可是論到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就遠遠不足了。
所以,我們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在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體系中,更好的讓我們的學生學會應用知識,如何讓他們去學會創新知識。
當然,這又是一個關於教育的很大的話題,這裡小編先提2點
1. 增加課外實習課程,不要咬著應試教育而不放(不僅僅是學校,家長也應該對於應試教育說不,某種程度,補習班的野蠻生長和家長們的踴躍報名是相關的)
2. 如果可以,高中就可以選擇學習方向和專業,當然,只是選個方向,而不是像大學那樣學習專業的相關知識。
3. 其他,有機會再單獨開一章寫寫,如何在有限的從小學到大學時間內,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創新知識的能力。
最後,小編想再強調一點,從小就需要,應該培養創新意識,未來的社會,世界都需要我們一代代人去創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