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為什麼叫「唐三藏」,三藏是對高僧的尊稱

2020-12-17 薩培喇談藝錄

唐僧是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的主人公,唐僧的人物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玄奘是洛陽人,少年出家。玄奘在研究佛法的過程中,發現已有的漢譯經文有些地方要麼語焉不詳,要麼會和其他經文在內容上有衝突。他決定前往西域取經,去佛教的發源地學習。玄奘獨自一人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玄奘最艱苦的時候,四夜五日沒有水喝,沒有食物,他全憑毅力走出了沙漠。

玄奘前往那爛陀寺,那裡是佛教藏經的寶庫,有900餘萬卷經書。玄奘跟隨戒賢法師學習佛學知識,幾年之後終於學有所成。玄奘西行取經,耗時17年。當他學成之後,帶著經卷返回長安,開始翻譯佛教經典。民間的百姓知道了玄奘的功績,稱他為「唐三藏」。文學名著《西遊記》中沿用了這個稱呼。

三藏是佛教術語,藏原本是指裝佛教經典的竹篋,後來代指佛教經典文獻。佛教經典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經藏、律藏和論藏,簡稱「經律論」,所以有了三藏的說法。玄奘西行取經,帶回來的佛教經典包含「經律論」。三藏法師這個稱號對玄奘來講,當之無愧。

經藏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釋迦摩尼在世時留下的種種說教,其二是佛教弟子總結的釋迦摩尼言行著作。律藏是指釋迦摩尼制定的各種佛教修行制度,通俗地講就是佛教徒應該遵守的各種規則。論藏是指對經文進行注釋講解,可以理解成是經藏的翻譯。玄奘返回長安後受到了唐太宗的熱烈歡迎,玄奘對這些榮譽毫不上心,他只想儘快翻譯出他帶回來的各種佛經。此後,他開始了長達19年的譯經工作。

玄奘先後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玉華宮等處譯經。他和他的弟子共翻譯了1300餘卷佛教經書。在譯經之餘,玄奘口述,他的弟子辯機和尚執筆,完成了一部《大唐西域記》。這本書中記錄了玄奘西行的詳細過程,書中對西行路上的西域小國,都有細緻描寫。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近代學者對是否存在那爛陀寺表示懷疑。後來西方學者根據《大唐西域記》中的記載,找到了那爛陀寺的遺址,證明了這座佛教名寺確實存在過。

三藏法師不是對玄奘一個人的專有稱呼,而是對精通佛教經律論高僧的尊稱。在歷史上,鳩摩羅什、實叉難陀、不空等多位高僧都被尊稱為三藏。

拓展閱讀

詩的妙趣,詩的魅力,通過王維《辛夷塢》慢慢感受

詩中有禪意,古人愛寫禪理詩

遼代特有的官員制度,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

古代有沒有稿費?當然有,古人的稿費叫潤筆

相關焦點

  • 「養成系」唐三藏:精通經、律、論的玄奘是如何變身「三藏法師」的?
    其中「唐三藏」西天取經的故事主線則來源於唐朝時的玄奘前往天竺取經。那麼這其中到底有著那些曲折歷程,使得歷史故事的玄奘最終演變成了神話傳說中的唐僧了呢?從唐朝時的玄奘逐漸演繹成神話故事中的「唐三藏」,這中間自然有著許許多多的曲折歷程。
  • 西遊記中的唐僧是佛教中的地藏王菩薩嗎,師徒四人都封成什麼佛
    地藏菩薩一般手持摩尼珠,而唐僧沒有;地藏菩薩坐騎為諦聽,唐僧為馬或無坐騎唐僧,也叫唐三藏,唐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人物,前世為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褘」,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早在西夏時期的敦煌壁畫,就有唐僧取經故事,唐僧、還有人相似猴的孫悟空手牽白馬。
  • 唐僧最後是怎麼死的?有何記載?
    唐僧的原型人物為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玄奘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裡,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遍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公元645年,玄藏回來帶來了150件佛像,7尊佛像和657節經文,他長期從事佛經翻譯工作。
  • 唐僧的真名叫什麼?不是玄奘,也不是江流兒,本名很少有人知道
    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故事改編當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唐僧唐三藏的真名是什麼?有人說是江流兒,但江流兒其實只是俗稱乳名,並不是他的真名。唐僧的真名和歷史人物故事唐僧實際上真名叫做陳褘,在《西遊記》中,他是如來的弟子金蟬轉世,而真實原型是唐代的高僧玄奘法師,玄奘法師本名姓陳,名褘,被人尊稱為「三藏法師」!
  • 揭秘|唐三藏去印度,為什麼要往西北走不往西南走?
    中國人對《西遊記》的故事耳熟能詳,唐三藏於貞觀三年從長安(今陝西西安)出發,經過今天的河西走廊的玉門關,再從中亞轉道南亞,到達當時的天竺(即今日的印度)成功取經。不過,當我們打開地圖可以發現,唐三藏的路線相當於往西北繞了一大圈,實際上到達天竺的最快路線應該是往西南走。那麼,為什麼唐三藏去印度要往西北走呢?
  • 韓國人拍的西遊記,唐僧是女人,孫悟空和她談甜甜的戀愛
    >《花遊記》作為一個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的小學生,誰沒讀過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呢,「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白龍馬,蹄朝西,馱著唐三藏,跟著仨徒弟」這些耳熟能詳的《西遊記》主題曲,誰都能張口就來哼幾首,《西遊記》講述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輔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涉險,降妖伏怪,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修正果的故事。
  • 《西遊記》將翻拍成美劇共六集 唐僧變偉大戰士
    近日,美國AMC電視臺宣布將把《西遊記》翻拍成美劇,唐僧變成了「偉大戰士」,而三個徒弟去向待定。VAb瀟湘晨報網  唐僧會怎樣用英文念「緊箍咒」,白骨精會不會和孫悟空來段曠世熱戀,「一想到白嫩軟萌的高僧變成美國戰士,整個就不好了。」記者也設想了諸多美版《西遊記》模式,美劇大編們,只能幫你到這了。
  • 印度玄奘寺按中國寺院式樣建造,唐三藏原名陳匆,出生在河南洛陽
    印度玄奘寺按中國寺院式樣建造,唐三藏原名陳匆,出生在河南洛陽玄奘寺位於加爾各答郊區,四周是農田、村莊,印度的中國佛教寺院,1971年由旅印華僑出資建造,是在印度的華僑和佛教徒的活動中心。幾歲的孩童,那知麼是佛,但在幼稚的心靈裡,把廟裡的那些泥菩薩、畫裡那些駕著雲頭的仙人、在人的頭頂上生活的天老爺該都是佛吧媽媽一字不識,但會有聲有色地給我講《唐三藏取經》的故事:唐僧、沙僧、八戒、悟空師徒四人,路赴西天取經,他們經過九妖十八洞,洞洞有妖精。吳承恩的一本《西遊記》,把唐僧取經的故事寫得神乎其神,玄妙至極。唐僧歷史上實有其人,取經的事也有據可查。
  • 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中):歷史典籍裡的大師
    文/遼寧省作協名譽主席  王充閭  參見前文丨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上):文學裡的唐三藏  叄  回過頭來,再說《西遊記》。  它雖然取材於唐僧玄奘西天取經故事,但書中所描述的那位三藏法師已經被神化變形了,取經故事情節也都是小說家通過想像加以虛構的。
  • 唐僧取經竟密謀500年?
    而唐僧自己就是從全國推選出來的「大德高僧」,「千經萬典,無所不通」,關鍵是,攀有當朝宰相殷開山為外公,大學時陳光蕊為父親,「根源又好,德行又高」。然而,就在唐僧擇定貞觀十三年九月初三日吉日良時,在化生寺「開啟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陸大會」,並打算「開演經法」時,觀音菩薩突然顯化,拋出大乘佛法三藏「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的大包袱,堅定了唐太宗派遣唐僧去靈山大雷音寺如來佛祖處求取三藏真經的決心。
  • 笑看西遊—唐僧成佛八十一難,「難」字怎麼讀?
    《西遊記》中的唐僧,沒有克服「恐懼」心,其較凡人更加膽小怕事。雖屢經挫折,卻不長能耐,每每遇事,仍是魂不附體,膽戰心驚。比如「雙叉嶺上」,這位高僧張揚著自己不該有的恐懼心,而且,事後也沒有多少改進,他的小心肝撲通撲通跳了整個一條西行路。第十三回,唐僧初出長安邊境——(三藏)正疑思之間,忽然失足,三人連馬都跌落坑坎之中。
  • 西遊記中唐僧經歷八十一難,真實的玄奘西去取經承受哪些磨難?
    《西遊記》中唐僧前世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金蟬子,投胎到江寧陳家。小時候的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被觀音菩薩選為取經人,趕往西天大雷音寺取真經。唐僧在西去的路上收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一路降妖伏魔,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
  • 唐僧玄奘的四種形象
    應該說,作為舉世聞名的翻譯家、佛學家、思想家、旅行家、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唐代高僧玄奘原本是有很多話題可供言說、研討的,只是一些人對此並不那麼感興趣罷了。而我,在這種情勢下,偏要一本正經地從文學作品、歷史真實、域外尋蹤、民間傳說等多重視角,來研索唐僧玄奘的多種形象,也算得上情有獨鍾、「痴情可哂」了。  說到形象,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 為什麼豬八戒老是挑撥離間孫悟空跟唐三藏
    本來孫悟空跟著唐僧的時候,這牽馬挑擔都是親力親為,這眼看又來了個二師弟,趕緊就把這髒活重活給分配了。豬八戒這打不過猴子,他也不敢反抗,只得暗自忍氣吞聲,時間越久,這仇就積累得越深。多虧後來又出現個沙僧,豬八戒趕忙就撂了挑子。再後來這取經途中,豬八戒又不是老實本分的人,老是喜歡偷奸耍滑,能偷懶就偷懶。
  • 五莊觀唐僧為什麼不敢吃人參果,原來那人參果是穿腸毒藥吃之必死
    要理解其中原因就必須從唐僧的前世說起,我們知道唐僧是如來的弟子金蟬子轉世,除了這個身份之外他還是十世修行的好人,也就是說唐僧的前面九世都是在修行,也同樣去取經,然而都是功敗垂成,都在流沙河中被沙和尚吃掉,這一點唐僧作為一個得道的高僧是知道了。
  • 唐僧取經為何必須在5048天完成?這個最神秘的數字有何寓意
    在原著第九十八回,經過一番無字經書的折騰,唐僧將自己吃飯傢伙交了出去,二尊者終於癟著嘴,將經書揀了部分交給唐僧。重新回到大殿,如來問二尊者:「阿儺、伽葉,傳了多少經卷與他?可一一報數。」二尊者答:在藏總經,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揀出五千零四十八卷,與東土聖僧傳留在唐。
  •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為什麼只能走路去取經?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為什麼只能走路去取經?很多人看《西遊記》都有一個很大的疑問:為什麼唐僧師徒要一步步走路到西天去取經?特別是本領高強的孫悟空一個筋鬥雲就搞定了,幹嘛還要那麼折騰人呢?對於這個問題,孫悟空和我們一樣也有過這樣的想法:「這都是我佛如來坐在那極樂之境,沒得事幹,弄了那三藏之經!如若有心勸善,直接送到東土大唐,豈不一樣的萬古流傳?
  • 小新一家一起拯救三藏法師
    小新一家一起拯救三藏法師如果說要給去年的網絡名人做一個排行那麼六小齡童絕對可以說是當之無愧入榜了,與他有關的「文體兩開花」、「中美合拍《西遊記》」等也成了網絡熱詞屢屢被網友拿來調侃。其實《西遊記》作為一部影響深遠的名著,不僅給國人帶來了巨大的文化經濟價值,還深刻影響了世界各國的文化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