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堅定的儒家思想的信徒和支持者,但是我願意以客觀理性的精神,去分析儒家思想存在的弊端。因為按照儒家思想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對儒家思想的弊端視而不見不是正確的態度,看見了而不去摒棄弊端取其精華,也不是正確的態度。儒家思想在他產生後的2000多年中,極為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治理,極為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社會傳統的價值觀,極為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精神境界和行為方式。
儒家學說在產生以後,先後有孔子、孟子、荀子的先秦儒學,有董仲舒的獨尊儒術和天人合一思想,有韓愈的道統說,有北宋周敦頤、二程、張載和南宋朱熹的理學,有陸九淵、王陽明的心學,有顧炎武等人的經世之學等。所以,儒家思想並非是一成不變,他的好多原始的教義,在歷史的洪流中,被不斷衝刷,不斷改變。就像一棵參天大樹,必然會有旁逸斜出的枝葉一樣,儒家思想在長期的發展中,也滋生了一些弊端,也曾經在近代讓中國錯過了大航海時代的地理大發現,蒸汽機時代的工業革命等,讓領先了近2000年的中華民族,走向敗落和落後。雖然儒家學說並非是造成中國落後的罪魁禍首,我們也不能把中國落後的所有黑鍋都由儒家來背,但是,客觀的講,儒家思想確實有一些弊端,需要我們去正視。我們說儒家思想存在弊端,並非是要拋掉代表中國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而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儒家思想。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愛一個人,就要讓他更完美!
那麼,儒家思想到底有什麼弊端,需要我們去正視呢?
1.學而優則仕的觀念,造成了中國傳統社會的官本位觀念盛行。孔子提倡學而優則仕,這個理念本身沒錯,但是發展成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發展成讀書人整天孜孜以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為官為上的觀念,就不對了。孔子曾經嘲笑想學習農業的樊遲,告訴他,種田仍然免不了餓肚子,要是學習,做了官,就有俸祿了。孟子強調社會分工,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是一種很科學很理性的社會分工學說,但是在長期的發展中,這種社會分工的思想,卻發展出了嚴密的官僚等級制度,官大一級壓死人,縣官不如現管等觀念,造成了中國社會事事都講級別的現象。從對人的稱呼上,就可以看出來。為了讓人有面子,副科長就叫科長,副處長就叫處長,這不是客氣而是官本位觀念的明顯體現。
2.過分強調家長制,沒有決策的民主化,就沒有決策的科學化最後造成制度上的腐敗。中國社會本質上是宗法制社會,宗法制社會的最重要特徵,就是家長最大。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孔子提倡三綱,孟子提倡五常,這實質上是把家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宗族,最大的是家長,在國家,最大的是國君。最後造成封建獨裁,沒有民主。
3.儒家思想過分強調道德修養,在社會治理上強調德治為主法治為輔,這實際上造成了德治無德,法治無法。儒家思想是最強調道德修養的學派。馮友蘭先生說,儒家的最大任務就是修德成人,成就高尚的道德,這本身並沒有壞處,但是過分強調德治而忽略法治,這就造成了整個社會在制度層面的缺失。孔子所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孟子說要內聖外王,子自我反省。這種道德理念固然可以培養出正人君子,固然可以培養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但是在整個社會層面,由於過分強調自律,過分強調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讓他律沒有生存的土壤。儒家在性善論思想的指導下,形成了泛道德主義。事實證明,道德只能管人的上線,而法治管人的底線。儒家學說只有上線的提倡,沒有底線的限制,最終造成中國傳統社會嚴重缺乏法治思維。
4.儒家思想過分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遵從的地位,抹殺了人的個性,從而使整個中國傳統社會創新力量不足。在宗法制的背景下,儒家思想強調義利之辨群己之辯,強調個人在集體中,要守規矩做貢獻,從而嚴重製約了個人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儒家思想是禁慾的思想,特別是宋明理學,要求人們清心寡欲,甚至存天理滅人慾,極大地遏制了人格獨立和人的自由發展。
5.儒家思想過於強調現實主義,強調人文知識,忽視自然科學。缺乏理性的科學精神,把科學發明視為奇技淫巧,造成中國傳統社會科學精神不足,造成了近代中國大大落後於西方。我們曾經的四大發明,大大推進了西方的文明歷程,而在我們中國傳統社會,羅盤被用來算命,紙張被用來寫八股文,火藥被用來放炮仗煙花等。這就是缺乏探索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明證。
當然,說儒家思想有那麼多弊端,並非意味著我們要割斷我們文化的血脈,而是為了清除中國文化中腸梗阻,以更好的傳承和發揚中國儒家文化。愛他,就是要對他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