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印記丨紹興黃酒淌芳香 這杯佳釀緣何讓人陶醉千年

2020-12-19 浙報融媒體

開欄的話:浙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神奇的沃土上,文物遺蹟數不勝數,文化精品琳琅滿目,文化樣式異彩紛呈。去年以來,浙江省委宣傳部與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聯合開展了「浙江文化印記」徵集評選活動。通過廣泛徵集、專家評審和社會投票,前不久,包括良渚古城遺址、杭州西湖、錢塘潮、西泠印社、越劇等在內的首批20項「浙江文化印記」出爐。這些「文化印記」是浙江文化積澱的翹楚,是浙江的文化瑰寶。從6月18日起,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浙江文化印記》欄目,每一期,我們都將邀請一位與印記密切相關的專家與記者同行,走近印記的現場,感受印記的魅力,講述印記和它們背後的故事。

鑑湖酒坊

一千六百年前,永和九年的那場醉,留下了兩大遺產:一樣是「蘭亭序」;一樣是「紹興酒」。那縷從鑑湖中流淌而出的芳香,竟讓世人陶醉了千年之久。

「醺然一枕虛堂睡,頓覺情懷似少年。」陸遊的這番感懷,激起過多少文人雅士、販夫走卒的共鳴?從戰國時期的帶糟醪酒,到南北朝時的山陰甜酒,再至南宋,越地所產米酒才得真正定名,稱作「紹興酒」;及至清代,紹興酒更成身份、地位、文化的象徵,風靡一時……紹興酒的歷史,是一曲醇厚綿長的歌謠,早已融入江南人的血脈基因之中。

紹興黃酒研究院院長傅建偉從事黃酒行業二十餘年,近年來又致力於酒文化研究。這次尋訪,有了他的指點,我們更得領略紹興黃酒的堂奧。

紹興黃酒研究院院長 傅建偉

微醺之際

方知韻味深

鑑湖畔,一把錫壺,幾隻酒盞,就著一盆熱騰騰的滷煮豆腐乾,眾人圍坐在八仙桌旁,很有家常小酌的氣氛。這裡原是鑑湖酒坊的發酵車間。

環視我們所坐的這間大堂,木結構的房頂,石板地面,四下密密的廊柱上成片的白痕愈顯出這間堂屋的年代感。「我們在這裡釀了幾十年的黃酒,酒氣燻蒸久了,連柱子都變了色。」鑑湖酒坊的主人李國龍說。

我們都不是善飲者,這樣的場景卻仿佛已然經歷過無數次,在書內,在畫裡,甚至是在夢中。酒,早已經融入中國人的日常了。

傅建偉風趣地告訴我們,在四大名著裡,都能尋見酒的身影。《水滸傳》出現了647次飲酒場面,平均每回都要喝上5次多;《西遊記》出現了103次,平均下來,差不多每回有一次……

當然,並非所有的酒都是黃酒,更不一定是紹興黃酒。武松過景陽岡,喝了幾大碗,那酒色澤更白,應當是一種釀造期短的米酒,酒精度不高,才能豪飲。而這正是黃酒的前身。

至於現在所稱的白酒,則是蒸餾酒,是和釀造酒相對的另外一大門類,其出現較晚,大致要到宋之後,才慢慢流行起來。

以穀物,尤其是以麥曲釀造的酒,則是歷史最為悠遠的,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之際,紹興酒就是其代表。這種酒,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酒色會自然變黃,呈現出一種琥珀色。

難怪李白會留下那樣華麗的句子:「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他飲的肯定就是當時的某種「黃酒」。

這特別的紹興黃酒還須配上特別的飲法。傅建偉說,飲酒有四個階段:小雅、微醺、酩酊和大醉,微醺是飲黃酒最常見,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一種狀態。

「王羲之酒後寫《蘭亭序》,酩酊或大醉肯定寫不了,必然得是微醺,才能恰到好處,一氣呵成。」傅建偉說,所以紹興人喝酒,習慣用一個動詞:咪。這是一種緩飲慢酌的方式,更是一種從容應對的態度。

也只有在這一個「咪」字裡,我們才能想像王子猷的「雪夜訪戴」,想像白居易和元稹的詩酒唱和,想像蔡元培的「每飯必酒」和魯迅的「把酒問世」,甚至想像孔乙己的「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這是紹興黃酒的韻味,更是江南的韻味。當古越先民們自覺用糧食釀製出第一壇酒時,那一脈濃鬱的芳香便汩汩而來,一路濡溼了一部中國通史。

江南之水

才得酒香濃

然而,為什麼偏偏是在紹興?

傅建偉先講了一個故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個日本代表團訪問酒廠。他們圍著發酵缸轉來轉去,嗅聞咂嘗,蹙眉沉思。一個五十歲左右的中年人,突然驚呼一聲,他的領帶「無意中」掉進了正在噗嗤噗嗤發酵的醪液中。

這條浸透了醪液的領帶被帶回了日本,進行了多次的化驗、實驗,他們自以為獲取了紹興酒的配方。但不管再怎麼努力,釀出的酒總是不那麼道地。

「因為他帶不走江南,帶不走鑑湖,及由鑑湖水域所生成的自然環境。」傅建偉說。從會稽山脈、蘭亭麓下等36路水源流經山川植被和沙礫險灘,經過漫長的旅行,匯集到鑑湖,又經鑑湖內兩層以上泥炭的深度淨化,才得這捧鑑湖佳水。其最宜紹興酒。

我們驅車來到湖塘古鎮,長長的水泥路旁是一簇簇的紅瓦平房,其貌不揚。然而,這一帶正是鑑湖的核心區域,眾多知名的紹興酒企都倚湖而建。

「這邊是鑑湖酒坊,對岸是塔牌,東面就是會稽山了……」站在岸邊,當地人饒有興致地向我們比劃著附近幾家酒廠的位置。

越過十餘米寬的湖面,遠處儘是綿延的群山。山雖不高,卻與天際的雲默契地接在了一起。彼時古人所說的「推篷四望水連空」「撥棹皺漣漪」云云,立時有了畫面感。

清代學者梁章鉅曾說:「蓋山陰,會稽之間,水最宜酒,易地則不能為良,故他府皆有紹興人如法制釀,而水既不同,味即遠遜。」可見,酒味與水土的關聯古人早有體察。

北緯30度線橫穿而過的紹興地區,地勢低平,河網縱橫,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優越的地理環境,溫溼的氣候特徵,為酵母、黴菌等多種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傅建偉說,研究顯示,黃酒富含多種胺基酸、近10種以琥珀酸為主的有機酸、維生素以及豐富的多酚、低酞、生物活性肽、γ-氨基丁酸等生物活性物質。作為百藥之長,它是李時珍《本草綱目》67種泡藥的母酒。

紹興古來就有「家家自釀酒,村村有酒坊」的景觀。從舀起這汪湖水開始,黃酒就與此地的山川流水結下了不解的緣分。

每年梅雨過後,釀酒人就要去紹興的溪邊溼地割辣蓼草,立秋之前用以製成酒藥。在南方,古時草麴釀酒的記載就十分多見。東漢楊孚《異物志》裡說:「文草作酒,其味甚美」,蘇軾的《酒經》中也有「南方之民以糯與秔,雜以卉藥而為餅,嗅之香,嚼之辣」的說法。

曲,是紹興酒之骨。「假如中國有五大發明,那第五項一定是小曲」。誠如日本近代著名微生物學家坂口謹一郎所言,曲的發明,是對人類的一大貢獻。

到了立冬前,又需選取不含雜質的上等精糯米放入鑑湖水中浸泡10至15天,然後蒸飯風晾後,落缸,加入水、麥曲、淋飯酒母攪拌發酵;4至5天後,放入透氣性好的陶壇中進行80天左右的後發酵;第二年立春,釀酒師傅會取出陶壇中的酒醪進行壓濾,以獲得生酒,再進行高溫煎制以殺菌,灌入陶壇,用荷葉、箬殼、泥頭封口,最後入庫陳儲,終得陳釀。算起來,一壇黃酒要經歷十餘道複雜的工序。

我們品酒所在的鑑湖酒坊,已經有300多年歷史了,民國時期曾是湖塘-黃酒主產區年產量達1000缸的三大酒坊之一。部分建築仍保留著清時風貌,去年已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

「純手工釀酒,已為數不多。」傅建偉笑著說。如今黃酒雖早已實現了機器釀造灌裝,但多年來鑑湖酒坊仍堅持用傳統工藝釀造黃酒,一年產量在3000噸左右。

這裡有著紹興黃酒成長的縮影。當琥珀色的液體緩緩晃動在陶瓷酒盅裡,透過這些歷史的光影,古往今來釀酒時的忙碌場景,摻著酒香、酒藥的味道,似乎重又浮現眼前……

時間之釀

更識滋味長

一壇好酒,除了原料與工藝,更有賴於時間的沉澱。

距離鑑湖酒坊30公裡左右的越城區孫端鎮上,藏著1100萬壇黃酒。它就是古越龍山的黃酒中央酒庫,是1956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撥款建造的。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酒庫,這裡所儲存的酒罈如果挨個排列,可以從京廣線起始點排一個來回,綿延八千裡。古越龍山還擁有1928年產的陳酒,也是保存至今最為古老的紹興酒。

酒庫的保安為我們開了鐵門。鏤空的窗格,昏暗的光線,步道兩旁的柵欄裡密密麻麻、整齊疊放著一壇壇泥封好的黃酒。空氣裡時時瀰漫著一股沉沉的酒糟氣味,愈為酒庫添上幾分神秘感。「這是十年陳的,這是二十年陳的,那裡還有五十年陳的……」一路走過不同的藏酒區域,酒庫管理員為我們介紹起黃酒的年份來。

傅建偉說,廣義的紹興酒包括元紅酒、加飯酒、善釀酒、香雪酒四大品類。元紅酒酒色橙黃、透明發亮,味甘爽微苦;加飯酒酒色黃中帶紅,味帶甜鮮;善釀酒酒色深黃,其香芳鬱,質地特濃……

而從狹義上說,紹興酒主要指加飯酒,尤其以遠年加飯酒為主,雅稱花雕。最具代表性的花雕當數「女兒紅」與「狀元紅」。

古時紹興人家有孩子出生,家人就要釀上十數甚至數十壇上好的紹興酒,請能工巧匠在酒罈上雕繪眾多寓意美好的圖案,泥封窖藏於桂花樹下。若生女孩這酒便叫作女兒紅,生男孩就叫狀元紅。待兒女大婚之日,便拿出來款待賓朋。此習俗在紹興一帶流傳已久。

這兩種酒的名稱都暗示了時間的窖藏,其中的密碼,也在被逐漸解開。

「黃酒釀造是古時傳承下來的一套完整、科學的技術體系,但我們『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通過現代技術量化每個環節的參數,能從定量角度佐證這一傳統技藝的科學性,既有效保證食品安全,也更有利於黃酒文化的傳承。」傅建偉說。

當前,紹興黃酒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正在通過「電子鼻」,即氣味掃描儀等設備,檢測黃酒酒香的波長和波段等數據,從而對黃酒的香型、綿長感等特徵開展更微觀、系統的研究。

傅建偉還給年輕的博士生出了個「為不同年份黃酒測香譜波長」的課題。「待日後酒香譜波長大數據有了充分積累,形成系統研究後,我們即便離開日常感性經驗,也能清楚辨別每壇黃酒的『歲數』。」

時間釀造了紹興黃酒,紹興黃酒也回饋了它特殊的香澤。這裡的人們愛聽纏綿的越劇,也愛唱高亢的紹劇,這是人與自然在漫長時光裡不斷磨合,在會稽山下積澱起的一方奇妙的地緣文化。

待走出酒庫,已時近傍晚。走在兩間酒庫中間的步道上,只聽得路兩旁的桂樹在風中沙沙作響。閉目凝神,於細微處、於未來處細嗅,紹興黃酒的味道愈加醇厚悠長……

相關焦點

  • 浙江日報整版丨千年釀得黃酒香
    一千六百年前,永和九年的那場醉,留下了兩大遺產:一樣是「蘭亭序」;一樣是「紹興酒」。那縷從鑑湖中流淌而出的芳香,竟讓世人陶醉了千年之久。「醺然一枕虛堂睡,頓覺情懷似少年。」陸遊的這番感懷,激起過多少文人雅士、販夫走卒的共鳴?從戰國時期的帶糟醪酒,到南北朝時的山陰甜酒,再至南宋,越地所產米酒才得真正定名,稱作「紹興酒」;及至清代,紹興酒更成身份、地位、文化的象徵,風靡一時……紹興酒的歷史,是一曲醇厚綿長的歌謠,早已融入江南人的血脈基因之中。紹興黃酒研究院院長傅建偉從事黃酒行業二十餘年,近年來又致力於酒文化研究。
  • 老照片:浙江紹興1930年,黃酒的發祥地東浦
    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紹興東浦可謂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據史料記載:東浦古鎮已有千年的歷史,有著極其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文化內涵,以及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它是聞名於世的紹興黃酒的發祥地,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陸遊和辛亥革命先烈徐錫麟的故鄉。故東浦有「水鄉,酒鄉,橋鄉,名士之鄉」的美稱。
  • 紹興黃酒價格表,鹹亨黃酒價格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關於紹興鹹亨黃酒價格,其中500ml的紹興鹹亨黃酒價格一瓶在15元左右,紹興鹹亨黃酒是紹興鹹亨酒業有限公司的一款黃酒產品,紹興酒主要呈琥珀色,即橙色,透明澄澈,純潔可愛,使人賞心悅目。
  • 浙江紹興黃酒混搭港式奶茶 被贊味道很「銷魂」
    浙江紹興黃酒混搭港式奶茶 被贊味道很「銷魂」 2014-10-14 11:13:42這幾天,紹興一家奶茶鋪門口排起了長龍,一杯酒香十足的黃酒奶茶走紅了。奶茶店負責人小洪說,花費一個多月才調製成功,現在一天可以賣出300多杯。  黃酒加奶茶的這一創意來源於小洪的一位朋友。小洪說,朋友一家都是從香港回來的,在香港養成了喝奶茶的習慣,但是作為紹興人,又愛喝黃酒。於是,這家子人索性將黃酒和奶茶混在一起喝。有一天,朋友讓小洪嘗一口。
  • 老字號 正青春︱真的醉了 紹興黃酒玩出100多種新花樣
    老字號檔案中國紹興黃酒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黃酒行業領先企業,擁有包括4個「中華老字號」在內的眾多黃酒知名品牌。其建設的中國黃酒博物館,是國內展示中國黃酒歷史與文化的專業大型博物館。體驗官:00後時尚女主播馮佳瑩、陳施琪紹興真的飄雪了,站在紹興街頭,冷風直往脖子灌,這時候不能錯過冬天的第一杯黃酒奶茶,濃鬱的黃酒遇到了奶茶,唇齒間留下甜甜的香味,立刻全身暖暖的。話說,一盞千年琥珀怎麼和時尚搭上邊?
  • 江南好滋味:紹興黃酒
    紹興,是一個能讓人產生喝酒欲望的城市,浙江作家節放在這地方開,算是找對了地方。幾天來,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在此酒興大發,用台州話來說,「開了酒門似的」。不是不知道「花看半開,酒飲微醺」,只是興之所至,也就不知今夕何夕了。
  • 黃酒釀造能用機器代替手工嗎?跟記者到紹興去看看
    2018-03-25 15:2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見習記者 王世琪 記者 朱銀燕一季稻米精心沉澱,飽嘗四季冷暖釀就醉人酒香,滄海桑田兩千餘年,老酒歷久彌香講述風花雪月。踏古道,尋酒香,一路走來,黃酒早已成為紹興乃至浙江的一張「金名片」。
  • 到紹興喝一碗紹興黃酒,真是一件難得的高興事
    紹興是魯迅先生的故鄉,到紹興喝一碗紹興老酒,真是一件難得的高興事。古城紹興是一座酒城,千年的文化沉澱出了濃厚的酒文化。想當年,書聖王羲之邀集群賢,蘭亭雅集,曲水流觴,飲酒品詩,乃書壇之千古雅事也。「帶一壇紹酒,捎兩瓶腐乳」,竟成了紹興人家書中的常用語。
  • 說唱浙江文化印記當5000多歲神秘人開口唱Rap,身為現代人的你能...
    今年5月,浙江正式發布首批20項「浙江文化印記」,河姆渡遺址、良渚古城遺址、杭嘉湖絲綢、青瓷、西施傳說、紹興黃酒、天台山、《蘭亭序》、京杭大運河浙江段、杭州西湖、普陀山、錢塘潮、南宋皇城遺址、南宗孔廟、浙東學派、婺劇、龍井茶、西泠印社、南湖紅船、越劇等20個項目,較為全面展現了浙江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 2020浙江十大黃酒品牌出爐(附全榜單)
    (附錄:2020浙江十大黃酒品牌榜單)第一名:塔牌浙江塔牌紹興酒有限公司是浙江省糧油食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創辦的大型黃酒釀造企業,地處鑑湖之源的紹興湖塘,為「中華老字號」和中國「傳統純手工工藝紹興黃酒釀造示範基地」。
  • 品黃酒,吃越菜!紹興市來深推介文化旅遊
    此次紹興文化旅遊推介會,重點推介了在紹興旅行的過程可以具體落實的六種旅行體驗方式,即品黃酒,吃越菜;遊蘭亭,臨書法;逛沈園,聽越劇;走詩路,敬禮佛;坐烏蓬,看古橋;找文脈,尋力量;讓深圳人感受到,紹興這座風雅名城,是非來不可、非遊不可、非劇不同的地方。同時,紹興市文旅集團及下轄六區、縣(市)也開展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旅遊推介。
  • 精釀千年的黃酒傳奇——女兒紅
    這便是「女兒 紅」的由來。◎始創於 1919 年◎名酒典故,沉醉古越紹興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黃酒的故鄉。1919年,紹興孫端鎮小庫村人金五十在老家開了一 家金復興酒坊,由於酒香醇美,街坊鄰居都慕名而來,酒坊逐漸發展起來,名氣越來越大。之後,金五十發現有不少客戶來自上虞東關,他索性將酒坊搬了過去。當時的上虞還不屬於紹興,缺少醇正的紹興酒,金復興將酒坊搬到此地後,憑藉精湛的技藝和誠信經營成為當地釀酒業龍頭,也成為紹興東路酒代表。
  • 入選「東亞文化之都」後 紹興梳文脈向海外展江南底色
    「紹興的青瓷、黃酒、茶葉、會稽銅鏡等物產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運往海外,也將中華文化帶到了東亞地區。」在紹興市文史館副館長、紹興古城保護利用專家任桂全看來,日本的許多地名烙下了越國地名的印記,正是紹興影響東亞的佐證之一。
  • 酒糟也能變成化妝品 紹興黃酒進軍健康產業
    浙江日報紹興12月16日電 眼下,一場有關治水和產業的討論正在紹興熱烈進行。什麼樣的產業可以和水清岸綠、天藍氣爽的水城相匹配?紹興人提出,要重構紹興產業、重建紹興水城,讓產業結構變輕、變綠。因為這一戰略,黃酒這一被稱為「長」在水裡的紹興特色產業,正在向生命健康產業轉型。
  • G20峰會境內外媒體團來紹興 甜酒釀和黃酒棒冰美翻了
    為此,G20杭州峰會新聞宣傳部結合城市特點與特色,在杭州市內和市外特別推出了12條特色採訪線路,紹興黃酒作為浙江文化中醉人的一味麥香,黃酒小鎮東浦片區被納入特色採訪對象之一。今天下午,紹興黃酒小鎮東浦迎來了這批特殊的客人。正是他們的到來,整個小鎮象過節一樣熱鬧,家家戶戶都走出家門來到街上,迎接這些遠道而來的朋友。
  • 「中國黃酒之都」 紹興實至名歸
    同時,在第25屆紹興黃酒節暨「一帶一路」中國(國際)黃酒產業博覽會開幕式上,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酒業協會把「中國黃酒之都」的稱號授予紹興。  「要把黃酒作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重塑城市文化體系的重要內容,堅持守正創新、傳承發展。」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在開幕式上表示。  一城酒香飄,萬裡聞風雅。
  • 黃酒中的儒家文化
    中國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非儒家文化莫屬,而黃酒則是中國最古老的獨有酒種,被譽為「國粹」。兩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儒家講究中庸,宣揚仁、義、禮、智、信等人倫道德;而黃酒生性溫和、風格雅致,酒文化古補厚重,傳承人間真善之美、忠孝之德。
  • 紹興入選《中國國家地理》推薦人氣最高景觀地之一!
    紹興是一座漂在水上的千年古城,積澱著千年的魏晉遺風,融著擲地有聲的風骨,今天讓我們乘一葉烏篷,穿梭於縱橫交錯的纖道之中,心隨湖水共悠悠,感受這特有的江南水鄉風情。>散發著千年的文化氣息你來亦或是已經遠去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懷念曾經這裡的那份靜謐與安詳這裡更是《蘭亭集序》裡的會稽是《孔乙己》《阿Q正傳》裡的世界方寸之間皆是典故、
  • 紹興黃酒「越酒行天下」走進山城重慶
    活動現場,中國紹興黃酒集團黨委副書記、浙江古越龍山紹興酒股份公司總經理徐東良、中國紹興黃酒集團副總經理柏宏、浙江古越龍山紹興酒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益翔、北京卓鵬戰略諮詢公司董事長田卓鵬、重慶市酒類流通商會秘書長鄭孝平、重慶市酒文化研究院會長 陳昌斌、中烹協國際美食委員會副秘書長傅亮、重慶市火鍋餐飲協會秘書長李乾惠、重慶市上海商會會長顧問詹紹俊、重慶市上海商會秘書長姚慶偉、重慶市紹興商會會長郭毅軍
  • 黃+醬,這是千年文化IP破圈術
    他們對傳統文化有較深的認同感,對國貨品牌也有一定的信任感。基於此,坐擁1400年歷史的超級文化IP品牌狀元紅,強勢歸來。7月18日,狀元紅新品上市發布會在紹興召開。浙江狀元紅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旭以16個字總結了狀元紅品牌的發展規劃,即「三架馬車,三箭齊發,兩大側翼,齊頭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