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大眾讀本|品味儒家文化經典,傳承中華民族精神

2020-12-15 澎湃新聞

儒家文化是以儒學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文化,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文化。

儒學與儒家文化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儒學是儒家文化的源頭活水,儒家文化是儒學的浩瀚長流。

編撰《儒家文化大眾讀本》(9冊)系列叢書,主要目的是向讀者傳播有關儒家文化的知識,了解儒家文化的優點和特點以及儒家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價值。

主編簡介

梁國典,大眾報業集團(大眾日報社)黨委書記、董事長、社長,高級編輯,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首批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山東首批智庫高端人才首席專家。著有《南來的挑戰》《基於報業轉型的新型主流媒體建設研究》,主編《儒藏》《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教育讀本》《儒家文化大眾讀本》等著作,為動畫片、電視劇、紀錄片《孔子》總策劃、總監製,全球孔子學院指定教材《孔子》出品人。

叢書特色

專家編寫普及儒家文化

在編寫時吸收已有的科研成果,內容翔實,不使用學術語言,文章通俗易懂、活潑流暢,圖文並茂、雅俗共賞。

融匯創新,契合時代精神

為了把有現代價值的、有助於人們認識儒家文化的內容更好地呈現在大眾面前,在素材選擇、主題提煉、行文風格上,都融入了現代意識,力求與時代精神相契合。

弘揚儒家文化精神,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力求把對孔子及儒家的研究轉向當下日常生活,從生活中體認儒家之道,使孔子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把儒家文化中有價值的東西發掘、提煉出來,把握儒家思想精髓,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分冊介紹

文明薪火賴傳承

——儒家文化與中國古代教育

本書從民族和世界發展的新趨勢著眼,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古代教育資源,整理挖掘有價值的文化要素,對古代教育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固本培元,返本開新,為當代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尋求豐沛的動力與源泉,達到「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作者簡介

郭齊家,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現仍兼任國際儒聯理事會顧問。

應天理 順人情——儒家法文化

儒家法文化是儒家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書分為「漫說」「辨說」「雜說」「結語」四個組成部分,不僅講述了孔子和儒家在法文化方面的故事,論述了他們關於法文化的認知和行為方式,還對一些誤解的問題加以辨析,正面介紹儒家文化的基本內容、主要觀點和核心價值,同時提出一些合理設想,拋磚引玉,讓廣大讀者更深入地了解儒家法文化。

作者簡介

俞榮根,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首批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獨著有《儒家法思想通論》等6部,合著《孔子的法律思想》《中華法苑四千年》等10多部,主編國家重大出版工程《中華大典·法律典·法律理論分典》及多種叢書和系列書,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

澤及草木 恩至水土——儒家生態文化

儒家從來沒有把人和自然分割開來,對於保護動物、植物、山河大地有系統的認識。在儒家文化中,「天命之謂性」、天人合一的基本態度奠定了人應服從自然的秩序的基本存在模式,尊重生命、讓生命完成自己的周期、實現自己的目的是儒家對待天地萬物的態度,肯定了一切生物的內在價值。

作者簡介

喬清舉,中央黨校督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對儒家哲學、道家哲學、現代中國哲學、中西哲學比較等問題有深入研究。主編和撰寫《湛若水哲學思想研究》《金嶽霖新儒學體系研究》《中國哲學史簡明教程》等專著10餘部。發表中、英、日、韓語種論文130餘篇。

成人之道——儒家倫理文化

本書分為儒家與倫理、心性與德性、人格與修養、人倫與社會、五常與做人、原則與方法、傳統與現代等部分,儒家倫理是教人如何「成人」,如何在社會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主動自覺地承擔自己的責任,履行自己的義務,同時又能活出自己的人生境界,培養和成就某種品格。

作者簡介

唐凱麟,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教學名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湖南師範大學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重點學科倫理學專業學科帶頭人。

陳仁仁,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孔子學會秘書長。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哲學與文化的教學研究工作。

至德要道——儒家孝悌文化

「孝悌」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特徵,也是凝聚我們民族團結統一的重要力量。本書探討了數千年來中國人擁有怎樣的孝悌文化,儒家又做出了怎樣的孝悌思考,從孝悌的原理,到堯舜至明清時期的孝治天下,再到百家言孝悌,內容豐富。

作者簡介

舒大剛,博士,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院長兼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歷史文獻學、中國儒學、巴蜀文獻研究、先後承擔、組織和完成科研項目10餘項,出版專著10餘部,發表論文130餘篇。目前從事《中國儒學通案》新編、《儒藏》《巴蜀全書》編纂與研究。

修己以安民——儒家政治文化

在歷史上儒家與帝王、儒教與皇權、儒學與政治之間實在是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二者既有合作又有衝突;既有帝王對儒教的工具化的御用,亦有儒家對皇權的道德性的抗爭。這本書就是教會我們認清他們之間的關係,讓儒學在當下的復興成為當代中國的一項嚴肅而有意義的事業。

作者簡介

林存光,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國儒學史、儒家政治哲學與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侯長安,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專業博士,山東政法學院講師。

和諧共存之道——儒家禮樂文化

儒家禮樂文化作為儒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代社會和傳統文化的基本範式。本書對儒家禮樂文化的形成、發展到具體的傳統國禮、傳統家禮、傳統交際禮都進行了詳盡的論述,同時結合時代特點,闡釋了儒家禮樂文化精神和當代價值,讓中華文明展現出時代風採和魅力。

作者簡介

丁 鼎,中國孔子研究院「尼山學者」特聘研究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史、儒學史、三禮學。

郭善兵,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禮俗文化。

薛立芳,商丘師範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史、文化史。

以義取利的生意經——儒商文化

本書全面介紹了儒商及儒商文化的內涵、外延、歷史和地位,並通過大量極富趣味性、啟迪性的儒商人物和事例,演繹了儒商的道德意識、社會責任、經營謀略、管理智慧和生活情趣。

作者簡介

戢鬥勇,佛山大學學報主編、哲學研究員,廣東省儒學研究會副會長,對儒商文化有較深的造詣,著有《儒商精神》 《儒家全球倫理》 《文化生態學》等著作,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儒風華雨潤異域

——儒家文化與世界

本書以儒學發展起來的儒家文化為著眼點,從亞洲地區的儒家文化圈輻射開來,放眼全球,向大眾娓娓講述了儒家文化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從外部世界汲取養料的同時,也在不斷向外界放射其自身的光和熱。

作者簡介

施忠連,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以及中西比較哲學。著有《文化的生物:人》 《現代新儒學在美國》等14部著作。

原標題:《儒家文化大眾讀本|品味儒家文化經典,傳承中華民族精神》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陳來: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今天我們重新研究學習這些精神,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01崇 德 尚 義儒家文化重視人的德性品格,重視德性的培養和人格的提升。如杜甫的詩「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陸遊的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文天祥的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讀來迴腸盪氣的詩句具有強烈的感召力量,無不體現了自強不息的精神,也發揮了愛國主義的激勵功能,培育了中華民族反抗壓迫、維護民族文化生命的精神。中華文化從夏商周以來傳承連續,從未中斷。
  • 傳承經典,百能不鏽鋼櫥櫃品牌的儒家文化基因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百能櫥櫃品牌根植於中國,傳承傳統儒家文化經典,把億萬家庭的健康幸福居家生活作為企業使命,致力於為國內家庭打造活色生香健康舒適家的高端不鏽鋼櫥櫃品牌。  百能櫥櫃自2006年成立以來,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嬗變,品牌不斷向上發展的背後,離不開企業深厚的儒學修養。
  • 儒家文化與法治精神
    我們賴以生存的儒家文化土壤和法治精神是相生還是相剋?儒家的德治能否轉換成現代法治?這些基礎性命題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不可否認,儒家文化幾千年來一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主流地位,對形成超穩定的治理結構功不可沒,其中不乏可以揚棄的因子。儒家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既是一套文化體系,也是一套治理體系。
  • 黃酒中的儒家文化
    中國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非儒家文化莫屬,而黃酒則是中國最古老的獨有酒種,被譽為「國粹」。兩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儒家講究中庸,宣揚仁、義、禮、智、信等人倫道德;而黃酒生性溫和、風格雅致,酒文化古補厚重,傳承人間真善之美、忠孝之德。
  • 臺灣大學生遊學山東 品味儒家文化祭奠抗戰勝利
    33位臺灣大學生遊學山東 品味儒家文化祭奠抗戰勝利  中新社濟南7月6日電 (李欣)「龍脈相傳·青春中華全國臺聯2015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山東省分營」7月6日在山東濟南開營,來自臺灣22所大學的33位學生將在山東參加遊三孔、登泰山、祭奠抗戰勝利等活動。
  • 傳承孔子儒家思想 踐行顏子陋巷精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助力打造...
    曲阜孔子文化學院以「傳承孔子儒家思想,踐行顏子陋巷精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以加強新時期教師師德建設為主導,致力開展孔子文化教育培訓、國際文化交流合作、發展孔子文化產業,為曲阜打造培訓之都貢獻力量。
  • 中華法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
    中華法文化在形成與發展的漫長歲月中,表現出深厚的物質基礎、強大的動力資源、堅韌的韌性性格,所有這些可歸結為一個基因,那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中華法文化的一切特質,都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神,體現著中華法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之間的內在關聯。歷史法學派認為,法律是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體現及產物。
  • 儒家文化的缺陷和不足是什麼?
    我是一個堅定的儒家思想的信徒和支持者,但是我願意以客觀理性的精神,去分析儒家思想存在的弊端。因為按照儒家思想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對儒家思想的弊端視而不見不是正確的態度,看見了而不去摒棄弊端取其精華,也不是正確的態度。
  • 淺論明清浙東學術對儒家和諧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追求、崇尚和諧,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社會、 政治 理念。「和諧」的思想貫穿於中國思想發展史的各個時期及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學派之中,尤其是儒家文化之中,成為中華民族普遍的信念。
  • 人民日報:「上海精神」與儒家文化相合相通
    「上海精神」的深厚內涵,與儒家「和合」理念相通,為地區和平與發展作出了新貢獻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17年來,國際影響力之所以不斷提升,站在儒家文化的角度看,就在於背後有其「道」其「理」。
  • 《琉球王國儒家文化十二講》:琉球的儒家文化之根
    儒家文化作為兩千多年來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支配和影響了中國整個思想學術界,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氣質。儒家文化依據外在環境和形式,進行了內部的調整和演變,儒學大師迭出。儒家思想經久不衰,經世致用、創新發展以及其自身的比較優勢起到了關鍵作用,其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 三千小童國學堂——推廣傳統文化傳承國學經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浩若煙海、博大精深,既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撐,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三千小童聊城國學館在水城的開辦,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儒家國學經典思想和精神品質的有效傳承,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 「六經」是儒家的經典嗎?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號稱有五千年,可是我們現在要找它的確切源頭,卻只能找到「六經」,即《易經》、《尚書》、《詩經》、《禮》、《樂》、《春秋》。很多人認為六經是儒家的經典,而事實上六經不能與儒家簡單地劃等號。我們看《漢書.藝文志》,班固明確把六經(六藝)與儒家區分,六經是六經,儒家是儒家。班固為什麼這樣分呢?因為儒家是孔子開創的,而六經是孔子以前流傳下來的。在孔子之前,原生態的六經便已經是周朝的教科書了。
  • 儒家文化如何創新?
    儘管朱傑人現在不再擔任秘書長,他仍在負責管理世界朱氏聯合會的學術文化活動。除了組織工作之外,朱傑人還做了許多扎紮實實的學術文化工作,推出及推廣《朱子家訓》中英文版,就是他近期所做的兩項工作。筆者認為,這兩項工作在創新儒家文化方面能給我們以重要的啟示。
  • 儒家文化經典:四書五經指的是什麼
    諸子百家中對後人影響最為深遠的就屬儒家了,董仲舒也曾經提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思想,可見儒家對世人的影響有多廣。儒家文化中有許多經典文學,那麼四書五經指的是什麼呢?不妨一起往下看看。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為儒家傳道、授業的基本教材。幾百年來,「四書」在我國廣泛流傳,其中許多語句已成為膾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四書」指《論語》《孟子》《中庸》《大學》四部書。其中,《論語》、《孟子》分別是孔子、孟子及其學生的言論集,《大學》、《中庸》則是《禮記》中的兩篇。首次把它們編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學者朱熹。
  • 心靈港灣:儒家文化對我們的影響具體有哪些
    儒家文化在中國封建時期,影響還是很深,很多人對於這些思想,這些的傳統責任之類的,都十分的在意。那麼儒家文化對於我們,具體有哪些的影響呢?你是不是也和小編一樣很好奇呢?不妨和小編一起來儒家思想中了解看看吧!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振奮中華民族精神
    ,弘揚時代新風,振奮中華民族精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古往今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仍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於擁有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 人文講壇·儒家/道家文化研習社|陳立勝:《大學》如何變為儒家的...
    8月16日,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陳立勝受邀為「人文講壇·儒家/道家文化研習社」的學員講授「《大學》升格為聖經的歷程」。據了解,「人文講壇·儒家/道家文化研習社」由深圳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深圳圖書館主辦,中山大學禪宗與中國文化研究院、深圳市雲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
  • 從儒家文化看苟晶的命運
    在瀏覽與思考這些信息之餘,我雖然也會驚嘆人心險惡、世道不公,但最終被一種「理性的」力量引向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思。苟晶是我的濟寧老鄉,按高中在讀時間算,她是早我三屆的學姐;如今,她在杭州工作,我在金華工作,又都算是浙江的新移民。
  • 「中華老字號孔府文化行」在曲阜啟幕 文商聯手弘揚優秀儒家文化
    中國山東網9月28日訊 9月28日上午11時,在孔子故裡、儒家聖地的曲阜孔府,隆重舉行「中華老字號 孔府文化行」活動開幕式。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於傑等領導出席開幕式。今年是孔子誕辰2570周年紀念日,又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華誕,為深入貫徹中央關於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保護傳承老字號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中華老字號與儒家文化的融合發展,9月27日至10月4日,在「2019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期間,創新舉辦「中華老字號 孔府文化行」活動。