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中的儒家文化

2020-12-19 同裡紅黃酒

中國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非儒家文化莫屬,而黃酒則是中國最古老的獨有酒種,被譽為「國粹」。兩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儒家講究中庸,宣揚仁、義、禮、智、信等人倫道德;而黃酒生性溫和、風格雅致,酒文化古補厚重,傳承人間真善之美、忠孝之德。

中庸

中庸之道即中正不偏、經常可行之道。「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大道也。」儒家把「中」與「和"聯繫在一起,主張"和為貴」、"普遍的和諧」。

黃酒以」柔和溫潤」而名聞天下,恰與中庸調和的儒家思想相契合。

黃酒集甜、酸、苦、辛、鮮、澀六味於一體,自然融合形成不同尋常之「格」,獨樹一幟,令人嘆為觀止。

「六味」中,任何稍稍偏頗某一味,往往膩口發渴,或辛辣粗糙,或淡口無味,或體中滿悶,留給人們美中不足之憾。因此不得不佩服黃酒的「中庸」之道

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和最高道德準則是「仁」。子曰:「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其中「仁」是目標,「克已"而使"禮」得到遵守和恢復是踐行手段。同時「仁」還體現了人與人的關係,是在尊重關懷他人的基礎上,獲得他人的尊重和關懷。

黃酒承載著釋放人們精神,惠澤健康,表達情感,體現愛心,激發睿智的作用,這與儒家崇尚「仁義,主張「天地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提倡友善、愛護是息息相通的。

黃酒自古與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酒作用於人的精神的東西,可使人為善,也可使人為惡。

酒雖有利有弊,但把握適度,神益頗多。酒的功能主要有三個:一是可解除疲勞恢復體力,二是可藥用治病滋補健身,三是可成禮。

忠孝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認為,忠乃表現於人與人交往中的忠誠老實;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

孔子認為孝悌是仁的基礎,孝不僅限於對父母的贍養,而應著重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孟子更是主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儒家「忠孝」思想不僅是中國古代傳統的道德文明,而且也是中國傳統美德的一部分。

黃酒生性溫和、醇厚綿長,在漫漫中國酒文化長河中,以其獨有的「溫和」受國人稱道,黃酒的文化習俗始終以「敬老愛幼、古樸厚道」為主題,這與儒家所追求的「忠孝」精神一脈相承。

首先,酒本身性溫,飲黃酒忌狂飲濫喝,唯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咂,才能品味出它的滋味。

其次,黃酒特別是紹興黃酒千年不衰,聞名遐邇,與紹興當地釀酒人忠誠經營,世代相傳,無一怠慢息息相關。

再者,酒鄉習俗,古雅厚樸,敬老愛幼之風盛行。例如當家裡的孩子長到一周歲時,俗稱「得周」。這時的孩子已牙牙學語,在酒席間由大人抱著輪流介紹長輩,讓孩子稱呼,這不僅增添了「得周酒」的熱烈氣氛,更讓人享盡了天倫之樂。

治國

儒家強調修身養性,主張人們應該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努力方向,要有為社會大眾貢獻才智的人生價值取向和不怕艱難險阻、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和精神。

儒家思想探求者砥礪奮發、努力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從黃酒得以見證,借黃酒得以升華。2500年前,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投酵勞師,一舉滅吳,報仇雪恥。在稱霸中原後,勾踐置酒文臺,舉酒慶功。

徐渭才華橫溢,桀驁不馴,不畏權貴,杯不離手,醉中作畫,留下不朽之作。與徐渭一樣,當時紹興一大批文人進入官府,擔當了幕吏(師爺)角色,他們作為儒生這樣一個特定的知識群體,「學而優則仕",抱負「治國平天下"的理想。

徐渭書畫

他們有智有謀,辦事果斷,處事方圓,剛柔相濟,如同黃酒之秉性,不會輕易為五鬥米折腰,去趨炎附勢,為慮作低。道不同不相為謀,和則用,不和則去,不被任用還可以退身田園,設壇施教,也足可以謀生。

相關焦點

  • 吳伯雄參觀黃酒博物館 坦言黃酒是一種文化
    黃酒架起友誼橋 吳伯雄參觀黃酒博物館 坦言黃酒是一種文化 2010年11月29日19:48  期間,吳伯雄一行走訪了兩個景點——中國黃酒博物館和蘭亭景區,上午10時許,在江南的濛濛細雨中,吳伯雄一行來到中國黃酒博物館,古越龍山董事長傅建偉早已等候在那裡。隨著傅建偉董事長生動講解,吳伯雄主席親身感受了黃酒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以及今天的發展,並表現出對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 儒家文化大眾讀本|品味儒家文化經典,傳承中華民族精神
    編撰《儒家文化大眾讀本》(9冊)系列叢書,主要目的是向讀者傳播有關儒家文化的知識,了解儒家文化的優點和特點以及儒家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價值。弘揚儒家文化精神,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力求把對孔子及儒家的研究轉向當下日常生活,從生活中體認儒家之道,使孔子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把儒家文化中有價值的東西發掘、提煉出來,把握儒家思想精髓,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 淺談《白鹿原》中的儒家文化內涵
    論者對《白鹿原》的評價,普遍認為它是一部成功表現民族傳統文化和歷史發展的「民族秘史」,而《白鹿原》所承載的豐富儒家文化內涵及作家陳忠實在此書上承載的對儒家文化命運的思考,也成為時下諸多研究者極為關注的論題。
  • 2017中國十大影響力黃酒文化品牌
    深圳大悅黃酒文化研究院發布 由深圳大悅黃酒文化研究院聯合搜食網快消品品牌研究中心通過對市場主流黃酒品牌的品牌影響力,文化傳承,市場銷量的綜合考察(以2017年中國十大影響力黃酒品牌為評價體系
  • 儒家文化思想中的道德與倫理關係
    道德與倫理有著一定的關係,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儒家文化思想中的道德與倫理間的關係,一起來看看吧。  禮與仁  儒家學說有兩個基本概念:禮與仁。如果進行道德哲學分析,那麼,禮可以視為倫理尤其是倫理實體的概念,仁則可以視為道德尤其是道德主體的概念。禮與仁,可以說是倫理與道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表達。
  • 儒家文化與法治精神
    我們賴以生存的儒家文化土壤和法治精神是相生還是相剋?儒家的德治能否轉換成現代法治?這些基礎性命題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不可否認,儒家文化幾千年來一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主流地位,對形成超穩定的治理結構功不可沒,其中不乏可以揚棄的因子。儒家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既是一套文化體系,也是一套治理體系。
  • 《琉球王國儒家文化十二講》:琉球的儒家文化之根
    儒家文化作為兩千多年來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支配和影響了中國整個思想學術界,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氣質。儒家文化依據外在環境和形式,進行了內部的調整和演變,儒學大師迭出。儒家思想經久不衰,經世致用、創新發展以及其自身的比較優勢起到了關鍵作用,其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 佳釀澈萬古 黃酒行天下——房縣黃酒歷史文化
    漢朝時,房陵黃酒廣為普及,成為達官貴人的隨葬品, 1974年房縣七裡河出土的漢墓中,發現大量的裝黃酒的酒具,其中一個大罈子仍保留有當時的黃酒。黃酒經過幾道轉疊,越來越清,呈米黃色,飲時或溫或冷因人因時而宜,冬天燙了喝發熱禦寒,夏天喝冷黃酒消暑止渴。房縣黃酒因用途及酒精含量、存放期不同,分為老酒、嫩酒、甜酒,顏色有青、黃、乳白三種。青酒又稱地封酒,就是把做好的黃酒放入陶罐中,用黃泥封嚴,埋入地下。
  • 從儒家文化看苟晶的命運
    在瀏覽與思考這些信息之餘,我雖然也會驚嘆人心險惡、世道不公,但最終被一種「理性的」力量引向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思。苟晶是我的濟寧老鄉,按高中在讀時間算,她是早我三屆的學姐;如今,她在杭州工作,我在金華工作,又都算是浙江的新移民。
  • 儒家思想對傳統行政文化的影響
    自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就在我國思想文化領域乃至其他領域取得了正統地位,儒家先賢提出的「仁、義、禮、智、信」等思想在反覆詮釋中被不斷豐富和完善。  一、儒家思想是傳統行政文化的最重要的思想源   傳統行政文化是在傳統社會形成的行政觀念、行政制度及行政行為的總和,在傳統行政文化中,居於核心地位的是行政觀念或行政價值取向。我國傳統行政文化十分豐富,既有來自儒家思想的,也有來自道家、法家等其他思想流派的,但總體上,這種觀念體系仍以儒家思想為主。
  • 陳來: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在這樣的精神影響下,儒家一貫強調明辨義利,主張明理節慾,在價值評價上對堅持道德理想追求的人進行褒揚,對追求個人私慾的人加以貶斥,人的「美德」和修養始終受到重視。在中華文化的長期發展中,形成了以重視禮義廉恥、奉行仁孝忠公誠信為核心的傳統美德體系。
  • 儒家文化的缺陷和不足是什麼?
    儒家思想在他產生後的2000多年中,極為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治理,極為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社會傳統的價值觀,極為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精神境界和行為方式。儒家學說在產生以後,先後有孔子、孟子、荀子的先秦儒學,有董仲舒的獨尊儒術和天人合一思想,有韓愈的道統說,有北宋周敦頤、二程、張載和南宋朱熹的理學,有陸九淵、王陽明的心學,有顧炎武等人的經世之學等。
  • 儒家文化讓人變得複雜,真的嗎?
    知乎上有人提出一個這樣的觀點,儒家文化會讓人變得複雜!甚至倡導儒家文化的國家其人民都會變得不單純,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知乎某某觀點:儒家文化影響力比較大的國家,沒有單純二字,只有傻、自私,不懂事,不講究,不過日子,不顧全大局……儒家文化影響力比較大的國家,大家普遍活的比較複雜,這種複雜來自於從小受到的教誨和環境的浸染。
  • 「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北篇」十堰:民宿蛙聲中話脫貧之路 黃酒醇香裡...
    東溝村桃源子衿染坊(央廣網記者 熊峰 攝)以「青蛙」為主題的蛙聲十裡民宿只是王啟迪眾多民宿品牌中的一個縮影。房縣黃酒民俗文化村廣場(央廣網記者 熊峰 攝)千年歷史黃酒醇香萬裡在十堰市房縣土城村,這裡坐落著聞名全國的黃酒民俗文化村。10月28日,央廣網記者來到瞿萬江的黃酒作坊,看到記者的到來,瞿萬江趕緊準備黃酒給記者品嘗。
  • 儒家文化中的義是什麼意思
    儒家是人乘宗教,仁義禮智信分別對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和不飲酒。義就是其本意,不偷盜。當然儒家的義擴大化了其本來的意義,為匡扶大義。義是什麼?為何和匡扶有關?義就是守護。所以仁本身是愛,仁不是義,但是守護仁是義。
  • 餘英時:民主﹑人權與儒家文化
    ----新儒家與自由主義:對立的思想流派民主與人權這兩個完全起於西方的概念﹐前者可追溯到古希臘時代﹐後者則興起於文藝復興與啟蒙之時[1]。然而﹐自19世紀末以來﹐中國知識分子對諸如自由﹑平等﹑社會契約等一攬子西方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如此著迷﹐以致於他們一直致力於將這些觀念移植到中國來。
  • 淺議儒家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正向關係
    他說自己在母校學習期間就非常喜歡儒家文化;現在,他正跟著研究生導師進行更深入地學習和研究。有位同學向他提問:「對儒家文化,我們有所了解,像『約之以禮』『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類的道理,我也很認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樣做,會不會連公交車都擠不上去?」如果你是子思,你將怎樣回應這樣的提問?
  • 儒家文化如何創新?
    如果儒家禮儀被再次喚醒,它們將生機盎然,同時為家庭禮俗重賦活力,進而使之成為個人與社會聯繫的橋梁。    世界朱氏聯合會是全世界朱氏族裔們的組織,他們「繼承發揚以朱子為代表的東方優秀傳統文化、修復朱子遺蹟為自己的宗旨」。
  • 人民日報:「上海精神」與儒家文化相合相通
    「上海精神」的深厚內涵,與儒家「和合」理念相通,為地區和平與發展作出了新貢獻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17年來,國際影響力之所以不斷提升,站在儒家文化的角度看,就在於背後有其「道」其「理」。
  • 《琉球王國儒家文化十二講》出版
    《琉球王國儒家文化十二講》書影    內容簡介:>  《琉球王國儒家文化十二講》(新華出版社,2020年9月版),由孫曉光、田夢傑、張赫名編著,為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人文視域下琉球王國的儒家文化認同研究」成果,全書2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