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看泰州的地形,總有種說不出的尷尬感。不知道當年的親歷者是怎麼想的,分出了如此尷尬的一個泰州。從經濟總量上看,泰州也是中規中矩。但是要是去掉了下轄的泰興、靖江、興化、姜堰四市,自己也就沒啥了。不管是地圖上,還是在經濟上。
現如今,泰興已經省管縣,靖江的眼睛在長江南岸。剩下個興化,有人也想和泰興那樣省管縣,也有人想著,要麼回揚州?都說揚州八怪,二怪在興化。雖然如今的揚州不比歷史上的揚州,自個也好不到哪去。泰興和揚州,差的就是一個興化。
雖然興化所在的泰州和想回歸的揚州,都說自己屬於蘇中。但從地形、人口、文化上來看,興化都算是一個標準的蘇北縣城。興化的面積達到2000多平方公裡,人口達到了150多萬,典型的地多人多,就是經濟一般般。只是,很多興化人跑去了蘇南,尤其是青年才俊們。不僅僅是大學生,還有有點技術的專業人才。甚至有人預測,興化未來五年會少十萬人。十萬青年十萬軍啊。
當然,比去蘇北的更多兄弟縣城,興化還是不錯的。但要知道,興化早在1987年就撤縣建市了。也就是說,在上個世紀80年代,興化屬於一座發展挺不錯的城市。當然,今天的興化依舊屬於百強縣中遊,也挺不錯。就是比起蘇南浙東北那些開掛的縣城來說,多少有點失色。
但要是看看興化的資源要素,能發展成今天的樣子也挺不容易。畢竟,人家又不在長江口,就是高郵湖也離得老遠。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鐵路,在興化華麗麗地打了一個擦邊球。
興化本地耕地紅線要求高。作為重要的糧食、棉花基地,興化發展工業其實是受到較大限制的。這也是為什麼興化的工業發展只能集中在西部片區的原因。至於北面,是大片的湖泊溼地,先留著吧,就像杭州的西溪溼地那樣。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比較下興化和泰州的城市功能區劃分,很有意思。
當然,興化有石油啊!有人會說到這一點。估計沒人會想到,在江蘇腹地興化竟然發現了油田,由此興化發展出了一系列的石化產品。或許,興化可以理解為:因石化而興。當然,興化不僅僅擁有江蘇最大的陸地整裝油田,還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和取之不盡的礦泉水。如果興化人能夠做到綠色發展、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那麼,石化產業將帶動興化富起來。興化原本生態環境那麼好,可千萬不要出現1+1小於1的效果。
加之地熱、礦泉水資源,若能夠實現地區品牌化經營,那絕對能夠再造一個興化。試想一下,在興化出現一個世界級的礦泉水品牌,打造出一系列可以和日本三大溫泉相媲美的興化溫泉。那時候,興化可能依舊會想要離開泰州,但是去不去揚州,那可要打個問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